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他们编织了“天幕”

    时间:2021-01-10 03:45: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剑英

    国家速滑馆屋面索网“天幕”施工建设场景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北侧,北京2022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内,建设者们斗志高昂,为即将到来的测试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

    国家速滑馆有一个亲切的昵称——“冰丝带”,因其建筑外立面盘旋着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取形于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22这一数字则与2022年相呼应。

    场馆的造型美观、新颖,但将其从效果图变为实物,建设、施工难度极高,需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它被业内称为“世界级建造难题”,此前被纳入这一级别的,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航站楼、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

    屋面索网结构的成功实施是攻坚克难的典型例证,在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口中,这张索网被称为“天幕”,这一阶段的建设施工被称为“编织天幕”。

    2020年5月,国家速滑馆斩获“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工程大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天幕”的成功“编织”是其主要加分项。

    “拿这个奖,一方面是專家厚爱,另一方面,国家速滑馆也当之无愧。”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对《瞭望东方周刊》这样表示。

    “当之无愧”的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

    挑战带来兴奋

    2018年2月,李久林正式入驻国家速滑馆项目,所有与工程、技术相关的重大问题,都由他负责。

    他曾是2008年“鸟巢”建设的总工程师。“鸟巢”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时代标志,亦成为京城的地标建筑,他引以为豪。

    “鸟巢”是重型钢结构建筑,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桁架柱最大断面达25米×20米,高度达67米,单榀最重达500吨,其总用钢量达4.2万吨。它充满了阳刚美,与对面轻灵的“水立方”相得益彰。

    “水立方”的轻灵质感主要由“膜”材料实现。这次,国家速滑馆要用钢结构实现轻盈流畅的整体视觉效果。

    与“鸟巢”相较,用更少的钢材建造一个更高性能的结构体,这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要求,亦是对土木工程师们的挑战——团队兴奋地期待着这场实践。

    “天幕”有个颇拗口的专业术语: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绷”在了场馆的上方,只不过这个球拍不是由树脂纤维制成,而是由粗大的钢索编织而成,不是平面而是马鞍形,更直白的类比是“薯片形”。

    李久林正式进驻国家速滑馆项目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索网的材料怎么办?用进口索还是国产索?

    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大型体育场馆的索网结构采用高钒密闭索,它结构紧密、表面平滑、防腐性佳、承载力强,但国内此前没有生产过建筑用高钒密闭索,而建筑用索有其特定标准,如抗拉、抗震、抗疲劳、抗腐蚀等。

    在国际市场上,建筑用的高钒密闭索并不难买,“但全世界能做出来的工厂主要集中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它属于被少数人掌握的卡脖子技术,像芯片一样。”李久林说,当时已经有代理商追着找上门来,希望用其代理的国外索。

    如何选择?

    不久前,北京市某工程的负责人特地来到国家速滑馆,在登上屋顶实地考察一番后,回去就决定:“速滑馆这么大工程都用了国产索,我们也一定要用国产的。”

    “优先用国产索”

    当时,整个团队——包括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普遍认为应“优先考虑用国产索”。

    “这和十多年前‘鸟巢建设用钢的选择情景,惊人地相似。”李久林说。

    十多年前,“鸟巢”建设伊始,同样面临核心材料的选择难题。

    由于“鸟巢”被设计为重型钢结构,且跨度达333米×297米,南北两侧有6根柱子受力极大,当时有两种材料方案:要么用150毫米厚的钢板,Q345级别;要么用110毫米厚的高强钢板,Q460级别。二者之间相隔Q390、Q420两个技术等级。

    从技术和绿色建筑角度而言,Q460是更好的选择。但当时,如果进口,国际市场的供货周期无法满足建设进度,而国内厂家还没有生产过建筑用Q460钢。

    李久林(右)在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

    “鸟巢”建设周期的各时间节点都已经被“锁死”,团队只能背水一战:与我国首家宽厚钢板生产和科研基地河钢舞阳钢厂联手攻关,从最基础的力学性能开始研究,通过上百组实验、上万个数据分析研究形成标准,乃至培训工人,最终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批建筑用Q460钢,一次合格。

    “鸟巢”建设所用的700吨Q460钢全部国产化,自此以后,央视大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要工程纷纷选择国产Q460钢,我国高强钢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对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那段激情岁月历历在目,最终的成功也给了团队巨大信心,国家速滑馆最终下决心——用国产索!

