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疫情防控 > 正文

    初级西药师基础知识讲义:生物化学

    时间:2021-04-11 05:01: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生物化学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可根据下列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16%)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 L-α-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除外)
      (三)氨基酸的分类

    (四)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氨基酸分子中含碱性的氨基(—NH2)和酸性的羧基(—COOH),是两性电解质。

      2.紫外吸收:
    Trp(色氨酸), Tyr(酪氨酸)和Phe(苯丙氨酸)含有共轭双键,在280nm紫外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应用: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

      
    (五)肽与肽键
    在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

      1.肽键(—CO—NH—,酰胺键)
      一分子氨基酸的α-COOH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NH2脱水缩合生成二肽(氨基酰-氨基酸)。

      —CO—NH—称为肽键。是多肽及蛋白质分子的主要化学键。

      
    肽键连接氨基酸形成的长链骨架——多肽主链
    连接于Cα上的各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多肽侧链

    ◆ 由十个以内氨基酸相连而成的肽称为寡肽,由十个以上的氨基酸相连形成的肽称多肽。

      ◆ 肽链都有
    游离α-NH2端—N(末)端
    游离α-COOH端—C(末)端
    ◆ 编号、命名、书写:N→C
    如:甘-丙-谷……组-蛋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概念: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基本化学键:肽键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概念: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局部主链!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
    基本结构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1.α-螺旋
    结构特点
    ①右手螺旋;

      ②螺旋稳定的化学键为氢键;

      ③R基团伸向螺旋外侧;

      ④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所以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的高度为0.15nm。

      
    2.β-折叠
    ①多肽链相邻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夹角为110°;

      ②氨基酸侧链交替地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

      ③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稳固β-折叠结构;

      ④肽链有顺式平行和反式平行两种。

      
                    β-折叠

                   平行式

                     反平行式
    3.β-转角
    结构特点:
      ①常发生于肽链180°回折时的转角上;

      ②由四个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以稳定转折的构象。

      
                     β-转角
    4.无规卷曲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概念:一条多肽链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包括主链、侧链构象内容。一条所有!
    化学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肌红蛋白三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亚基:有些蛋白质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其中每条多肽链称为一个亚基。亚基单独存在没有生物学功能。由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称为寡聚蛋白。

      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之间的空间排布及相互接触关系。

      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是氢键和离子键。

      

    (五)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1.分子伴侣
    定义:是一类帮助新生多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

      作用:
      ①可逆地与未折叠肽段结合防止错误的聚集发生,使肽链正确折叠;

      ②与错误聚集的肽段结合,使之解聚后,再诱导其正确折叠;

      ③对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正确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伴侣蛋白在蛋白质折叠中的作用
    2.肽单元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3.模体
    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

      
      钙结合蛋白中结合钙                锌指结构
       离子的模体
    4.结构域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称为结构域。如纤连蛋白含有6个结构域。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与分子病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HbA β 肽 链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glu · glu · · · · ·C(146)
              HbS β 肽 链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val · glu · · · · ·C(146)
              六月,携镰刀割谷子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血红蛋白(Hb)的构象

    2.Hb有2种天然构象
    (1)紧密型(tense state,T型)
      未结合O2时,紧凑,与O2亲和力小
    (2)松弛型(relaxed state,R型)
      结合O2时,松弛,与O2亲和力大
    3.Hb的运O2功能通过构象的互变实现
    肺毛细血管:
      O2分压↑,O2 作为变构剂使T→R,
    利于结合O2。

      组织毛细血管:
      O2分压↓,CO2和H+作为变构剂使R→T ,
    利于释放O2。

      4.别构效应(变构效应)
      一个蛋白质与它的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于功能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

      例如Hb是别构蛋白,小分子O2是Hb的别构剂或称为效应剂。

      5.协同效应
    一个寡聚体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则为负协同效应。

      以血红蛋白为例,当Hb的第一个亚基与O2结合以后,促进了第二及第三个亚基与O2结合后,又大大促进了第四个亚基与O2结合,这种效应为正协同效应。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分子量1万-100万
    达到胶体颗粒范围(1-100nm)
      不能透过半透膜
    扩散速度慢、粘度大
    —透析法纯化蛋白质的原理
    1.水化膜和表面电荷是蛋白质维持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
    (1)水化膜
    亲水的极性基团位于表面,可发生水合作用,形成水化膜,将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防止聚沉。

