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不忘初心 > 正文

    硬核直播技能

    时间:2020-07-29 08:12: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疫情中的硬核直播技能 | 这才是高效语文网课的模样(热点时文+课程方向+名师经验+精彩实录)

      编者按:

      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成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围绕着这道“必答题”,全国各地各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许多老师走上了“网红主播”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因为网络堵塞等问题,各种直播导致的翻车现场和段子层出不穷,甚至有老师笑称“被病毒逼成了网红”。

     这样一场被迫的“大练兵”,不仅检验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更考较着每一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作为一名国难家愁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直播教师,怎样才可以站在时代苦与痛的深渊边缘,记录悲悯、化育学子,用另一种逆行的姿态去践行直播人崇高的语文使命,用高度负责和积极创新的心境去自律、去他律、去提升教学质量,让笔者娓娓道来。

     风向:

     时评一:上好四堂温情课,力做战“疫”自律人

      《光明日报》2010-2-11

      【思想汇】

      真正有教育精神的学校、真正有教育智慧的老师、真正有教育情怀的家长,都应该在抗击疫情中——

      2020年春的中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打破了正常秩序,抗击疫情成为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不仅医疗系统奋战在第一线,各行各业也都严阵以待。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做好充分准备。

     “停课不停学”,体现的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担当:既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也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教育秩序和成效。目前教育部门最主要的工作集中在统筹网络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应对特殊时期不能面对面上课所带来的困局。如今我国网络传播、人工智能和智慧课堂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相信当能不辱使命。但知识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青少年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完整的教育。在笔者看来,还有四堂教育课可能比完成既定课程上的知识课更加重要。这四堂教育课和每个人休戚相关,而且在抗击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正是最好的教育时机。真正有教育精神的学校、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有教育情怀的家长,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从这四堂课中获得丰富的教育体悟和深刻的思想淬炼。

      Ⅰ 生命教育课

     在新冠肺炎爆发时期,确诊病人的数据不断攀升,死亡病例也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惶恐不安,尤其是亲历身边人感染甚至死亡者,常常不知所措且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当每个人都直面危机感之时,才会深刻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可贵。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课堂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即便有一些相关课程或活动,也常常被所谓的主课挤占。在这个时刻,更多的人才会明白: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主课。

     只有实施正确充足的生命教育,受教育者才

     更懂得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

     更有动力去学习必备的生存技能以保护生命;

     更注重养成健康生活和积极锻炼习惯以更好延续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尤其需要生命教育的有力支撑。

      好的生命教育,还要让人学会敬畏自然。因为生命不分性别,不分国界,不分物种。人类常自以为是地认为是万物之主宰,但当人不尊重野生动物生命的时候,自然界就会反击。2003年的非典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吃野生动物造成的,此次新冠病毒的源头也被高度怀疑是来自于野生动物。不仅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整个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停留在纸上和口号,更是“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疫情再次给人类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后都没有赢家!如果我们没能在这次事件中受到深刻教训,还是不够重视生命教育课,对待动物的观念和行为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的话,我们依然还会重蹈覆辙。

      Ⅱ 科学教育课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感人至深。我国的医学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具有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专业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

     但是在抗击疫情和疫情传播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民众基本医疗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匮乏。疫情宣布初期,很多人照常走亲访友到处活动,似乎无动于衷;疫情迅速蔓延之后,微信朋友圈和自媒体各种关于吃什么遏制病毒的“报道”疯传,引发了各种抢购并加剧了恐慌。这都反映出普通民众医学常识的缺乏,以及在过往所接受的教育中科学教育的缺位。中国科协在2018年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8.47%,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是在20%以上。在其指标体系中有一个二级指标是“理解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对网络谣言和伪科学的辨别;科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次疫情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反映了我们的科学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科学教育课的缺失,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我国正式的科学课进课堂比较晚:教育部从2001年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才正式将科学课纳入小学教育中。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成年人在基础教育中没有接受过科学课,而这个群体恰恰是如今各种抢购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即便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纳入广义的科学教育,但因为应试的缘故多注重科学知识灌输,而疏于科学思维训练。因此在这场几乎每个人都裹身其中的巨型科学素养试验场中,缺乏有效科学教育的弊端展露无遗。之所以需要政府、专家和媒体反复提醒公众做好自我防护:如何规范地戴口罩、如何正确地勤洗手、如何使用合适的防护药物……正因为这些还没有化约为大部分人的自觉行为。其实国内教育界近年来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正不断推动科学教育从纸上谈兵向实践教育转型。尤其是STEM教育的浪潮不断兴起,试图让更多的学生摆脱动手能力差的局限,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和训练逻辑思维,未来还需要沿着这个方向付出更大的努力。

