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往事并不如烟(散文)

    时间:2022-12-15 10:06: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往事并不如烟(散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往事并不如烟(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往事并不如烟(散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1966年6月,全国大、中学全部停课,所有师生全部投入如火如荼的运动。山雨欲来风满楼,校园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紧张起来,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大字报。

      对于这位田学长,我既不熟悉更谈不到了解,全校上千名的学生,班级之间都鲜有来往,高中的学长学姐就更加生疏。然而,一场“文革”运动,停课闹革命的大鸣大放,各类精英登台亮相,各种人物轮番表演。在“革命”风暴的席卷声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全校师生有了跨班级、跨年级的接触,产生共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对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先后出现的风云人物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

      田仿余在我印象中是优秀一员,能够从偏僻的农村考入省城重点中学,足以证明其不俗的学习成绩;能够从上千名学生脱颖而出担任学生会的干部职务,说明其能力不凡确实出类拔萃。但更令我刮目相看的是,“文革”初期十中校园内发生的一件大事。1966年6月28日,一张炮轰校党支部书记的大字报,在校园内引起巨大反响,其内容与之前贴出的大字报形成很大的反差,于是立即掀起轩然大波。而这张炮轰校领导的大字报,正是由本校七名高中生所写,其中田仿余的署名赫然在前。

      七人大字报的出现,顿时改变了教职工之间互揭的局面,势必引起学校当权派的恐慌,很快就遭到了有组织的围攻和谩骂: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呀,“别有用心的政治野心家”呀,污蔑七人大字报是反动行为。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柿子捡软的捏”,写这份大字报的七人当中,除去几名干部子弟外,还有若干农民子弟,而田的家庭出生是富裕中农。根据当时的政策,富裕中农并非打击对象,但因为田仿余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政治靠山,便被学校领导拿其下手,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不但派人进行跟踪和盯梢,强加给他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更为恶劣的是,还组织专人整理他的黑材料,作为证据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试想,一个高三的在校生,也仅仅不到20岁的年龄,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既没有考入大学,更没有走向社会,没有阅历还很单纯。现在竟然被打成“反革命”,这种压力和打击可想而知,当初七人共同签名的大字报,后果却只由他一人来承受。姑且不论大字报的内容有什么问题,就其打击面和打击力度而言,不仅是巨大的而且还是致命的。联想起1957年的反右运动,在校的大学生被打成右派也历历在目,不能不让人心有余悸。

      一切源于那个混乱的年代,文革突发,泥沙俱下,有人被裹挟,有人被欺骗,有人被煽动,有人被自杀。在那样一个年代,你真能分得清谁是受害者,谁是迫害者?关于这些方面,老师我们比这些未成年的学生更为敏感。记得有位老师告诫我们:不必抢着出风头乱写大字报,因为在他上大学期间,曾经目睹了一些激进的学生,运动中写了若干大字报,大字报的末尾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结果后期有不少人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从此前途尽失,被踩在脚下一直翻不了身。

      无法想象,在那些被压制被迫害的日子里,田仿余是怎么煎熬过来的。更要命的是,也恰恰在那个时候,“血统论”开始死灰复燃,一时间沉渣泛起甚嚣尘上。这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命运的论调,雪上加霜遍布各地,被奉若神明者发挥到了极致。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也不会忘记,一度“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让多少人胆战心惊,有多少无辜者被冠以各种罪名无情批斗,其子女受父母牵连而被赶回农村。一同贴大字报的同学,在这种极左风潮的压力下,将田仿余开除出队(当时的组织叫七一战斗队)……

      这些内幕和细节,过去我并不很清楚,在读《履踪点滴》这本书时,才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和来龙去脉。酸甜苦辣、欲哭无泪,很难想象他是如何走过了这一阶段。书中写道:“平生第一次体味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连一些朝夕相处的同学也避之唯恐不及,自知无错,更无罪,且远离父母,只能硬着头皮煎熬。”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他在此困境中的心路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迫害,有过失措的茫然,有过痛苦的煎熬,有过短暂的绝望。他说:“回想起来,我犹如蚂蚁,人家不屑或无暇用皮鞋踩你,才得以苟延于世,真乃万幸。”当时坚强的他挺过来了,战胜了生死考验,历经磨难走出了阴霾。

