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关于乡村治理积分制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3-01-13 14:22: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乡村治理积分制的一些思考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国,农村居民终于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住上青砖黛瓦小洋楼”的小康生活。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国,农村居民终于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住上青砖黛瓦小洋楼”的小康生活。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几十年的市场取向改革也在改变着村民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农村“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实际上是“分多统少”,村集体组织功能的弱化,使村民变成了原子式的个体。村民作为乡村社会主体,他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越来越少,倒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交易联结不断增加。在乡村社会,“利”与“礼”的冲突经常发生,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利”总能占了“礼”的上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关键任务就是要把原子式的村民重新聚合起来,使乡村社会既要讲“利”,也要讲“礼”,让交易关系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现乡村和谐。但现在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有助于将原子式的村民重新聚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探索,积分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乡村治理工具。当然,要让积分制真正发挥乡村治理的作用,就需要了解积分制运作的基本逻辑。今年8月底,xx省有关部门颁发文件,要求围绕“七个倡导”(即倡导男女平等、勤劳致富、文明饮酒、远离私彩、厉行节约、孝老爱幼、卫生整洁)在乡村治理中推广积分制,我有幸与“积分制”结缘。在此,将这几个月工作中对“积分制”的思考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乡村治理积分制的逻辑

      为什么可以通过积分制来强化乡村治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通过扣分可以对村民施压,从而使其不良行为得到规范;也有人认为通过加分可以鼓励村民,从而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我的看法是,村民是村庄的主人,是村庄建设的主体,每一位村民的不良行为都会对村庄带来负效应,相反,他们的每一个善举也可以让乡风文明多一份精彩。所谓乡村治理,就是要让每一位村民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发扬自己的奉献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村庄变得和谐有序。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制定积分制工作方案时,我特别注重强调积分制工作要实现让村民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干,什么事情要多干”。我们将村民的日常行为分为四大类,即善行公益类、移风易俗类、表扬表彰类和村庄中心工作类,并根据村民的这些行为类型,设置了正面积分清单和负面积分清单。正面积分清单用于记录村民的功德善举,为加分项;负面积分清单用于记录村民的不良行为,为扣分项。我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制度,虽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面子”,在乡村社会中仍是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的一种机制,让这种机制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性。村民做错了事情被扣分,做对了事情得加分,每次张榜公布的分数排名,在每个家庭的内心都会产生触动,这个触动的强弱,取决于村民对“面子”的重视程度。积分制的有效性就在于,让“面子”机制作用不断强化。

      为了充分发挥“面子”机制的作用,积分制采用以家庭户为单位的做法,在农村,家庭是最小的经济社会单元,家庭成员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乡土社会中的“面子”,其实不是个人的,而是家庭的。不管一个人在外面做了有损面子还是获取面子的事情,羞耻与荣光都是全家人的。所以,以家庭为单位的积分制,对个人行为就能形成双重约束或激励:一是来自个人。人是社会的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通过对村民善良行为进行加分,失当行为进行扣分的积分制形式,就相当于是对村民行为的褒奖或惩戒,由此成为每个个体的一种社会评价,由此触动个体成员的内心;二是来自家庭。由于个体的行为会影响到家庭的荣誉,所以,每个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到乡土社会的监督,同时也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监督。一个人行为失当会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批评甚至责罚,而得到社会肯定的行为,由于给家庭带来了荣耀,自然在家庭内部也会得到肯定与褒奖。所以,乡村治理积分制需要以“社会人”为假设,充分运用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运用个体与家庭的双重激励或约束,来达到抑制村民失当行为,鼓励村民良行善举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治理积分制,强调的是“德治”理念,我们提出“乡村治理,你我参与;积德行善,福泽后世”,就是要通过唤起道德的力量,来规范村民的行为。基于此,能够用积分制去惩戒的村民不良行为,是属于在“法治”“自治”之外的不良行为。我们知道,法治是以惩戒的力量来实现的,而“德治”则更多强调通过人的道德素养提升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乡村治理积分制要以激励良行善举为主,辅之以对失当行为的惩戒。也就是说,在执行层面,积分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不可过分强调积分制的惩戒功能,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到村民的支持。乡村走访调研中,很多村干部和村民告诉我,积分制让他们家庭对村庄做出的积极贡献能够以积分形式展现出来,让全村都了解,他们觉得很光荣,所以会很积极地将自己家庭的良行善举申报加分。但在对村民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扣分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抱怨或抵触,并会引来很多申诉。所以,积分制的顺利开展,应以激励加分为主,对于扣分事项,就必须注意一定要有清楚的事实后果,以避免因为扣分争执导致新的不和谐因素产生,使积分制的乡村治理效果打折扣。

      二、乡村治理积分制工具的使用

      如何用好积分制工具促进乡村治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贯彻积分制的逻辑。我们将村民的公益善行、移风易俗、表扬表彰和村民对村庄中心工作的配合等四类行为纳入积分制范围,设置加分的正面积分清单,与此相对,把违反善行功德、违反移风易俗、受到批评处分和干扰村庄中心工作的行为以负面积分清单形式设置扣分事项。正面积分清单起点分值为0,往上加分,上不封顶,鼓励村民为村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负面积分清单设置一个基准分值(比如100分),往下扣分,用以规范村民的不良行为。正面清单得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奖励与表扬,比如兑换一定的奖品,评选“道德家庭”“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等。但正面清单积分和负面清单积分不能随意打通,当负面清单积分被扣至及格线(比如60分)以下时,该家庭户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失去兑奖和评选各种相关荣誉称号的机会。为了贯彻积分制以正面激励功德善举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村民通过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做出积极的善举行为来赎回自己的所扣分数。二是使用数字化小程序。积分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减轻干部的管理工作负担。我们邀请中国电信公司开发了“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小程序,只要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在小程序注册账户,就可以运用小程序完成加分事项的申请。同时,小程序为村、镇、区和市级积分制管理员开通管理账户,用于审核村民申报的正向加分事项,以及根据有事实依据的结果,为村民的失当行为进行扣分。因为有了数字化的小程序,可以将家庭户的积分二维码放置于每个家庭户的门口,积分管理干部随机检查到村民的不良行为事项(比如房前屋后卫生没有搞好,影响人居环境等),通过扫码就可以完成给村民的扣分事项,这省去了使用纸质打分表让干部进门入户打分的工作,而且小程序可以随时查阅所有农户家庭的正负清单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大大减轻了积分管理干部的工作负担。

