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贵州省)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铜仁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5-12 07:15: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6年3月19日在铜仁市万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 张吉刚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二五”是万山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围绕“四化同步”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千方百计打基础、建平台、求突破、谋转型、促跨越,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了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了后发赶超新篇章、奠定了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过去五年,我们攻坚克难、拼抢争快,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突围转型发展困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38.16亿元,是2019年的5.3倍;
    人均GDP达33197元,是2019年的2.4倍。实现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4.9倍和3.7倍。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是“十一五”的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亿元,是2019年的8.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7.7亿元、17.88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4.7倍和7.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09元、7001元,分别是2019年的2.1倍、2.4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6.7%。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前茅,实现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全市目标。(二)广纳资源要素,发展动力与日俱增。大力发扬“八争”精神,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和资源。借力上级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给予肯定和批示;
    国务院把万山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9—2020)》;
    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延长至2020年,已获批资金11.45亿元;
    省委省政府及省经信委、财政厅、环保厅等15家省直部门出台支持万山的政策;
    累计争取上级项目1398个,资金54.7亿元,是“十一五”的4.5倍。借力外部资本。实施“引金入万”筹钱办大事,成立5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引进5家商业银行,新增5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累计融资21.3亿元,是“十一五”的25.8倍。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4个,累计到位资金261.3亿元,是“十一五”的16倍,引进了西南国际商贸城、义乌城、银河化工、欢乐世界、九丰农业等一批有影响力、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借力结对帮扶。苏州高新区援建市八中图书馆、市交通学校教学楼,捐赠区人民医院医疗设备;
    省文物局、贵州储备物资管理局倾力帮扶,推动汞矿遗址申遗、民族地区发展;
    与大连民族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把“小蘑菇”发展成大产业;
    与山东潍坊共建国际风联放飞基地。(三)夯实发展基础,瓶颈制约逐步破解。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是“十一五”的5.7倍。公路总里程突破900公里,比2019年增加653公里;
    率先在全省实现县乡村100%通油路;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立,首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首条高铁即将开通,实现与湘黔交界地区的航空、铁路、高速快速无缝联接。开工建设小云南、丹砂湖、相思湖、中洞4座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5座,实施农村人饮工程101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解决4.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开天、老山口、报溪等变电站6座,实施线路迁改、农村电网升级换代等配网项目61个,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实现信息网络村级全覆盖、数字电视户户通。(四)转变发展方式,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7.1:52.2:30.7调整为24.4:41.6:34。建成省级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5个。一是工业经济克难奋进。实现资源型汞业向技术型汞业质变;
    汞化工、铁合金两大支柱行业产值占比由2019年的85%下降至59%,新兴产业贡献率提升。累计投资26亿元,经济开发区建成区达7平方公里,核心区实现“八通一平”,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核心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高分子技术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家,是2019年的2.7倍;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是2019年的2.9倍;
    市场主体达6418户,是2019年的7.7倍。二是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财政部将万山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建成高楼坪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鱼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和下溪山地生态刺葡萄产业园3个省级农业园区。引进九丰农业投资5亿元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体。培育专业大户4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65个、农业龙头企业72家。发展蔬菜基地41万亩、食用菌3000万棒、山地生态刺葡萄1万亩、蜜枣2.1万亩、油茶3.2万亩、楠竹1.4万亩;
    出栏牛2.4万头、生猪50万头、羊3.6万只、家禽180万羽。粮食总产量21.8万吨,是“十一五”的2.3倍;
    肉类总产量5万吨,是“十一五”的2.8倍;
    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4.9亿元,是“十一五”的5.5倍。三是旅游电商产业孕育壮大。2019年接待游客4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3.9倍、3.4倍。矿山公园列入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100个旅游景区”;
    汞矿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引进投资20亿元的欢乐世界、5亿元的矿山公园·夜郎谷景区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电商生态城,建成“网货下乡、农货进城”农村淘宝服务站24个;
    引进电商顶尖人才,组建电商产业园管委会,打造省级电商产业孵化基地,已引进企业18家。 (五)城市化加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增城镇人口2.1万人、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3%,比2019年提升16.1个百分点。一是谢桥新城初具规模。完成区行政中心搬迁。累计投资88亿元,建成“四横四纵”城市路网30公里、供水管网12公里、污水管网26公里、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供电线路170公里;
    建设安置区17个,安置群众1054户;
    建成体育馆、游泳馆、星级农贸市场、木杉河湿地公园(一期)、朱砂大酒店、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启动建设仁山文化主题公园、木杉河湿地公园(二期)、铜仁客运南站、全民健身中心、太平洋商业广场等,城市公共服务逐步完善;
    引进万和星城、金鳞半岛等房地产项目11个,恒信德龙、华新等汽车4S店8家,西南国际商贸城、义乌城、亿通汽配城等商贸项目7个,房开、汽车服务、商贸物流、中介咨询等城市产业从无到有;
    茶店拓展区驾校经济城考试中心投入运营。二是万山老城更美更靓。以万山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契机,以朱砂古镇和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驱动,让老城区人气重聚、更美更靓。累计投资21亿元,实施市政路网提级、采空区搬迁、住房条件改善等一批老城区公共建设。完成老城区主干道“白改黑”、万山红大道、三角岩至大坪等公路提级改造,硬化社区联户路23公里,安装路灯1200盏;
