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悲壮而博大的爱 悲壮的爱

    时间:2019-02-04 04:29: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据《史记》卷四十三记载:赵武之孙赵简子是主宰晋国国政的六卿之一,攻城略地,扩张势力,“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俟于诸侯。”简子死后传位于赵无恤即襄子。“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操铜�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磨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箕之山。”其后又经历了彼此间的吞并与反吞并,最后襄子曾孙敬候定赵都于邯郸,与韩、魏三家分晋。这就是晋剧《代国情》的历史背景。
      代王和王妃的故事从历史中找不到更为具体的记载,多少年来也很少有人想到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个这么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王仲德创作的晋剧《代国情》用缠绵苍凉的语调,悠长凄切的旋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如诉如泣的情感经历。剧作通过对几个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他们各自代表的不同文化心理的描述,极力张扬了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博爱精神,尤其是对当今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时代主题注入了新的内涵。
      春秋末年,诸侯混战。晋国上卿赵简子欲壮大自己,建立赵国,便命几个儿子寻找“治国宝符”。小儿子赵无恤为此三下常山(即恒山),探察代国虚实,提出兼并代国之策。为麻痹代国,遂将自己亲姐姐赵无邪嫁给代王为妻。但其姐情有所属,心恋神医扁鹊。于是,故事就在姐弟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展开。最终,代王被杀,赵无邪自杀,已继任为上卿的赵无恤心痛不已……
      剧作有意营造了文化差异较大的两种地域氛围,而这两种文化的差异造就了生活其中的人不同的文化品格和人格理想。赵无恤是在作为晋国上卿的父亲赵简子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他的人格结构中自然就多了一份君主的阴谋与霸道。尤其是在父亲欲望的纵容下,他做一国之君的梦想便不断膨胀。当然,如果脱离了这份“梦想”,赵无恤仍然是一个纯真、善良的青年,他对姐姐赵无邪的依恋与爱戴是天性所为,但是一旦把亲情与他雄霸天下的宏图大志放在一起,这份天性就逐渐地消隐了。尤其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他不顾兄弟情义,巧言善辩,蒙骗父兄,取代兄长的储君地位;他不惜剥夺姐姐的爱情幸福,不惜违心地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姐姐作为一种礼品,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麻醉剂”赠送给代王(这有些类似于越王勾践送西施使吴的行为);最后又不顾姐姐与代王之间的夫妻情爱,残忍地杀害了代王,实现了他并代兴赵的梦想。作为一代政治家,赵无恤完成了人格结构转变、成形的全过程。
      作为与赵无恤形象的对照,剧作还着重塑造了代王这一人物形象。代王纯朴善良、粗犷豪放。代王对赵无邪的爱虽属于一种感性的本能冲动,却爱得感人肺腑、真真切切。为了这份爱他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赴汤蹈火,尤其是当被困于赵无恤的帐内,临终之时,他要赵应他几件事:除了不许杀他的随从和代民,还要求赵立即放扁鹊回代,照顾他的妻子赵无邪。可他明明知道扁鹊曾是赵无邪的初恋情人,至今两人还有深厚的感情!这一言行把那位典型的儒学知识分子扁鹊都深深地感动了。由此足以见得,他对妻子爱的虔诚和笃深,以及对她人格的尊重和生命的珍惜,也足以见得他自身人格的魅力和坦荡的心胸!代王的确心胸坦荡,对朋友也深信不疑,尤其是赵无恤邀他赴宴,他没有任何疑义地就应允了。不料他赴的却是“鸿门宴”,他豪爽、轻信的性格又将他置于死地。