      作为我们学校群众组织的领头人,曾经担任校革委的副主任,做了许多有益于团结的工作。田仿余的威信是足够的,能力毋庸置疑,品质也为人称颂,这是他留给我的基本印象。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1966年秋季太原十中的一场辩论会。大会的主办方是“

      毛泽东主义红卫兵”(也即十中七一派),大会的议题就是针对有关田仿余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当时的对立派中的某些人,也即运动前期紧跟学校领导的骨干分子,交出整理田仿余的黑材料。那时的形势是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以及形左实右的“血统论”,于是有了这场声势不小的辩论会。

      辩论会的主角之一就是田仿余,地点就在十中校园的大操场。我清楚地记得,他在主席台上,一字一句地控诉自己被迫害、被压制的经过,字字血、声声泪铿锵有力,得到与会大众的同情和支持,一致要求对方交出所有的黑材料并予以当众销毁。对方参加辩论的是田仿余的同班同学(据说还是老乡),上的台来胡搅蛮缠,先标榜自己贫农出身苦大仇深,是响当当的红五类,进而提醒说:田仿余出身是富裕中农,而富裕中农相当于富农,就应该是打击对象。在理屈词穷的情况下,依然蛮横无理,恶狠狠地叫嚣:“无论怎么辩,说到天边去,他也是反革命野心家。”我清楚地记得,这个红五类面对大众,声嘶力竭地喊道:“田仿余的问题就是三类,就是要到运动后期酌情处理!”

      所谓“黑材料”就是以诬陷害人为目的,而暗中搜集或编造的材料。其主要目的就是害人,其内容也无非是人们言行的失误,加以夸张附会和编排捏造,故意牵扯到政治上去罗织成罪。实际上都是见不得天日、经不起公开辩论的暗中捣鬼。而“黑材料”这个名词,就是“文革”时才出现的。也正是这个辩论会,让我知道了田仿余被迫害的事实,而且明白了黑材料的严重性,同时也加深了对田的印象。一种由衷的钦佩油然而生。在我参加工作以后的1974年,曾经就此事写下一篇回忆文章《一次辩论会》,把当时的情景和其中的人物,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在读《履踪点滴》这本书之前,我还真没有想到,在清理“三种人”的过程中,田仿余受到那么大的影响,也不清楚由于当过派性组织的头头而受到牵连,以至于影响了他一生大展宏图的夙愿,内中曲曲折折不胜唏嘘。《履踪点滴》讲述了作者参加工作以后的风风雨雨,让我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往事并不如烟,特别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无知的学生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被推动,根本来不及停息和思考,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世间沧桑。

      时光的流逝改变着人们对历史的评价,人们们常以“往事如烟”,表达过去的事情就像烟雾一样变得朦胧,在我看来并非如此。生活像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着无尽的复杂情节,让你无数次地去品尝尘世间的无奈与曲折、失意与痛苦。特别是那些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让你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更是萦绕心头难以忘却。正所谓时代的一粒沙子,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像田仿余这样不甘平庸的人,即使在面对命运不公的境遇下,肯定会持之以恒地寻找机会,而决不会轻言放弃。

      世间磨难,皆是砥砺,生活需要随时切换不同的模式去迎战。其实,每一次磨难都是改变命运的机缘,也正是因为长期的磨炼与打造,才能彰显一个人完美的品质,才会对生活赋予更多的担当和责任。正如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样,坎坷的历程不断促进自己更加坚强,苦难的人生造就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也正是人生能够得以成功的根本因素。值得我们尊敬的是,田仿余学长不为命运所屈服,自强不息成为生活的强者,可以称我辈之中的楷模与榜样。

     

    相关热词搜索: 往事 并不如烟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