    时间不等人。进驻工程1个多月后,李久林便带队考察了国内最具备生产建筑用高钒密闭索能力的3家工厂,摸清基本情况。3家工厂均摩拳擦掌,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利用国家建设冬奥工程的平台,打开国产索的建筑应用市场。

    2018年5月,河北巨力集团中标,以最大力量组织科研和生产,随后建设起国内第一条相关生产流水线;5个月后,第一车成品索到达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

    2019年3月,“天幕”编织工作顺利完工,屋面索网结构完美呈现。

    过程中,有一个细节给李久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巨力集团中标后,仍有国内生产索的企业负责人主动表态:“我们愿意当备胎,随时候补。如果他们不行,我们上!”

    “本来他们属于竞争关系,为了突破难点,能有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李久林说。

    国家速滑馆用上了国产索,这一消息迅速在行业内引发震荡:上海浦东足球场、三亚体育中心等在建大型场馆均纷纷选择国产索。

    不久前,北京市某工程的负责人特地来到国家速滑馆,在登上屋顶实地考察一番后,回去就决定:“速滑馆这么大工程都用了国产索,我们也一定要用国产的。”

    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国内厂家具备生产高钒密闭索的能力,这推动了整个国际市场上高钒密闭索价格水平和供货周期的回落。

    赵炳陶(右)在国家速滑馆建设现场

    “这个东西原来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中国制造的力量,只能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得以改变。”李久林欣慰表示。

    国家速滑馆公司工程部的工程师赵炳陶则说:“一个行业相当于一张大网,很难实现齐头并进,必须有一个‘点去牵引着向前,高钒密闭索的突破就是这样一个点。很幸运能遇上这样一个点。”

    从“买豆腐”到“研究种大豆”

    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体现了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的情怀,但李久林说,“如此重大的国家工程,光有情怀可不行。”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冬奥会新建标志型竞赛场馆,且为永久性场馆,要成为我国冬奥质量的标杆之作,“一开始就是奔着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去的,”李久林说。

    采用国产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压力巨大,实操阶段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此外,建设工期紧张,现场作业人员众多,任何环节都经不起“重来一次”。团队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步骤将各种风险一一清除。

    在高钒密闭索的科研攻关阶段,设置了三道平行的监测关卡以严格把控:巨力集团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国家速滑馆建设专家团队和第三方独立专业检验机构,相当于“上了三重保险”。检测及监测覆盖了科研攻关的全过程,包括钢丝的拉丝、强化、镀层、编绳……甚至是原材钢丝的源头选择。

    李久林曾在团队内部打趣说:“本想在市场上买盒豆腐回来,没想到自己开始研究种大豆了。”

    核心材料问题解决了,但“编织天幕”的过程此前没有现成经验,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在国家速滑馆停车场,一个已经被拆成几大块的钢模型静静躺在角落里。每次路过,赵炳陶都亲切称它“小家伙”。

    “小家伙”其实不算小,尺寸22.5米×17.5米,是按照国家速滑馆的建筑骨架,以1:12的比例做出来的实体模型,由浙江大学空间结构实验室设计制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天幕编织”阶段,从施工可行性到受力性能,对设计成果进行全方位反复验证。

    在此之前,另一支小分队已经利用计算机空间建模,将速滑馆建造过程完整地演习了一遍,“编织天幕”阶段模拟了一千多种可能出现的工况,由于运算量过于庞大,普通计算机无法满足需求,需利用超算中心才能完成。

    计算机模拟分析,实体模型仿真,都是为了尽量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此外,实操推进的每一步都采取了协同办公和联合验收机制:每天早上9点,设计方、监理方、总包方、分包施工方、第三方监测方和厂家代表准时开会,分析上一步的结果,根据内业资料和现场情况联合验收,任何一方发现问题先解决,待各方全部签字确认之后才能通过,再部署下一步。

