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论唐诗《子夜吴歌(秋歌)》英译中的生态平衡

    时间:2020-09-09 03:4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青 边立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8年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生态诗学视阈下唐诗英译研究,编号:18C0179。

    摘  要:翻译即生态平衡,通过实现“文本移植”,达到文本、译者与翻译生态等要素的和谐共生,使译作呈现和谐之美。本文从文本生态的平衡着手,比较《子夜吴歌(秋歌)》许渊冲及何中坚两译本,揭示二者是如何运用维度转换来实现“文本移植”,达到语言、文化、交际生态的和谐,展现译作的生态之美。

    关键词:生态平衡;文本移植;维度转化;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

    1.引言

    生态翻译学顺应“生态”时代主题而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如同自然界生态强调平衡,“翻译即生态平衡”成为生态翻译学关注重点。文本生态涉及各要素如“语言、文化、交际生态”只有达到“平衡和谐”,才能促成“文本移植”,使译文在新环境获得“长存”。翻译的目标就是回到文本、译者生存与翻译生态的和谐共生。[1]为探究文本生态平衡机制,本文以《子夜吴歌(秋歌)》为例,试从语言、文化、交际层面来比较两位译者是怎样维持原语译语两个文本生态系统的平衡。

    2.翻译即生态平衡

    生态翻译学的“平衡和谐”理念是生态翻译学的伦理道德基本原则,文本生态平衡理念即源自此。文本生态涉及的语言、文化、交际各要素都对译介产生了影响。“文本移植”的成功需要文本生态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译者在译语生态系统中创建一个与原语相仿的生态环境,这种创建可通过维度转换来开展。三维转换,在“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性适应”的原则之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2]译者在译语生态中创建一个与原语相仿的生态系统,赋予原文本新生,并使两个生态系统间各要素呈“平衡和谐”之态。

    3.《子夜吴歌(秋歌)》及其英译

    李白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作品风格大气雄浑。他承乐府旧题新作四首诗来歌咏四季,借景抒情,此诗即为秋歌。从语言来看,此诗为标准五言绝句,诗句平仄相交,且句尾押韵。从文化内涵来看,诗人引入文化负载词“月夜”“秋风”“玉门关”来引起共鸣的手法值得关注。从交际意图来看,诗人欲抒发思念之情,融情于景,其意境有一种别样的生态之美。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

    万古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本文选取许渊冲与何中坚两译本,拟从文本生态要素来剖析他们如何实现达到文本生态平衡。许渊冲是著名翻译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其“三美论”对于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有着深远意义。“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以许教授把“意美”放在第一位。“音美”主要是指译介时选词造句应注意节奏和韵律。“形美”是译诗语言对称效果,符合中国“和谐”审美。[3]要达到“三美”的境界,就需要文本生态达到平衡。何中坚教授常年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他提倡译诗应保持唐诗原本风采,“一韵到底”,注意协调文本各要素,与生态翻译学“平衡和谐”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4.《子夜吴歌(秋歌)》英译的生态平衡

    唐诗英译涉及到的文本生态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原作者交际意图密切相关。在解读译本时应用整体观分析译者、译本的生态环境,将翻译看作是对原文本生态的阐释与重构。[4]从而便于探究存在于原文本与译文两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

    4.1语言层面的平衡之美

    语言作为第一印象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译者要致力于保持词义、句意、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文风的平衡。[5]译者需先充分发掘原语可译性。

    唐诗英译时,译者需力争不破坏原作美学价值,注重韵律。许译采用“capital和all”押“l”韵,“near和 frontier”押“ir”韵,“ground和sound”押“a?nd”韵,这些处理均展现了押尾韵汉语特色,保留音韵之美。何译采用“sound、profound和bound”押“a?nd”韵。两者都注意并试图展现古汉语韵律特色。但从呈现效果来看,许译略胜一筹,韵律是ababcc式,较之何译层次更丰富,符合英诗“四行诗”的韵律习惯,维持了语言层面的美学价值和平衡。

    用词上,两译本没有使用晦涩的单词。句式上,许译对场景的描述多为被动语态,例如:Moonlight is spread,The longing away for far-off frontier is brought by autumn wind。许译第四句译成问句,用so that递进。何译多用主动语态,例如Moon hangs over Changan。第二句采用倒装表示强调:Never can the autumn wind。与许不同,第四句译为一个陈述句。就效果而言,许译以递进结尾,情感更深厚。

