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疫情防控 > 正文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梅源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2020-07-20 13:21: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梅源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实用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知识分子的勇气

     刘春英

     梭罗的美德,是很难为被滚滚红尘遮蔽了双眼的凡夫俗子们所理解的。他是哈佛出来的人物,但却从不迷信经院教育,也从不崇拜书本,一生特立独行,被不少人视为怪人。他生性聪颖,具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精于木雕和数学,曾经研制出一种优质铅笔,并获得了官方证书,正当朋友们祝贺他从此可以财运亨通之际,他却宣布退出,因为“我不愿做已经做过的事情”,他要尝试新的东西。

     他短暂的一生至少成就了两个伟业,或者,以世俗的目光来看,做了两件傻事。

     一是拒绝纳税,因而被关进监狱。

     1847年,他因反对政府把某项税收用于非正义战争,拒绝缴纳该项税款,因而被关进牢房。爱默生到牢里来看他,问:“你在里面干什么?”他反问:“你在外面干什么?”之后,他根据这段经历写成著名的《文明抵制》一文,指出公民的良知高于一切,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良知非暴力抵制政府的不道德行为。正是这篇文章,多年以后点燃了圣雄甘地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灵感和理想,成为非暴力抵抗运动理念的起源之一。

     二是舍弃文明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林野亲手搭起一问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隐居生活表面上看似厌世避世,事实上却是直面人生,借这种极端行为,警示由于愚昧无知而终日自寻烦恼、庸庸碌碌、领悟不到生命真趣的世人:人生有一千种不同的活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活法罢了;我们不必单单夸耀一种而牺牲其他生活。

     “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这段传奇经历阐释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探索生活的艺术,也成就了他的传世之作——《瓦尔登湖》。今天,这笔精神财富不但早已成为哈佛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成为美国文化构造不可分割的部分。ks5u

     梭罗去世时,只有45岁,爱默生失去这位心爱的弟子兼亲密朋友,异常悲痛,亲手写下出自肺腑的挽词,一方面高度赞扬梭罗的高洁和远大的精神抱负,一方面却惋惜他缺乏世俗的大志,否则,以梭罗的才华,他应该成为美国总统。

     “我一生十分满足!”这是梭罗的遗言,个中的情怀,能有几人明白呢?

     “很久以前我丢了一头猎狗、一匹栗色马,还有一只斑鸠,至今仍没有找到。”

     “看日升月落,不,这还不够,还要看大自然本身!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周围的人们还在梦乡留恋,我就已经开始忙碌了!乡邻们,譬如大清早赶往波士顿的农夫、出去伐木的工人,不少都曾碰到我从大自然中归来。”

     “秋天,哦,还有冬天,我常常走出城外,聆听瑟瑟风声,着力捕捉其中的奥妙,我舍命地迎风而奔,一直跑到气喘吁吁为止。有时,从峭壁上或树上放眼观望,向过往的行人挥手示意;或在黄昏登上山顶,静待夜幕降临,借此感悟茫茫苍天的启示,虽然只是一星半点之微,直到夕阳西下,暮色沉沉。”

     “一早起来,我便在屋外生火野炊。这种方式既方便简单,又别致有趣。有时烤着面包便有雷雨光临,我便在火堆上方架几片木板,坐在下面,看面包烤熟,身外雨落如丝,身边面香袭人,好不快哉!”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头,也不愿坐在天鹅绒坐垫上。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

     奢侈的生活必然结出奢侈的果实,简单俭朴的生活方能成就大智大慧的人生。这就是梭罗,一位天马行空、为个人理想和信念奋不顾身的知识分子,一位我们无法追随的圣人。

     16.综观全文,你认为梭罗被视为“怪人”的原因有哪些?(5分)

     17.赏析文中的画线的句子。(4分)

     ? (1)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

     ? (2)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头,也不愿坐在天鹅绒坐垫上。

     18.你如何看待梭罗的生活选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1.

     16.(1)不迷信经院教育,也从不崇拜书本;(2)不愿做已经做过的事情,尝试新的东西;(3)因拒绝纳税被关进监狱;(4)舍弃文明生活,过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

     (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点5分)

     17.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雄鸡,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唤醒领悟不到生命真趣的世人的决心。

     (2)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南瓜”代指简单朴素的生活,用“天鹅绒坐垫“代指物质丰富的生活,从而表现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所谓文明生活的厌倦。

     (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

     18.

