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为了那片金色的海洋

    时间:2020-10-26 10:42: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曹 璇 陈玉柱

    程相文常说,玉米就是他的命,种子就是他的孩子,他一辈子就做了玉米育种研究这一件事,他离不开玉米,也离不开洒下了无数汗水的试验田。

    玉米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到全国总种植面积的35%,产量则达到了近40%。作为重要的农业作物,玉米的种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乃至工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正因为此,我国的几代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都为了玉米的培植和育种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汗水。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正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半个世纪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

    程相文研究员是河南郑州人,1936年出生,1963年自中牟农专毕业后,因为有志于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奉献所学,所以放弃留在家乡的机会,而选择到了条件艰苦的农业大县——浚县,在县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从此,结下了他与玉米育种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是程相文铭记在心里的名言,也是他笃信并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在浚县,程相文奋斗了一辈子,把毕生的心血都灌溉在了心爱的玉米杂交育种事业上,从1964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到南方繁育优质玉米种子。育种的试验田设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黎族区,以前农村地区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程相文就借住在老乡家里,白天下地育种,晚上在煤油灯下阅读科技资料、统计育种数据。环境的艰苦未能让他退缩,然而自然界却总有很多意外的灾害,在海南育种的第一年,他培育的8亩玉米种苗先是遇上大旱,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回奔波数里地挑水抗旱,好不容易等旱灾过去,却又遇上了暴雨,一场大雨下来种苗全部被淹,他就一盆盆地从田里往外舀水抢救种苗,一连舀了7天水,终于保住了玉米种苗。

    程相文的辛苦没有白费,第二年春,浚县的乡亲们用上了他从海南精心繁育的第一批玉米种子,亩产量达到了350多公斤,这一喜讯让村民们奔走相告。因为有了乡亲们的期待,从那时候开始,每年秋收过后,程相文都会启程前往海南,为了玉米的培植和育种工作而忙碌,直到暮春时节再北返,他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49年时间里,有47年的春节都是在海南的试验田里度过的。即便到了今天,虽然农科院已经有不少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参加工作,但已经年逾古稀的程相文仍几乎天天都要到试验田里去,因为他放不下田里培育的玉米种苗,那里面寄予着他的全部心血和梦想。

    多年来,程相文凭借着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和顽强的毅力,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玉米育种事业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优质品种。从1963年到现在,他带领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星火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和河南省万亩粮食高产的创建工作。他选育的“浚单18”品种在1998年至2001年参加国家和省级玉米试验,连续4年产量第一;
    选育的“浚单20”在2000年至2002年连续3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试验,产量获得三连冠。

    程相文带领团队选育出的“浚单5”、“浚单20”、“浚单18”、“浚单22”、“豫玉10”等30多个玉米新品种,仅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就有11个,“浚单”系列品种累计推广达两亿多亩。2005年-2010年,他连续5年创造了15亩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100亩夏玉米高产攻关田、1万亩夏玉米高产示范方的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其中2005年和2007年的15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006.85公斤和1064.78公斤;
    2008年万亩高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831.4公斤,首创万亩核心区连片种植和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两项纪录;
    2009年百亩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751.9公斤。万亩“浚单20”连片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858公斤,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率先实现同面积单产超850公斤的突破,与上季小麦一年两熟合计平均亩产1548.8公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1吨半。2010年,鹤壁市在国内首创3万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的高产纪录,为全乡乃至全县建制开展高产积累了广泛的经验。

    不懈奋斗,创新良种培育技术

    程相文常说,玉米就是他的命,种子就是他的孩子,他一辈子就做了玉米育种研究这一件事,他离不开玉米,也离不开洒下了无数汗水的试验田。

    育种是涉及遗传、土壤、气象、栽培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多种材料,通过成千上万次组合、鉴定、杂交,千百次的试验来完成一个玉米品种的选育。而育种试验既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也离不开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仅有6小时,因此授粉必须赶在9时30分至16时之间进行,程相文常常连续七八个小时弯着腰为玉米人工授粉,从未因疲劳或艰苦耽误过一次工作。而且从遗传学角度讲,地域差别越大,杂交的优势就越强。所以自1964年起,他就开始了访遍全国数十省市百余家科研单位的旅程,每找到一种玉米材料都如获至宝,对待玉米种子或材料比什么都宝贵,出差在外因病饿晕倒,被救醒后第一件事仍是确认怀中的玉米种子丝毫无损。

    获得了优质的种苗和材料,程相文还积极推进种质资源创新。多年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他的研究方向从常规育种发展到航天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化育种手段,还注重与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接轨。享誉全国的玉米品种浚单20,就是他专门针对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外温热种质优良基因的聚合,育成了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自交系浚9058和浚92-8,显著提高了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抗逆性,实现了种质资源创新,再通过高产、优质与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有效聚合,定向培育而成的。

    在顽强钻研精神的支撑下,程相文先后成功选育出浚单5号、豫玉10号、国审豫玉11号、豫玉16号、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浚单98-3、22、26、28、国审浚单29等12个国家和省审定通过的玉米品种。其中浚单18、浚单20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浚单20目前已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2010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迄今为止已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加社会效益达150多亿元。

    要选育一个省级区域的玉米品种,从设计、选育、繁育到區域推广要10-12年时间,育出一个“国字号”品种则一般需要15年左右。程相文利用海南充足的光热条件,加快选育速度,缩短育种周期,49年时间里繁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被育种界誉为“种子加速度”。

    无私奉献,利国利民

    程相文最关注农业技术推广,他把中央扶持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改善工作条件等统一称为“建平台”。他说:“国家给咱们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觉得做得不够。”他继而谈起结束不久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真没想到是总理亲自颁奖,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他握着我的手叫我保重身体,特别亲切。”

    程相文有个“三不”原则,即:不考虑地位、不考虑待遇、不考虑名誉。几十年来,他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农科院,到县里做官、到大城市挣钱,却被他一一放弃了。与程相文共事多年的同事曾经评价他说,他离不开育种,就像种子离不开大地一样。程相文的女儿也曾经说:“父亲的一生几乎都在玉米地里度过,家里天大的事比起玉米地也是芝麻般的小事。他总说,他一天都离不开他的玉米。”

    对此,程相文只是简单地表示:“我喜爱育种事业,更愿意在育种岗位上奋斗一生。”因为在玉米育种事业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程相文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管优秀专家,1994年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工作者,同年被农业部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
    2010年4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荣获2011年度CCTV三农人物“年度大奖”、2011年度河南省“三农人物”;
    2012年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荣誉是程相文的骄傲,却不是他过于看重的,在他心目中,为农民多育出几粒好种子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如果说玉米丰收时,田地里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那么程相文就为了这片金黄色的海洋奉献了一生,而且还将无怨无悔地继续奉献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那片 金色 海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