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时间:2020-09-26 04:09: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徐新华的《真假二十四小时》是一部寓言体戏剧,通过对其荒诞不羁故事情节的解剖,对事件背后所蕴藏深刻哲理的解析,以及对比喻、象征、意识流、蒙太奇等现代艺术手法的解读,分析其鲜明的寓言体戏剧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 徐新华;《真假二十四小时》;寓言体戏剧;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剧作家徐新华在“灵魂三部曲”之前的两部现代淮剧大戏《小镇》《小城》在全国掀起了淮剧的新风暴,获得了多项全国戏剧大奖,创造了淮剧发展史上的辉煌与奇迹,赢得观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其别具一格、独领风骚的剧作,常被人评为“寓言体”[1]37-39或“乌托邦”[2]128-133的创作,实际上这一创作特色在其稍早的剧作《真假二十四小时》(简称《真假》)中不仅已经有所体现,而且更为突出和典型。对此,笔者曾在相关评论[3]41-43中有所提及,现拟对其作更深入的讨论。

    此剧讲述了某市局办公室主任章程、副主任王阳、新职工李李三人因对社会上和单位中说假话成风现象的强烈不满,遂打赌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不说假话否则受罚的约定,于是只因说真话便引发单位和家庭中的一系列如局长动怒、夫妻离婚等令人始料未及、啼笑皆非的荒唐故事,展示了社会、官场、家庭等多个层面说真话倒霉、说假话盛行的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等奇怪而反常的社会之怪状和恶劣现象,既让人愤慨扼腕、感叹不已,又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剧作家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社会治理、整顿的时代主题。此乃《真假》剧的社会警示意义所在。剧作成功地运用了寓言体这一艺术形式,通过寓言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寓言的笔法来抒写作者的强烈优患意识,来表现作者对当下社会不正之风蔓延的愤怒抨击,对反对不正之风的强烈期待,更有因社会问题引发的精神之不安,故剧作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既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戏剧”,也是一部寓言体的政治戏剧。[4]386

    徐新华的戏剧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即以寓言剧来说,其也是早有探索和实践的,如其创作的童话寓言剧《跳跳历险记》《小羊乖乖》就曾受到广大儿童观众的喜欢与专家们的好评。因此,其在创作其它题材剧时就会将寓言剧的创作经验、技法等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其剧作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寓言体创作特征和艺术风格,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徐新华曾总结自己现实主义题材戏剧:“不是真实存在,但也并非莫须有,它是生活和艺术想象的嫁接和融合,是当代社会现象和精神世界的浓缩,它追求的是生活本质的真实,它更多地带有寓言和象征意味。我试图构建起的,是一个让观众相信的艺术世界,通过这个艺术世界,传达出我的愿望和诉求。”[5]54-56故其作品总鲜明地体现着剧作家的思想倾向、政治见解,以及创作心态等。剧作给观众留下了假与真的思考,也留下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荒诞不经、虚幻怪异的故事情节

    《真假》剧作的故事情节显得荒诞不经、充满虚幻怪异色彩。首先是订立不说假话的荒唐“赌约”。《真假》写某局级机关办公室主任章程、副主任王阳、新职工李李三个年轻人因出于对当前社会和单位上下说假话成风现象的强烈不满,曾几何时,说假话竟成了单位内部的“潜在规则”和公开秘密,遂三人“以人格担保”击掌形成“二十四小时之内不说一句假话”的“赌约”,于是便在单位和家庭之中引发了一连串既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又荒唐不羁、啼笑皆非,更始料未及、耐人寻味的荒诞故事。虽然人人都痛恨说假话,然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不说假话却又偏偏行不通。就在三人击掌约定形成之际,电话铃响了,章程和王阳分别接到了妻子吴妹和母亲询问是否回家吃晚饭的电话,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我不回去了……要加班……”的假话,因为他们先前已约定去“老地方”为章程去党校学习送行,就在李李现场一声“咳”的提醒和警示下,两人又一次迅速发出“哦,不是加班,是办公室几个人要为我(章程)送行……好,好,不喝酒,早回家,一定,一定”的完全相同、一致的回答,似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连语言、句式,包括其中的语气和停顿也都一模一样。由此表明,说假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更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一样,离开它还真不行。不说假话,本来是一种社会常识和基本伦理的最低要求,现在居然不说假话竟然要用订立赌约的荒唐方式来实现,可见说假话已是病入膏肓的社会不病之病,更是难以治愈的一种社会“瘟疫”与“恶疾”了。

