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学生习作的阳光雨露

    时间:2021-02-11 12:04: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谈永康

    【摘要】教学生态是学生习作学习活动赖以持续、深入的人际关系、学习机制等的优化组合。小学习作教学营造教学生态,需要“乐”为首、“活”为先、“和”为重、“创”为的。本文基于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实践探索,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建立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愿写;建立信任激励的学习机制,促学生多写;运用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引学生会写。

    【关键词】教学生态 习作 民主 和谐

    教学生态,是基于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传统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本文提出的教学生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改进环境,革新机制,激发、促进、维持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一言概之,教学生态是学生学习活动赖以持续、深入的各种人际关系、学习氛围、学习机制的总和。

    非洲有一句谚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它指出生态对于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亦强调了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学习中的生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助力小学生习作,是当下小学习作教改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方面,“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既要有产生作文内容的能力,又要有表达作文内容的能力,习作殊非易事;另一方面,教学的价值在于引发、维持、促进学生作文学习,习作教学的质量、效益同样有赖于教学生态的优化。杜威就曾说:“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特别选择过的教育,目的“在于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现象,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 “在于平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

    1.教学生态“乐”为首

    小学生,是需要被激活的生命,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习作越是困难,越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饱满的情感与坚强的意志。教学生态的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学生“乐”写,营造教学生态就是要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进步。”

    儿童本是“浪漫”的人。怀特海把学生的智力发展分为浪漫阶段(出生至13岁或14岁)、精确阶段(13岁至18岁)和概括阶段(18岁至22岁)。他提出:“学生应该在适合的时间,在他们到达恰当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浪漫阶段,儿童主要是直接认知事实,“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游戏、考查、动手做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产生表达的动机,积累作文的内容,“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同时要建章立制,促进学生交流与发表,给予足够的激励与表扬,让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都始终如沐春风。

    2.教学生态“活”为先

    洪宗礼等提出:“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都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科学习的问题,都不能脱离鲜活的生活。”教学生态提供自然鲜活的学习环境与氛围,需要“三个超越”:基于课堂,超越课堂;基于教室,超越教室;基于学校,超越学校。这样的学习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活泼的,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鲜活的、立体的,引导学生思接千载、神游八方,比如阅读,与古人精神对话;比如行走,亲近山水,升华心灵。

    在这样的生态中,学生写作文就像吃饭、走路、睡觉一样,自然而然。讲述自己的故事,需要学习叙述;介绍自己的见闻,需要学习说明;交流自己的识见,需要学习议论;哭了笑了,就需要学习抒情。在纷纭生活中,在大千世界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其中必然包括习作能力。因此,教学生态的建设,是让学生的童年生活与生命活力在文字上展现,作文的学习是灵动的、有趣的、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

    3.教学生态“和”为重

    自然是人的环境,人也是人的环境。杜威说:“一个人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他就有一个社会环境。”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习作最需要的是什么?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氛围与社群。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是同龄人组成的社群。皮亚杰就认为,最有效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知识、权利)的同伴之间。语言学家也认为,伙伴语言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巨大。那么,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作用,就可以影响、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而教师之所以能影响孩子成长,是因为他们是孩子部落的酋长,他们能影响孩子部落的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所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工具,学生写到作文中去,反过来,也有教育性。“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共处、学习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4.教学生态“创”为的

    教学生态是快乐、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因而也是鼓励每一个孩子用心创造的。习作教学中的创造,就是引导、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换言之,学生要写“我”的见闻、想法和做法。作文是学生阅读、视听、思考、表达的成果。所以,习作应该是有用的、有意思的、有價值的。它的价值不但在“与人交流”,而且也在“自我表达”,记录童年,留住时光,让学生长成自己最茂盛的样子。于漪先生曾说过:“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是学生寻找到自己,完善自我,完成自己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是学生通过笔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手段。当然,对小学生而言,鼓励创造要一步步来,需要走一条从学到习的道路:课堂是学,掌握习作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然后到生活中学以致用,这个“习”,就是温习,就是实习,就是运用。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生态看到的是作文,更是学生,一言概之就是作文育人,激励学生自然、健康成长。蒙台梭利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下过结论: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就会突破性地进入学习,变成自我激发者和自我学习者。