     梭罗的生活选择,一是坚守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而奋不顾身(1分),二是舍弃文明生活,选择简单俭朴的生活(1分)。我认同他的生活选择(表态1分)。因为梭罗根据自己拒绝缴纳用于非正义战争纳税的经历写成的《文明抵制》成为了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理念起源之一(1分),而叙述自己瓦尔登湖边隐居生活的《瓦尔登湖》成为美国文化生活构造不可分割的部分(1分),他是一个有高洁和远大的精神抱负的人(1分)。

     (梭罗的生活选择2分;表态1分;理由3分,包括结合文本2分,总体评价1分)

     (若不认同,酌情给分,如写出梭罗的生活选择仍可以给2分)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结果相似。

     ?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 E.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6分)

     (3)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选文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B C (A项,原因概括不全面,还应包括他在学校遇到了好老师;D项,“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不当,文中是说“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E项,“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不当,应为平实的语言。)

     (2)①热爱祖国,有远大抱负。(为了振兴中国的军力,抵抗外族侵略,在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理。)②勤勉刻苦,善于钻研。(理科薄弱的钱伟长经过艰苦努力,克服多重困难,成为物理系优秀毕业生;留学加拿大后,废寝忘食地钻研,与导师共同攻克极具实用价值的科学难题。)③勇于担当,维护正义。(二战期间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勇担有关导弹研究的重任,曾为伦敦市中心免遭德国导弹破坏做出贡献。)(6分)

     (3)观点一:“扬短避长”也能取得成功。①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钱伟长改学理科,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的军力,抵抗外族的侵略。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②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转物理系后学习极度用功,成为理科优秀毕业生;留学期间,通过潜心钻研,解决了重要的科学难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脚踏实地、勤奋钻研的结果。③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钱伟长在文史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反映出他是一个资质好、智商高、记忆力强的人,这也是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观点二:懂得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①天赋好、记忆力惊人,有助于进行文史研究。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说明他在文史方面天赋极高。假如他没有弃文从理,在文史研究方面应该能取得优异成绩。②家庭环境与后天教育能促进长处的进一步发展。家学渊源,名师指点,进一步激发了钱伟长文史方面的学习潜能,使之在清华入学考试中,作文和历史得了满分。③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长,更易形成制胜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扬长避短更易成功。? (8分)

     〔探究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题干中所列点中的任何一点或自己的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3. (9分,每小题3分)

     文质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

     8.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参考答案:

     8.A(B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对等地位”错。D不是“中外文论”)

     9.C(A原文意思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10.B(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略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每题3分,共9分)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

     共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分)

     (2)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3分)

     (3)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分)?

     参考答案:

     8. D(举:推举,推荐。)

     9. D(A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是;介词,替。D于是,就。)

     10. C? (“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应要奖赏”错。)

     11.?

     (1)早年时光虽已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2)答案: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

     (3)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奉养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进退两难,实在是十分狼狈。

     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乙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耻辱

     B. 今虽欲自雕琢 雕琢:修饰,美化

     C. 论次其文 次:次序

     D. 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以通其狂惑

     B. 退而深惟曰?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C. 然后是非乃定 乃喟然而叹曰

     D. 重为乡党所笑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16.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是一种文体。这里“书”指书信,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情感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

     B. 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C. 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消极、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D. 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17. 翻译划线的句子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参考答案:

     14. C 15. B 16. C

     17. (1)如今少卿竟然教导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项 “ 次”:编次,编纂。句意是: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B都是连词,表承接。A.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C.副词,才? / 连词,于是。D.表被动,被 / 助词,所字结构。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消极、悔恨、妥协”有误,此处是寓悲愤于自贬。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句子的翻译能力。第一句:“乃”竟然;教以推贤进士:状语后置句;无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剌谬”违背。第二句:隐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遂”:实现;“思”:想法。

     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乙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适传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剌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乱,召輸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篡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旦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琪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悉共才,数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唐书?高适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B.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C.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D.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先秦时,已叫艺人为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等史书有相关记载。

     B.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C. 节度使官名。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褒奖的称号。高适谥曰“忠”,是褒奖他为人忠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 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

     C. 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D. 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13.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②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大子少詹事。

     参考答案:

     10. A 11. D 12. C

     13. ①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

     ②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这段话是说“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之”“行”“帝”“杨国忠”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为……言之”,向……说起这些事, “言”之前不应断开,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语境是“天子西幸”, 意思是玄宗向西逃难, “故陛下有今日行”,合乎语境。而“行未足深耻”则解释不通,排除B项,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褒奖的称号”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 “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理解不当,原文是“权近侧目”意思是权贵近臣都害怕他。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饭”,吃;“厌”,满足;“责”,要求; “固宜”,原本应该;“而”,递进关系连词,“而且”; “其”,满足。第二句中, “济”, 渡河; “恶”, 嫉妒; “其”, 代词,代高适; “数”, 多次;“短毁”, 诋毁;“除”, 授予。

     【文言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

     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我最印象深刻的中学课本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人物中选择两个最令你感动的人物,分别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形式工整,可不完全拘泥于示例句式。

     (4分)

     ?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廉颇? 蔺相如? 苏武? 张衡

     示例 人物:大堰河

     ? 点评: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1)人物:__________

     点评: ?

