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徐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0-06-16 03:32: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邓祥

    摘 要: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徐闻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初步改善,但不主动、不平衡和低效、低质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如何探究原因、因势利导、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已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施策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村群众在农村生产、生活、居住、休息、娱乐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区域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农村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事关农村基层的文明与和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之年,如何因势利导、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存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徐闻“三清三拆三整治”、 集中供水、村道硬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自然村保洁员队伍和“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主动、不平衡、不彻底和低效、低档、低质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些问題主要是:

    1.1 在资金投入上出现“饱涨、饥饿”问题。从资金投入总体看,全县25个贫困村到位资金比较充裕,个别自然村建设资金多达500万元,这些村庄的路、水、电、排污管网、网络电视等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在资金投入上出现“饱涨”现象。其余150多个行政村由于资金投入少,出现了极度“饥饿”现象。如该县龙塘镇黄定村有23条自然村,每条自然村综合整治资金只有0.3万元,出现“碟中缺米”的悲凉境况。

    1.2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潮起、潮落”问题。目前,重视整治、轻视管护仍是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些镇村只重视清理主干道、主街道、主要场所的垃圾、杂草、乱石,而不重视对农村水源保护、历史人文保护和农业源污染防治。一些乡村对人居环境整治甚至急于求成,只重形式而不视内容,只看当前而轻视长远。部分镇村为应对上面检查考核,带几个村干部,叫一、二辆车,扫一扫、清一清、拆一拆、整一整,拍拍屁股走人,事后却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村庄环境整治普遍存在玩“潮起潮落”、吹“一阵风”的现象。

    1.3 在对待人居环境整治的态度上出现“你热、我冷”问题。由于镇村两级重视力度不够、宣传发动不力、氛围不浓,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整治氛围上出现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的“你热”“我冷”现象。一些乡镇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行动较快,个别乡镇干部群众热情不高、行动缓慢。有的村干部虽行动起来,却不见群众参与的身影。有的村干部群众虽行动起来,干劲却上不来。此外,部分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报送数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力度不大,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没有做到及时汇总进展情况,致使数据上报进度缓慢。

    1.4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现“乱建、低质”问题。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规划脱离乡村实际、不科学不合理和特色不突出问题,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存在“建挖拆”等无序现象。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生搬硬套的有之,搞形象工程的有之,脱离实际的有之,千篇一律的也有之。部分村庄不能提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选址反复。有的村庄在拆除过程中不分对象,缺乏对原有乡土建材的保留和复用,不切实际提出高标准,搞“一刀切”和大拆大建,造成有价值建筑损害毁弃。有的村庄大面积购置景观草坪搞绿化美化,虽见效快,但成本高、维护难。有的村庄在古宗祠、古民居和农户墙上盲目写标语或大面积彩绘,破坏原建筑传统文化和特色。有的村庄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设置在主要道路旁边,如不及时转运,大风一吹垃圾满天飞,导致再污染。个别村庄村内道路建了挖,挖了又建,“建挖拆”无序,瞎折腾、乱花钱,干部群众“无眼看”、意见大。

    1.5 在村庄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上出现“仰视、无视”问题。个别镇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喜欢“高大上”,高价聘请了外地专家团队编制“不着边际”“贪大求洋”的规划。个别村庄照搬城市模式,模仿城市景观植被,选用大块花岗岩搭建石桥、石亭,建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有的村庄规划不仅不尊重民意、不突出村庄特色、偏离建设重点,而且不为村民所喜爱、所接受,执行难、落实难。也有部分镇村干部群众不喜欢、不愿意、不执行编制规划,出现轻视、忽视、无视编制规划的“乱折腾”现象。

    1.6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上“硬骨头”问题突出。从该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看,难度不大、容易完成的任务绝大部分村庄都已启动,部分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初显成效,但难啃的“硬骨头”还存在不少。一是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仍未全部完成,绝大部分乡村道路窄小,部分乡村道路严重损毁,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交通安全隐患大。二是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北草岭垃圾填埋场已填满,垃圾焚烧厂项目还处于启动建设阶段,部分乡镇垃圾转运不出来,垃圾围路现象严重,垃圾收运链条严重断节。三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慢、完成率低,大部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个别乡镇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仍未开始建设。四是大部分村庄未实现家禽圈养、人畜分离,普遍存在家禽跑出巷道现象。五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老屋危房、院中牛棚、违章建筑等拆除、垦复、复绿、再建和管护难度大,容易诱发干群矛盾。

