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时间:2021-01-28 06:00: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大学生 影响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胡倩文,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056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从虚拟走向现实,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舆论载体。在网络上的舆论也逐渐成为社会舆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更多公民借助网络舆论表达心声。网络舆论被比作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并不断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一、 网络舆论的含义及特征

    互联网凭借其匿名性等特点变成公众舆论的一种新式舞台,并随着群众舆论效应的不断增大,借助于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舆论便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衍生出来。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

    “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的公共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表现出多数人有影响力的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焦点事件提出见解,这些见解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舆论就是网民借助网络对社会的焦点问题发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意见、情绪的总和。

    (二) 网络舆论的特征

    依赖于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舆论,在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特征:

    1.多样性。网络舆论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可包括一切事物。既有实时社会问题,还有政治生态等问题。舆论主体具有多样性,所以传递的方式和媒介也是多样的。网络舆论能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迅速传播,网民又通过这些客户端表达想法,并使各种观点交汇构成了网络舆论的多样性。

    2.虚拟性。网络就是一个虚拟世界,因而它的传播也是相对匿名的。网民在网络上可自由表达观点,不用承担过多责任,这就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借助虚拟身份,发表不实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上部分信息失去真实性以及网络舆论的难以控制。

    3.互动性。通过网络,网民既可以发出信息,又可以接受新的信息,不同信息融合而形成网络舆论。针对特殊问题,网民之间还可以展开讨论,使得各种信息和思想在互动中相互交融。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

    “网络舆论的产生与传播依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即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依社会成员、网络普及和使用状况呈差序分布。也就是说,对网络依赖越强,网络舆论对其影响越大。”[2]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易接受和使用网络,也极易受网络舆论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舆论产生的消极影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因为自身的特征,使得网络舆论存在失实性等问题,从而直接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第一,失实性网络舆论扭曲了大学生的三观。从大学生所在的网络情状看,网络舆论良莠不齐,但信息的失真始终是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失实性的网络舆论是指网络中存在的一些无真实性和实效性的观点和意见。由于网络舆论快速传播的影响,一方面,失实的效应不自觉扩大;另一方面,大量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把信息细节遗漏或篡改。大学生是乐于尝试新事物的,但同时也是缺乏社会经验的。把他们放在失真、失序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价值取向的扭曲。

    第二,感性化网络舆论导致了大学生的认知误差。从大学生所处的网络舆论特征看,大学生的舆论环境导向仍被非理性化的网络舆论导向影响着。感性化的网络舆论是指在网络中包含个人情感体验,而又无事实依据的观点和看法。大学生的认知行为自然在感性化的舆论环境中受到影响,还致使他们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差。因此,大学生认知误差的后果在非理性网络舆论与青春期的感伤的多重影响下,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会相当严重。由于大学生素养的参差不齐,在网络上捏造、传递及发泄情绪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大学生的认知也将会受到该类信息反面效应的影响。

    第三,操纵性网络舆论限制了大学生的参与意愿。操纵性的网络舆论是指网络中某些有控制力的人,通过资本操作,在背后引导舆论走向,从而达到他们预期的网络舆论形式。话语权的解放体现在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价值上,其所有权也将被网络舆论划分,并将其扩大至网民。因此,网民对话语权的分享很大程度上被网络舆论所拓宽。要强调的是,网络舆论的环境可能会把话语权的分布特性加强,但不会抑制新的话语权的出现。话语强权一旦形成,网民的话语参与度和积极性便会受到限制。大学生是网民中的一份子,他们的参与意愿也必然会受到限制。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促使事物发生变化,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重要作用。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具体来说,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易受不良网络舆论的影响。“意志力是主体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和坚强的毅力。”[3]擁有坚定意志力的大学生能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反之,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则控制力差,遇到挫折易改变方向,甚至有逃避心理。相应地,由于意志力的薄弱,他们就容易放弃对自我的坚持,从而极易接受网络舆论中的错误思想和导向。

    第二,网络监管部门的工作体系不完善,网络舆论环境混乱。现如今在网络发展迅猛的形势下,海量信息极速传播。与此同时,网络监管工作方面也渐显不足。有关网络舆论管理和监测制度的建立还不健全,没有专业的网络人才队伍切实了解和掌握网络舆论,还不能对监测中发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向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在网络舆论应对方面,未形成网络信息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的舆论应对工作格局,因此网络舆论的环境相当混乱。

    第三,高校的引导力度不够,未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高校是教育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培育起着特殊作用。但是高校在有关网络舆论的教育上缺乏力度,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成为一些人的普遍想法,学校在教育人才方面多少也追求短期的效应。还有部分高校依然把“两课”视为考查课,不重视向大学生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在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方面也还缺乏强有力的教育和思想引导,很多大学生只将网络舆论当成发泄方式及传播信息的途径。

    第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缺失网络舆论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大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由于家长的偏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思维模式,并且这种思维模式自然被大学生带入网络世界,体现在网络舆论中。此外,很多家长忙于事业,与大学生交流甚少,甚至有的只是单纯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完全漠视了情感交流。基于此种情况大学生将更多的情绪、感悟寄放于网络媒体上。长此以往,他们只热衷于用网络舆论表达自己,并无意识的接收着各种舆论思想。

    三、积极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

    我们面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要理性科学并“未雨绸缪”。这就需要从大学生、国家监管部门、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大學生要增强意志力,抵制不良网络舆论思想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尤其要增强他们的意志力。而大学生想要增强意志力就需要不断制定计划,主动完成任务;坚持长期运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执行力,注意塑造完美的个性。同时还要及时学习与网络及网络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正确的意识,能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舆论中摘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内容。

    (二)国家相关部门要完善网络舆论监管体系,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将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信息的公开度不断扩大,才能进一步把握舆论,做好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为此,要着重强调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快推进网络舆论应对协调联动机制,努力形成舆论应对工作格局。第二,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平台建设,以领先的技术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监测预警能力。第三,“要拓展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努力形成涉网部门一体化、全天候的工作态势”[4]。

    (三)高校要加大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在高校教育中,学校要教授的不仅是知识,还涉及很多方面。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还需增加有关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开展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加强大学生在网络道德上的重视程度,并将其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大学生心里。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意见表达机制、加强高校网络监管和预警能力,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向正方向发展,并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讨论氛围。

    (四)家庭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强父母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教育

    在网络舆论发展的今天,家长尤其要加强有关网络舆论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加强学习,理性参与网络舆论,做到不谣传、不发表过激言论。从现实到虚拟的网络,不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舆论道德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同时,还需要重视与大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思想问题,并给予引导,使大学生将更多的情绪表达出来,促使他们理性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去。

    四、结语

    网络舆论是我们在新时代下重点关注的问题,它的发展不会因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停滞不前,它依旧会借助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继续推进。当前网络舆论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合理处理,才能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舆论环境,尽可能地减少不良网络舆论的影响,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2] 谭伟.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3(5).

    [3] 邹浩,杨怡斐.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形塑与培育[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 马骄.如何强化网络舆情管理[N].光明日报,2014-10-19.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消极 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