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正本清源]正本清源还本归宗

    时间:2019-01-26 05:03: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文史知识 医学古文 训诂 正本清源      中医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古代医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特别是许多医学家兼通经史百子,常在医书中旁征博引,所以弄清文史典故的本源,掌握相关的文史知识,对辨析医书词义、理解作者原意都至关重要。以下就这两个方面,举些容易误解的例子,来说明文史知识与医学古文训诂的密切关系。
      先谈辨析词义。
      例:坐毕归,行数里,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陈寿《华佗传》)
      其中的“中宿”,多数选本注“半夜”,少数选本注“次夜”,初看似乎难以判断。然而“中宿”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执政(即晋文公),这时内侍披求见,晋文公拒绝了他:“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意思是晋惠公命令你三夜之内杀死我,你次夜就来到,何必这么急迫呢?“中宿”指的是次夜。“半夜”的意义,古人常用“中夜”来表示,如曹植《美女篇》:“中夜起长叹”。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因为“宿”有“夜”之义,便误以为“中宿”就是“中夜”、“半夜”。由此可见,“正本清源”对辨析词义是极其重要的。
      例: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孔志约《〈新修本草〉序》)
      其中的“动植形生”,各种选本都解作“动物植物的形态和禀性”,说是“生”通“性”。这篇序文是骈文体,必然符合骈文的特征。首先是骈偶,“动植形生,因方舛性”与“春秋节变,感气殊功”是偶句,“动植”与“春秋”相对,“形生”与“节变”相对,既然“节变”是“节候变化”(名词+动词),那么“形生”便是“形体生长”。其次是平仄相对。前两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四字句的节奏点在二、四字,其平仄最为严格,据此,“生”是平声字而非仄声字,所以不能作“禀性”讲。如果不明白骈文体的这些根本特征,就有可能理解出偏差。
      例:世之为民宰者,恒饱食以嬉,其视吾民之颠连,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维系。(宋濂《赠贾思诚序》)
      东周时期,秦国在西北,越国在东南,相距遥远,自不待言。但“肥瘠”这词,既可形容人的肥胖或瘦弱,也可形容土地的肥沃或瘠薄,原文何所指呢?许多选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解决的办法还是查明这个说法的本源。此典出自韩愈的《争臣论》:“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阳子即谏议大夫阳城,是当时名臣,韩愈批评他不关心政事,有失“争臣”的职责。从韩文可知,“肥瘠”指的是人,则原文说的是越国人对秦国人的肥胖或消瘦漠不关心,反过来自然也一样。弄清本源,其义豁然自明。
      再谈理解文意。
      例:其在人也,则鲁之晨饮其羊、关毂而�轮者,皆可以为师儒。(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
      其中的“关毂而�轮”,出自《礼记・杂记下》:“古者贵贱皆杖,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轮者,于是有爵而后杖也。”孔颖达疏:“关,穿也。�,回也。谓作轮之人以扶病之杖关穿车毂中而回转其轮。”车毂是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圆孔可穿轴,圆木外边与车轮的辐条相接,即老子所谓“三十辐共一毂”。一般选本都说成“把手杖插进车毂来转动车轮”,与“早晨给羊饮水以增其重量”的人并称为“欺诈之徒”。其实这个“杖”,不是一般扶老或扶病的手杖,而是服丧用的杖。《礼记集说》注:“谓以其衰服之杖穿于车毂中而回转其轮,鄙亵甚矣。自后无爵者不得杖,此记庶人废礼之由也。”制轮工人把庄重的衰服之杖用来穿毂转轮是对礼制的亵渎,引起士大夫的不满,因而后来“无爵者不得杖”。这种说法比较合理,如用一般的手杖穿毂转轮以便于修理车轮,并无什么过错,且一般的手杖,后代有爵无爵都能用。所以,“晨饮其羊”言其欺诈谋利;“关毂而�轮”,则言其违背礼制,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原文的意思是,如果出于本地的均无不可,由于孔子是鲁国人,那么鲁国欺诈谋利的贩羊者和违背礼制的工匠便都可以做“师儒”了。可见要明白作者的原意,还须认真理解典故,囫囵吞枣是不行的。
      例:昔荀卿喜为高论,而李斯祖之以祸天下,则报仇行劫之说著矣。大都前哲立论,必有定见,调施经权,必合宜适。彼执方而不达变者,反为丹溪累也。(孙一奎《六名师传论》)
      其中的“报仇行劫之说”,《医古文》教材无注,而《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和《李斯列传》,乃至历代对《史记》的评论亦未见提及。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此说出自苏轼的《荀卿论》:“彼(按:指李斯)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苏轼认为,荀卿喜“高谈异论”,诋毁历代贤人,其弟子李斯又特刚愎自用,便受其影响,以为古代圣王之政不足效法,于是窃取并歪曲荀子之道,“以其学乱天下”。李斯之所为,“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这就好比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将抢劫。孙一奎引用这个典故,意在告诫后学要确切掌握前哲的理论精髓,并加以融会贯通。
      例:奈毫无识力之人,狃于如菜作齑之语,涉猎一书,即尔悬壶应世,且自夸曰儒理。(王士雄《非才学识兼具不可为医》)
      什么是“如菜作齑”?一般选本无注。“齑”是切碎的腌菜、酱菜。把菜作成腌菜,其确切喻义是什么呢?清初李渔《连城璧》卷八《妻妾败纲常,梅香完节操》,在描写秀才马麟如善于行医的时候,曾引古语云:“秀才行医,如菜作齑。”意思是读书人行医,就像把菜作成腌菜一样容易。乾隆年间,汪辉祖《双节堂庸训》中的《习医宜慎》有:“语曰:‘儒学医,菜作齑’,言其易也。”这就说得更明显了。王孟英在文中批评没有才识的读书人滥用古语、草率行医的陋行。
      既然文史知识和医古文训诂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理应从百忙中挤些时间,学一些古代文史知识。如此,既可陶冶情操,又可提高阅读古医书的能力。
      收稿日期 2007-06-03

    相关热词搜索: 正本清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