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借助可视化构建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1-02-08 22:06: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将可视化技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

    【关键词】可视化;高中英语;学习中心;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郑慧,福建省柘荣一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XB18—35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2017)。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以教师及其行为作为本体、作为中心的现象。这一现象典型的表现: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处于静听、静观或被动配合、跟随教师指令的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符号性的活动(听讲、看书、作业),严重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或者是目标导向的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升学考试所侧重的知识理解与记忆以及读写算等认知技能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其设计的教学行为径直地指向目标,而无视学生现有的学情状态,忽视学生的能动参与和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或建构过程;教学过程没有铺垫,也没有兴趣的引导和动机的激发。此类课堂没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参与热情低,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堂如“死水”般了无生机。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借助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構建“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意识,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本文以一节英文阅读教学为例,以此探讨可视化教学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可视化教学的内涵

    1. 可视化教学的定义。可视化教学是(Visual Instruction)是一种变“知识灌输型”为“思维发展型”的图形教学策略,它既可运用图示技术构建和呈现核心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还可借助图像手段梳理和呈现知识表征背后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让学生的知识运用从局部有序走向整体有序,从而提高信息加工的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可视化教学与“学习中心课堂”的关系。“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在学习中心课堂中,学生能动、有效地学习活动成为课堂中的目的性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条件或手段。教师的作用是以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为最高追求和根本目的。

    在学习中心导向下,学生的自主建构、质疑批判、能动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可视化教学,不仅是学习中心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适应性脚手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动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助燃器。借助可视化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运用图示技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完善信息整合,实现识记记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将体验性和研究性导学策略融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亲身经历和独立完成思维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感受、体验和领悟等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的积累,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具体实施

    在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实践中,笔者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为例,具体阐述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的具体实施。本节课课案选取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第四单元Sharing Reading one 的阅读课。所选文本是书信体裁,主要讲述志愿者Jo在贫困国家当乡村教师的所见所闻及其心得体会。本文介绍志愿者工作的相关信息,文本叙事清晰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为了阐明可视化教学具体实施的阶段性,笔者将可视化运用分成三个部分阐述:

    1. 课前导学——借助可视化,激发兴趣,实现信息整合。学习中心导向下的教学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课本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课本进行适当的增删,课前设计导学案,借助可视化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敲门砖”。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示作为思维诱导工具,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动地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处理和整合。笔者在导学案中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采用圆圈图Circle  map,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搜寻有关志愿服务话题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完善与中心话题有关的信息补充(见图1);(2)给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测标志内容意义(见图2)。

    步骤1:(圆圈图1)整合话题信息,以主题为圆心,围绕主题联系相关细节或者特征。运用可视化圆圈图“弹性化”“发散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将信息“内化于心”,以此实现学生的“自学”。

    A heart                     A hand

    A dove                    A letter

    参考答案:A heart:love and care; A hand:hope; A dove:peace; A letter:Y stands for youth

    步骤2:(标示图2)以志愿者标志让学生展开联想关联信息,发挥想象。运用可视化标示图的线条、轮廓、色彩的视觉冲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各抒己见,以此实现学生的乐学。

    2. 课中“隐导”——运用可视化,建构知识,显化思维探究。学习中心课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主要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要安排给学生进行学生能动、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来组织教学过程。为保证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能动性和有效性,笔者在课中运用可视化“隐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整体结构,并构建各分支的概念、知识要点的关系。在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外延性进行自主探讨,从而勾勒出知识应用和外延知识的相关点,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并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的过程,显现了思维探究过程,逐渐实现知识的内化以及思维的提升。笔者通过四个导图实现课中“隐导”:(1)树状图,要求学生根据框架提示,提取文本各部分的中心大意和分支信息。(见图3);(2)流程图,根据图中提示,完善文中主人公家访的流程顺序和见闻,提取重点信息。(见图4);(3)桥型图,从文本语言重点知识出发,要求学生寻找相对应的词汇填入图中,形成上下一致。(见图5)(4)气泡图,通读文本后思考人物品质,要求学生有理可据,并发表独自见解,可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方式,整合信息。

    参考答案:

    步骤1:(树状图3)从整体上建构知识框架,辨明知识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运用可视化树状图的“整体性”“层次性”特点,轻松定位知识脉络中的重点信息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

