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自查报告 > 正文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时间:2020-09-07 08:45: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0届高三历史 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时政热点专题

     第27讲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经济发展

     知识梳理

     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中国古代:①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封建制度,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一 些统治者实行的开明政策,促进了一定时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如贞观之治。

     2.中国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如工矿企业开展的民主改革。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治建设,调动了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如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同时,政治思想建设保障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如四项基本原则。③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3.世界史:①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或创造条件。如资产阶级革命。②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着政治建设的发展。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主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③重视道德教育,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协调发展

     1.城乡协调发展:①古代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如: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农村市镇兴起、农业种植专业区域形成的关系。②近代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迅速。而自然经济的解体,又为这些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乡镇企业的兴起。⑤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农来的关系,及工业革命后近代城市的兴起。

     2.区域协调发展:涉及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问题。①明确西部落后、老工业基地形成与衰退、中部相对落后的历史原因。②世界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相关事实,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西部开发。

     3.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相互促进。古代后期,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发展落后。②近代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目的、原则、格局、成就等。④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崛起,与相关的对外经济战略。⑤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种趋势,使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

     三、可持续发展

     1.中国古代,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及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2.“大跃进”运动对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3.近代以来,以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情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一些资源利用所还来的环境问题。

     4.当今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行动。

     重点解读

     一、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从总体而言,工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农业(农民)为工业化作出牺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工业化的实现,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条件。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协调两者的关系特别重要,没有农业的必要奉献,或对农业的过度牺牲,都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例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现表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适应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意识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使之不断地适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例2]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谇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第28讲 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

     知识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①“二大”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②“三大”面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③秋收起义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④华北事变后,面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现实,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⑤延安整风,把反对主观主义、党八股(教条主义)作为重要内容。⑥社会主义道路。“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⑦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实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⑨党的历史上所犯的一些“左”的或“右”的错误,其根源就是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着手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党把领导工农运动作为中心工作。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充分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得的人民战争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并在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⑤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农村的土地改革,与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等措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⑦1951年“三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都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整风的重点。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靠人民群众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①中国共产党能够正视自已的错误与过失,多次纠正“左”的或“右”的错误,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②许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一切脱离党的原则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如“二月抗争”。③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延安整风的基本方法。④1957年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公式。

     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1.1949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提出了“两个务必”。

     2.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

     4.近年来,把反腐倡廉摆到突出位置,严肃查处一批又一批的大案要案。

     5.当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两个务必”。

     重点解读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采取科学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而要做好这一切都必须有良好的党风作为保证,拒腐防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例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二、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腐败是影响一个党、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胜利前夕,就认识到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建国后,开展“三反”运动及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改的决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近年来,党加大了反腐工作的力度,查处了一些大案要案,并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使廉政建设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例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下图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D.纠正了官僚主义作风

     第29讲 北京与北京奥运

     知识梳理

     一、古代北京的历史变迁

     1.战国时,北京称蓟,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

     2.隋朝时,北京称涿郡,是大运河的北端。

     3.唐朝时,北京称范阳,安史之乱爆发地。

     4.五代十国时期,北京称幽州。

     5.辽时,升幽州为南京,北京开始再次成为都城。

     6.金时,把都城迁至今北京,迁都前称燕京,迁都后改名中都。

     7.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朝时,大都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8.明朝,攻下元大都后,改大都为北平。“靖难之役”后,改北平为北京,并开始营建北京城。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

     9.李自成起义军,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0.1644年,清军进占北京。不久,清朝顺治帝迁都北京。

     11.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二、近代北京的变迁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858年的《天津长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2.戊戌变法时期,北京是维新派活动的中心,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相继成立,还有《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3.1900年,义和团控制北京线,6月中旬义和团与爱国清军包围西什库教学和东郊民巷使馆区,并发动猛烈进攻。

     4.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要地。北京处在列强的控制之下。

     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7.新文化运动时,北京是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也迁到北京。

     8.1919年,北京学生发起“五四”爱国运动。

     9.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0.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为召开国民会议,实现中国统一而努力,国民会议运动兴起。1928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11.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际,张作霖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李大钊被捕就义。

     12、1935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一“一二·九运动”。

     1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攻占北平。

     14.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

     17.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此后,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的许多重大外交活动也多在北京举行。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重点解读

     一、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

     今北京从辽开始,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元、明、清连续三个统一王朝,都把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例1]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 ,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自《金大国志》等)

     (1)指出1141年南宋与“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二、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科技奥运:就是汇集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了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人文奥运:就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和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

     [例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红色手柄使用了一种表面触感接近于人体成肤的橡胶皮革漆。当运动员手持“祥云”时,他感受到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质感,而是仿佛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这种设计思想体现出的北京奥运理念是

     A.世纪奥运 B.绿色奥运 C.人文奥运 D.数字奥运

     第30讲 海峡两岸交往与国共两党关系

     知识梳理

     一、古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1.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亮直率军至夷州(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

     2.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大大密切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行政管辖的开始。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泫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4.1683年,清廷命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之战后,郑克 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5.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近代台湾与祖国共命运

     1.第一次鸦片战期间,英国侵略者曾进犯台湾。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台湾的淡水、台湾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4.1895年,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回台湾主权。

     6.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7.1950年,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三、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与努力

     1.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为实行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同时,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4.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在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5.海峡两岸的交流: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6.影响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重点解读

     一、台湾企盼统一与“一国两制”的构想

     台湾人民与大陆血脉相连,感情深厚,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得到了台湾人民的大力协助。在近代列强侵略台湾时,台湾人民与官军奋力抗击外国侵略军,大陆沿海人民也给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以大力支持。尤其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割台斗争,表达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时刻盼望着两岸统一,1980年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台湾人民的统一愿望及为之而付出的努力,是遏制台独、促进统一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符合海峡两岸的实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台湾人民的基本利益,得到了台湾人民的认可,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由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阻碍和平统一,力图使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例1]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诀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关系

