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缘分【散文】

    时间:2022-09-19 09:33: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缘分【散文】

      上网百度一下“缘分”的含义。百度说:“缘分,出自佛教的一个宗教概念,儒家与道家并不讲缘分,也不讲你与我有缘之说。”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缘分【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缘分【散文】

      上网百度一下“缘分”的含义。百度说:“缘分,出自佛教的一个宗教概念,儒家与道家并不讲缘分,也不讲你与我有缘之说。”当下,缘分已从佛教语言转变为大众语言,因为正如百度百科所说:“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它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如此说来,我与徐海文老师算是有缘分。

      徐海文老师是谁?

      徐海文,看名字,很中性,分不出男女。徐老师是一位女性,一位已经79岁的资深语文老师。

      徐老师是我曾经生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的中学语文教师。凡她教过的学生,无不赞扬,凡其同事,无不佩服。1975年调到石河子市,先后在石河子师范、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任教,很快,又成为石河子市语文教学的名人。尤其她的朗诵甚有造诣,被石河子广播电台请去录制小说连播。1989年调至西安,又成为先进教师。44年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秉承“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教书育人”的教学宗旨,始终不辍,一直干到63岁才退休。

      遗憾的是,徐老师没有教过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二人有缘分。1962年暑假,徐老师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专毕业,已经接到通知,直升本科。但徐老师为了心仪的同学加恋人,婉拒了多方劝阻,毅然放弃了大上海的舒适与繁华,于1962年8月7日,自上海出发,经过近20天的辗转,来到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30团(后改番号为147团)小李庄团场子校,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这一年的9月19日,徐老师才满19岁。第二年的秋季,我在这所学校成为一年级的新生。这时候,我与徐老师互不知晓。这年的冬季,学校老师排演歌剧《三世仇》,徐老师在其中扮演角色。我确实看过这出戏,以至于十多年后教我高中物理的杨老师,被我认出了他在《三世仇》里扮演过角色,还问过杨老师并得到肯定的回答。徐老师扮演的什么角色,53年过去了,回忆不起来。这算第一次缘分吧,虽然我不知她,她不知我,但是,明明确确我见过她。1964年入冬,我家搬离小李庄。等我1970年春天初一下学期去小李庄上学,徐老师1969年深秋就离开小李庄到老王庄教学了。1970年春末初夏,小李庄学校搬迁到了团部,1973年秋,老王庄中学升入高中的学生到团部来入学,那时,从老王庄的同学嘴里,更多的知道徐老师的信息,尤其是她的语文课讲得好的信息。

      第二次缘分,不是1974年的暑假前,就是1975年的暑假前,在我的高中班主任张老师家见过徐老师。张老师的妻子成老师对我说这是徐老师,我向徐老师问好,徐老师边对我抱以那种特高贵特善意的那种微笑,边说你好。因为老师之间要说话,这次见到徐老师的持续时间很短。那时,徐老师不过30出头,是很漂亮的年轻女性,由于我的羞涩(不是我一人如此,那时那地的男生女生都一样),也没有专注地好好看看徐老师,以至于在形象上对徐老师印象不深。这次缘分,我知道她,她不知道我。

      光阴荏苒,40多年过去了,第三次缘分是今年春天。现在联系方式多样而便捷,我的高中同学中,有在老王庄上中学时,徐老师教过的,将徐老师发展到微信群里来了。在群里,有幸读到了徐老师的回忆录。因为知道徐老师,因为知道她的一些传闻,因为她的同事中,有我的初、高中老师,因为我同她都在小李庄生活过,因为共同生活在一个团场12年,因为她叙说的有些事我知道,因为有的事的时空环境我知道。所以,我对回忆录充满好奇。粗读一遍,就被主人公——徐老师的慧、勤、诚、善、强所感染,使我产生了写篇读后感的强烈冲动。读后感实际是评论的一种,抱着练笔的态度,再细读回忆录,写得好也罢,差也罢,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徐老师。徐老师就在群里,我自报家门就与徐老师联系上了,读后感发去请徐老师批阅。就这样,我们通过微信开始交往了。

      对徐老师一直仰慕,遗憾没有能够在她的课堂上聆听教诲。在群里,主动联系上徐老师,我是有私心的。近几年,平时有什么感受,想起点什么,往往动动笔,有时陷于思路、文路的困惑,苦于周围无人可请教,和徐老师联系上,不是最好的老师吗。举一例:有个涉及“象征性”的问题,我国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郭沫若同时代有个李金发,被称为“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我就想不明白,鲁迅、郭沫若都有很著名的象征作品(《狂人日记》、《凤凰涅槃》等),且比李金发的作品早,他们为何就不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呢?还是徐老师老道,三句话为我解疑:“鲁迅主要是现实主义,郭沫若主要是浪漫主义,大师的风格是多样的。”简直是醍醐灌顶。其实,我不知道鲁迅的现实主义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吗?知道啊,我也知道大师的风格是多样的(苏轼的词有豪放、婉约、清丽等多重风格),但我为何会在“象征性”问题的认识上产生偏差,就是站得不高,认识肤浅,该融会贯通的,该彼此联系的,在此问题上都没有做到。

      徐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们谈诗歌、谈散文、谈对联,谈平时的生活。我练笔的草稿请徐老师批阅,这时候,徐老师就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先肯定长处,不足之处决不放过,直截了当指出来。事后又担心我受得了受不了。这就是徐老师。

      徐老师还说我们是忘年交。我对忘年交的理解是年龄相差很多的两人的朋友式交往,猛地一听徐老师说我们是忘年交还有些许的不习惯,因为徐老师仅比我长11岁。但我又很快说服了自己,韩愈的《师说》有话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徐老师比我年长,学识、修养、道行都比我早,比我深,良师啊!良师与学生之间又是朋友,用“忘年交”一词来描述,准确而透彻,且“忘年交”本身也有这种含义。

      第三次缘分,她不仅知道了我,我们彼此还成了忘年交。三次缘分的确验证了:“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它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

      再后来,我们相逢在《新疆文学》,是《新疆文学》使我与徐海文老师的缘分更深了

     

    相关热词搜索: 缘分 散文 个人写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