    其次是因说真话引发单位政治动荡。刚订立“赌约”,周局长便来电话让章、王两位主任去局长室征求其对单位整顿工作作风的意见,并表示希望“畅所欲言”“更莫保留”,尤其是“治病不惧药苦口,逆耳能把忠言留。无论说好与说丑,大胆直言你莫担忧”,这使得“习惯了察颜”“观色”的王阳副主任立即从其话中有话中察觉出其背后的虚情假意,故而选择明哲保身的一番假意恭维后再以腹痛上医院为由退出了谈话,紧接着便是性格耿直、忠诚厚道的章程主任,在看似周局长的真情相约面前,尽管其早已认识到“说真话只怕他难以接受,倒反而惹火烧身局面难受”,但遵守赌约的承诺犹言在耳,更因局长再三要求其讲真话,其便不顾一切地向局长提出了“虚假之风日日盛,假话越说越当真,习以为常成惯性,真真假假难区分”等单位存在的说假话成风的问题,尤其是将原因归结到了局长大人的身上:“你大事小事做决定,一人独断又独行,挫伤了副手积极性,压制了众人进取心。”本有些激动和亢奋的章程从局长突然面色阴沉的变化中察觉出了自己的一番真话已经捅了马蜂窝,心慌意乱地走出局长室。章程刚离开,周局长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市委赵部长的电话,紧接着章程就接到了局长取消其去党校学习的机会。显然,这都是因其说真话而踩地雷,引发了单位政治动荡。当然,其中的微妙与荒唐,都是在冠冕堂皇的说真话的前提下进行的,由此形成一种莫大的反讽。

    再次是说真话引发家庭风波。章程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门前,还未进家门就为真乞儿假乞儿与妻子争吵不休。当其接到李李的电话后,妻子吴妹就拐弯抹角地追问打电话的是哪位女朋友,章程只因说了真话使得妻子歇斯底里大爆发,指责章程“官场得意想情场……迫不及待说真话卸伪装”,还吵着要去找周局长告发。就在此时传来了周局长的电话,一边是妻子向周局长大声说章程是当代的陈世美,一邊是周局长告知章程不再去党校学习了,还要他注意影响形象不让邻居笑话。章程委屈、痛苦之下应李李邀请去酒吧饮酒时,吴妹跟踪而来,发现章程正与一个大美女一起饮酒,不听李李解释扔下一张离婚协议书逼着章程签字,在妻子一再要求和激将之下,章程置李李的百般阻拦于不顾,怒而在协议书签字。因说真话惹怒妻子,再次引发家庭风波。只因说真话惹祸,章程在单位、在家庭都碰得焦头烂额。

    再其次是章程向聋哑老伯痛诉衷肠。委屈、痛苦、无奈,章程只能靠饮酒买醉,继而醉倒呼呼大睡。李李和王阳将其藏到了办公室,交给聋哑老人赵大伯代为看护。章程向聋哑老人赵大伯诉说衷肠,还感叹要是自己“不会说话多好啊”,那样也就不会惹麻烦上身了。谁知聋哑老人竟突然开口说话,劝说、开导章程:“为人只说三分话,留作七分保自身。”一个从事卫生打扫工作多年从未说过话的一位聋哑老人竟突然开口说话,尤其是其话语的高深和身份的神秘莫测,就像神话传说故事一般,充满传奇、神秘色彩,令人讶异。

