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生产方式的发展

    时间:2020-08-06 03:51: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马俊霞

    摘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构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人的存在方式在于其社会实践活动,而生产方式正构成了人这一存在方式的表征形态,而证实这一存在方式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因此,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了人实现其自由和解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解放

    一、生产方式表征着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现实中存在的人,就其存在的时代而言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他们各自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主题。这里主要把人类文明分为三个时期:工业文明以前的农牧文明、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人们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能维持生计已是万幸,但人们还要受大地主和统治者的剥削,同时还会受到游牧文明的侵扰、战争带来的池鱼之祸和自然灾害的戕害,这体现为自然经济下的三大特征经济生活的禁欲主义、文化生活的蒙昧主义和政治生活的专制主义,人们最大的愿望只是能够安定的活下去,也即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干扰”。

    在工业文明时期,大机器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表现为“商品的堆积”,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将商品转化为货币,才能进一步将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价值从商品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资本家必须不断为自己的商品开辟销路,寻找原材料生产地。这种“开天辟地”的活动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本性的驱使下,整个世界都被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一部殖民史。世界人民普遍处于战乱之中,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使人类遭受了史前未有的灾难。对于和平的渴望则是工业文明时代人民的共同梦想。

    在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虽然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联系为日益紧密的一体,但是传统的工业明文确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如环境危机、核危机、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国际性贩毒等,如“天下仍然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国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风险,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各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不少困难,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寻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寻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寻求更稳定的生活,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梦想。

    在任何时代生活的人们,总有一种对人自身的反思,对自由的追求,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由生命的个人及其肉体组织,这是制约其与自然发生关系的现实基础,我们在考察任何理论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从现实基础的生产活动出发。“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蕴涵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当人们进行自己的生产生活时,人们就把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同时将“属人世界”二重化为“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显然,“世界梦”所关涉的是人自身、以及以人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属人世界”之于人的一种应然状态。

    二、生产关系表征着人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人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关切。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再到近代哲学家康德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乃至马克思主义寻求人的解放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民运共同体”思想,无不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而且不管是“人化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离不开一个“人”字,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人的身上。当然,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抽象的人,不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作为“无人身的理性”的绝对精神;而是以感性的世界为基础的现实的、历史的人。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核心范畴,以辩证法作为基本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属性与本质、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直接指向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交往为基础的生产随着人的向上的超越性存在而不断发展,伴随着生产发展的则是分工。分工起初只是性别方面的“自在”分工。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自在”分工也不断发展,继而出现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生产和消费、个人或家庭利益和集体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分工。伴随着“自在”分工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与其产品不平等的分配,这也是私有制的产生。

    “自在”的分工下的私有制,其本质是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异化而统治人。这种“自在”分工的支配下,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是一种异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支配和驱使着人。“分工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发地形成的社会中,也就是说,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有分裂,分工只要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它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受这种异己的力量支配的人们共同活动,这种异己的力量就成为一种外在的权利,这就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更普遍的一种外在力量——阶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普遍交往和普遍竞争使得各个民族国家史逐渐成为世界历史,这种异己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和“货币”两个基本要素掩盖为“资本”所表现的“物物”关系。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人们只是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的情况下”受自然界的支配,即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则受到“劳动产品的支配”,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他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换”的分析首先是从作为資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商品开始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产实践所创造的劳动产品,不仅具有“实体内容”——自然形态,同时也具有“形式规定”——社会关系。首先,劳动产品以其客观的物质形态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同时,客观物质世界的直接现存状态之于人们的需要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必须通过生产实践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而且人们是在结成一定的关系下进行创造的。所以,劳动产品归根到底是凝结了客观物质形态的自然性和人们之间结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社会性。

    这种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还是民族史的时候,表现为人的相对独立性;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历史成为了世界历史,普遍交往使得“自在”分工更细腻,使得“自在”竞争更普遍,劳动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商品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单元。商品固然是一个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具有实用价值的存在。但是,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商品同时也是一种“超感觉”存在。这种存在是人所创造的,但是现在它却反过来成了人的存在的限制。它同其的一种特殊存在——货币——一起统治着人们。货币,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同任何商品进行物质变换,它标志着商品之为商品的完成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这种特殊的商品下,劳动力被“物化”而成为商品,这样完全以“物物”关系掩盖了“人人关系”,掩盖了“私人劳动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的依赖关系”成为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在这种生产方式当中,人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当然,这个范围是“物”强加给他的。“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物质力量,这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生产方式的发展表征着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自始至终关切的都是人类命运。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只有消灭“自在”的分工、“自在”的交往和“自在”的竞争,使得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机制——分工、交往、竞争——变成“自为”的,或者成为既自在又自为的,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自在的分工下,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人的存在越来越固定化,人们为了生存和生产、为了创造历史而被迫的进行竞争性的交往活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甚至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这也标志着货币成为资本。

    “资本是支撑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大厦的‘座驾,是解开现代社会秘密的一把‘钥匙。”资本之所以为资本在于其能够增值,是一种能够生成货币的货币。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劳动者完全失去了人和独立的性质而成为商品、资本、机器等物的附属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们的劳动变得呆板、单一、乏味,这实质上是生产力的片面发展,广大人民的本质力量遭到压制,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对广大人民的生产力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改变这种“怪现状”,追求人类解放,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现存的物质世界、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考察而做出的结论。从前的一切分工、交往和竞争都是以自在形态存在的,主要特征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变革私有制为公有制,将分工、交往、竞争都变成自在自为的,才能既体现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使得人类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之所以需要分工、交往、竞争的自在性,是因为这些条件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机制;而之所以需要自为性,是因为在单纯的自在性的分工、交往和竞争使人完全“物化”,“物”支配人、奴役人,这本质上是少数人借物的力量压迫、奴役、统治多數人,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使生产资料直接与广大的劳动者相结合,使得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发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分工、交往和竞争都失去了压迫、奴役的性质,也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同时这也使人的创造、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真正指向人的幸福,体现人的自由,实现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3]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习与探索,2014(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

    [5]白刚.资本: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概念[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生产方式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