     国共两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政党,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国共两党通过自己的活动,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其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与国民党有过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第三,国共两党的奋斗目标有致之处,如都追求中国的独、富强、统一,都反对封建的专制制度与土地制度等。

     [例2]《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在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A.国共损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31讲 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实践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及其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

     1.孔子提倡“仁”,并将其解释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理念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就是强调和平与友好交往。

     2.大量事实证明,汉朝政府重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注意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如:汉光武帝赐给倭国(日本)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相继开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沟通汉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之间的联系;西域都护不仅是一个对西域的管理机构,还负责保护商旅往来;甘英还为直接与大秦建立联系作出了努力。

     由于汉朝广泛开展与国家的和平友好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3.唐朝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唐朝时,一方面中华文化广泛向外传播,另一方面中华文化也大量吸收域文化,从而使文化更加繁荣。

     4.郑和下西洋,被称“和平”大航海,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心理。

     二、新中国为构建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

     1.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打破了出现的僵局,推动了会议进展,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3.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一方针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抓住机遇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有利于改变“冷战”格局下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态势,促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共处。

     5.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有利于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6.新时期,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

     7.新时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8.我国利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这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范例。

     9.当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解读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这不仅在外交上受到孤立,而且严重影响着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作为改变美国不利处境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为结束中美为抗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中国领导人抓住了这一机遇,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也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和平时期交往、共处开辟了道路。

     [例1]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二、中国主张世界“共同繁荣”

     中国正在为自身的发展进行着不懈努力,中国也希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会给中国的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只有“共同繁荣”,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因此,“共同繁荣”是中国对世界未来发展的期盼。

     [例2]右图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

     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50周年大庆

     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

     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

     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

     第32讲 大国崛起的历史思考

     知识梳理

     一、近代大国崛起的典例

     1.英国: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并非最早,但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一度成为“世界工厂”。

     2.美国: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相继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3.德国:德国在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的增长仅次于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一战、二战之后,德国又两度从战争废墟中站立起来,成为世界强国。

     4.日本: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20世纪初,日本完成工业革命,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成为世界强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5.俄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节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苏联:十月革命前,俄国始终落后于英、法等国,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二、影响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如资产阶段革命或改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苏联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经济运行模式及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首先,经济运行模式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农业经营方式适应了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需要,法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法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运行模式还要适合各自的国情,如19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三,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直接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如美国的《宅地法》,促进了西部开发,并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带动作用。第四,任何经济运行模式或经济政策,都是与特定的情境相适应的,因此,必须适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

     3.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曾为一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如新航路的开辟,将英国由欧洲的边缘,推到了国际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与掠夺少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的发展,则是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集型产业的机遇。

     4.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学技术,是所有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重点解读

     一、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在特定时间段,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可突出探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意义,也更有利于得了一些较为深刻的认识。

     [例1]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GDP呈现何种趋势?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为何增加不多?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

     二、具体分析个别国家崛起的原因

     大国的崛起,有其共同性的原因,但又有各自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对每个国家具体原因的分析,才能掌握其共性的原因,进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例2]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上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3)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俄国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4)分析英国、德国、俄国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

     

     3eud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individual grantBusiness development, Head Office of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are issued to you, please carefully study and implement.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qilu Bank b o September 4, 12 key words: sends the individual credit guidelines to inform risk management: leadership, head office departments contact person: Chen Tel: 0531(total of 3) Qilu Bank's Office issued on September 4, 2012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credit due diligence and other related provisions, combined with Bank practice, these guidelines are formulated.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mentioned in this guide, refers to natural persons of the Bank provide foreign currency loan business. Especially those good credit, source of repayment of the Bank stability, guarantee plenty of personal loan needs, and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and asset structur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says the parties must ensure that the borrower credit, such as true, real and have written evidenc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regulation, standards, effective against various typ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aud. Our ban and will actively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all forms of commercial bribery. Chapter II management principles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 Bank to implement the whole process

     individual grantBusiness development, Head Office of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are issued to you, please carefully study and implement.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qilu Bank b o September 4, 12 key words: sends the individual credit guidelines to inform risk management: leadership, head office departments contact person: Chen Tel: 0531(total of 3) Qilu Bank's Office issued on September 4, 2012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credit due diligence and other related provisions, combined with Bank practice, these guidelines are formulated.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mentioned in this guide, refers to natural persons of the Bank provide foreign currency loan business. Especially those good credit, source of repayment of the Bank stability, guarantee plenty of personal loan needs, and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and asset structur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says the parties must ensure that the borrower credit, such as true, real and have written evidenc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regulation, standards, effective against various typ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aud. Our ban and will actively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all forms of commercial bribery. Chapter II management principles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 Bank to implement the whole process3eud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individual grantBusiness development, Head Office of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are issued to you, please carefully study and implement.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qilu Bank b o September 4, 12 key words: sends the individual credit guidelines to inform risk management: leadership, head office departments contact person: Chen Tel: 0531(total of 3) Qilu Bank's Office issued on September 4, 2012 Annex: qilu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credit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credit due diligence and other related provisions, combined with Bank practice, these guidelines are formulated.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mentioned in this guide, refers to natural persons of the Bank provide foreign currency loan business. Especially those good credit, source of repayment of the Bank stability, guarantee plenty of personal loan needs, and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and asset structur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says the parties must ensure that the borrower credit, such as true, real and have written evidenc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regulation, standards, effective against various typ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raud. Our ban and will actively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all forms of commercial bribery. Chapter II management principles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e Bank to implement the whole process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