    从2019年开始,我们承担了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课题“基于生态学习活动的小学习作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探索之一即是在习作教学中营造教学生态,下面笔者结合两年的实践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一、建立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愿写

    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习作的影响很大,儿童只有在心情舒畅、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习作才能写好。

    尽管习作很难,但学生的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温暖、宽容、信任的氛围里,小学生才敢写,才愿写。写,比写好重要得多,也比交流、评价重要得多。只要学生在写,他就能爱写,就能写好。

    因此,首先要在形式上彻底改变师生活动交往形式,用于漪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型联系,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辐射型联系,把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的双边对话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边对话,使教学活动的过程产生对话场效应,教与学相互作用,学与学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学友”关系。在《〈论语〉教育思想今绎》一书中,陈军先生认为“学友”思想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教育的智慧结晶,并指出“学友关系”很有价值,“思想上互补,认识上互动,情感上互通,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在生活历程中打磨,在心灵深处沉淀凝聚”。应该说,学友关系的确立对学生习作确有裨益。唯有如此,学生写了作文才愿意与人交流,并听从别人的建议,不断修改,写出更好的习作。

    二、建立信任激励的学习机制,促学生多写

    学生习作,最需要的是安全、自尊。一部分学生对习作畏惧、厌倦和失望,往往不是因为写不出作文,而是担心写出了作文被别人嘲笑、歧视等。

    营造教学生态,要为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提供舒适的心理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建章立制,以持续提供安全、信任、激励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唯有如此,学生才想写,才愿写,才会多写,对习作有一种投入的感觉。我们姑且用“舒适”来概括这种状态。舒适与写作中的焦虑、痛苦并不矛盾。表达有时并不顺畅,但越是这样,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最后的获得感和愉悦感越大,写作赋予童年的舒适度越大。这也是落实杜威提出的“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的关键。

    为此,我们着力研制安全、信任、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机制。具体有“四个三”,包括了:

    1.“ 三相信”

    相信我能写作文、相信作文的力量、相信交流助成功。相信是学习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牛鼻子”。信心最要紧的是源自内心,无论是谁,只要你愿意写,你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好作文的标准不是文学创作,而是具体明确、文通句顺。作文学习还要相信同学,依靠教师,唯有交流,才能分享,才能扬长补短。

    2.“三允許”

    允许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允许不跟别人交流习作、允许这一次习作写砸了(允许以后再写并重新打分)。作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堂作文训练,目的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因此重规范,强调共性。二是课外自由写作,目的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因此重创新,强调个性。因此,以上“三允许”看似与“三相信”矛盾,其实矛盾统一。尤其是“允许不跟别人交流习作”,要尊重学生某些时候写的文字有特定的读者,不适宜面向全体交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一次习作写得不好,“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这时候,教师要有胸怀,学会宽容,在“下一次作文的路口”等学生,学生就可能愿意交流了。

    3.“三欢迎”

    欢迎随时随地提出写作问题、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欢迎给同学提出修改的建议。“学然后知不足”,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充满问题的,也包括给同学指出问题。而真正要让每个学生都敢提问、都会提问,最紧迫的恐怕是我们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反复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爱老师与爱作文、爱真理应该并行不悖,应该你中有我,而不是非此即彼。

    4.“三不迷信”

    不迷信教师、不迷信范文、不迷信作文大王。这是顺着“三欢迎”而来的。尊重教师、欣赏范文、学习班级的作文大王,理所应当。但同时,我们要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姿态,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从生活到思想,从个性到兴趣,只要学生在写,他的文字总有一天,一定会有值得众人欣赏、学习的地方。“三不迷信”是为了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作文,都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成为于漪先生说的“发光体”。