    最后是章程因敢于说真话受市委重用。周局长来到办公室,意外发现章程居然在这里,他带来一个令人意外的好消息,只因章程敢于揭真相、说真话,由此受到市委的重视和重用。由此看来,剧作故事情节显得荒誕不经,虚幻无比,与我们常见的现实题材剧显得截然不同,虽是从现实生活中概括、提炼、加工而来,但其有着浓重的艺术想象虚构成分,形成其寓言剧的鲜明艺术特征。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剧作家徐新华着意创新、另辟蹊径,以轻喜剧的戏剧形式与艺术风格,举重若轻地驾驭了“真与假”这个既敏感尖锐又沉重复杂的现实生活题材与话题,表现出其政治上高度敏锐性、大无畏魄力,艺术上慧眼独具的审美发现,以及艺术呈现上的不凡而精湛艺术功力。该剧以小贩卖假碟片开场,继而以订立赌约制造悬念,大家是否能遵守赌约的承诺,也就紧紧地叩击着广大观众的心房,并由此牢牢地吸引着他们关注这二十四小时内事态的发展和真假结果的最终揭密。剧作的构思别具一格,十分精巧。如剧中的局长谈话、夫妻矛盾、卖光盘的小贩与乞儿间的父子冲突,所有这些都是在围绕戏剧中心“真假”而大作文章,甚至连最后局长的表态,到底是真是假,也都颇让人猜疑。然剧中的这一切看上去有些出人意料而尽显荒诞不经,然反复思考之下却又觉得都在情理之中。例如在办公室章程与赵大伯的一场戏,章程一天里只因讲真话,就处处碰壁受挫,故想将自己所遭受的委屈、痛苦与不满等向赵大伯来个一吐为快,“你听不见正好,我一肚子的话正好放心大胆跟你一个人说”,而从未讲过一句话“聋哑”老人居然在听了其的一番声声泪、字字血的真情吐露后,突然间开口说话,予以劝说、开导和点拨。这真是剧作家的神来之笔,是啊,也许人不说话才不会说假话,但这本身就是最名副其实也最能欺骗人的最大假话啊。显然,剧作家就是要借剧中赵大伯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来表现和反映“真与假”的界限和分野,让一干剧中人在将“虚幻怪诞”“荒唐不羁”进行到底的同时,也将真情进行到底。因此我们说,这出戏,既是寓言剧,也是写实剧。[6]19-20

    二、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此剧表达的中心是“真与假”,剧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弄虚作假成风的社会弊端进行了大胆揭露与尖锐抨击,尤其是借剧中人之口,道出其对这一社会现象蔓延泛滥的严重程度的深重担忧:“现在社会多少假,听我对你说周详:假公司、假文件、假文凭、假牌照、假警察、假夫妻、假记者、假钢材、假水泥、假皮鞋、假衣裳、假油、假盐、假烟、假酒、假茶、假医、假药、假事、假情、假意、假象。谁不在一个假字做文章?哎哟喂,要不是瞒上欺下成天假话挂嘴上,只怕你们一天位子都坐不长。”李李正是由此而大发感慨:“他说的倒是大实话,不光是在机关,当今社会一天不说假话就没法生存”,这表明说假话已成为社会的“通病”与“恶疾”。更为不幸的是,后来的事情居然为小贩这位卖“片子”的“骗子”所言中,章程就因为说了真话得罪了周局长,被取消了去党校学习(晋升)的机会,与妻子发生闹离婚的家庭风波,竟然因说真话在单位、在家庭而碰得头破血流,由此显现出这一虚假成风弊端的严重危害性。而在“真与假”的背后,则是由此反映出来的更本质更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那就是为何指鹿为马之“假”会如此盛行,这是社会大众的集体迷失,还是人之伦理道德的沦陷,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显然,这既是对剧中人的灵魂拷问,也是对所有社会人的心灵叩问。

