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学科整合巧施教,多类融通彰实效

    时间:2020-12-09 20:05: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上述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引领使学生尽早进入欣赏的意境。

    据调查,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持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欣赏无法量化,更没办法给出个范式来模仿,学生感到无处着力,时间一长,自然感觉枯燥无味;
    可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今天,没有哪个老师会给学生设计个模板,来解决艺术欣赏的难题,这也是不现实的。该如何解决?相传,“颠张醉素”中的张旭和怀素和尚,见人舞剑、担夫争道,观夏云奇峰、夜闻江涛,都能够提高书艺获得灵感,这恰恰应和了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欣赏无定法”的规律,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这些艺无定法、触类旁通的故事,启迪我们,为何不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达到审美欣赏的目的呢?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区分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音乐、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戏剧、影视等等,这诸多门类相互之间其实都是互通的。比如,在讲授中国山水国画时,如何讲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一直是个难题,这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白描传情等技巧对于更接受直观、坦白方式抒情的高中生来说,是尤为难懂和体会的内容,就更不要说,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了。可机缘巧合,我偶然听了一堂语文诗歌鉴赏课,那些熟悉的术语和语文老师的诗词分析对我启发很大。我随后在教学设计中,从体会诗歌的意境入手,借助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句,想象意境,还原画面,等学生们自己“入境”了,再把画放在他们面前,学生们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恬淡自适的意境,山居傍晚的悠然,颇与北宋山水画隔空暗合,相互印证,诗人和画家都含蓄婉约地将自己对风景的热爱之情寓于自然风物之中,隐藏于所绘之境,但只要细细玩味,意境便幽幽传来,实在妙不可言,而恰巧这种手法在美术和语文中都可以称之为“无我之境”。

    同样,与“无我”相对的自然是“有我之境”。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与唐代柳宗元《江雪》诗句十分暗合,那简洁的画面,精巧的构图,凝练洗丽的意境,把与主题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统统删去,出现一种“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看着《寒江独钓图》,吟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闭上眼睛,此情此景,跃然纸上,学生们仿佛都已入画,成了隐逸于江湖之上的一孤舟渔父,“境、景、趣”了然于胸;
    再比如,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了诠释元代山水画的奥义,多亏了黄公望的题诗,不然,学生们还在纠结于画面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的用意到底为何呢。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点写了画中景象,后两句含蓄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不满之情,借画中景,抒胸中情,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作者烙印,这种画法加上元代山水的用笔,达到了山水中的“有我之境”。

    如果说语文学科中的唐诗宋词与中国画艺术的诗情画意是一脉相承,那么数学中的对称统一就体现了均衡和谐的美学原则。纵观紫禁城(故宫),出神午门,登景山,在万春亭最高处俯瞰紫禁城,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中轴线直贯京城,建筑群内以严格的等级制度区别开每个单体建筑的形象、体量、开间、屋顶样式,又彼此配合、联系,在群体组合中形成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达到了统一和谐的顶峰。再看埃及金字塔的形式,就是数学中几何对称形式美最完美的演绎,严谨对称的锥体结构呈现出的永恒性,诠释了古埃及人追求永生的理念。被称为印度古建筑的珍珠——泰姬陵的布局也是轴线对称建筑的完美例证。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还常常遇到这样一个教学情节:当我展示一件名作,学生总会说历史书上见过的!无论从艺术的产生还是发展来看,它和人类历史原本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每件经典作品都是一面明镜,折射出历史变迁的跌宕起伏。就拿著名的肖像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来说吧,学生起初看到这一形象时往往会不以为然,甚至会说:“我觉得一点也不美。”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价值趋向和审美趋向,我们是带着现代人的眼光去欣赏这个作品的,同时我们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来就参差不齐。所以,可以先放下作品,暂不作分析,而是首先从对那个时代的介绍入手,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冲破笼罩欧洲中世纪多年的宗教牢笼,以一个普通的妇女形象代替以往一成不变的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艺术形象。同时,可以把这一作品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对人类生命的歌颂,感受人类历史的变迁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个引导的过程证实了历史学科与美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妨以历史知识为审美的基础,在学科知识的联系中开拓鉴赏的深度和广度,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这种课堂基调中真正走入作品里面。

    《兰亭集序》中有句话“极视听之娱”。音画向来作为时尚并肩走在艺术的殿堂,把音乐领进美术课堂,是十分必要也是恰当合适的,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并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很快便充满了整个美术教室,“切分音”、“三连音”和即兴动感的节奏,仿佛霓虹灯闪烁不停,再面对画面,自然容易感受到那些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小色块与线条所代表的含义,用色彩线条传达出的节奏感,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通感音乐的可视符号。即便下课后,那些纷乱的色块和欢乐的节奏,还萦绕在学生们的记忆里。

    美术是门综合学科,她与许多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高中美术欣赏课,我们在欣赏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诸如语文、历史、政治,以及数学、物理等等的有关知识。但是美术课不是历史课,不是政治课,也许学生学习了中国古代宗教雕塑,欣赏了“韩熙载夜宴图”之后,会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有关政治、历史,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艺术作品欣赏,是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手中的笔和墨色以及高超的造型技巧来描绘世界万物,如何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悉心的揣摩来表现社会万象的。“学科巧嫁接”的本意是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欣赏的铺垫和辅助。

    美术欣赏课难上,就是难在美术学科是门综合学科,与许多方面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纯粹靠想象和体验来提高对美的感受和认识的学科,其教学效果更具隐性。只有使学生浸淫在点、划、笔墨所描绘的艺术化的世界里,驰骋在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才能有所想,有所得;
    才能在艺术的洗涤中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素养。因为美术欣赏课也不能像语文课、数学课,出一道具体的题目看学生会不会做,这个知识点有没有掌握。艺术没有对错,不能以简单的好差进行界定,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可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甚至以不同的个人喜好来欣赏某一作品。这种特征决定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不是一种推理,不是一种归纳、演绎,而是个从点到面的思维发散过程,由作品引起思想促动的过程。教师在学科间穿针引线,就是为了学生能在各科的联系中“嫁接”知识,触类旁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肖惠(1968-),女,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中学高级。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施教 融通 实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