    新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侗家民俗风情街、万山镇小学,改扩建城市中心广场、麻音塘广场。引进博爱、黔东医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4000户矿区社区居民喜迁新居。朱砂古镇建设加快,建成新博物馆、景区大门、公园广场、观光栈道、时空隧道等旅游设施。三是镇村联动协调发展。累计投资7.5亿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建设,建成小康路452公里、小康水137处、小康房420户、小康电项目52个、小康讯项目50个、小康寨71个。改造农村危房6687户,易地扶贫搬迁2780户,农民集中建房1500户。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612个,奖补资金1.2亿元。(六)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改善蹄疾步稳。一是加强生态治理。《万山区汞污染防治和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成为全国6个典型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之一。环保部批准实施我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9-2017)》。投资1.5亿元实施大水溪、冷风硐等8座尾矿库闭库治理。投资1.2亿元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地质环境治理。投资1.1亿元实施7家汞化工企业含汞废气治理和3处汞渣治理。启动经济开发区固废填埋场建设。二是筑牢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环境“三区”保护战略、天保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营造林15.4万亩,治理石漠化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9.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6.8%,比2019年增加8.8个百分点。规划建设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木杉河湿地公园。整治谢桥河流域源头污染,取缔网箱养鱼1115口,搬迁、整改污染主体22家。开展 “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等专项行动,查处生态环保违法案件181件。三是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4家,技术改造升级32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医药大健康、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等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节能减排指标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七)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活力全面激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130项重点改革任务,营养午餐“万山模式”、干部管理“贴标·亮牌”、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334”互助养老模式、“622”扶贫分配机制等一批改革成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实施公务用车改革。行政许可审批由2019年的198项减少到10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保留审批事项全市最少。全面清理38个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定权力清单2462项、权力事项137项、责任清单270项。开拓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强与发达地区、周边市县、高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汞都·清凉万山”鼟锣文化艺术节、首届朱砂文化暨商贸物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成功承办铜仁市第二届体育运动会、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等赛事,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八)增进百姓福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民生资金51.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4%。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乡“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2.5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9.3个百分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4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建成“雁归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各1个,“雁归人员”创业就业3666人。社会保险体系日趋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参保8.9万人次;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60元提高到49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2640元,发放救助资金2.7亿元;
    社会福利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4个、农村敬老院7所、老年养护公寓1所、儿童留守之家65所。推进教育“9+3”行动计划、“4+2”突破工程,新建山村幼儿园62所,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免费营养午餐;
    建成市第八中学、交通学校、第四小学;
    新建或改扩建乡镇中心校18所。新建医疗机构109家,拥有病床数694张,是2019年的5倍;
    区人民医院新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8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实现双降。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1万套。科技立项57项,专利申请602件、授权223件。“平安万山”创建成效明显,“六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信访案件、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持续下降。监察、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国防教育、人防战备、机关事务、水文气象、档案方志、工青妇等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一年,面对客观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实施 “四化同步”“两个转型”,加快构建“四圈两带”产业布局,狠抓传统工业提升、新兴产业引进、城市经济拉动、特色高端农业发展和旅游健康产业崛起,全区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支撑更足、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4%,财政总收入增长2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9.3%、31.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长14.5%,旅游总收入增长3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14.4%,减少贫困人口6500人。在2019年全省47个、全市7个非经济强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中,分别排名第8、第1。35项增比进位指标中,有18项实现了提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超过20位,人均GDP等4个指标排在全省第1位。新签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78个,到位资金97亿元,增长36.9%,实现招商引资历史最好水平,欢乐世界、九丰农业、太平洋商业广场等一批好项目落户万山;
    争取上级项目406个,资金19.13亿元,增长19.7%;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44件。各位代表!通过五年的发展,今天的万山,发展理念更加科学,转型思路更加清晰,创业激情更加高涨,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整体实力更加提升,干部群众更加奋发有为。万山人在转型赶超跨越发展的鲜活实践中底气十足、斗志昂扬、获得感更强。回望五年:最大的改革是行政区划调整。积极稳妥完成撤特区设区,国土面积和人口翻倍,发展空间瞬息拓展,县域体量迅速提升,标志着万山由工矿服务型“特区”转变为永续发展型“城区”。最大的创新是谋划“两个转型”。重新校准发展定位,确立“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思路。原地打造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双引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标志着万山跳出路径依赖和资源掣肘;