    剧作家别有深意地将其笔锋指向了剧中的显赫人物周局长,是他在整顿机关作风的时代背景下,对下属明确提出了要敢于揭真相、说真话的“大胆直言”要求,只因章程的耿直性格、对虚假之风的怨恨,以及对“赌约”的承诺,让他相信了周局长的话,向其提出单位和其个人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周局长由记录转为生怒,然还是故作姿态,要章程继续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章程指出正是周局长的独断专行才导致如此时,他已“面色阴沉,且半天没有言语了”,在章程的“周局长”的呼唤声中才回过神来。章程出门,其不仅没有本应有的客套和送行,却迅速抓起了打给赵部长的电话,接着就出现了取消章程去党校学习的机会,其打击报复的手段可谓既隐蔽又显明。然就在剧作家这些蛛丝马迹的信息透露中,观众自然不难理解这正是周局长玩弄权术、不露声色而弄虚作假的丑态,也由此印证了单位虚假成风正是领导使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单位如此,社会亦然。剧作家通过寓言笔法的书写,深刻地揭示出领导官员逼着职员弄虚作假的普遍现象和深刻哲理,并将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丑陋嘴脸和可恶行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剧作还通过卖碟片的小贩和出走的乞儿父子俩,展示了当下社会、官场、家庭等多个层面的真与假、美和丑、善同恶等鱼龙混杂、是非难辨的奇怪而反常的社会现象,可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真假》首次将戏剧题材的选择转向对城市机关生活的表现,向人们展示了相对陌生的城市白领们的办公室生活。通过一次类似于游戏的打赌方式,引出了一个现实社会生活中既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又玄幻莫测、深刻凝重的话题。剧作主题鲜明突出、立意新颖深刻,既紧密贴近生活又强烈针砭时弊。对当下加强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和作风建设,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寓言体的戏剧,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呢?“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觉得用《红楼梦》中这副耳熟能详、众人皆知的精妙对联来概括还是颇为既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的。剧中的人物章程和李李身上寄托着作家的理想,概括起来就是对弄虚作假的人和事,以及社会流行蔓延虚假风气,应表现出我们鲜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增强社会大众反对弄虚作假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让“打假”成为每个社会人的自觉行动。同时还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党和政府反对社会不正之风风暴的横扫,通过“打虎”“拍蝇”等有力举措,社会风气当前已得到有效的整顿和治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

    同样,作为社会人要明白的基本道理是,只要是说假话,在时间这面照妖镜面前其总会原形毕露的。正如俗话所说,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其就像那掩耳盗铃或大喊“狼来了”的蠢孩子,最终为社会所不齿,为历史所淘汰,并由此受到应有的惩罚,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这是因为,世上还有崇高,还有善良,还有诚信等等,更何况这社会上还是君子多、小人少啊,因此就连卖光碟的小贩也因儿子怕遭责难和被打私下改动试卷的分数,还模仿自己的笔迹签字时而深感“你从小就撒谎骗人长大了你还了得”之撒谎欺骗的严重危害性,这就是此剧蕴含的深刻道理所在。

    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为与寓言体戏剧的创作特征相吻合与一致,剧作采用了多样化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诸如梦境、寄托、比喻、暗示、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等等。

    先说“赌约”情节的设计。剧作家巧妙地以賭约为中心,使得剧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围绕其而展开的,其既是剧作的核心事件,也是贯穿整个剧情始终的结构与行文的重要线索,并由此凸显了剧作寓言体的鲜明艺术特征。因打赌这种事在社会生活中屡有发生,但却很少有人会相信它。因为打赌其本身就是荒唐不经的,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正常途径,尤其是赌徒的花言巧语、各种歪心思、坏主意等都是出了名的,故社会人一般是不会也不愿意相信他的。正是这种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像市局机关和知识分子的人物身上的所谓“赌约”,也正如剧中李李所说的只是自己“故意取闹”的恶作剧和一场“玩笑”而已,故才显得其如此的荒诞不经和虚幻至极。然也正是此才将剧作的寓言体风格特征表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又入木三分,进而显得更为典型和突出。

    继说梦境的运用。当章程自知揭真相、说真话惹得周局长大为恼火,才发觉自己仿佛从梦境中回到现实中来,一时不知所措、跌跌撞撞地离开周局长的办公室,“一场打赌未拎清,恍然犹如梦里行,但愿刚才是梦境,盼它是梦偏是真”,颇有一种庄生梦蝶的艺术感觉。人生如梦,戏如人生,这在章程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只因为自己向局长说了真话,便被取消了去党校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人生的顶峰一下子摔倒了谷底;也只因敢于说真话,受到了市委张书记的赏识,被抽调到市整顿作风领导小组,张书记还特地相约见面交谈,可谓是时来运转。其人生就像过山车,忽而下,忽而上。剧作家对梦境的运用,可谓是得心应手,如火纯青,令人赞叹其的精湛而不凡的艺术功力。

    再说比喻的应用。剧中有个词叫“面具”,曾被剧作家多次采用,意为说假话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先是李李说:“成天带个面具,累就累死了。”接着王阳便说:“你呀,是没吃过苦,能把面具带好就不错了。”章程继而说:“哪有人成天戴面具……”由此引出下面订立不说假话的赌约来。最后结束时,王阳也向李李等说明自己几年来一直带着“面具”,使得现在面具已经成了自己的脸,面具倒怎么也取不下来了。章程也坦言自己早就不知不觉地带上面具了,并庆幸终将面具摘下了。面具,是带有遮蔽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在这里就是指说话要内外有别,少讲真话,多说好听让人舒服听上去的假话,即阿谀奉承、或故意指鹿为马等一类。

