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胶囊公寓,谁停留在这个郁闷的舞台】胶囊能在胃里停留多久

    时间:2018-12-30 04:3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村子里灯光渐稀,住户逐渐安静了下来,眺望不远处灯火通明的中关村大街,六郎庄俨然另一个世界。   敲门声响起时,已是晚上10点30分,蜷缩在床头的诗人孟小来抬了抬眼皮。来者自报家门,是一家媒体的记者。他只是撇了撇嘴,没有准备下床开门的意思。在掸了掸山寨品牌西装上不小心蹭到的灰土后,他重新斜倚到水泥墙上。
      
      造“胶囊”的老人
      
      孟小来感激一个叫黄日新的老人,是黄的产品――胶囊公寓引来了媒体围观,孟小来才有了实践他的“诗歌梦想”的机会。
      所谓胶囊公寓,就是一种微型出租房铁皮结构,状如胶囊,大小不足两平方米,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房子姚明也可以睡。怎么睡呢7他可以从门这边开始睡,把脚伸到电脑桌里面去就是了。”黄日新说。2008年初,黄日新上网看新闻,知道了日本有种叫胶囊公寓的新奇玩意儿,觉得自己也可以捣鼓一个出来。
      退休前,黄日新是高级工程师,搞了一辈子火力发电站的动力装置设计。他说,发明几个小“胶囊”,不过是“拿了把杀牛的大刀宰了只小鸡而已”。
      老人曾经租了场地展示他的产品,但是,一直无人问津。他花去2800块,在阿里巴巴搞了个“诚信通”。可是从来没有厂商找他合作,产品更是一套也没卖出。
      2010年,黄日新给《北京青年报》写了一封邮件。信中说,他发明的蚁族旅社,优于日本胶囊公寓,能在车站,旅馆用。
      北青报发出第一篇图文报道,改蚁族旅社为胶囊公寓,并与弱势群体挂上了钩。
      京城楼贵,居大不易。“胶囊公寓”的出现,立即击中社会神经。媒体,公众、网友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以前老担心赔本,这下全京城的记者都扎堆采访他,黄日新信心百倍起来。“这回肯定能成功,不过我得看看再说跟人合作的事了,现在倒不着急转让专利了。”
      随着“胶囊公寓”知名度的上涨,新浪乐居也找上黄日新商谈合作,最终,新浪网获得了“全权负责运作”胶囊公寓的授权,在网上征集网友到六郎庄体验“胶囊”生活。
      黄日新索性将8间胶囊公寓的钥匙,一并交到新浪某编辑手中:“谁想体验,就让他先找你。”
      
      住“胶囊”的租客
      
      张琪是胶囊公寓的一名志愿体验者。为节省房租开支,同时也想赶一把时髦,在论坛看到招募帖子后的4月3日,张琪和其他网友及新浪员工~道,来到了中关村附近的六郎庄。
      几名试住者写下了当天的日志。
      不过,这几个人,谁都没有长住,唯独张琪留了下来,成了第一个“胶囊”租客。她爽朗地笑着说:“觉得好玩,对自己也是一种极限考验吧,看我能坚持多久。
      4月10日这一天,张琪按每月350元的标准,押一付三将总计1400元房租交到了黄日新手中。而孟小来,成为继张琪之后第二个正式租客。
      张琪对公寓有些抱怨空间太窄翻不开身,心情郁闷:隔壁是民工,晚上很吵,房间阴冷,上厕所和洗澡不方便:不论早晚,上厕所都要下三楼去公厕蹲坑,洗澡在一楼,但仅有一个洗澡间,且只在规定时间开放,铁皮上新刷的油漆,味道很浓,对身体有害。
      
      “胶囊”里的愤慨
      
      在六郎庄的所有公厕里,几乎都可以看到胶囊公寓的招租海报。
      住在“胶囊”里的孟小来,兴奋地看着记者来来往往,他甚至唯恐记者不来采访他。
      就在孟小来计划着将胶囊公寓当成表达他的某种愤慨与不满情绪的“阵地”时,住在另一个“胶囊”里的温娇已经萌生了退意,“如果坚持一段时间还找不到工作,我就彻底死心回天津做城管去。”温娇说,家乡是一个特别安逸的城市,“一回北京就心里压抑”。
      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每一天都有许多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涌进来,许多人黯然离去。黄日新开发的“胶囊公寓”并不是药方,只不过是这个城市的一粒缩影而已。
      
      编辑 赵萍

    相关热词搜索: 在这个 胶囊 公寓 停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