    实现行政中心驻地迁移,成为铜仁主城区的重要板块。最大的变化是观念认识转变。“思转型、盼发展”成为主旋律,干事节奏明显加快,创业激情显著提升。最大的作为是平台建设。规划建设14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和3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构建“四圈两带”空间布局,城市建设有了主战场,产业发展有了主阵地,转型跨越有了好基础和大舞台。最大的飞跃是破解交通瓶颈。铜大高速建成通车,铜玉高铁穿境而过,标志着万山从公路时代迈向“高铁时代”。最大的鼓舞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批示。2019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肯定性批示,鼓励万山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五年的丰富实践启示我们,在新起点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必须坚定不移以底线思维谋划发展新路,必须坚定不移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催生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原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必须坚定不移破除传统的保守思维、拼抢争快谋大事创大业,必须坚定不移把群众生活改善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极不平凡!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17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政法干警、驻万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万山转型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转型任务重、基础建设欠账多、财政压力大;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支撑;
    城市管理缺乏经验,市政公共服务还不健全;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难,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正视问题和差距,不断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十三五”是万山转型跨越、重铸辉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后发赶超、奋力争先的最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贵州提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铜仁确立“三大跨越”工程、“四化同步”发展路径,对万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更要看到,贫穷依然是最主要的矛盾,总量制约依然是最大的短板,产业发展不平衡依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人才资源依然是最弱的支撑,资金短缺依然是最大的瓶颈,脱贫依然是最大的攻坚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潮,牢牢守住增长速度、人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加快构建“四圈两带”产业发展格局,把万山打造成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现代商务中心区,努力建设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法治健全的美丽幸福新万山。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贵州、万山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守住生态和发展底线,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按照“工业强区、农业惠民、旅游兴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依托、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培植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省内其他区县、不同于全国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新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推动万山转型崛起、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确保达到86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确保达到8亿元,力争突破1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确保达到19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以上,确保达到26亿元,力争突破35亿元;
    金融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6亿元、40亿元;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7%以上,达到44500元和15400元,力争达到51000元和17500元;
    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市下达计划范围内;
    城乡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今后五年,重点要落实两大战略行动,构建六大新格局、实现六个新跨越。(一)全力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典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一是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因村施策、一户一策”要求,分门别类找准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帮扶措施,2016年至2019年分别减少贫困人口1.19万人、869人、652人、652人,2016年至2018年分别出列贫困村11个、11个、6个。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动态管理贫困情况,实行脱贫销号、返贫重录、政策到户、脱贫到人。用好“扶贫专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二是打好五个脱贫攻坚战。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寨实行整村整寨搬迁,依托谢桥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就业岗位较为充分的区域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尽快转移就业。积极探索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留得住、有保障。到2020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897人。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设立产业化扶贫专项基金,支持贫困村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因地制宜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和农村集体资源、贫困户实行股份合作分红、资金滚动发展。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脱贫7375人。打好绿色万山建设脱贫攻坚战。大力保护修复贫困区域生态,对全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区15-25度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扩宽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渠道。到2020年通过生态补偿脱贫1434人。打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落实对贫困学生“两助三免”或“两助一免”补助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到2020年通过发展教育脱贫2367人。对所有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落实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打好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稳步推进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两线合一”,深入实施城乡低保“减量提标”,确保3359名“两无”贫困人口在政策兜底保障下一个不漏。(二)全力落实大数据战略行动,抢占跨越赶超前沿阵地。充分挖掘大数据商业价值、管理价值、社会价值,全面打造“智慧万山”。一是加快信息基础建设。投资5亿元以上,实施互联网出区带宽、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及应用平台、重要交通沿线宽带网络信号覆盖、行政村通宽带、电子商务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等,实现城市千兆以上宽带接入、农村4兆以上宽带接入、光纤覆盖家庭能力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全面提升,“互联网+”高效物流通达所有乡村,城市宽带接入能力50兆用户覆盖率达100%,农村宽带接入能力12兆用户覆盖率达85%,行政村通宽带率达100%,建设“无线城市”,实现城区无线局域网、免费WiFi全覆盖和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二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投资2亿元,建成省级示范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2家核心龙头企业、5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孵化电商企业50家,带动创业就业1500人。