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宁夏同心县回族婚俗在变迁与适应中传承

    时间:2020-12-06 22:10: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娜

    摘 要:从宁夏同心县回族婚俗文化角度着眼,对同心县过去与现在的回族婚俗做了一个概况性描述和初步研究。探讨社会发展中,回族婚俗变迁对民俗事项的影响,提出杜绝婚姻被商品化,保持婚俗的淳朴性以及在变迁与适应中能够健康传承婚姻民俗事项。

    关键词:尼卡哈;
    耍公婆;
    吃茶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72-02

    伊斯兰教婚姻制度的基本内容都反应在《古兰经》中,在穆赫默德的《圣训》中又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伊斯兰教的先知穆赫默德在麦地那传播伊斯兰教时,实行政教合一。当时就颁布了有关伦理道德的法令和相关婚姻制度,提倡穆斯林①都要履行结婚义务,反对独身主义。结婚双方必须是穆斯林,主张男女有一定的婚姻自择权,要求向未婚妻赠送聘礼,禁止血亲和近亲之间的婚姻。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婚俗事项有所变味,无法健康的传承。

    一、传统婚俗呈现的民俗事项

    1.婚前程序

    婚姻是人生礼仪的头等大事,所以备受关注。传统婚俗有着特定的模式与程序。首先会有专门的媒人介绍说色俩目,②有媒人或双方家长定,不能反悔而后就要准备插花③仪式,需要男方拿一些东西到女方家。依然见不到女方。且在插花时男方要等线,④自古就有“娘家缝衣跟人走,婆家缝衣跟线走”的讲究。除此之外,还要拿一些油香、肉,蒸一些大馍方才结束插花的礼俗。在娶得前一天要将嫁衣拿去女方家,顺便定清女方家送亲(新娘)的人数。以便做娶亲时的准备,这叫靠事(又叫“靠头畜”)。

    2.传统婚庆时

    回族婚礼是十分繁杂的,礼俗过多且讲究。婚礼的盛大就在于准备婚期的时间非常久。新中国成立前,基础设施机械不发达,结婚前四十天就要用石磨磨面,准备婚礼面食用品,提前十天就要开锅做面食等。讲究蒸约30cm长的馒头,炸油香、炸馓子。娶亲前三天,主家要与家族亲房谈妥,偏茶、黑茶的宴请。这便有了一家有事,家家忙活的场景。娶亲出门时,新娘要有阿訇念“起卡夫”,要骑毛驴或马,或者拉拉车(由四只马组成的),途中需要撒喜果或钱。到了男方家中,送亲方与主家互相谦让后,亲方要先围桌而坐。新郎是不用去新娘家接新娘的,一般由两家育有儿女的亲嫂接新娘。新娘到男方家中时,脚不能落地,会有新娘的哥哥或新郎背进屋子。亲客们在男方的热情招待下尽情地吃喝时,新郎披着红(一般有上好的绸缎或被套)被带到双方的阿訇对面,有阿訇为他念证婚词(尼卡哈),礼毕后送入新房。同时,同行的亲朋好友或村上的小伙高喊拉扯、堵截,并手拿一些有颜色(如:鞋油、锅底灰)的东西在新郎的面部涂抹,新郎最后都会被涂得狼狈不堪、很是惹人。新郎入新房后必须先清洗干净手,方才可掀下新娘的盖头,在包办婚姻的年代,这才是新郎新娘第一次见面。

    宁夏回族婚俗热闹非凡,婚礼中耍公婆、在送亲客时有婆媳相见要丢针的习俗。迎亲时要耍公婆,同辈和小辈们要用锅底灰拌香油,或用染衣服的颜料将新娘公婆抓住就糊,在新郎进新房时也要糊,还要将红色辣椒在婆婆的左右耳朵上各挂一只,在公公的耳朵上挂上绿辣椒,头上戴一些牲畜的毛帽围脖等,让公婆骑在牛背上,新娘跟在后面,带到新房处,待新娘走入新房后,公婆方才可洗净脸上的东西,过程热闹喜庆。

    送亲的人,一般有20人左右,男性7~8位,女性12位左右。也就是送新娘的娘家人,把新娘送回男方家中后,要在男方家中住三天。这三天娘家亲人要吃男方家族亲房的邀请宴。分别称为下马茶、早茶、偏茶和黑茶。每天由男方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宴请早茶、偏茶和黑茶。每顿都有不同的族人宴请,且男女亲客要分开宴请。“吃茶”的形式,内容也大致相同。条件好点的族人会备回族的特色汤碗;
    条件一般的族人,一般的都是备炒菜。回族娶亲,偏茶是一大特色,因为偏茶的习俗,娶亲前三天当地都会有人专门负责准备好定茶。会呈现一个村一家有事,家家忙事的场景。

