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浅析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的公共停车场规划问题

    时间:2021-04-16 08:0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停车场作为保障城市交通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其规划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念;城市交通体系;公共停车场;优化策略

    1  深入剖析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总数及车辆数量的逐年递增,“停车难”已然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建设推进的关键问题之一。为确保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运转,相关部门需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增加停车位,以保障供给服务的平衡,尤其是通过规划公共停车场建设,解决市区内停车难题更是获得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其具体措施如下: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适度扩张公共停车场占地面积、拓展融资渠道维系建设运营。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公共停车场规划与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存在冲突,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相脱节,其具体规划工作的主要问题有:

    其一,现有的公共停车场停车设施供给不足,存在较大的停车压力。据笔者调查发现,温州的公共停车场高峰停放指数均大于1,且额定泊位也明显小于车辆停放量。如此一来,在城区停车资源已经较为紧张的背景下,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未来的公共停车场停车压力也必定是日益增大。

    其二,用地布局缺乏合理性,规模控制过于粗线条。在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的过程中,采取的控制策略过于粗线条,缺乏对停车位规划、交通进出口设置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和深入研究,使得规划成果不符合实际建设标准要求,后续服务引导力差。

    2  综合阐述城市停车位需求

    停车位需求的侧重性分析:

    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工作应当受到上位规划的管控和约束,其关键指标也应当充分考量上位规划的指导和协调。一方面,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战略直接决定了停车场的发展战略,而城市机动车的动态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停车位的具体建设数量。从性质和用途方面来看,停车位主要分为基本停车位和出行停车位两种。其中,基本停车位遵循的原则就是一车一位,而影响出行停车位的关键因素具体包括机动车出行频率、停车位周转率等。在了解了停车位总需求量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其与配建停车位的缺口,进而确定公共停车场的需求规模。停车位需求总量的测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P为停车位需求总量,即泊位总数;M为机动车的实际数量;Mii分区为高峰时间段内小汽车的总数量,其主要受到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与习惯的影响和约束;θi-i分区为出行停车位高峰时间段内车辆的周转频率;ηi-i分区为出行停车位高峰时间段内供给服务的满足率。

    另一方面,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分区应当充分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引导。具体来说,采取停车分区策略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办法,能够针对不同的停车位工序服务关系,合理划分城市功能空间,主要划分依据包括城市基础空间结构、土地资源开发强度、交通运输供需关系等。在具体应用策略上,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相吻合,通过二者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良性运转。

    3  优化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设计的具体策略

    3.1  创新优化布局手段

    对于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来说,空间布局设计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整个规划过程的核心。在空间布局设计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缺陷,相关部需遵循规划用地原则或人口总数进行配套规划,并对所有区域进行统一布局,确保整体设计的均匀性和协调性。一方面,公共停车场的价值在于弥补配建停车场的供需不足问题,且其不在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范畴内,与学校、医院、公交中转站等规划布局有本质性的差异,故此公共停车场不需要按照人口总数进行均匀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基于实际空间距离的限制,各区域的泊车位需求相对独立,几乎没有跨区域的停车需求,因此,在对公共停车场进行规划布局时,要秉承停车分区的基本原则理念,针对不同区域特征,采取合适的规划布局策略。

    3.2  突破传统思维理念束缚

    对于城市发展新区来说,应当谨慎协调布设公共停车场用地,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布设策略,最大限度的避免均匀同质布点,而具体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附近区域的体育场馆、休闲娱乐场所、中小学、银行等基础配套设施,公共停车场的用地布局应当充分结合此类基础设施的用地布局规划。

    此外,要立足于长远预留角度,针对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补建停车位,维持供需关系平衡,可以预先保留公共停车场用地,在恰当的时间启动施工建设工作。与此同时,为确保该规划措施的有序运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体系,因为在现阶段施行的规划体制中,此类用地在未建设公共停车场前,很难得到充分的利用,故而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

    4  针对公共停车场用地控制的实际措施

    4.1  优化完善用地控制手段

    在传统理念下,城市用地的规划主要侧重于基础条件好,有实际开发价值的地块,而公共停车场或城市绿化休闲公园等配套设施则更多的考量用地指标的均衡性,且多数利用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边角地带,但其总体规划布局难以充分满足实际需求,用地控制指标不明确,这就给公共停车场的后期施建带来极大的不便。

    4.2  用地控制策略

    (1)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针对公共停车场来说,采取分区测算实际车位需求的方式,计算各分区总停车位需求和配建停车位的缺口值。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分区公共停车场的服务范围,以及满足实际需求的停车场设置形式,在规划建设方面,严格落实各项数据指标。其中,服务范围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停车场的服务距离应小于等于300米,在此距離内,需依靠公共停车场提供停车位的建设项目为其有效服务对象,而服务对象的停车位缺口值直接决定了停车位的规模;另外在确定公共停车场设置形式的过程中,应当秉承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使用。

    (2)结合实际调整停车场规模。单体停车场的实际规划建设规模主要由其所处位置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及服务需求方向等共同决定。此外,由于受到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用地条件、进出口交通组织条件及空间景观要求等问题。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停车场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泊车需求,就要对公共停车场的单体建设规模进行调整,避免其占地面积过大,且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来看,单体公共停车场提供的泊车位数量最多不应当超过500个,当然该方面的规划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酌情调整。

    (3)协调控制进出口交通条件。公共停车场所处位置的进出交通条件直接影响了规划用地建设实施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利用效率。在控制出入交通条件的过程中,主要应侧重于进出通道的位置、数量、进出通道与城市主体道路的连通关系、进出通道的宽度等。其中,设置进出通道应重点考量与道路交叉口的实际距离,尽量将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在周边低等级道路上,且与交叉口的距离应秉承“主干路至少大于等于100米、次干路至少大于等于80米、支路至少大于等于50米”(根据浙江省停车标准)的基本原则,实现特殊化控制的目的。至于进出口的数量及具体范围设置等关键内容,则需在公共停车场规划设计中进行明确的表述。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理有据、布局科学,避免随意建设、盲目跟风,而且应当切实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建设状况,积极接受城市总体交通运输布局规划的引导和规范,进而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合理性、标准规范性,以此增强建设实施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周涛.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公共停车场规划的重新思考[C].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7.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可持续发展 停车场 背景 规划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