建成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引进或自建1家具备第四代云计算技术的数据中心,建成“千兆进楼宇、百兆进桌面”格局,基于云平台建设多个应用系统,完善园区智慧物业、智能安防、电子政务网等企业服务系统,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产业格局。以义乌城和西南国际商贸城为依托,打造网商园、孵化园、服务园三大板块,建成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为一体的电商生态城。培育电商人才5000人次。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实现“网货下乡、农货进城”农村淘宝服务站乡村全覆盖,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标杆。(三)构建多元多极产业新格局,实现转型脱困新跨越。按照“工业强区、农业惠民、旅游兴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元多极产业格局。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5:41:44,经营主体达1万家,年均增长11.7%。一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打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孕育成型。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8亿元,外贸直接出口达5000万美元。放活做强经济开发区。建成园区骨干路网、污水处理厂、固废填埋场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九通一平”。积极推动现有企业和招商引资的新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园区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加速推进朱砂工艺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政产学研用科技孵化园、现代服务聚集区、张家湾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实现入驻企业300家,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5家以上,达到省级“百亿级”园区规模。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工业制造、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赋予园区充分的人权、事权、财权。推动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重点培育钾资源综合利用、以有色合金为主的合金新材料、节能环保、中医药养生制造、以“城市矿产”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等新兴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特色风味绿色食品、轻工产品、朱砂旅游商品和以新型墙体、高中档石材为主的节能环保建材等特色制造业,建设全国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钾化工及硅铝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生产加工基地和黔东新材料产业基地、重要零配件生产基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汞行业去产能、转方向,鼓励研发PVC、塑料制品等下游产品和钒触媒、铜触媒等新型催化剂产品,支持重点企业与下游企业的生产协作、合作和兼并重组。鼓励铁合金行业技术改造、新品研发,提高精深加工水平、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重点企业重组整合并向专业化、产销研一体的集团化方向发展。科学合理开采利用锰矿资源,提高锰行业附加值。二是实施“农业惠民”工程,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发展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走出一条科技、生态、安全、集约的农业发展新路。到2020年,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以上,粮食总产量17万吨,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19.8亿元。建设本地特色农业园区。建成九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综合体。创建敖寨食用菌、黄道香柚、鱼塘-大坪-茶店农牧花卉3个省级农业园区。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倾斜和支持。到2020年,新增专业大户150户、家庭农场100家、农民合作社100个、农业企业30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以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扶持“互联网+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拓宽农产品信息流通、市场销售渠道。三是实施“旅游兴业”工程,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依托区内基础和资源优势,在“体验式”旅游中率先突破,带动人气和服务产业的提升,全力打造“朱砂古镇、仁义万山”旅游品牌。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确保达到14亿元,力争突破20亿元。深度挖掘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推动旅游业与景区建设、城市发展、农业开发、商务会展等融合,推动“吃、住、购、娱”等旅游要素项目化、企业化、产业化。实施好欢乐世界、中华山·相思湖景区等项目建设,以矿山公园·夜郎谷景区为依托,建立索道、开启漂流,设置直升机旅游观光。依托“长寿福地·南郊花园”品牌,把挞扒洞·长寿湖景区建成大健康、大养生基地。谋划旅游发展新业态。发展城市旅游、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体验式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特色城镇、景区建设深度融合,把万山建设成为辐射张家界、梵净山、凤凰古城等周边景区的旅游节点和集散中心。挖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家乐,形成以采摘、垂钓、观景、娱乐等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以朱砂文化、鼟锣文化、侗家文化等为主题的民俗旅游。建立旅游服务新体系。实施旅游通道提升工程,实现景区景点与铜仁主城区、机场、高铁、高速的连接公路全部达到4级标准以上。在高速公路出口、省道交汇点附近选址建设中型旅游接待中心,在各主要景区建设三级集散中心。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景区宾馆、餐饮、购物、中介咨询等运营管理。探索“智慧旅游”,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景区景点全部实行数字管理,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服务。

    (四)构建“一轴两核七星”城镇新格局,实现城乡统筹新跨越。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构建“一轴延伸、两核辐射、七星拓展”的城镇格局。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55%以上。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围绕构建“两核两带八板块”新区框架,狠抓市政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尽快形成具备大规模吸纳人口进驻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建成近期10万人、中期20万人、远期40万人的中心城区。全面推进谢桥新区、茶店拓展区、朱砂古镇主干道网和谢桥新区对外环线路网,建成铜仁至大龙城际铁路万山段、老山口-茶店-谢桥快速干道,建成铜仁客运南站、老山口交通枢纽站等客货运场站,实施好主次干道连通、丁字路改造、断头路连接等连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公交停靠站和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谢桥新区、茶店拓展区、经济开发区综合管廊,逐步将城镇水、气、电、讯等管线纳入管廊。加快城镇污水、雨污分流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茶店拓展区5万吨、鱼塘乡0.3万吨、大坪乡0.4万吨污水处理厂,扩建谢桥新区1万吨污水处理厂,建成谢桥新区日处理能力100吨、各乡镇日处理能力15吨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推进仁山文化主题公园、木杉河湿地公园(二期)、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保护城市山体、水域、岸线和滨水区。对城区内的荒坡、荒地、空地,实行“见缝插绿”,树立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园统筹建设铜仁CBD中心。建成五星级酒店2家、4星级酒店5家以上,建成一批城市广场、特色美食城、文化商业街。开展“公厕革命”,新建改造城市星级公厕24座。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城市园林绿化、执法队伍规范化管理,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创业环境。二是坚持产城一体。发展商贸业促进人气聚集,在谢桥新区和茶店拓展区,布局建设大中型购物中心、商场、综合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