    参考答案:

    步骤2:(流程图4)梳理脉络,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内在逻辑,借助可视化流程图的“有序性”“衔接性”,让学生能理顺文本人物家访叙事流程,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学习中心课堂的少教。

    参考答案:

    步骤3:(桥型图5)异词同源,桥型线上下面呈现具有相似意义的内容,依托可视化桥型图的“关联性”“一致性”,列出同义词,从而实现了学生在“以学为主”的课堂中能将知识转化为己。

    步骤4:(气泡图6)根据中心词要求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借助可视化气泡图的“发散性”“延展性”優势,“以形促思”,通过生生交互,实现学习中心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并将知识外化为形。

    3. 课后延伸——依托可视化,完善评价,促进多维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很少从学生学的过程与学的结果的角度设计。学习中心课堂的课程评价倾向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探究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发展。它从教师教导之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产生的结果来评价课堂效果。运用可视化教学手段同样可在课后进行课堂巩固,了解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从多维度实现学生对课堂的客观评价,查漏补缺,提升元认知学习技能,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并在课后进行反思进而明确强化巩固方向。笔者通过运用两个图实现课后延伸:(1)词库表格(Word Bank ),要求学生将文本的重难点在图表中一一呈现(见图7)。(2)逻辑结构图,根据教学设计框架要求学生按点自我评价(见图8)。

    步骤1:(词库表格图7)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根据课堂内容填空式补充,借助可视化表格的“格式化”“归类明确”特点,针对性地呈现文本的重难点,实现了学生“自主梳理”和“能动创造”。

    步骤2:(逻辑结构图8)通过整体和局部的逻辑关系客观地自我评价,利用可视化逻辑结构图的“直观性”“逻辑性”优势,让学生宏观上实现学习反馈,从多维度进行反思,实现学习中心课堂学生的“质疑批判”。

    四、可视化运用于“学习中心课堂”的教学反思

    1.成效。(1)教师成为“引路人”。教师在学习中心课堂借助可视化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学习思路和多维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师的“隐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思维模式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梳理知识脉络,绘制各具特色的图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借助可视化技术的“直观性”“逻辑性”“推理性”等显著特点,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等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堂“五还”(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和评议权),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独立学习创造条件,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成效。

    (2)学生成为“挖掘者”。借力可视化于学习中心课堂,课堂教学不再单调沉闷,学生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灌输式”的被动接收到探究式的主动“挖掘”,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图解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查漏补缺, 以此提升元认知学习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依托可视化清晰明朗的图示,让“学”成为学生独立主动的活动。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自主发掘、质疑批判、巩固反思,实现了知识的深度交流,提升了思维品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成效。

    2. 可视化应用于“学习中心课堂”的注意事项。(1)避免“以图代教”的理解误区。学习中心课堂将教学过程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在借助可视化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图代教的误区:只要依托可视化,让学生学,教师就可以不必教。事实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篇难度对可视化工具进行选择。不是所有的课都可以借助可视化,教师要审慎地思考可视化的运用是否着眼于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图示是否发挥了激发、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脱离了这一根本价值,可视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教师要扮演“引路人”,组织引导课堂互动活动,要保持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师要做到“善用”“妥用”“巧用”可视化工具,让可视化成为提高教学成效的“助燃器”而非“替代品”。

    (2)防止“以图定学”的定位误区。通常情况下,教师借力可视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但要避免形成“以图定学”的定位误区:即认为只有依托可视化,学生才能达到自觉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实际上,可视化工具的选择和设计是由教师完成的,是否能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可视化达到高效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教学设计需要和教师使用可视化的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可视化的选择和使用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它可以是教学探索中的“脚手架”而不是衡量学生学的标准。

    五、结语

    总之,可视化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改进,将可视化运用于学习中心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提升自身技能,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借助可视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以“学”为本、以“生”为本、以“教”服务学的课堂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18.

    [2]陈佑清.多维学习与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2011(1).

    [3]杨丽霞,周大明.高中英语VALCA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2):33-37.

    [4]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3,3:95-105.

    [5]王静静.借力思维可视化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 2020:263-68.

    相关热词搜索: 可视化 借助 高中英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