      (2)表面电荷
    亲水基团大都能解离,使蛋白质表面带相同电荷而相斥,防止蛋白质颗粒聚沉。

      (三)蛋白质的变性
    定义: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加热、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等)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实质:
      空间结构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色氨酸和络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可作蛋白质定量测定。

      【例题】
    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 )
      A.10%
    B.27%
    C.16%
    D.36%
    E.6%
    [答疑编号700867020101]   【正确答案】C
    A.天冬氨酸
    B.精氨酸
    C.甲硫氨酸
    D.苏氨酸
    E.酪氨酸
    1.碱性氨基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102]   【正确答案】B
    2.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103]   【正确答案】C
    3.酸性氨基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104]   【正确答案】A
    A.氢键
    B.肽键
    C.疏水作用力
    D.盐键
    E.范德华力
    1.维系蛋白质化学键一级结构的
    [答疑编号700867020105]   【正确答案】B
    2.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
    [答疑编号700867020106]   【正确答案】A
    组成人体蛋白质多肽链的基本单位是
    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
    D.D-β-氨基酸
    E.L-ω-氨基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107]   【正确答案】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A.亚集聚和
    B.α-螺旋
    C.β-折叠
    D.氨基酸序列
    E.氨基酸含量
    [答疑编号700867020108]   【正确答案】D
    有关蛋白质变构,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正协同效应
    B.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负协同效应
    C.氧是血红蛋白的变构剂
    D.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呈S型曲线
    E.蛋白质变构效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调节方式之一
    [答疑编号700867020109]   【正确答案】B
    A.二级结构
    B.三级结构
    C.四级结构
    D.模序
    E.结构域
    1.β-转角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110]   【正确答案】A
    2.血红蛋白是具有几级结构的蛋白质
    [答疑编号700867020111]   【正确答案】C
    3.亚基间的空间排布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112]   【正确答案】C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成分及一级结构
    1.定义:核酸是以核苷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2.分类:
      (1)脱氧核糖核酸,DNA
    (2)核糖核酸,RNA

    3.核苷酸

    (1)碱基   嘧啶 嘌呤 DNA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RNA 胞嘧啶(C)、尿嘧啶(U)
    腺嘌呤(A)、鸟嘌呤(G)
      (2)戊糖
    DNA:β-D-2-脱氧核糖
    RNA:β-D-核糖
    (3)核苷:戊糖的C1与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以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

      
    (4)核苷酸:
      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结合形成。

      
    4.核酸的一级结构
    (1)定义:核苷酸链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就是碱基排列顺序)。

      (2)3’, 5’-磷酸二酯键是核酸的基本结构键。

      
    二、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整体 右手双螺旋:两条链走向相反,长度相等。

    局部特点 磷酸和脱氧核糖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位于外侧,疏水碱基位于内侧。

    结构参数 直径2nm,每旋转一周包括10个脱氧核苷酸残基,螺距为3.4nm。

    稳定因素 纵向—碱基堆积力(疏水力);

    横向—氢键(A-T,两个氢键;
    G-C,三个氢键)。

      

    (二)DNA的超螺旋结构
    是指DNA在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旋转折叠,在蛋白质的参与下组装成的空间构象。

      
    1.原核生物DNA形成超螺旋
    原核生物DNA大多是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在形成双螺旋结构后,进一步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

      
    2.真核生物核内DNA常为线状,在形成双螺旋结构后,与多种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最终组装成染色体。

      
    (三)DNA的功能
    作为生物遗传信息复制的模板和基因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概述
    1.主要有三种RNA
    mRNA:携带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模板;

      tRNA:转运氨基酸;

      rRNA:和蛋白质一起构成核糖体。

      2.单链,链的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二)信使RNA
    真核细胞mRNA一级结构特点
    1.5’末端有帽式结构(m7GpppNm);

      2.3’末端有一段长度30-200腺苷酸构成的多聚腺苷酸的节段(polyA尾);

      3.编码区中三个核苷酸构成一个密码子。

      
    (三)转运RNA
    1.一级结构特点:
      (1)分子量最小;