    若从语言层面各要素来考虑,许与何译文都处理得当。但从效果来看,许译略为生动,情感更深厚,美学价值没有因转换而缺失,与原文维持平衡。

    4.2文化层面的平衡之美

    文化是一种体制与观念,与民族、地域、年代各方面密切关联,会产生不同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人情,审美等。译者需做好文化维度的转换,跨越差异障碍,让读者真正理解原作。原诗多处出现文化负载词例如“月夜”“秋风”“玉门关”。处理好这些文化内涵词汇,从而使译作与原作在文化层面也能達到平衡,呈现和谐之美。

    首先看月亮这个意象的处理方式:

    许将“月”译为Moonlight,想表现长安被月光笼罩的意境。何将其译为一轮狭长的弯月。西方读者脑海中会因此形成一副画面,一轮弯月孤独的挂在天空。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西方文化中,月亮也可能代表不好的意义,充满着悲情、恐惧与不详。[6]何不译为月光而译成一轮弯月,这种译法更能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全诗有了一个惆怅悲情的感情基调。在这个词的处理上,何略胜于许,考虑到了读者的文化背景。

    再看两位译者对“总是玉关情。”的翻译:

    许将这一句译为“The longing away for far-off frontier”,他选择将玉关意译,表达寓意。何直译为“My love for Yu Guan is profound”。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许的意译略胜一筹,他考虑到了中西文化差异。国人对玉门关再熟悉不过,自古便是送别的最后一站,饱含着思乡思人的意味。而西方读者没有这个概念,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的概念,直译可能会造成人文审美价值的缺失。

    许巧妙地意译文化负载词,补充了其文化内涵。何选择了直译,虽然加了注释,但没有许的处理更为直接,许兼顾了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保留了人文审美价值。这种文化层面的和谐为译作增添了美感。

    4.3交际层面的平衡之美

    交际即了解原作者的初衷,其侧重点是要求译者能关注到原作的交际生态,领悟其交际意图,也就是原作者想给读者传达什么意思。译者在译介时,不能违背作者原意。这样译文与原作在交际生态上才能达到平衡,是实现“文本移植”达成平衡的关键一步。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直抒情感,为全诗的诗眼。

    许译为“When can we beat the foe on battle-ground so that our men may come back safe and sound?”许译从唐人的角度来看待远征这件事,选择使用集体性名词our来代表一群妇人。唐人何时击败胡虏,那么妇人们的丈夫就能从远方平安归来。

    何译为“When will the Huns be defeated? My husband would then be homeward-bound”。何译的主语是胡虏,译为当胡虏被击败,并使用“My”,描绘了一个妇人的形象。何时胡虏被击败了,那么这位妇人心中的征人也就能回来。

    译介选取视角不同,情感强度也就不同。许译视野更为宏大,选取一群妇人。而何是以一个妇人为出发点,虽情感真挚,但缺少深沉。许还添译了“safe and sound”,情感表达更直接。两个译本虽都传达了思念之情,但考虑到诗人李白雄浑风格与以往诗作恢弘视角,他所表达的思念之情,应该不是一户的闺房愁怨,而更偏向于集体性的悲情,更深沉。并且,考虑到诗人生平爱国的个性,他希望的是唐朝军队能大胜胡虏,平定骚乱,所以第三句主语为唐人会更好。

    从交际层面来考量,许译比何译更能贴近诗人初衷,诠释其交际意图,维持了与原作的平衡,有了和谐之美。

    5.结语

    本文从维度转换来比较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两译本,揭示了两位译者是如何实现“文本移植”来呈现“致中和”,即语言层面关注唐诗韵律特征,用词句式不繁冗,美学价值不缺失,文化层面关注文化负载词译法,重视原作人文情怀,交际层面诠释好诗人初衷,译作因平衡和谐而呈现生态之美。胡庚申先生所提到的“整合适应选择性最高的翻译”,就是指原作在另一片生态环境中得到新生,成功实现“生存”与“长存”,原语与译语两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和谐,展现生态之美。

    参考文献:

    [1]罗迪江.生态翻译学“四译说”新解[J].鄱阳湖学刊,2019(6):13.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8):98.

    [3]邓丽华.从许渊冲“三美论”翻译原则分析庞德诗歌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8):88.

    [4]边立红,陈玲军.生态诗学視角下陶渊明《饮酒》(其五)译本对比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2018(4):78.

    [5]胡庚申.若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7(5):4.

    [6]郑文.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J].中英语广角,2019(8).

    相关热词搜索: 子夜 生态平衡 唐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