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12-05 14:12: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创新课程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xx一零一中一直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学校xx年成立英才学院,先后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各领域高端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从课程、组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针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例如,与xx大学前沿计算中心、腾讯公司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AI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脑认知科学”实验室,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建立“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与xx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先进与智能车辆技术实践基地”等。学校依托英才学院的资源与平台,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1.科学选拔

      英才学院对于创新人才的选拔,除了传统的面试、笔试等形式外,还依托xx大学心理研究所基于脑科学维度的创新人才素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大脑进行科研测评,结合科学数据对创新人才进行科学的甄别与选拔。

      2.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系统的、连贯的,各个教育阶段所承担的创新人才培养任务也不是彼此孤立的,需要打破各学段间的壁垒。xx一零一中通过延展与合作的模式,将高等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打通大学、中学、小学的课程体系,将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一起纳入到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英才学院每个实验室开展“五个一”建设,即建设一个平台、开发一套课程、编制一本手册、培养一个团队、形成一批成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深入参与课程与项目学习,实现个性化教育。英才学院深度开发学生潜能,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使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小学、中学、大学及科研院所的贯通式人才培养。

      例如,“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计算机水平,分别开设了“普及课程”和“高阶课程”,课程均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普及课程由小学生和初中生参与,项目是做出一个8位CPU;高阶课程是由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完成“一生一芯”项目,即让每一个学生做出一个芯片。“一生一芯”计划是国防科技大学发起的面向全国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项目,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将大学项目下沉到高中,让高中生也能够做出芯片。在高阶课程中,学生需要预先学习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提前参与大学水平更复杂的芯片项目研发。芯片与计算思维实验室的课程架构与教学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大中小学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3.课程体系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着眼于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着力于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关注具有基础学科优势的拔尖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助力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英才学院依托六韬书院、圆明书院、一知书院和学森书院四大书院,构建了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六韬书院。对标国家需求,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战略眼光及担当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书院开设“大师讲堂”与“国际战略课程”,使学生了解战略学基础内容,了解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史以及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战略。向学生呈现全球化的战略格局、立体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用全面、长远的眼光看待科学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圆明书院。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为目标,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哲学思考。书院开设“科学哲学课程”“数学史课程”及“自然科学史课程”,力图打通哲学、科学、数学、人文、历史几个领域,实现文理科的跨学科融合,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知书院。以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目标,主要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课程。邀请国家级教练、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特级教师共同研发“学科竞赛”课程和“学科强基”课程,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平台,培养批学科尖子生,为高校输送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学森书院。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创新课程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英才学院所有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将大学的前沿项目引入中学,将大学课程重新设计后下沉至中学,确保为中学生提供质量高、实用性强的科技创新课程群,以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校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六韬书院的“国际战略课程”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诠释科学教育的意义;圆明书院的“科学哲学课程”与一知书院的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概念、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学森书院的科技创新课程群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提升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像工程师一样创造与创新。学校还针对初中生开设了科学实践课程(包括参观科技馆、航天馆等)、针对高中生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包括科技创新类项目或问题探究类项目)等,组织校内外教师集体开发跨学科课程,以及围绕高端实验室项目开展以工程设计

      为导向的STEAM课程,这些都是对科学教育不同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4.管理机制

      建立大中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作为xx市首家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基地”的中学,开设了“丘成桐少年班”,联合大学与中学的优势教学资源,合力为我国培养数理拔尖人才;成立“清华大学创新实验班”,实行学校教师与清华大学教师“双班主任”制,学生除了学习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之外,将在清华大学各院系支持下,深入参与和研究仿生机器人、机器人智能操作、类脑边缘计算系统及应用、智能视觉四个领域。

      采用年级与书院协同育人的双维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即“行政班”学生和“英才学院”学员。行政班的身份是保证学生在高考的赛道里学习,而英才学院的身份是为学生开辟新的赛道,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更前沿、更高端的项目,开拓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提供以学生兴趣和专长为核心的培养支持系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实验室、创新项目,学生和专家双向选择。所有实验室和创新项目采用混龄、跨学段、跨校区、跨学科、项目式培养、线上线下结合(OMO)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无边界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