      (2)富含稀有碱基;

      (3)3’-末端是-CCA。

      2.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三叶草形
    三叶草型结构含有四臂三环一附叉,其中的反密码环,能识别mRNA分子上的遗传密码;
    氨基酸臂可携带氨基酸。

      
    3.tRNA三级结构呈倒“L”字母形

    (四)核蛋白体RNA(rRNA)
      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约占RNA总量的80%以上。

      rRNA的功能是与核蛋白体蛋白组成核蛋白体,在细胞质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rRNA二级结构的特点是含有大量茎环结构。可作为核蛋白体蛋白的结合和组装的结构基础。

      (五)DNA与RNA在化学组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异同   比较项目 DNA RNA 相同点 分子组成 含碱基A、G、C、磷酸和戊糖   分子结构 基本单位为单核苷酸,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 不同点 分子组成 含脱氧核糖,含T 含核糖,含U   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三级结构为超螺旋结构,真核细胞中为核小体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核糖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是发夹型的单链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字母型。

      功能 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携带者。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变性
    1.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本质:DNA变性的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3.现象:
      粘度降低
    由于变性时双螺旋松解,碱基暴露,对260nm紫外吸收将增加,OD260值增高称之为增色效应。

      (二)DNA解链曲线

    通常将DNA分子达50%解链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解链温度(Tm)
      (三)探针
    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单链核苷酸用放射性核素(如32P、35S)或生物素标记其末端或全链,可依碱基配对规律与具有互补序列的待测核酸进行杂交,以探测它们的同源程度,这段核苷酸链称为探针。



    A.G、C、T、U
    B.G、A、C、T
    C.A、G、C、U
    D.G、A、T、U
    E.I、C、A、U
    1.DNA分子中所含的碱基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201]   【正确答案】B
    2.RNA分子中所含的碱基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202]   【正确答案】C
    A.核苷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
    B.三叶草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超螺旋结构
    E.核小体结构
    1.属于核酸一级结构的描述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203]   【正确答案】A
    2.属于tRNA二级结构的描述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204]   【正确答案】B
    3.属于DNA的二级结构的描述是:
    [答疑编号700867020205]   【正确答案】C
    有关DNA的二级结构,错误的描述为:
      A.DNA分子是由两条走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右手双螺旋
    B.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上有大沟和小沟
    C.A与T之间有三对氢键,而G与C之间有二对氢键
    D.每10个碱基对旋转一周
    E.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从横向与纵向稳定DNA双螺旋
    [答疑编号700867020206]   【正确答案】C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仅含氨基酸,多为水解酶

    辅助因子可分为:
      辅酶: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疏松结合,透析方法可分。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

      (二)酶的活性中心
    1.必需基团:与酶活性发挥有关的化学基团。

      2.活性中心: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其转变为产物,该区域称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1.有极高的效率
    2.高度的特异性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3.活性可调节性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浓度
    底物浓度
    温度
    pH值
    激活剂
    抑制剂
    底物浓度 Km值—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温度 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温度。

    pH值 酶的最适pH: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值。

    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竞争非共价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与底物结合;

       例如:磺胺类药物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细菌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要靠自己合成!
    二氢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

    四、酶的调节
    (一)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1.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酶原的激活:酶原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有催化活性的酶的过程。

      3.酶原激活的实质: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不可逆。

      (二)变构酶
    1.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2.变构调节
    (1)定义:体内一些代谢物与某些酶活性中心外的调节部位非共价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构象改变,引起催化活性改变。这一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这类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引起变构效应的代谢物称变构效应剂。



    变构调节
    (三)同工酶
    定义: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产物浓度
    D.反应温度、pH
    E.激活剂、抑制剂
    [答疑编号700867020207]   【正确答案】C
    Km值的概念
    A.与酶的性质无关
    B.与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无关
    C.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D.与酶的浓度有关
    E.是达到1/2Vmax时的底物浓度
    [答疑编号700867020208]   【正确答案】E
    磺胺药的抑菌作用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反竞争性抑制
    E.抑制强弱不取决于底物与抑制剂浓度的相对比例
    [答疑编号700867020209]   【正确答案】B
    糖代谢
    一、糖的无氧氧化
    1.定义: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也被称为糖酵解。