    为了节省时间、满足工期,实操阶段采用了平行施工:施工现场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汽车组装厂。

    传统土木建筑有句行话:“齐不齐,一把泥。”但这句话不适用于此,因为这是一个“精细活”。

    “这么大体量的土木工程,真正实现了像建造汽车一样来造一个建筑。”李久林感慨,它必须有汽车一样的毫米级精度:钢索上面安装了1000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随时传到后台,采用智能机器人实现整个过程的高精度控制。

    颜值巅峰

    2018年12月28日,一个令赵炳陶难忘的日子。

    两年后,他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出奇的冷,零下十几度还刮着风,但大家情绪高昂,因为连续数月的智慧加汗水艰辛付出后,冲锋号吹响了,“天幕”正式进入提升张拉阶段——“羽毛球拍”在地面组装完毕,开始往屋顶“提升”了。

    “這不是一张普通的网,很不容易!”赵炳陶感叹。

    这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正交双向单层马鞍形索网,198米×124米的结构体量,钢索总长度20410米,总重量968吨;其中东西向为98根承重索,单索直径64毫米,南北向为60根稳定索,单索直径74毫米,双向纵横交错。

    “这么大体量的土木工程,真正实现了像建造汽车一样来造一个建筑。”李久林感慨,它必须有汽车一样的毫米级精度:钢索上面安装了1000 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随时传到后台,采用智能机器人实现整个过程的高精度控制。

    如此大面积且有韧性的一张钢索网,采用地面编索、整体提升、同步张拉的措施。屋顶不是平面,最高处33.8米,最低处15.8米,落差18米。提升过程中要实现平面到马鞍形的完美变形;每一条钢索的受力变化,都牵一发动全身,为保证索网整体安全、准确到达预定位置,必须确保每根索的索力同步、均匀增长,确保整体受力均衡。

    这样的施工在国内没有先例,难度首屈一指。

    为了这次提升张拉,184台不同型号的千斤顶、98台油泵、14台泵站、158套工装、11台25吨汽车吊、6台直臂车和1套同步控制系统一齐上阵——在同一个项目中使用如此多设备,在国内亦属首次。

    “天幕”的提升张拉共进行了3个月。2019年1月29日,完成提升;3月19日,完成张拉;4月26日,完成锁定。经检测,各项指标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钢筋铁骨“天幕”工程完美收官。

    收官那天傍晚,金色的落日余晖洒在巨大的银色“天幕”上,反射出柔美的光晕,赵炳陶从场馆下方凝视这壮观的景象,感受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的相互辉映,脑海中自动升起了一个词:“结构的颜值巅峰”。这位理工男打起了一个文艺的比方:“鸟巢”好比少林寺,刚猛范儿;速滑馆好比武当派,飘逸范儿。

    “天幕”工程如此艰巨且无先例,核心材料高钒密闭索在国内还得科研攻关,那为何要选择索网这一方案?有没有别的替代方案?

    李久林解释,除了索网结构,设计团队还对比了其他方案:钢桁架和网架方案。从超大跨度而言,桁架和网架更为成熟,但屋顶厚度会高达8米-10米,且“冰丝带”的完美造型难以实现;索网则更加轻盈,用钢量仅为桁架的四分之一,且节省了幕墙和空调运行的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用材、造价、安全性、建筑效果、可维护性等各方面综合最优效果。

    2020年5月,喜讯传来,国家速滑馆以最高分148.5分荣获 “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这是国内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奖项,每年不超过3个。此前获得年度杰出工程大奖的还有北京大兴机场综合航站楼、中国尊大厦等项目。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为首的12位现场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国家速滑馆工程团队通过智慧建造进行科技攻关,完美解决了高性能钢材应用、钢结构滑移、索结构应用等众多技术难题,其建设质量和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在,国家速滑馆已完成了“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织天幕”“丝带飞舞”和“最快的冰”五个建设阶段,建设团队正全力打造“智慧的馆”,为这处冬奥新场馆、首都新地标的最终揭幕贡献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天幕 编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