    此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畜牧场、垃圾池、排污池、村巷道、休闲文化公园等都需要公用地,解决这些公共建设用地,一直都是干部群众的“头痛”问题。

    2.引发产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引发产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的原因不少。既有旧习俗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变化方面的原因;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有深层内在因素的作用;既有政府责任缺位因素,又有农村居民内生动力不足的制约。主要原因是:

    2.1 污染源出现了新变化。相对过往而言,如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升的同时,类型上也不断增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过去,农村居民主要消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或简单工业品,所产生的垃圾是剩菜剩饭、瓜皮菜叶和粪便等生活废弃物,垃圾中可循环的有机物多,这些垃圾可以通过自然分解、消化,几乎零污染。如今,农村生产生活更多地使用工业制成品,产生的垃圾最常见有各种塑料废品、废弃电池、化肥包装袋、农药瓶、废弃灯管、建筑废弃材料等有害物质混合体。特别是大量使用不易腐烂化解的塑料、泡沫制品,在缺乏有效处理方法的情况下,这些有害物质越积越多,时常出现“垃圾围村”的现象。同时,主要来自农村居民或乡镇企业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富含化学制剂,超越自然界的“自觉”循环限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危害极大,处理费用高、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希望通过一、二次清理整治行动就完全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难做到的。

    2.2 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根本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一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村居民迫切渴望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但由于宣传氛围不浓,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到位,存在“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的“等靠要”思想。在农村环境整治、拆违治违、复垦绿化等工作中,部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出力,部分群众投劳出资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个别群众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农村人才缺失。长期以来,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才“流出”乡村,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幼,乡村“顶梁柱”缺失严重,服务“三农”的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三是奖惩机制不健全。由于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激励奖励、考核问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安排不健全、不合理,出现“只要不出事,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象,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往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文件上,工作中找不到突破点、落脚点,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未能激励起来,导致执行缺位、落实不到位。

    2.3 不良习惯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加上文化素质总体不高,获取现代化信息的手段相对落后,环境与健康意识淡薄,广泛存在不良的习惯。在生产上滥施滥用农药化肥的有之,乱搭乱建的也有之;在生活上乱丢乱扔、乱泼乱倒的有之,乱贴乱写、乱排乱放的也有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现清不净、拆不掉、排不去的“反弹”现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制约农民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的瓶颈,“脏乱差”问题成了“固症顽疾”。

    2.4 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公共产品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共享产品,其本质特征是共享性和非排他性。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它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单个乡村、单个家庭是难以解决的,必须需要政府、村庄、企业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不管是清理垃圾、污水、杂草、乱石,拆除危房、违章违法建筑,还是复耕复绿、“厕所革命”、保护历史人文遗产,都需要大量公共产品投入和各方相互配合解决。该县是农业大县,GDP总量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政府缺位、少介入、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是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上级财政必须加大投入支持。

    2.5 长效机制不完善。科学合理高效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欠健全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瓶颈。一是垃圾收运体系不健全。近年来,该县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设施和人员,但县级财政主体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配套设施不足;垃圾池、垃圾填埋场布局不合理,垃圾转运车辆少、成本大;“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縣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农户不收集、不分类,部分乡镇垃圾转运出不来,县垃圾处理场已填满,新的垃圾焚烧厂还未建成,“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一些村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制度流于形式,部分镇村干部多采用“战役”“一阵风”或“打扫一下”等方式清理垃圾和整治环境,洁而美的村庄环境难以维持,垃圾、杂草等容易“死灰复燃”。保洁员每月工资只有300~800元,鲜有村民想干、愿干。三是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检查督查不经常、不到位,日常检查验收、督查通报、评比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执行不够严格,刚性约束不强,工作责任落不到实处,考核问责制度约束性不强。

    3.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施策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遵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要求,以建设干净整洁、生态宜居、文明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科学施策、真抓实干,做实、做细、做优,多出实效、早结硕果,打赢这场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

    3.1科学谋篇布局。徐闻各地村庄地形地貌、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我们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又结合农村发展不平衡、低质量的现实情况,在充分尊重乡村干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可贯彻、易执行、能落实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制定既特色突出又操作性强的全域村庄编制规划。应学会“弹钢琴”,紧紧抓住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这些重点,着重健全完善头铺、二桥、仕寮、墩尾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规划。强化检查约束、考核问责机制,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整治,使整治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搞一刀切,避免千村一面。注重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加强自然村落、文化名村、特色建筑、南粤古驿道、红色革命文化遗址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