    二、现代婚俗变迁后的习俗呈现

    1.婚俗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

    宁夏回族传统婚俗受中国传统礼仪的影响,最早之前男女在婚姻中都是有一定的自主权。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很早规定,任何人不得干涉成年女性的婚姻选择,不能包办其婚姻。但伊斯兰教婚姻原则中要求子女在择偶选择婚姻的过程中与父母共同协商、互相支持与合作。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包办婚姻几乎不再,自由恋爱被大大提倡。现在都是男女双方彼此情投意合,家人允许的情况下,就找媒人保婚,这个时候结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传统程序还是要走,但较以前无须那么繁杂。

    2.婚俗观念的变化

    在聘礼上的选择,以前都有特定的“三大件”等,而现在的婚礼聘礼,有种商场交易的感觉,双方谈判确定聘礼钱数,没有形式上的定义,无底线的约定,无上限的要求,反倒不好捉摸,难以抉择。在年龄上,不再有“童养媳”、“指腹为婚”的形式,但16岁结婚的,现如今仍比比皆是。说媒时观念上选择择偶的条件也比过去的婚礼讲究的金山配银山、豁豁配瘸癫而变得多元化。

    3.婚礼过程程序中的转变

    回族婚礼是十分繁杂的,礼俗过多且讲究。婚礼的盛大就在于准备婚期时间非常久。新中国成立前,宁夏同心县基础设施机械不发达,结婚前四十天就要用石磨磨面,准备婚礼面食用品,提前十天就要开锅做面食等。讲究蒸约30cm长的馒头,炸油香、炸馓子。现在结婚已看不到那般热闹的制作场景了,而是会在专门的食品店将婚礼用的食品准备好。婚礼变得单调化,民俗中特有的色彩再也无法体现。

    4.婚礼操办场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基础条件差,娶媳妇一般就是在自家中操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婚礼操办场地上也有了一些变化。酒店里的宴请也愈加风靡,自家操办的少之又少,少数人会选择自己操办,但待客用的锅碗瓢盆以及帐篷都有专门的人租定,操办过程变得简洁而迅速化。

    三、婚姻中的消费习俗转变

    1.婚礼彩礼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办婚事上,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得多。手中有钱市场有货,使得更多的人在婚礼过程中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愈见高涨。尤其突显在彩礼和请客的数量上。彩礼又叫“麦和热”,从量化的彩礼、物化的彩礼以及物的形状转变等一系列都有变化,从过去的几十块银元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二百元,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上千元。一开始都要手工做两身棉衣服,一身夹衣服和几身单衣服。几双鞋子和一打袜子(12双)。也有不用做衣服直接送布料,随季节的变换做适宜的服装。要请木匠做长150cm宽60cm两个木头箱子,还有必备的“包份子”(将红枣、核桃、水果糖等包起来,放入洗脸盆中作为喜果)。现如今同心县的婚姻消费中,大操大办的现象尤为突出,礼钱的制高点难以攀升。大量购置生活用品,以追求现代化的家具和衣物,把物质当作结婚的条件。大摆筵席、大吃大喝、比排场、讲阔气,请客从两三桌演变到如今的上百桌。与伊斯兰教义中提倡的节俭相背离。在某些层面上,把爱情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把婚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2.婚礼方式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前回族婚俗有着特定婚礼过程,一般订婚后,三到五年才会结婚。现在,说媒直到娶进门也不会超过一个月时间,回族的婚礼总的来说,比较简朴,是禁止吹打拉唱的,尽管回族婚俗礼仪随社会变迁在悄然变化,但婚姻缔结的关键内容,如回族民间的习惯法规定(尼卡哈),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亦或在特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却始终保持不变。这体现出回族的婚姻价值取向和婚俗穆斯林男女成婚时应有一定的聘礼是伊斯兰教法所要求的。伊斯兰教所讲的聘礼最初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内涵,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
    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种措施。聘礼的多寡随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变化,现在聘礼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拜金女子的手段。结婚的时候向男方大肆的要求,已违背了信仰与教义的基本出发点。现同心县回族男方过大礼的花费普遍在万元以上。整个婚俗过程的几次请客要花费数万元、十余万元,甚至更高。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许多回族青年已深深认识到感情是维系家庭和睦的主要因素,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在择偶时,除了要考虑信教、家庭等因素外,主要还是要看对方的人格品质。在农村往往把“诚实忠厚、勤劳有作为”作为择偶的主要条件。注重德才兼备,同时注意性格和文化素养等,不看门第。有的不要彩礼,有的结婚也会大操大办。回族的婚姻家庭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基本上都变为小家庭,这都是进步的一面。民族传统文化只有在世代相传并能在该民族群体中所认可的情况下,才能成其为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果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出现断裂,或被人们失传,或虽未失传但逐渐被人们淡漠,这种文化传统便会在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消退,甚至完全丧失。因此,大量商品化的通婚造成的民族特征消失以至最终造成民族被同化的结局。本文将宁夏同心县的婚俗做以对比,希望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能保持本民族的特色,回族婚俗不被世俗化、商业化、庸俗化,在健康的土壤下适应于传承。

    参考文献:

    [1]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60,673.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7.

    [4]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3).

    [5]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责任编辑:许广东)

    相关热词搜索: 回族 同心县 婚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