    在住宅小区和重点乡镇,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
    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发展物流业促进客货流通,依托万盛物流园、义乌城、西南国际商贸城等物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工业原材料、制成品、重要消费品、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快速物流网络。适度发展房地产业促进人口常驻,建设一批集居住、就业、生活、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坚持以点带面,以万商汽车城为核心,引进一批高端汽车品牌,拓展汽车产业链,形成销售、维护保养、汽车美容、汽车文化等配套发展的汽车服务产业城;
    以茶店驾校经济城为核心,重点发展职业教育、驾校培训、车辆交易、会展赛事;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三是中心城镇协同发展。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思路,完善7个中心城镇道路、给排水、供气、供电、垃圾处理、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形成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高标准建设丹砂湖生态新城。整合项目资源,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00户,易地扶贫搬迁2121户,农民集中建房3500套,“一事一议”项目820个。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建设,建成小康路440公里、小康水192处、小康房1000户、小康电81个、小康寨461个、小康讯项目50个。四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同城同权、同城同酬、同城同保、同城同教,全面放开农业人口的城镇落户限制,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农民随迁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与原居民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扶持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拆迁失地人口、生态移民创业就业。(五)构建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新格局,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实现区域环境空气、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85%,城市PM2.5浓度达二级以上标准,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过65%。一是实施大生态跨越工程。深入开展“绿色万山”三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实施环保设施建设、山林绿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区绿化“四个三年攻坚行动”,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景区及水源地绿化、25度坡耕地还绿、美丽乡村生态修复“六个明显好转”。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化防护林改造,新增造林5万亩。保护好琴门、小云南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实施好木杉河、敖寨河、下溪河、石竹河等10条河流综合整治。二是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坚持控新治旧,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活动,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确保单位生产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达到国家要求。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工业污水排放稳定达标率超过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18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行联防、联动、联控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协力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大格局。建立实施“生态红线”制度,将生态指标纳入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生态建设规划。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积极参与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放宽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门槛,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和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六)构建提量增效投资新格局,实现项目带动新跨越。主动对接上级政策支持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突出抓好资金保障,把投资的“油门”踩到底,把增长的“马力”开足。一是拓展资金来源。狠抓融资聚财。积极扩张信贷,拓展融资渠道,壮大融资平台,完善融资体系,创新融资方式,深化政银合作。到2020年,入驻商业银行9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10家以上、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以上,新增证券期货公司、会计事务所各2家以上。全力招商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举全区之力引进国际国内百强企业、大型企业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示范效应大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达到22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吸纳社会资本。大力推行PPP模式,选择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资本补助、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规范国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国资应用化、市场化渠道,把存量变成新的增量;
    依法合规负债,动态监控债务风险指标,防范财政风险。二是狠抓基础设施投资。实施对外主通道畅通三年行动,建成铜玉铁路万山段、物流园区至火车站货运铁路专线,在每个边界乡镇至少建设1条以上二级公路通道出口;
    在茶店开设铜大高速公路匝道口,并建立大型货运物流中心;
    实施区内公路提级改造三年攻坚,建成茶店至地幔、黄道至湖广桥、老山口至郭家等省道,新建万山至麻阳、大坪-鱼塘-茶店市外环、万山-黄道-下溪市外环公路,实现村与乡、村与村间公路等级均达四级以上。到2020年,新增省道87公里,提级改造县、乡、村道14条178公里、29条272公里、81条427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超过80%。续建小云南、丹砂湖、中洞、相思湖4座水库,新建将军坡、沙子坡等6座水库和澎水垅引水工程,新建或维修山塘50座,新建老山口4万吨/天、谢桥5万吨/天、茶店6.3万吨/天供水能力设施,新增城镇供水管网139公里、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管网132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06公里。到2020年,全区库容增加0.5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目前的25.7%提高到50%,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中心集镇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清洁饮用水集中供给率显著提高。新建楚溪110KV变电站,扩建谢桥110KV变电站,建成老山口220KV变电站,新建及改造中低压线路216千米;
