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探究扭转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新途径

    时间:2021-03-20 07:5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十八大政府报告明确指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目前城乡收入分配的成因,尤其针对农民家庭高消费支出和低收入状况分析,从中部六省农村土地流转效率的意愿指标的提高带来的农户经济福利的增加,从而探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途径。

    【关键词】城乡收入土地流转效率农户经济福利新途径一、引言

    当前随着全社会基尼系数的持续攀升,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上升至3.23: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但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而且限制了农村潜在市场的开发,这些状况又进一步加深收入分配差距。对此,目前针对减少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和途径,主要有贾小玫(2006)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多产业融合等政策建议;王浩泉(2007)提出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本文从中部六省的土地流转效率提高从而直接带来的农民增收方向进行,通过城乡收入差距之比的缩小为测试目标,得出从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提高角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新途径。

    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和主要角度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相对失衡的国家经济主体结构发展。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整体环境下,城乡主体经济的发展失衡,使得重工业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创造了城市财富,农业发展被迫处于抑制和停滞状态,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大大落后城市经济。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性,既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也严重制约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收入分配缩小的主要角度。城乡收入分配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现定义式子:R=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农村居民平均收入;从而对R的关系存在:R>1,城镇居民平均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收入;R<=1,农村居民平均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现今,R很显然是大于1的,故而,在R大于1的限定下,缩小R值,必然是从减缓城镇发展,降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和从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平均收入两个方面着手。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后者入手显然是较符合发展现状的角度。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与收入变化的不同步状况。

    表1

    时间农村人均纯收入X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Y时间农村人均纯收入X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Y

    1992 634.31569.46 2001 1986.99 1497.52

    1993 698.27647.43 2002 2107.64 1591.99

    1994 946.33904.28 20032229.86 1747.02

    19951158.29 1092.91 2004 2580.28 2010.88

    19961453.42 1349.88 2005 2802.78 2274.17

    19971680.69 1440.48 2006 3002.38 2395.04

    19981731.76 1440.77 2007 3546.69 2747.27

    19991843.47 1426.06 2008 4121.23127.9

    20001903.60 1485.34

    通过表1分析作出相应的折线图(图1):折线图显示出,消费支出增加的趋势比收入要快,从而出现的高消费支出与低收入存在不相匹配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政策对城乡发展取向不平衡产生的,同时农村土地方面流转效率低下,导致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待遇,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对提高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社会地位和自身认同感方面,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有着独特的可行性。

    图1

    从中部六省农户有关收入情况进行土地流转效率分析。对于拥有土地的农户来说, 如果土地流转他人能够取得的收益越大, 或者他能够从事非农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越大而且风险越小, 那么, 土地供给方的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就越大。对农户土地的流转意愿和行为, 这里我们构建一个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度指标进行评价。

    D=(R1/δ1)/(R2/δ2)=(R1/R2)×(δ2/δ1)

    D 为流转意愿度指标, D 值越大, 土地流转的意愿就越大; R1为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净收益和土地的流转净收益,R2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净收益。

    根据上述公式, 对中部 6 省的耕地流转意愿进行分析, 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户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近似指标, 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的近似指标, 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波动标准差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

    三、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提高的经济分析

    近些年来,政府大力发展增活农村经济,重点放在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方面。如果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完全达不到生活消费支出和其他支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将会变大。一般来说,只要计算出来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度大于1,农户将有明显的土地流转意愿。

    对于土地需求方农户而言,正常顺利的土地流转取决于流入土地扩大生产所能带来的总收益、成本判断。当收益足够大于成本时,土地流转意愿会增强,从而土地流转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分散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对可流转的土地收入提高存在瓶颈,农户的小规模土地应逐步发展成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市场化分析,存在需求和供给的汇总,构成了土地流转整体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当需求者取得一定数量土地开展经营后,所获的净收益在弥补供给者经营这个数量的土地能取得的净收益之外,还存在剩余,农户愿意转入土地,供给者愿意转出土地。

    根据现实情况,通过供求模型可以估算土地流转交易后供给者和需求者所获得的福利情况如表2:

    表2中国六省所获的福利情况表

    通过土地流转交易,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 增加了土地供给者和土地需求者的福利, 提高了经济效率。

    四、结论和讨论

    探究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效率,农户收入提高是一种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途径。在市场化操作下,农村土地通过一定的市场化规律,调节好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关系,增大农村土地权益保护,形成农村土地规模经济。同时,土地流转效率的提高,是增活农村经济的关键。在此任何制度的有效运行均需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现阶段我们可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理顺工农关系与城乡关系,并在基础上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实现农地制度协调运行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加速农业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在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创造条件;③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并进而为土地流转创造出较大的需求空间。

    本文结合中部6省的情况, 在做出相关的假定条件下, 对土地流转所带来的供给方农户和需求方农户的福利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通过土地流转交易,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 农户福利以及经济效率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乃丹.浅析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J].商情,2013,(7).

    [2]贾小玫,周瑛.对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6,(4).

    [3]王浩泉.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3).

    [4]钱文荣.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与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研究[ A]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

    [5]钱忠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重建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002,(2).

    相关热词搜索: 扭转 探究 城乡 收入分配 新途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