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粘瓷宝_定瓷遗宝

    时间:2019-02-14 04:34: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6年5月4日,参加雅昌石家庄研讨会的网友集体参观了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和定州博物馆“北宋塔基出土历代艺术精品展览”。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静志寺塔基和至道元年(955年)净众院塔基出土五代至北宋的定瓷器物约占全部展品的半数以上。据介绍,北宋早期纪年墓葬和塔基出土定窑瓷器以这两处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数量最多,品种也最丰富。静志寺塔基共出土瓷器115件,净众院塔基出土瓷器55件。目前展出的定瓷精品只占出土器物中的一小部分。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自唐代始创历经五代、宋、金四朝盛极而衰,一直以烧造白瓷为主。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藏传世或出土的定瓷精品曾给我们留下过深刻的记忆,但是,看了定州北宋塔基出土历代艺术精品展览以后,所有参观者都被这批独一无二的定瓷艺术珍品深深地震撼了。定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确当之无愧。
      进入地宫,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佛教用器皿:一组白釉净瓶。净瓶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起源于印度,并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的净瓶由各种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制成,是佛教僧侣用来贮水或净手的器皿。净瓶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将手工拉坯分段成型的长颈瓶作为器身,在长颈瓶的撇口上接塑倒置喇叭状瓶口作为长颈瓶口的延伸,另外,在瓶身肩部开孔安装不同形式的瓶流,使净瓶(图1)的器形亭亭玉立,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基地宫所出定窑白瓷的胎釉非同一般,釉质细腻莹润,釉色洁白如新(图2、图3),比我们常见传世或出土的定窑白瓷器物的白度要高很多,估计是窑场专门为寺庙特制的供奉用器,其品质超乎寻常。

      过去曾经看到过很多馆藏的定瓷,在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印象。但是,这次在定州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看到的北宋塔基地宫和曲阳涧瓷村晚唐、五代墓葬出土的定瓷,把已往对定瓷的印象全部刷新了,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图4)
      静志寺塔基出土众多白釉净瓶之中有一件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却没有出现在展品之中,令人遗憾。这尊最为精彩的大净瓶 (图5)装饰华丽、刻工精美,通高60.9厘米,创定窑净瓶之最。
      静志寺塔基出土的定瓷器物中有十几件精巧别致的白釉双耳炉(图6)。炉的造型均为双耳、直口、束颈、丰肩、收腹、圈足。肩颈部的装饰纹样则各不相同,以模印贴花和刻花纹饰为主。图案有模印兽面纹和模印佛像纹饰。刻花一般为足部以上刻仰莲纹。这些白釉双耳炉的胎体细腻坚致,釉面洁白莹润,图案对称有致,是北宋早期定窑瓷中的精品。
      塔基出土定瓷中碗盘类数量比较少,质量却是上乘的。其中白釉“官”字款刻花莲瓣纹碗(图7)和白釉葵口划花双蝶纹“官”字款盘(图8)比较有代表性,是窑场工匠仿晚唐、五代时期金银器的成功之作。
       静志寺塔基出土定瓷中有一件白釉龟(图9)。此龟造型夸张,头、尾、四足捏塑而成,分别点缀在弓背凸腹之间。很明显,此龟不是一件普通动物造型的陈设摆件,而是一件有特殊用途的器物。此龟腹部划的十字花纹并非装饰纹样,应该与曲阳涧瓷村出土的白釉茶臼配套使用,是当时碾茶用的实用器。