    新建天然气门站1个、新增天然气管网200公里。(七)构建生产要素有效聚集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实现动力支撑新跨越。坚持以改革解放生产力,以开放引进生产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创新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四大方向,深化产权交易、投融资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分类、经济开发区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商事制度、公共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在改出资金、改出资源、改出活力上下功夫。二是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布局,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产业、资金、市场、人才、技术向万山流动。培育壮大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到2020年出口总额超过1.5亿美元。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出一批企业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和省金融资金市场挂牌上市。办好第12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西南赛区·贵州万山)选拔赛、蔬菜博览会、朱砂文化商贸物流博览会、鼟锣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建立节庆招商活动长效机制。(八)构建务实惠民民生新格局,实现社会事业新跨越。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升质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新建山村幼儿园13所,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完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寄宿率;
    支持市第八中学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区民族中学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新建1所高级中学;
    推进市交通学校升格为“市交通专科学校”。实施“两城区基础教育五年提升工程”,推动城区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100%。到2020年,全区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省中上游。二是实施大健康跨越工程。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升级,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医院新院(二期)、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乡乡有标准中医馆。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计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落实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三是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实施新华文化综合体、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老年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打造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利用侗乡鼟锣艺术等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建设鼟锣文化艺术馆,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弘扬“仁义”文化和朱砂文化的精神特质及丰富内涵,推进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村级农体工程覆盖率100%,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建设创业型城市。实施“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全民创业计划,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园等平台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老城区闲置办公楼,开展微企培育和创业培训工作。实施“千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自主创业。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对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城镇困难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扶贫生态移民的就业援助。到202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1.1万人,拥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达10%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三保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有序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慈善援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救助保障体系。重点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新建公租房2000套、棚户区改造5000套。

    三、2016年重点工作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决战决胜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富有挑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8%、力争22%,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7.5%、18.5%、2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力争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4%,力争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力争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以上,力争3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49亿元和21.12亿元,均增长18%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45%,力争82.2%。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20%,力争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和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3%。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到“十个确保”,切实开好头、起好步:(一)确保大扶贫战略行动首战告捷。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19万人以上、出列贫困村11个,贫困发生率下降8.3个百分点。全面核清“扶持谁”。以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为基础,再次全面 “回头看”,核实档案内容,做到贫困底数清、扶贫对象准、致贫原因明、帮扶计划实,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对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录入信息进行查缺补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经得起推敲,实现与“扶贫云”无缝对接。精准把握“怎么扶”。全面开展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第一轮回访活动,大力实施“5321”工程,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继续落实财政扶贫资金贷款贴息。加强资源整合,综合运用移民搬迁、教育脱困、社会医疗、民生保障等方法助力脱贫,实现生产脱贫6490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400人、生态补偿脱贫550人、发展教育脱贫960人、社会保障兜底1500人。组建区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全力保障“如何推”。建立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工作落实。将20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作为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纳入2016年预算。争取扶贫项目不少于25个,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采取“一季度一全面督查”“两月一暗访督查”的方式,规范化、常态化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动态。严格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对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实行“一票否决”。(二)确保大数据战略行动纵深推进。坚持把大数据应用作为我区转型崛起、跨越赶超的战略引擎。建设大数据应用平台。以义乌城和西南国际商贸城为依托,力争电商生态城4月前投运;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园区为平台,引入和发展互联网金融;
    以“智慧园区”为服务器,为工业园区初步提供环保监测、信息发布等服务。培育大数据产业。引进淘宝大学,年内完成1000人以上电子商务培训;