    3.2 落实财政奖补措施。财政奖补源于人民群众期盼,着眼基层发展需要,体现民意导向,体现政府主动作为、勇于担责、善补短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财政奖补措施,如落实以奖代补、建后再补、以劳代赈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益。优先选择村班子团结、干部工作得力、受益面广的民生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综合示范带动效应的人居环境财政奖补精品工程,进一步放大财政奖补政策的惠民效应。优先安排给村民热切渴望、认识到位、积极性高、行动有力的自然村,鼓励典型、奖励先进、示范再奖,做到早做早补、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不补。按照“平时暗访、月抽查通报、年度考核”的要求,强化检查考评,严格资金使用纪律,保证专款专用。

    3.3 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同时也应是参与者和积极行动者。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根本动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怎么样、好不好,关键在于干部群众是否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必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开设专栏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多方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目标任务、开展进度、亮点工作等。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户评比,让宣传画、标语上墙,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广东省梅州蕉岭、云浮郁南等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村民自觉采取行动。积极拓宽渠道,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和引导企业老板、乡村乡贤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捐助、投资、认建等多种形式参与进来。鼓励机关公务员、事业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院校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志愿者行动,参与服务乡村建设。

    3.4着重解决整治难点。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问题,是打赢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需要。一是扎实推进垃圾处理。严格按照因地制宜、产品共享、经济适用原则,尽快健全全县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科学配置村垃圾池、乡镇转运站、县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等综合处理设施,完善村、户收运系统,解决“断节”“脱节”问题,强化薄弱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疫情期间加强对垃圾储运设施设备消毒,确保安全。二是扎实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实用耐用、简便适用、优质高效的原则,统筹谋划、综合规划、连片建设全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方案,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和绝对安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和精湛的工艺,高效环保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农村排污监管体制机制,明确排放标准,加强对各地饮用水源、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域周边污水排放的排查和监管,严格规范加工企业、采石开矿、种植养殖户等排放排污行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简便实用、美观简约、生态环保和群众接受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健全和完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卫生厕所的维护与管护,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污水、糞便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5 注重典型示范带动。“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当地群众有“跟风比靓”习惯。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以全面推进工作是一条在实践中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坚持先整治、后提升,坚持点上突破、面上突围,坚持梯次创建、示范带动推进。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载体,在人力、资金、政策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奖补措施,着力推进省市县示范村建设。以南山镇五里村、海安镇乌港村、下洋镇墩尾桐挖村、下桥镇下洋子村、城北乡新民村、角尾乡放坡村等村庄为典型,重点打造一批干净整洁村、生态宜居美丽村、特色精品村。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庄、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和发掘五好家庭、身边好人和道德楷模等活动,努力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不断提升文明乡风水平。

    3.6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是保证环境整治成果的制度保障。必须实事求是、管护结合、着眼长远,紧盯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体制机制,制定实施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推进梯次创建,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绿化美化、乡风文明水平,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无反弹。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养护、农村垃圾污水杂草清理等生态环境治理纳入常态管护,政府应确保运行经费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逐步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家庭、农民个人筹资投劳承担基础设施日常保洁和维护工作,齐心协力,共同管护,共享硕果。加大对海安镇乌港村、城北乡新民村、下桥镇下洋子村、南山镇苞萝园村、曲界镇愚公楼村和龙塘镇包宅村等文明村的支持力度,强化管护、巩固、提升。

    3.7 强化督查问责。健全和完善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镇村三级书记主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将家庭“门前三包”纳入干部党员包联责任制。建立县镇村检查验收小组,专门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定期评估督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建设情况和资金落实等情况。

    [参考文献]

    [1]王晓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论析,《国家治理》周刊,2019年1月.

    [2]李兵弟,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思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6 年 12 月.

    [3]李晓蕙,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对策,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第7卷第3期.

    [4]李官、张婷婷,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变化和农村居民需求,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6期.

    [5]贺雪峰,最后一公里村庄,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9月.

    [6]郭玲玲,改革开放40年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农业农村居民杂志,2018年9月.

    (作者单位:中共徐闻县委党校(徐闻开放大学),广东 湛江  524100)

    相关热词搜索: 徐闻县 人居 振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