    利用谐音词制造幽默。如“骗子”与“片子”,开场时有一段李李等与小贩关于“片子”和“骗子”的争论,颇为风趣幽默。吴妹也曾喊章程是“骗子”,说他欺骗了自己。另如章程在电话中对李李说:“又搞什么鬼,喂?”谁知,李李就站在其身后:“别歪了,在这里呢!”“歪”“喂”两字读音相近,故李李有意模仿并拈用其“喂”而成“歪”字,表现其间的彼此打闹和戏谑,增添了剧作的滑稽幽默的轻喜剧气氛。再如“结束”一词,吴妹找到办公室,发现丈夫正和李李在一起,气不打一处来,听李李宣布“章程,现在我正式宣布到此结束”,其意指赌约结束,谁知吴妹误解为所谓两人“关系”结束,故大喊“你结束,我不结束”,以及由此发生的章程等关于“结束”的对话,利用同一词语的不同所指而存在的误会,更让观众笑声不断。

    最后说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的成功运用,增强了此剧的神秘气氛。一是李李的形象和提醒,每每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出现。就在周局长找王阳和章程谈话之时,李李就像鬼魂或影子一样及时地出现在他们眼前,并提醒其关于不说假话的赌约承诺。就在吴妹怀疑打电话来的是其女朋友还是女同事时,李李的影像和提醒再次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引得其夫妻争吵迅速升级。实际上李李是个求真务实不会弄虚作假的正面人物,然其就像是童话中常见的巫婆,其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意识流艺术手法,在剧作家笔下得到如火纯青的运用。再就是赵大伯这个神秘人物,其同样是在章程人生关键时刻出现,他是章程整个事件的旁观者和见证人。击掌订立赌约时,赵老伯停下手中的拖把,默默地看着他们;当章程向周局长提意见时,赵老伯先是关注地看着他,发现章程在揭露单位真相时分别给周局长和章程递上一杯水,在章程推让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水杯强行递上,还拿过拖把对着他进行拖地,继而又倒了水给周局长,再次把水杯硬塞到章程手中,最后也是他扶着章程离开。实际上,赵老伯是在设法阻止和打断章程的讲话,是在有意识地保护他。直到后来章程苦不堪言地向自以为的聋哑老人赵老伯一诉衷肠时,多年来从未讲过话的赵老伯突然破天荒地开口说话,对其进行劝说和开导,并反复要求其为自己保密。这真可谓神来之笔,渲染出赵老伯身上的传奇、神秘色彩,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其如此这般,更是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难闻其详、难知其密。此就如同是谁最后将章程情况反映给市委张书记的一样,成了剧作的悬念和无头案,却给剧作带来一种浓重的传奇、怪异、神秘色彩。剧作家多种现代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地,进一步强化和渲染了此剧寓言体的鲜明创作特色。

    综上所述,通过对《真假》剧作深广的社会内容和意义,以及寓言体戏剧的创造性艺术手法等的具体分析和深入阐述,可见该剧是近年来戏剧舞台上一部寓言体的优秀政治戏剧,对现代题材戏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创新、引领意义和启迪、借鉴作用。《真假》一剧将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

    参考文献:

    [1]王馗.淮剧《小镇》的道德世界[J].剧影月报,2016(3).

    [2]李玉昆.曾经的好家园,如今的乌托邦——淮剧《小镇》的现实主义创作思考[J].剧影新作,2018(1).

    [3]李晓.论《小镇》现代主义的创作特色[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9(11).

    [4]陶然.小镇·后记:妈妈的书[M]//徐新华.徐新华剧作选·小镇.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

    [5]薛若琳.两代人的钟声——谈淮剧《小镇》[J].戏友,2017(3).

    [6]徐新华.我的小镇[J].剧影月报,2016(3).

    基金项目:2020年度盐城市社科研究立项课题项目《淮剧剧本创作研究》(编号:20szfsk57)。

    作者简介:李晓,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创作理论与文学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为有 假作真时真亦假 处有还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