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自查报告 > 正文

    中国小学生核心素养

    时间:2020-08-31 08:46: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 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 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 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

     1

     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个人价值实现,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发展成为有理想

     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 仔细一看, 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 国

     家认同、批判质疑等 18 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

     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

     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

     文化基础 ——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逻辑清晰, 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

     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

     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

     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

     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 ——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

     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 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3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

     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 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 ——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

     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 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 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 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

     等。

     课题组负责人就研究成果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指标,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社会各界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2014 年,教

     4

     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提出“教育部将组

     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从宏

     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把党的教育方

     针具体化、 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

     彻落实。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 21 世纪的学生应具

     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 也必须解

     决这一关键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

     显著成效, 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 适宜性不强, 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

     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 要

     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 为统领的课程

     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在价值定位方面,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 可以转化为教育教

     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开展核心素养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 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与教育规律, 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 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 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5

     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

     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 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 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 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 与我国治学、 修身、 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 有效整合

     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 其遴选与

     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 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

     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 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

     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Q: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 主要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 重在

     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 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 内涵更

     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

     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 影响了素质教

     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 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 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 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Q: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是什么?

     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 关注学生不同素养的协调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系统化的描述。

     一方面,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 科学确定综合

     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Q: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 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

     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6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

     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 各学科具体的育人

     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 21 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

     么样的品格与能力” ,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

     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

     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 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7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