    力争引进电商企业50家。打造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电商流通体系,确保电商交易额2亿元以上。加快大数据成果运用。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基金,扶持电商平台及企业发展,撬动大数据成果运用。打造示范性农村电商服务站10个以上,带动辐射全区农村电商发展。积极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民族大学、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技术、人员、平台和项目合作,加强“互联网+”在旅游、商务、农业、健康养生、在线医疗卫生、高效物流等产业发展和运用。(三)确保城乡统筹有新进展。走山地特色城镇化路子,以“五园兴城”“五城联创”为抓手,推进城镇建设提档升级,确保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开工建设楚溪大道北段、茶店集镇干道改造、城市给排水、仁山文化主题公园配套设施、大型公共停车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铜仁客运南站、高铁万山站、全民健身中心、思源实验学校、太平洋商业广场等,继续推进木杉河湿地公园、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永枫奥迪4S店、香悦公馆等项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45户、农民集中建房700户、小康房220户,立面改造1870栋、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800套。完成1207户4941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攻坚年专项行动,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执法队伍规范化管理。完成谢桥片区80%裸露山体修复治理。(四)确保工业经济有新突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外贸直接出口额1200万美元;
    新增市场主体400户、注册资金5.2亿元;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培育社消零限上企业5户。筑牢园区发展基础。启动经开区智慧园区建设。启动建设经开区三至六号干道。建成标准厂房(二期)、朱砂大道、22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固废填埋场(一期)工程。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道路15公里、供水管网5公里、排水管网10公里、供电线路架设及迁改30公里、场平1500亩。实施“质量兴区”“三证合一、一照一号”,完成市下达微型企业发展任务数。狠抓传统产业提升。推动汞化工企业整合发展,促成铜鑫汞业、正丰矿业、金鑫汞业、新疆天业等企业建成投产。兑现高能耗企业相关补贴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支持重点企业发展PVC、塑料制品等下游产品和新型催化剂产品。鼓励引导铁合金行业创新发展、科技攻关,缩减过剩产能,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狠抓新兴产业培育。抓好远盛钾业、丹缘朱砂、万兴管业、万丰复合肥等项目的扩建、扩能、投产;
    实现银泰铝业现有生产线投产达产,启动三期生产线建设;
    推动东奇电气(三期)投入生产,实现多功能系列3个专利产品上市,完成生产自动化技术改造。推动建辉、腾晖等新型建材企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推动恒健制药、金临科环开工建设。建成朱砂工艺品产业园。(五)确保旅游发展有新飞跃。举全区之力培育旅游新业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综合开发欢乐世界、矿山公园·夜郎谷、挞扒洞·长寿湖等景区。力争5月朱砂古镇开园迎接八方游客,积极推进5A级景区建设。大力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以朱砂文化、鼟锣文化、侗家文化等为主题的体验式民俗旅游。新建旅游公厕8座。确保全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10%。(六)确保农业产业化有新成效。以九丰农业为龙头,建设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综合体,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品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心建设一批省级、市级农业示范园,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的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个。鼓励和支持敖寨乡食用菌、下溪乡山地生态刺葡萄、黄道乡香柚做大做强。引进2家以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鱼塘-大坪-茶店现代农牧花卉产业。新增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牧场10家,认证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0家、优质农产品2个。粮食种植16万亩、产量5万吨以上;
    蔬菜种植12.6万亩、产量18.2万吨;
    新增水果栽种4000亩。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出栏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达12.5万头、0.6万头、1.3万只、42万羽。营造林5.4万亩,新增油茶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完成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七)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年内新增改扩建公路里程50.6公里以上。开工建设谢桥至茶店城市快速干道、铜大高速茶店互通、王灵观至下溪公路,建成郭家至黄道公路、铜仁至大龙城际铁路万山段。完成小云南水库蓄水验收、相思湖水库大坝封顶、中洞水库截流验收,启动高楼坪乡大树林、黄道乡锁溪、敖寨乡洋世界堤防工程和洼水冲、贾溪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鱼塘乡、黄道乡、敖寨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改造升级城乡供电配网,实施好报城万线、茶鱿线、万高线等17个10KV配网续建工程,新建谢雷线支线10千伏配网工程,开工建设220KV老山口输变电工程。(八)确保筹集发展资金有新作为。主动上跑争取,编制申报项目400个以上,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0亿元以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的重要批示为指引,继续争取国家部委、省直单位出台专门支持万山的政策措施。实现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贵阳银行3家已获批的银行入驻设立分支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银行、社会优秀资本合作,以教育、医疗、道路管网等项目为载体,灵活运用租赁等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本15亿元。重点包装打造水务、医疗、交通类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20亿元以上,积极申报列入财政部PPP项目库,争取奖补资金。运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基金”融资模式,完成大拇哥财富平台融资1.5亿元。深度对接农发行、国开行等银行,争取未获批项目早日获批,已获批项目资金尽早到位。积极推进“贵园信贷通”项目,拉动中小企业融资1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九)确保对外开放空间有新拓展。以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五大新兴产业及钾资源、山泉水等项目为重点,外出招商推介10次以上,争取引进有主导支撑力、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2家以上,争取签约1000万规模以上项目50个,签约资金12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25亿元以上。加强与苏州高新区、山东潍坊经常性往来,推进与周边地区联合协作。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园区建设,突出金融、物流、会展等功能,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全力举办好第12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西南赛区·贵州万山)选拔赛,中央电视台在我区举办的中国蔬菜博览艺术节和“美丽乡村行,走进中国万山朱砂古镇”等活动,展示万山美好新形象,聚集人气商气。(十)确保民生十件实事办好办实。1.巩固6个贫困乡减贫摘帽成果,出列贫困村11个,减少贫困人口1.19万人以上。2.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压缩行政运行经费的7%用于教育事业。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市第六中学新校区、鱼塘乡登峰幼儿园建设和15所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启动建设市二十二小学和市第十六中学、大坪中学新校区、谢桥第二幼儿园。3.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新院(二期)、妇幼保健院,实施万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鱼塘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4.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45户、农民集中建房700户、小康房220户,立面改造1870栋、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800套。完成1207户4941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5.