      其实对赵无恤、代王这样的人性品格,我们无需在道德层面做过多的评判,而是他们身处的那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给他们设定的那种社会身份所致。何况,从现代的角度看,“赵灭代”无不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文明标志。对赵无恤来讲,为了达到目的,尽管他采用的手段不够光彩,甚至还极度残忍,但他的目标或他的理想还带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相比之下,我们虽然不必以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传统价值标准来衡量剧作中的人物,但是,代王的确少了一些君王的韬略,政治家的雄风。他的国度民俗淳朴,但却闭门锁国、没有外交,与文明社会相隔绝,其被毁灭的命运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然而,从剧作中我们又深深地体味到作者的价值倾向,他虽然给予赵无恤的行为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对代王性格中原始的粗野和轻信、单纯的品性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并让他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对赵无恤被“文明”所戕害、扭曲的灵魂和人性的异化给予了彻底的否定,对造成他人性异化的皇权文化也给予了彻底的批判。而对代王原始人格结构中,那种正直、坦荡、勇于担当的人性品格却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对其粗犷、豪放的原始生命力的勃发给予了极力的张扬。在剧作中,虽然代被赵吞并了,但作者却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历史命题:在民族发展的文明进程中,是否总要以牺牲一些健康的、优异的人性品格作为代价呢?同时,剧作也向我们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以关注人、人性和人的存在价值为核心的,对政治舞台上的角逐不作简单的胜败评判。
      作为对代王这一人物性格的映衬和补充,在晋剧《代国情》中,作者还塑造了赵无邪这一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如果说作者对代王这一人物形象既偏爱又惋惜,那么在赵无邪身上却寄予了他自己的人格理想和乌托邦想象。
      从小在深宫长大的赵国公主赵无邪,天生丽质,不恋宫中的荣华富贵,只慕墙外的自由人生,与神医扁鹊情深意浓、两情相悦,不成想被弟弟移花接木,送与代王。尽管她心有所属,爱有所依,但是父命难违,无奈之下只有顺从。出嫁这天原本伤心、悲凄的她受到代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车陷冰河之后,代王不顾龙体之尊、刺骨的冰水,依然跳入河中救护她。此时此刻,赵无邪百感交集,感动万分,似有一丝暖意飘入心间。结婚后,无邪虽然难以抹去过去的阴影,但夫妻间能够举案齐眉、相亲相爱,并且她视察民情,体恤民意,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救治病员,赢得了百姓的一片爱戴。当她不经意间遇到逃难至此并忙于医治病员的扁鹊时,她无比愧疚,尤其是面对扁鹊的误解时,她忍受着内心巨大的痛苦和屈辱,深表歉意,“情缘尽,泪流尽,命运陷我成了背信弃义的人!”但是,此刻面对丈夫的误解时,赵无邪却表现出了无比的坦诚和自尊。她告诉代王:
      无邪不是轻薄女――
      自幼生长深宫里,
      侯门似海无生机。
      桑间濮上情意迷,
      常山纯情赠金笄。……
      父君通婚嫁于你,
      弱女子的幽怨对谁提?……
      一番苦酒苦自己,
      怎忍心再苦你铁骨铮铮七尺躯。
      既到代国为大局,也为你――
      我愿意,与你这血性汉子长相知,
      不相疑,生死相聚不相离!
      君若疑,无邪心不惧,
      任你杀,任你剐,……
      也还你个真情实意――
      生死坦荡不相欺!
      这是赵无邪的真情告白,也是她内在灵魂和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她的真诚、善良、无畏和坦荡的心胸可与日月同辉,苍天可鉴,代王和扁鹊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感染了。然而,悲惨的命运却没有放过她,弟弟设“鸿门宴”杀害了代王,她再次失去爱人,再次面临生死抉择。“上卿赵襄子(赵无恤)恭迎无邪公主回赵!”弟弟爬到最高位置了,他想起要让姐姐再给他做护身符来了。弟弟的目的达到了,他想起要把这“美名――灭代的英雄”“还”给姐姐了。更为可笑的是,赵无恤还指使扁鹊对赵无邪再次示爱:“……经过这一番磨难,我更加敬重公主的品德和人性。扁鹊愿偕公主远离代国和晋赵,寻求清净的人生!”又一个天真、怯懦的范蠡!然而,历经生死浩劫,命运已撕碎了她山南山北两段情的赵无邪,面对所有的“请求”,她决然地拒绝了。“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情意。我若一走,我将如何面对代王的英灵,壮士们的亡灵,代国百姓的深情与厚爱!”“我与代国千秋同在。代王,无邪随你去了!”赵无邪的高洁和宽厚再次令在场的人感动,也令在场的观众感动。