     (2)人物:__________

     点评:

     参考答案:

     答案: 窦娥 六月飞雪怨气冲九霄,三堂会审贞节昭人间

     鲁侍萍? 温情被虚伪掩埋,心灵因仇恨坚强

     苏武 北海牧羊十九载茹毛饮血节难辱 南雁传书一朝还汉节毛尽气不屈

     (形式工整2分,内容符合人物精神2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世界充满和平。人类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 的感受,自从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次的战争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残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生活在和平环 境里的人们,( )。今天的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 、永不再战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个世界充满希望。今天的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 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互鉴空前深入。特别是信息科 技进步以指数级速度增长,新科技、新发明令人 ,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大大丰富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方式,人类战胜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信念无比坚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记忆犹新? 善刀而藏? 锐不可当? 应接不暇

     B. 记忆犹新? 铸剑为犁? 势不可挡? 应接不暇

     C. 刻骨铭心? 善刀而藏? 锐不可当? 目不暇接

     D. 刻骨铭心? 铸剑为犁? 势不可挡? 目不暇接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次的战争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残他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B. 自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次的战争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C. 自从几个世纪以来,战争无数次的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残了他们赖以生的幸福家园。

     D. 自从几个世纪以来,战争无数次的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B. 从来都像现在这样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C.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D. 从来都像现在这样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参考答案:

     17. D 18. B 19. 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结合“人类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感受”分析,选用“刻骨铭心”。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铸剑为犁: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意思是要和平不要战争。结合“永不再战”分析,选用“铸剑为犁”。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分析可知,选用“势不可挡”。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结合“新科技、新发明令人”分析可知,选用“目不暇接”。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语句存在问题:结构混乱,“自从……以来”句式杂糅,排除C项、D项;搭配不当,“摧残”与“家园”搭配不当,排除A项、C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C项,“没有”更强调“现在这样”,语气更强烈,排除B项、D项;“和平的来之不易”更突出“珍视”的程度,排除A项。故选C。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也造福中国人民,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B.证监会和深交所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创业板相关规则,这是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为根据的。

     C.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D.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参考答案: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语句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6分)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参考答案: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略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

     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题记

     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总是攀比这攀比那,使我们自己成为物质的奴隶,总感觉身心疲惫,总觉得生活太累,却不知去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味的不顾他人,我行我素,而是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而又能帮助他人。高淑珍,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4岁患类风湿,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不能上学。她心疼儿子,便在家里办起了小学,让附近残疾孩子免费上学,免费吃住。14年她花光了全部积蓄,每天靠到离家100多里的地方赶集挣钱养这些孩子。有人劝她何必这么累,自己的孩子都养不好还养其他家的孩子。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她依旧坚持走自己的路,去帮助去抚养这些孩子。正是因为她坚持走自己的路才使孩子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若只走自己的路不顾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就会孤立无援,失去自我。当今社会中,许多年轻人抱怨社会的不公、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可他们却不知:当只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感受行事时,别人又会给怎样的帮助。只知道走自己的路,我行我素,只会使自己与成功无缘。使自己隔绝外来的光明、爱与帮助。

     走自己的路,适当放下自己的面子,可能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位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近日在杭州某网站的论坛中称:“我毕业于师范院校,我考过研,但名落孙山,我找过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下乡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我干上别人看不上的职业,却有着让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李铿锵毕业后卖红薯,不到一年时间,共创立了10家连锁店。这些人,他们以大学生的身份去做别人不愿做甚至看不起的职业。顶着外界的舆论,放下自己的面子,走自己的路,成就自己独特的人生。

     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莫将别人的生活方式强加于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更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而是努力实现埋藏在心里的梦。只有这样,方能心静如水,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故事类作文是材料作文常见的类型,故事中有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会成为立意的几点,这也就符合了材料作文立意的开放性的特征,但众多的立意并不是都是最切合题意,这就有高下之分。那如何找到最佳的立意呢,很简单,就是分析故事的主旨,故事的主旨就是最佳利益。此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元立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