开工建设谢桥至茶店城市快速干道、王灵观至下溪公路、铜大高速茶店互通,建成铜仁客运南站、郭家至黄道公路、铜仁至大龙城际铁路万山段,实施350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完成小云南水库蓄水验收、相思湖水库大坝封顶、中洞水库截流验收,建成鱼塘乡、黄道乡、敖寨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7.建成茶店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回用工程、经开区固废填埋场一期工程。8.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以上,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以上,新增雁归人员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0户以上。9.确保城乡低保标准增幅达10%以上,综合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2%以上。10. 建成谢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谢桥街道冲广坪社区服务中心、谢桥街道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谢桥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型赶超的步伐越快,人民群众的期盼越强烈,政府越应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建设管理规范、运作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强化权力监督,确保政府清廉。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行政运行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公共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深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以制度设计控制腐败源头。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第二,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善治。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实施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工程和规范化建设,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全面推广电子政务网,提升行政效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区长信箱,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第三,严格依法办事,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落实政府议事规则,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推行政府工作部门、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法力量,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第四,强化作风改进,做到立说立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持之以恒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强化问责问效,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认真办理党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约法三章”,建设节约型政府。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增强法治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蕴含新机遇,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苦干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万山转型崛起、重铸辉煌而努力奋斗!名 词 解 释1.“八争”:是指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人才、争出经验树典型、争现场经验交流会、争融资规模、争改革试点。2.“引金入万”:是指引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万山设立分支机构。3.“九通一平”:“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4.农业“接二连三”:让现代农业接上加工业的“二产”,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5.谢桥新区“四横四纵”路网:指梵净山大道二期、莲花大道、楚溪大道、北一号、北二号及朝阳路等城市骨干道路。6.生态环境“三区”保护战略: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防止一些具有重要服务功能的区域、地域的环境继续恶化;
    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那些不得不开发的资源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限度;
    对生态良好地区实行积极性保护,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对一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行生态省(市)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7.“绿色贵州”三年建设:用3年时间,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将符合政策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8.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是指严禁盗伐滥伐林木、严禁掘根剥皮等毁林活动、严禁非法采集野生植物、严禁烧荒野炊等容易引发林区火灾行为、严禁擅自破坏植被从事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造成生态系统逆向演替。9.“六个一律”环境保护利剑执法: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
    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
    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
    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停止非法经营活动;
    对不能依法达到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
    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10.“334”互助养老模式:即“三种养老模式、三项保障措施、解决四个突出问题”。“三种养老模式”是指“自带食材+集体补助”“自愿缴费+政府补贴”“自己种菜+社会支持”;
    “三项保障措施”是指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互助养老有场所,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入院老人能入住,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入院老人住得下;
    着力解决空巢、留守老人“生活困难、患病起居困难、精神慰藉缺失、子女后顾之忧”四个突出问题。11.“622”扶贫分配机制:资金分红,采取将纯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级积累、20%用于合作社管理人员。12.“雁归工程”:是指引导和扶持万山籍在外各类人员返回万山和欢迎非万山籍人员来万山创业就业。13.教育“9+3”行动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14.“4+2”教育突破工程:即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工程,中小学围墙安全工程、优美教室工程。15.“三大跨越”工程:实施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工程。16.“四圈两带”:谢桥城市经济圈、茶店车轮经济圈、丹砂湖生态经济圈、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圈和高楼坪-黄道-下溪-敖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观光带、鱼塘-大坪-茶店现代都市农业多彩经济带。17.“3个一批”工程:即打造一批名牌学校,打造一批明星校长,打造一批骨干教师。18.智慧城市: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19.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20.“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1.“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22.“一轴两核七星”城镇格局:“一轴”,即老山口至谢桥城市快速干道、万山红大道沿线,起于谢桥新城、止于朱砂古镇;
    “两核”,即城市新区、朱砂古镇;
    “七星”,即丹砂湖生态新城和高楼坪、黄道、敖寨、下溪、大坪、鱼塘7个中心城镇。23.CBD: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枢,高度集中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铜仁 贵州省 政府工作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