      在这里,我们也许会想到被历代颂扬的汉族才女蔡文姬。蔡文姬的经历大致与赵无邪相同,甚至不及赵。不管怎么说,赵的娘家是将她“嫁”过去的。而蔡却是被掳至异国,在那里被左贤王所爱,并生儿育女。但多年后,曹操的一道调令,蔡文姬虽也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权衡(这或许是后代文人杜撰出来的),但最终还是离夫别子回来了。归来真的就幸福吗?或她所谓的事业对这样一位女子来讲真的就这么重要?让她能够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在“异地”,不仅仅有亲人,还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片能抚慰她心灵创伤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已经和自己血脉相融的民俗民风、世俗人情。我们不是不应该珍惜血缘,但我们更应该相信正义,珍惜真情。在那里已经“漂泊”了许多年,就像一棵连根拔起的小树,移植于“异地”后,已经融进了这一片土地的地气血脉,已经生长得枝繁叶茂,还“真正”回得来吗?哲学家牟宗三在《说“怀乡”》一文中说:“自己已无乡可怀。”因为他对现实的乡国已没有了具体的怀念,有的只是对“人之为人”的本质的眷恋。中国古代不是就有“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经典诗句吗?蔡文姬的故事带有很浓的汉族官方意识形态色彩,这一故事中的蔡文姬充其量是统治阶级的一种使用工具。与之相比,赵无邪的选择更大气、更有尊严、更符合一位女性真实的心灵感受。
      赵无邪的殉情不仅是为已灭亡的代国殉情,更为那种正义的力量和人世间的浩然正气殉情,也为她刻骨铭心的爱情殉情。如果说西施归越后,随范蠡归隐山林去了,这样写反而把他们的爱情写小了,就如同《代国情》的作者假使将赵无看得太浅薄、偏狭了。哪里有什么清净的世界?只不过是古人自欺欺人而已。再说,归国后的西施或赵无邪还是原来那个纯情的少女吗?她们与昔日的恋人之间从心理上还能够彼此接受吗?所以如果写他们最后重归于好反而显得虚假。如果说西施归越后,范蠡弃她而去,西施感到生活无望,跳江自杀了,那么西施的死是一种屈辱的死,忧伤的死。她的悲剧力量在于她可悲悯的命运。而赵无邪则不同,尽管作为一个异国女子,一个被当做“礼物”送给代王的女人,但是她得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女人应该得到的一切――尊重、爱戴和爱情。作为回报,她爱她的爱人,不仅指代王,也包括昔日的扁鹊,她要将这份纯真的爱珍藏起来,免遭世俗的丝毫污染。这也是她为什么拒绝扁鹊的原因。她爱代国的民众,他们给了她无限的深情和厚爱。她爱代国这片洁净的土地,这里给了她做人的尊严,给她留下许多温暖的回忆,她的整个身心都已融进这片土地上。她被爱包围着,又把爱播散人间,在这所有的爱里,她的灵魂升华了,她的爱升华了,超越国度,超越民族,上升为一种人类的永恒。这就是晋剧《代国情》所要揭示的主题意旨。
      如此悲壮和博大的爱在剧作中辅以优美的唱腔、娴熟的表演和独特的舞台造型,使剧作锦上添花,魅力无穷。晋剧本受山西蒲州梆子和北路梆子的影响,音域宽广,旋律跳跃性大,腔高板急,起伏跌宕,故长于抒发激越凄楚的情绪,繁音促节,动人心脾,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晋剧《代国情》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情感的变化设计唱腔,不仅在段落处转折,即使在一句一字中也常有转换。另外,剧作还将民间小调和戏剧唱腔合理交叉运用,严肃悲壮的主题和插科打诨的妥当安排,使得整部剧作张弛有度。尤其是在剧中设置的幕内伴唱,不仅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更能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第二场“飞孤奇情”,代王初见无邪时的那种惊讶和羡叹的兴奋心情,就是以幕内伴唱的形式表达的:“头一回见你在那东门外,桑树林走出个妹妹来。山边的野花你头上戴,勾走了哥哥的一魂与二魄,一魂与二魄……”舞台上,代王及其武卒佩戴面具一番狂舞,淳朴粗犷,伴唱与舞蹈两相融合,既展现了代国的民俗民情,和少数民族擅长歌舞的民族风情,又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此时此刻代王的真情实感。最后,无邪磨笄自杀,幕内伴唱再次响起高亢、凄凉的《桑树林》曲调:“二一回看你在篱笆外,小妹妹上山去打柴。杨柳细腰摆一摆,勾走了哥哥的一魂与二魄,一魂与二魄……”曲调久久回旋,与两人初次见面时那种欢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舞台上的悲剧气氛渲染到极致,旋律一唱三叹,荡气回肠!
      总之,晋剧《代国情》在主题意旨的开拓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别致的爱情典范;在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上,将传统故事与现代观念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在语言的运用上,无论对白还是唱词,既准确、生动又典雅、优美,同时,剧作还采用了一种与思想内容非常契合的艺术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这部剧作中,作者所有的努力以及最后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效果,都堪称当代戏剧创作最好的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 博大 悲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