      三是强化组织动员工作。乡村治理积分制的主体是全体村民家庭,因此需要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到积分制工作当中来,让村民了解和认识积分制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是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印制积分制宣传手册,利用当前核酸检测的机会,或者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由村干部将手册发放到村民手中,向村民介绍积分制基本内容,并帮助村民完成积分小程序的注册,让村民了解积分制工作内容,熟悉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邀请电信公司的小程序开发员讲解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同时听取干部群众对小程序的改进意见,经过多次的磨合,让小程序使用更加流畅,群众能够更方便参与到积分制工作当中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了使组织工作规范有序,各自然村由村干部、乡贤等人员组成建立了积分审核小组,行政村成立了积分制管理机构,分两级审核,建立积分的审定评估及积分公示的常设工作组织。

      四是建立健全积分制规则。由于不同村庄存在许多差异性,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在积分制管理中,不强调所有村庄的积分制管理规则、打分细则等完全一致,允许存在差异性。但为了减轻管理负担和在一定范围内积分具有可比性,在实践中是以镇为单位统一积分管理规则。镇政府指导运用积分制的村庄干部在一起反复讨论交流,形成各清单的打分细则,做到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因为对规则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纷争,使积分制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乡村治理作用。

      五是强化积分结果的运用。要让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真正发挥乡村治理的作用,积分结果的运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积分制试点中常用的方法是用积分兑奖品,但是,毕竟积分制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强化“德治”,激发村民的善举良行,因此仅仅强调积分兑奖是不够的,甚至不能过度强调积分兑奖,以免让村民的善举“功德”被“功利化”。所以,需要由镇政府制定积分制结果运用的相关制度,做到积分制使用的公平公正,并起到激励村民善举良行的作用。通常,积分是一个月审核一次,一个季度公示一次,正负积分清单分开排名,让村民了解自己的积分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强调设置“红黑榜”,以免造成村民与干部之间不必要的冲突。依据乡土社会的“面子”机制,每个村民及其家庭了解到自己的积分和排名情况,都会在内心形成某种触动。对错误的行为加以修正,对积极的行为加以发扬,让自己的家庭在村庄社会中得到更高程度的肯定,是每个村民的基本意愿,这一点我们要对村民有足够的信心。此外,镇政府制定“道德家庭”“文明家庭”的评定标准,并就这些荣誉的获取,及家庭积分的高低,与在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各种荣誉、晋升挂钩,让积分制成为一种“先进遴选机制”,在村庄弘扬正气,实现有效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中需要关注的认知问题

      xx年我经去xx省xx市的xx村调研,被那里建立的“功德银行”深深吸引,通过了解,xx村xx年就开始进行“功德银行”试点,把村民做的每一件善举事项都转化为积分进行量化,定期公示,用以调动村民建设和谐村庄的积极性。现在去xx村,地面干净整洁,村庄绿树成荫,每一位村民对来到xx村的客人都非常热情,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尤其是村里的老人,可以在村庄的居家服务中心参加锻炼、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还可以在那里吃近乎于免费的早餐,而这些都得益于村民志愿行为的自觉奉献。xx村的文明和谐远近闻名,每年到那里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着实让我看到了“功德银行”这种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与其它工作一样,在乡村推行积分制虽然说主体是村民,但引领者是干部,尤其是镇村干部。根据学习的经验,结合现在的乡村现实,我觉得乡村治理积分制在实践中需要关注几个认知问题:

      首先,干部要有相信村民可以引导和塑造的认知。不得不说,由于几十年的社会变迁,现在的村民原子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凝聚力减弱,凡事需要用金钱去刺激,这也是干部们做农村工作所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也使很多干部认为如果没有金钱的刺激,靠积分制很难唤起村民的良行善举功德行为。但xx村的实践表明,只要遵循科学方法,合理使用积分制,村民的行为是可以引导和塑造的,如果干部没有这样的信心,积分制推广就会变成应付上级检查的走过场而流于形式。其次,干部要有用时间去与村民不断磨合的认知。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积分制要将原子式的村民聚合在一起,仅靠一次两次试点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坚持,不断修正积分规则与村民行为的冲突,让村民与积分规则融合一体,日积跬步,才可以行稳致远。如果各级干部在推行积分制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否定积分制的功能,不愿花时间解决矛盾,那积分制多半会夭折,难以取得成效。再次,干部要有把积分制当作激励机制的认知。尽管积分制有扣分事项,但积分制作为一种“德治”工具,是以正面激励为主的,不能将其变成一种管制村民的新式工具,否则,积分制的推行不仅不会让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反而有产生新的干群冲突的可能。所以,积分制一般以激励性加分为主,对于扣分事项是需要十分审慎的。在激励机制的使用中,要强调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尤其对于经济能力不够强劲的村庄而言,过分强调物质激励万一出现兑现困难,就可能使镇村干部的信誉受损,让积分制难以为继。实践证明,积分制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工具,但任何工具的使用都要讲究方式方法,都要合乎逻辑,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的问题。唯如此,才能让积分制成为乡村治理的一把钥匙!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治理 积分制 农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