      2.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G→2分子磷酸丙糖
    第二阶段:磷酸丙糖→丙酮酸
    氧供应不足时,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由NADH+H+提供氢,还原成乳酸。

      (二)糖酵解小结
    1.反应部位:胞浆;

      2.反应条件:不需氧;

      3.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三)关键酶及其调节   激活剂 抑制剂 己糖激酶 胰岛素诱导其基因表达,合成增加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激酶-1(别构酶)
    AMP、ADP 1,6-二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 ATP、 柠檬酸 丙酮酸激酶 1,6-二磷酸果糖 ATP
    (四)生理意义
    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氧化成2mol乳酸,净生成2molATP。

      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一)糖有氧氧化的概念
    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在有氧情况下,彻底分解为CO2和H2O,生成大量ATP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二)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
              磷酸化

    (三)糖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四)三羧酸循环 细胞定位 线粒体 底物 乙酰CoA 反应过程 4个脱氢反应,3个NADH,1个FADH2;

    3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2个脱羧反应,生成2分子CO2;

    能量生成 10分子ATP
    (五)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1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全过程,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总共生成30mol或32molATP;

      2.TAC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3.TAC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提供5-磷酸核糖,参与核苷酸和核酸合成。

      2.提供还原型辅酶Ⅱ (NADPH+H+)。

      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脂肪酸、胆固醇、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 概念 葡萄糖合成糖原 肝糖原分解葡萄糖 关键酶 糖原合酶 糖原磷酸化酶 反 应 过 程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1-磷酸葡萄糖 UTP →↓ UDPG(活性葡萄糖)
    ↓ 糖原分子上增加一个G单位 供能物质:ATP、UTP 糖原上的葡萄糖单位 ↓ 1-磷酸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 葡萄糖-6-磷酸酶(肝)
    ↓ 葡萄糖 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
    (二)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糖原合酶和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磷酸化,
    结果:糖原合酶活性↓;

         糖原磷酸化酶活性↑。

      
    五、糖异生
    1.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2.组织定位:肝脏(主要)、肾脏(少量)
      3.原料:乳酸、甘油、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中的各酸等(没有脂肪酸)。

      4.反应特点: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需要突破三个能障。

    糖异生 糖酵解 葡萄糖-6-磷酸酶 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5.生理意义:
      ① 空腹或饥饿时将非糖物质异生成糖,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② 参与补充或恢复肝脏糖原储备;

      ③ 肾糖异生促进泌氨排酸维持酸碱平衡。

      6.乳酸循环:
      
    六、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概念及正常血糖水平
    1.定义: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为全身各组织提供G(尤其脑组织、红细胞等)。

      2.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3.89-6.11mmol/L
    (二)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 降血糖激素 升血糖激素 胰岛素 1.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

    2.加速葡萄糖在肝、肌肉内合成糖原;

    3.促进糖的有氧氧化 4.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5.抑制糖异生 肾上腺素 1.促进糖原分解;

    2.促进肌糖原酵解 3.促进糖异生 胰高血糖素 1.抑制肝糖原合成,促进肝糖原分解;

    2.促进糖异生 糖皮质激素 1.促进糖异生 2.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

      正常人血糖的浓度维持在(以mmol/L计):
      A.3.89~6.11
    B.4.52~7.78
    C.3.33~3.89
    D.7.22~7.78
    E.5.52~6.23
    [答疑编号700867020301]   【正确答案】A
    下列哪种激素不能使血糖浓度升高
    A.糖皮质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素
    E.胰岛素
    [答疑编号700867020302]   【正确答案】E
    三羧酸循环主要在哪一亚细胞区域中进行
    A.内质网
    B.线粒体
    C.微粒体
    D.细胞浆
    E.高尔基复合体
    [答疑编号700867020303]   【正确答案】B
    下列哪个酶不是调控糖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A.琥珀酸硫激酶
    B.丙酮酸激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已糖激酶
    E.丙酮酸脱氢酶
    [答疑编号700867020304]   【正确答案】A
    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清除物质代谢产生的乙酰CoA以防在体内堆积
    B.机体大部分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是机体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
    D.机体小部分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E.产生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
    [答疑编号700867020305]   【正确答案】B
    磷酸戊糖途径:
    A.是体内CO2的主要来源
    B.可生成NADH, 后者通过电子传递链可产生ATP
    C.可生成NADPH,后者主要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
    D.可生成NADPH, 供合成代谢需要
    E.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答疑编号700867020306]   【正确答案】D
    下列哪一项是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
    A.促进糖异生
    B.促进糖变为脂肪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D.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E.促进糖的氧化
    [答疑编号700867020307]   【正确答案】A
    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一)胆汁酸盐及辅脂酶的作用

