•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服装是人的“名片”

    时间:2021-03-09 07:51: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一种人们特征与个性的重要体现,人们通过服装可以互相了解与沟通。服装是人的性别年龄的体现, 是显示人的身份地位的体现, 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达。服装作为人们的一个“名片”,无声的表达着人们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服装;名片

    中图分类号: 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269-02

    一、服装展示性别美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两性服装一直有所区分。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注重两性服装的差异,“礼”的架构之中“男女不通衣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规范。纵观西方服装史的特点,男子多着裤装而女子多着裙装,人类服装史的两性服装模式充分表明了人们对性别特征的重视和强调。两性服装模式表达出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和审美需求,例如男性服装多威武刚劲,彰显出男子的阳刚之气,而女性的服装以柔美曲线为主突出女性的阴柔之美。中国的旗袍为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它的线条明朗,贴身合体,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突出了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所以性别区分是服装的第一特性,不管男女服装有多少相似之处,不管它们的色彩多么的相近,总是在体现着两性不同的审美情趣,展现着男女不同的性别之美。

    二、服装透露年龄

    伴随着服装的产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就影响着着装的差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人的服装都有显著地差异,不同的年龄有他们对服装不同的需求。“Dress your age”是说着装与年龄相符这句古老的格言。提醒那些忽视自己年龄的人应该穿适合自己年龄的服装。尽管人们认为穿衣打扮可以改变外表年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能够在着装中大概判断出年龄的蛛丝马迹,那么服装和年龄是存在一定紧密联系的。因为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体型、肤质、冷暖承受能力,年龄段的审美特征,消费者常常说“这件衣服不适合我这个年龄的人穿着……”。 比如儿童身体处在生长阶段而且皮肤柔嫩,所以服装一般比较柔软舒适,上衣偏长些、裙裤相对较短,色彩鲜艳活泼;而青年阶段的人思想活跃,穿衣大胆,年轻有活力;人进入岁以中年之后,大多数女性体型略微发胖,身体各部位会发生些许变化,服装的线条、比例、版型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年龄段,要尽量扬长避短。不同年龄段着装的特征已经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当人们穿了与自身年龄阶段不符合的服装,就会被认定是不伦不类的原因。

    三、服装彰显地位

    服装显示出穿着者的社会地位,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阶层分化,服装不再只是原始社会御寒保暖的衣物,而是显示人们社会阶层和地位的一种“名片”。通过穿着者的服装款式、颜色、特殊标志等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与穿着者的交流时的礼仪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以及韩康伯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意味着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大部分。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在中国历史上秦朝以黑为尊,明清以黄为贵,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诸候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就是开始官服上用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到了清朝官员服装的重要区别在于“顶子”和“补子”。顶子是指帽顶上的帽珠,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用帽珠的质料也不同。当官员被罢免时,首先要摘去头上的帽子,因为帽珠是他的身份的重要标志。清朝官员在袍服外面要罩一件襟褂,叫作补褂。补褂的前胸和后背各有一块绣成的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的图案是文官为鸟类,武官为兽类;御史监察系统的官员则不分官品,都绣獬豸(音谢致),因为传说这种神兽能辨曲直。此外,清朝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拖着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翎上的圆圈状花纹叫眼,于是又以眼的多少显示等级,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可见,服装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的象征性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逐渐淡化,等级差别开始减弱,但是服装仍然是显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拥有财富是现代化社会的主流,在服装上就体现在了面料的昂贵、搭配与装饰以及品牌等方面了。

    四、服装诠释民族文化

    人在没有穿衣服之前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人,有了伦理道德和社会的制约,服装就成了团体情感的纽带。服装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每个人都有一个民族身份,各自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归属民族服装是每个人民族身份的体现,遗失了民族传统服装等于遗失了民族交往中的“名片”。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信仰和风俗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服装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所代表的民族意义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民族服装,蕴藏着多姿多彩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服装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民族服装既是当地人们顺应自然的实用衣物,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也是民族精神气质、社会意识、审美心理等形象的反映。

    藏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的古代政权称为“吐蕃”。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服装也很有自己特色。藏族服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由此可见,之所以人们在能够通过服装辨别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因为民族服装是由于受到了不同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在中国现代社会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各民族不断融合,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渐有汉化的迹象,所以我们应该传承自己民族的服装对于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服装是心理外化

    每个人所穿的服装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爱好和生活追求等,服装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穿着者的内在特征,所以服装是人的心理外化。服装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爱好和意愿所选择的,在合适的场合和的时间穿着合适的服装会增加人的社交魅力,展现个人的独特品味。在社交场合中服装就相当于人们的“潜台词一样表达着着装者的心理诉求。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长里老板的干女,终日与车夫们打交道的她从不穿绸缎之类的衣服,而经常穿的是粗糙的布衣布裤。突然有一天她在祥子面前突然换了着装风格,上身穿着浅绿色的绸缎小夹袄,小夹袄似乎短小一些露出了单裤的白裤腰,这打扮突然让祥子惊讶到了。虎妞一般不会这样用心装扮自己,而现在为什么这样了呢?原来是虎妞看上了老实本分的祥子,用自己引人注意的着装来向祥子传达她的爱慕之意。人的心理愿望通过服装传递出来。通过服装的信号,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沟通的作用,从而说明服装是我们在生活中传情达意的渠道之一,这也是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化的原因。

    六、结语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穿衣动机越来越丰富,但是目的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我们渴望表达我们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和归属感,从而让别人了解自己,达到沟通的效果。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和自己的整体形象,因为服装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张“名片”塑造出自己理想的角色和印象。

    相关热词搜索: 名片 服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