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专访策展人宋晓霞】 stellaris策展人

    时间:2019-02-04 04:3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采访人:董慧萍=D   D:今年中央学术学院举办了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是继去年《素描六十年》又一次大展。宋老师您作为策展人,能否谈一下本次展览的背景和您的构思。
      宋晓霞:举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展,这个想法可谓由来已久。大概6年前,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就提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双年展的设想。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落成之前,潘公凯院长也提出要在新馆举办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展。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教师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老美院的时代。其中既有《首届素描大展》、《油画人体大展》(1988年),《二十世纪・中国》(1992年)这样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大展,也有各系举办的带有同仁性质的系展,我还记得在老美院陈列馆,闻立鹏、潘世勋先生任油画系主任时举办的几次油画系展。
      这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搬入新址后的第一次教师展,参展者包括造型学院在职教师和学院的博导,有100余位。在整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在展览学术委员会上争论最多的就是关于什么样的老师来参展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照在编这样的身份来入选。苏新平老师从人事处拿了一份造型学院的名单,后来研究生处又补充了一份学院的博导名单,这就是造型展的参展名单。按照是否在编的身份来入选,说明展览没有回避所谓的体制性质或学院的性质,而是客观地、直接地面对这些情况。这个名单是一份文献,说明参展者都是学院中人,无论你的工作方向在当代艺术的坐标图上的定位和指向如何,都在中央美院的编制内,是其中的一分子。这个名单,也是一个观念。
      D:请您谈一下展览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介绍一下此次参展作品的特色?
      宋晓霞:讨论这次造型展的特色,不能只从造型学院或中央美术学院谈起,需要从整个当代艺术谈起。
      具体来说这个展览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尽可能自然朴素地呈现多元化的艺术探索,有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也不强说。第二个是力求融通。有分别、有隔阂才会有融,融是融合、融化。同在美院,可是大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工作方向其实各不相同,一朝集合在造型展上,彼此是竞相绽放,更是融会于一炉。这一点在三楼的展厅里比较明显。融通的“通”,是要“通古今之变”。我们有不少老师的创作,是努力将古文化传统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依据,比如在展厅一楼潘公凯和徐冰的作品,还有展厅四楼展望的作品《一小时等于一亿年》。展览的第三个特点,是在多元并置的条件下强调不同工作方向的对话和交往。比如展厅二层的主展厅内原有一个玻璃展柜,这里通常会展中国画作品。起初我们也想按照常规来做,希望能做成故宫那种经典的感觉。后来我们反其道而行,大胆地放了唐晖和武宏两位年轻老师的作品,还是纸制的,也还是绘画,可是他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向与整个二楼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对话,这是绘画与绘画的对话。
      从这个展览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央美院老师们的创作,原本就没有跟时代、社会和当代艺术割断,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可以有机地互动与交往,就像不同工作方向的老师,在美院的校园里会自然和自如地交往一样。也许这是学院的特质,当年穿长衫的齐白石与着西装的徐悲鸿、吴作人、李桦的那张合影给我印象很深。这种“美院经验”是值得深究的。
      D:参展规模之大史无前例,请您谈谈如此庞大展览的策展难度?
      宋晓霞:很有难度。我觉得最难的首先是认识上的难度。我自己首先要回答:造型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什么。近一百年来,我们关于艺术的认识都无法脱离传统与现代这一对立所设立的意识形态框架。比如上个世纪初,我们会把传统水墨画看作西方艺术的对立物,从西方引进的油画雕塑就被当作新艺术的代表。与此相同,今天的绘画、雕塑似乎又成为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对立物。这个意识形态框架也决定了今天一些作品的艺术形式、材料、风格和内容。
      做这个展览迫使我去反思自己所受制的这个意识形态框架。如果我只能简单地把学院对应传统,就会找到它的对立物――所谓当代艺术。倘若这样的话,我们不仅不能认识当代艺术的发展,也无从解释自己;我们不能解释自己个人的艺术,更不能解释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这个创作团队。我需要跳出这个框架来思考,来认识。一旦跳出这个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其实你很容易发现学院老师们的创作非常丰富,也非常多元。
      通常人们以为美院主要是造型技艺高超,不错,去年底中央美院主办的素描六十年大展证明了这一点。可是素描锤炼的又是什么呢?造型艺术的根本就是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就是表达世界,是使自己的认识、头脑、目光更加精准。我们很难把手上的功夫和头脑、认识剥离,如果你一定要使它们二元对立,就只能把它们剥离开,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做这个展览时尽可能地让自己脱离这个误区,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最初的工作中,我曾经根据自己的研究为展览建构出一套理论上有层次上的东西,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具体做展览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必须转变,这个转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主动地“解构”自己刚刚建立的框架。因为“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才是最有力量的。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理念出发,才能造就展览整体的力量。所以,我从按照自己的认识构架“建立”展览的框架转变为“解构”这个框架,直接面对现实,按照我们老师们的创作实际来建构这个展览。
      D:中央美术学院是艺术明星的摇篮,同时也是美术教育名师的圣地,这个展览会让我们与几代教育名师的创作相遇,无疑会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您如何看这种后续的影响力?
      宋晓霞:在今天的艺术圈里,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比如巨额资本的声音,世界影响力的声音,还有我们本土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创作的声音,这当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学院的艺术家。可是这些学院艺术家并没有作为一种同仁的方式,集合在一个展览里加入这种对话。造型展是一个开始,我相信这个开始不仅会给中央美院教师的创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你看展览前这个暑假老师们都卯足劲在准备参展作品。在这个展览上,几代名师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构成面向社会的学院的声音,面向世界的中国的声音。这个展览的开幕会对教学构成一种无形的推动。造型展呈现的是人,推动的是中央美院的创作,这一切将会带动我们整体的认识,构成我们教学的基础。对于学院的老师来说同,在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当中,最重要的是创作,因为创作是立事之本,是带动教学、深化科研的前卫力量。那些作为教师的艺术家,他们所能产生的后续的影响力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带动多少学生,会带动几代学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专访 策展人 宋晓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