    (二)乳糜微粒的形成

    二、甘油三酯代谢

    (一)脂肪动员
    1.定义:脂肪组织中储存的TG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限速酶:甘油三酯脂肪酶。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岛素。

      (二)甘油代谢

    (三)脂肪酸分解代谢 1.脂肪酸的活化 生成脂酰CoA 2.脂酰基由胞液进入线粒体 载体:肉碱 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3.脂肪酸的β氧化 定义:脂酸的氧化分解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两个碳原子。

    过程: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每轮循环生成1分子乙酰CoA及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最终全部产生乙酰CoA。乙酰CoA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产生能量;
    或在肝脏缩合成酮体而被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四)酮体的代谢
    1.概念: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的统称。

      2.代谢特点:肝内合成,肝外分解
    3.酮体代谢的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五)脂肪酸的合成
    1.原料及来源 ATP 提供能量 乙酰CoA 经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生成其活性形式——丙二酰辅酶A NADPH+H+ 提供氢
    2.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三、磷脂的代谢
    (一)磷脂分类
    磷脂是一类含磷酸的类脂。

      

    (二)甘油磷脂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全身各组织细胞内质网,肝、肠、肾最活跃
    (2)合成原料:脂酸、甘油由葡萄糖提供;
    C2多不饱和脂酸从植物油摄取;
    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磷脂盐,ATP、CTP等。

      2.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磷脂酶

    四、胆固醇代谢
    (一)胆固醇的合成
    1.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的全身各组织,肝脏合成能力最强,小肠也比较旺盛。

      2.细胞定位:内质网
    3.原料:乙酰辅酶A 、NADPH+H+ 、ATP等
    4.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二)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1.转化为胆汁酸—主要转化方式;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3.转化为VD3;

      4.在肠道,转变为粪固醇而排出体外。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二)载脂蛋白
    1.定义:脂蛋白中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称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ApoE等。

      2.生理功能:
      (1)参与脂类物质的转运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2)调节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活性;

      (3)识别脂蛋白受体;

      (4)参与脂蛋白间脂质交换: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电泳法分类 CM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α脂蛋白 密度法分类 CM VLDL LDL HDL 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血液中由VLDL转变而来 肝细胞 主要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 转运胆固醇由肝外组织回肝脏
    参与将胆固醇逆向转运回肝脏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答疑编号700867020308]   【正确答案】E
    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B.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D.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E.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
    [答疑编号700867020309]   【正确答案】E
    关于酮体叙述正确的是
    A.酮体是不能为机体利用的代谢产物
    B.脂肪动员减少时,肝内酮体生成和输出增多
    C.酮体是甘油在肝脏的中间代谢产物
    D.肝内生成的酮体主要为肝细胞本身利用
    E.肝内生成的酮体主要为肝外组织细胞利用
    [答疑编号700867020310]   【正确答案】E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肉碱脂酰转移酶I
    B.脂酰转移酶
    C.HMG-CoA合成酶
    D.乙酰CoA羧化酶
    E.脂肪酸合成酶系
    [答疑编号700867020311]   【正确答案】D
    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
    A.辅酶A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辅酶Q
    E.维生素K
    [答疑编号700867020312]   【正确答案】B
    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
    A.脂肪酸和甘油
    B.甘油二酯和脂肪酸
    C.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D.乳糜微粒
    E.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313]   【正确答案】D
    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氮平衡
    1.概念: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即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

      2.人体氮平衡有3种情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常人群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孕妇、乳母、康复期患者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饥饿、营养不良、衰老、消耗性疾病
    (二)必需氨基酸
    1.定义:体内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