    三、运用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引学生会写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存在“有意义”还是“有意思”之争。这是不同的价值观。一个强调“文以载道”,文章要经世致用。一个是强调“自我表达”,习作可以“童心写童言”。叶圣陶先生立足古代写作理论,淡化文章的社会功能,他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 而且希望越广遍越好。”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文章是抒发作者情怀的载体,是一个人真实的表达,也就是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我们在推进区域探索时发现,营造教学生态,关键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感受作文的乐趣,让作文成为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要保障学生做到:时时可以发表自己的作文、处处可以发表自己的作文、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作文。为此,我们要讲方法,讲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激活。作文是学生写的,写好作文是学生的责任。

    1.目标多请学生商定

    阻碍学生自主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目标的丧失与方法的缺失——教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说怎么学就怎么学,甚至狭窄到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答案是什么就是什么。让学生明白作文学什么、怎么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学生一起制定学习常规,明确学习目标。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生必须参与决定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难,学生的建议也可能欠深刻,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传达了一份信任,一份民主,学生在信任与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收获的又岂止是语文?

    2.机制多请学生提议

    学习机制是保障学习顺利进行的制度,语文教学要“人治”,也要“法治”。学习机制的制定需要学生建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机制需要修改,同样要请学生讨论。学习机制包括习作课堂中阅读、讨论、拟稿、交流的制度,也包括了作文课前、课后要做什么,都要逐步建章立制,目的是在遵守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大家都认为习作教学中要多多表扬学生。那学生喜欢的形式有哪些呢?跟学生共商奖励条例就有无穷的办法。表扬就要大张旗鼓,这是学生最渴望的。以前,我在作文课上常举行授奖仪式,特别是后进学生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就请家长帮助孩子对作文进行录音,在评讲课上当堂播放,学生感动、激动,获得巨大的学习能量。后来又给学生发“用稿通知”,学生自豪,家长开心。再后来与学生商量,好作文可获“作文之星”1颗,5颗星可换精美的课程表或信封,10颗星可得印有大大“奖”字的本子,20颗星可换少儿杂志一份,30颗星则获最新一期《读者》。这样的奖励,旨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行为。这奖励自然不是一次性的快餐,而是长流的涓涓细水;奖励中有物质,但最终都会走向精神。

    3.活动多请学生设计

    这些年的作文区级教研课,大多设计了学习活动,或现场观察,或实验演示,或活动体验等,其中课堂活动的设计基本都要请学生参与。以三年级《操场上的笑声》为例,当时上海推行“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学校都在操场上举行体育游戏类活动,学生很喜欢。我们进行问卷调查,这么多的活动,这个班级喜欢人数最多的竟然是玩呼啦圈。于是语文老师去采访学生,发现学生印象深刻的有胖子表演、高手PK等,在学生的帮助下教师编写了活动脚本,请了三位学生做“演員”,作文课上出现了这难忘的两幕,学生乐不可支,观察、交流,人人完成习作,突破写作难点。调查显示:人人喜欢这样的作文课。这样的课例很多。包括课外组织习作行走课程,我们也请学生参与,让他们推荐值得一去的风景胜地。学生在春游、秋游时再去这些地方,积累习作素材,回来写作,学生学得主动,写得生动。

    4.收获多请学生交流

    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作文就更是如此。学生写出了作文,收获了经验,这时候,请他们来介绍,效果很好。尤其是涉及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学生更喜欢听讲与接受。一方面讲述者是同学,与自己很贴近;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方法等是学生自己的概括、总结,带着情感与生活的露水,因此更易认知与内化,便于指导实践。比如我们曾组织为期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时节作文活动,学生在每一个节气都去拍照、观察、写作。经过一年的活动,他们不但写出了多篇习作,而且获得了方法、情感、人格等多方面的收益,我们请他们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借鉴。

    当然,习作评价多请学生参与,让他们多读同学的习作,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发表建议。同时习作的形式也多请学生进行丰富,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等。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中营造教学生态,就是从人际关系、学习机制等方面努力,为学生写作带来春天的阳光雨露。花草树木的种子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学生也会在生态中学会写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于漪.岁月如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陈军.《〈论语〉教育思想今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相关热词搜索: 习作 雨露 营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