      穆青先生编著的《定瓷艺术》中没有说明白釉龟的用途。因为白釉龟出土时可能没有与其相配套的白釉茶臼(图10)放在一起,因此它们的组合关系被忽略了。我们从白釉龟的造型和腹部的纹饰可以看到与白釉茶臼的器形与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白釉茶臼中放上茶叶,用手执白釉龟可以将臼中茶叶碾碎,且不会伤及白釉龟和茶臼。虽然这两件器物不是在同一纪年墓葬或塔基中出土。但是,从唐、五代、北宋、金、元时期使用的碾茶用具在各个不同窑口的瓷器中屡有发现,可以印证它们各自的用途。可否把定窑白釉龟归纳到碾茶用具中去?如果把它列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实用器可能更有意义。
      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白釉莲花口高足盘(图11)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仿金银器作品。由于金银器皿的使用多集中于皇室权贵,黎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因此,自唐代开始采用陶瓷产品大量仿烧金银器造型的各种实用器物,不仅满足了民间对于陶瓷器皿的消费,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无论南方的青瓷,还是北方的白瓷、青瓷,都刻意模仿金银器皿的丰富造型和精美的錾刻纹饰,用极其简单的竹刀工具,刻划、烧制出大量空前绝后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件白釉莲花口高足盘就是用于盛放佛前供品的器皿之一,其造型之精巧,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白莲花对于佛教有特殊意义,象征尊贵与圣洁。
      净众院塔基出土的白釉刻花莲瓣纹配银盖长颈瓶(图12),制作水平与塔基地宫出土的大净瓶难分伯仲。此瓶撇口、长颈、折肩、圆腹、圈足。长颈撇口配银盖,颈中部划弦纹。肩腹之间刻划凹凸弦纹。肩部刻缠枝菊纹,腹部刻覆瓣仰莲纹,圈足包镶银扣。整个瓶身满工雕刻,棱角犀利,凹凸有致,将金银器的錾刻工艺在陶瓷器物上完美地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制瓷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瓷工艺。
      静志寺塔基出土的白釉葵口出筋盏托(图13)是五代、北宋常见的器形,也是仿金银器的品种之一。盏托薄胎、高足,托盘斜收,葵口出筋,杯托相联,做工极其规整,也是定窑产品中的精品。

      静志寺塔基出土了一件白釉五兽足熏炉(图14),此炉借鉴唐、五代金银器熏炉的造型,与晚唐浙江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釉褐彩五足熏炉十分相似。但是,与北宋时期出土的银质熏炉造型则差异较大。一方面证明定窑产品烧造工艺受到越窑青瓷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宋早期定窑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器物还保留了五代时期定窑产品的痕迹,而且大部分器物都具有明显的五代时期艺术风格,受五代定窑制瓷工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这部分器物底部没有明确的墨书纪年,很有可能被定义为五代定窑瓷器。定州塔基地宫出土的纪年定瓷为我们区分五代和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建立了可靠的标准。
      我们通过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的了解,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北宋早期定窑尽管沿袭了五代的制瓷工艺和烧造技术,但是,对于金银器的模仿已经不同于前朝的简单模仿。窑工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更高的发挥。他们从金银器的金属结构和器形变化中寻找制瓷工艺的变化和规律,白釉五兽熏炉就是其中一例。金银器中的熏炉通常只有炉盖、炉身和炉底座三个部分。我们见到的定窑熏炉则在炉座器足下面做了一个玉环形底座,将五个兽足固定在底座上,不仅增加了熏炉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器物在烧造时抗变形的能力。
      在石家庄研讨会期间,穆青先生作了关于定窑发展沿革的专题讲座,他专门介绍了一件手工捏塑的艺术定瓷:白釉法螺(图15)。法螺是佛教吉祥物“八宝”中的一宝,是佛教寺庙中不可或缺的法器之一。用陶瓷捏塑并烧制法螺是定窑的创新制作。此螺造型逼真,完全按照寺庙内真实的法螺制作,是一件艺术造诣高超、而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法器。据穆青先生介绍,此螺不仅可以吹响,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净众院塔基出土的白釉划花云纹瓶(图16),是一件短颈、圆腹瓶。此瓶肩腹部之间划凹凸弦纹,腹部采用细线划花朵云纹,线条古朴流畅,其装饰技法与北宋早期的华丽繁复不同,仍保持晚唐、五代的风格。说明北宋早期的定窑还处在新旧更替的时代,是传统与创新并存,处在逐步向北宋中晚期(成熟期、鼎盛期)过渡的阶段。

      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出土定瓷中共有各种瓷盒40余件。其中除了少数瓷盒是晚唐、五代旧有的款式以外,大多数瓷盒造型别致、式样新颖,具有北宋早期定瓷的风格。地宫展出的两件瓷盒:白釉带纽盖盒(图17),白釉竹节纹盖盒(图18)就是其代表之作。 (未完待续)
       (责编:耕生)

    相关热词搜索: 定瓷遗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