      2.8种必需氨基酸:缬异亮亮苯蛋色苏赖
            (借一两本淡色书来)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氧化脱氨基:L-谷氨酸脱氢酶
    2.转氨基作用:
    重要的转氨酶: GPT(谷丙转氨酶)
             GOT(谷草转氨酶)
      3.联合脱氨基: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

             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4.嘌呤核苷酸循环:主要发生在肌肉中

    三、氨的代谢
    (一)氨的来源、去路和转运形式

    (二)尿素循环
    1.组织定位:肝
    2.细胞定位:线粒体、胞液
    3.简要过程:
      ①氨基甲酰磷酸的生成,在线粒体内进行,消耗2分子ATP。

      ②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在线粒体内进行。

      ③精氨酸的生成,在胞液中进行。

      ④尿素的生成,精氨酸水解释放1分子尿素和鸟氨酸,完成鸟氨酸循环。鸟氨酸再重复上述反应。

      
    4.尿素分子的2个氮来自NH3和Asp(天冬氨酸)
      5.生理意义: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降低了血氨的浓度,防止氨中毒的发生。

      
    四、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一碳单位的代谢
    1.定义: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2.载体:四氢叶酸
    3.功能:作为嘌呤和嘧啶合成原料
    【例题】
    不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
    A.苯丙氨酸
    B.异亮氨酸
    C.瓜氨酸
    D.亮氨酸
    E.苏氨酸
    [答疑编号700867020401]   【正确答案】C
    氨在肝中合成的化合物是
    A.尿素
    B.糖原
    C.血浆蛋白
    D.胆固醇
    E.酮体
    [答疑编号700867020402]   【正确答案】A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转运的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氨
    D.三脂酰甘油
    E.胆固醇
    [答疑编号700867020403]   【正确答案】B
    携带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
    B.二氢叶酸
    C.四氢叶酸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B6
    [答疑编号700867020404]   【正确答案】C
    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A.蛋白质腐败作用
    B.体内胺类物质的代谢
    C.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D.肾脏中谷氨酰胺的分解
    E.氧化脱氨基作用
    [答疑编号700867020405]   【正确答案】C
    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合成途径
    1.定位:胞液(肝脏为主,小肠和胸腺其次).
    2.原料: 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谷氨酰胺(Gln)、CO2、一碳单位、5-磷酸核糖
    记忆:天河干,谷农叹气
    3.合成特点:磷酸核糖为起始物,逐步加原料合成嘌呤环,形成重要中间产物 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再由它转变为AMP和GMP。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合成途径
    定义:细胞利用现有嘌呤碱或嘌呤核苷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

      部位:脑、骨髓等组织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在NDP(核苷二磷酸)水平上

    (四)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五)痛风的治疗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1.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
    *天冬氨酸(Asp)
      *谷氨酰胺(Gln)
      *CO2

    (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在核苷一磷酸水平进行

    (三)核苷酸抗代谢物 抗代谢物 类似物 作用 6MP IMP 抑制IMP转变为AMP、GMP 氮杂丝氨酸 谷氨酰胺   甲氨蝶呤 叶酸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别嘌呤醇 次黄嘌呤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治疗痛风 5-氟尿嘧啶 胸腺嘧啶 抑制胸甘酸合酶 阿糖胞苷 核苷 抑制CDP还原成dCDP
    嘌呤、嘧啶核苷酸代谢比较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原料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CO2,一碳单位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 程序 在PRPP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原料合成嘌呤环 各种原料合成嘧啶环,再与PRPP相连 抗代谢物 6MP,氮杂丝氨酸等 5-FU,氮杂丝氨酸 代谢产物 尿酸 β-丙氨酸、β -氨基异丁酸
    【例题】
    脱氧核糖核苷酸
    A.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食物供给
    B.可由dPRPP从头合成
    C.由相应核糖核苷酸直接还原合成
    D.还原作用发生在二磷酸核苷的水平
    E.只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
    [答疑编号700867020406]   【正确答案】D
    5-氟尿嘧啶是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尿嘧啶
    D.二氢尿嘧啶
    E.5-甲基胞嘧啶
    [答疑编号700867020407]   【正确答案】A
    嘌呤降解的终产物是
    A.5-磷酸核糖
    B.丙酮酸
    C.乳清酸
    D.尿酸
    E.尿素
    [答疑编号700867020408]   【正确答案】D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