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时间:2021-09-28 11:53: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教案# 导语】古人常有登高临远的情结,登高而赋。极目四望,烟波浩渺,天地万物,如是而来。唐大历二年(767年)的那个重阳节,已经离开故乡35年的杜翁独自登上了夔州的山亭,把他一生的血泪凝聚在了那首被后人成为“律诗之首”的《登高》中。下面是©[达达文档&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创作背景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

      1.诵读课文

      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

      渚(zhǔ)清作(zu)客霜鬓(bìn)浊(zhuó)酒

      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

      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

      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自主赏析

      1.整体感知

      提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分两层:

      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苦愁绪。

      2.自主鉴赏。(给每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短文)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O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古佳句。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何等的愁苦沉痛。

      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二、作者介绍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3.杜甫诗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绝句四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相关热词搜索: 登高 知识点 上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