      Ⅲ 公德教育课

      抗击疫情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涉及社会公德问题。疫情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也正折射出我们在公德教育这一课上的不足:个别人的口腹之欲蔓延到全球危机,个别病毒感染者的行为不规范带来了更大范围的病毒传播,个别地方的“硬核”标语赤裸裸地表达着地域歧视……其实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这类的课程,也有关于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这些基本常识教育。但是其面临的困境和科学教育类似:过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大大影响了实际效果。所以当学生步入社会遇到公共问题时常常难以适应,容易出现损人利己甚至不择手段的非法行为。

      这次疫情再次警醒世人:公德教育非常重要,公德教育的实施方式不能只是教条式灌输知识,而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讨论甚至角色扮演。公德教育课的目标是致力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树立起“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感染者能做到主动申报和自动隔离;社会成员能自觉接受互相之间的监督;对感染者和接触者采取科学而不失温情的隔离措施……在这场和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件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从中思考个人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负起文明之国的国民责任。

      Ⅳ 自我教育课

      非常时期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学生打卡学习,不是家长操心如何把孩子在家里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是应该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安排和自我教育。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不能总是抓住学生的手不放,否则当他们走出校门将不知所措;家长不能总替代孩子的想法为其安排,否则直到孩子大学毕业还是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非常时期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一段难得的放空时光,也为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秉持信念并付诸行动,学生就会体验到自己做好计划进行学习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就会更加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不仅仅包括自己安排学习,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和丰盈。如果广大的学生学会如何在这次疫情中反求诸己、修身齐家,自我教育的意义将大于正式课堂教育。在当今的快速社会中,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大都习惯了匆匆赶路和高速竞争,基本再无法体验“从前慢”的时光。但这次疫情为整个社会摁下了暂停键,也赋予了更多的人反思生命本真的机会。如果在这段特殊的时光中能产生更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那么这次摁下的暂停键,反而会为整个民族的教育品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储足了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西南联大为后人所铭记的,是这代人在国家有难时的知识报国,是这代人在民族低潮中的责任担当。如今在这个非常时期,青少年学子在党和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努力下依然获得了最有保障的学习条件,当然值得庆幸;但是,如果他们只是忙于学业并几乎忘记这起疫情和自己的生命关联,则并不值得庆幸。多难必兴邦,青少年应当好好珍惜非常时期这四堂教育课的宝贵价值。如果这一代人在未来成长出更多具有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这将是教育之幸,民族之幸。

     时评二:2020年开学第一课:把疫情当教科书

      《光明日报》2020-2-18

     2月17日,本该是寒假过后师生再相聚的日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教师和学生们隔空相见。

     这一天,部分大中小学迎来史无前例的“线上学习”第一课。

     隔空相见,开启云端课堂

     7时30分,在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安静的校园里出现了响亮但孤单的脚步声,由远到近,逐渐清晰。现场没有护旗手、没有学生观众。出旗、升旗由提前返校工作的生命学院辅导员、“退役”6年的2010级国旗护卫队成员葛靖阳独自完成。

     通过网络直播,五湖四海的北化工学子聚在一起。那一刻,他们都是这场升旗仪式的护旗手。

     “大家好!特殊时期,别样成长。欢迎大家来到……”隔着屏幕,宅居家中的北师大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们依然能感受到老师们温暖的鼓励和谆谆教诲。

     面向屏幕上的国旗,唱国歌,庄重的敬礼,专注的目光,一种无以言说的强大力量,乐观与笃定,深深地根植在孩子心中。

     在疫情特殊时期,教育能做些什么?

     在广泛调研学生需求及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北京市商业学校开发线上战“疫”十课,通过挖掘教育的主体功能,凝练为10个主题: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法治教育、健康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

     “这一课是特殊的,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我们要教会学生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与祖国共奋进、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程彬说。

     上课方式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

     疫情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但阻挡不了成长的脚步。

     在这个特殊时期,上课的方式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同学们的交流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教师们以“生命守护者”的专业职责和敬业精神,科学有序地组织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的每日学习、生活、健康。

     一场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面临一堂人生大课。

     “关注现实,把中国放入世界,把实践融入学习。今天你把世界当教科书,明天社会就可能把你当教科书。今天你把疫情当教科书,明天人类就可能少一点灾难!”延期开学,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校长张斌平这样告诉学生。

     “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这个课堂中有国事、家事、天下之事,有社情、民情、人间真情,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真的希望通过这场疫情,同学们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成长,也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在2020年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延期开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王蕾校长以书信的方式,通过网络寄达给学生。

     实验中学空中校园在线学堂开启“师者论道”环节。政治教师何志攀为同学们讲述“科学精神”,即: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要全面、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看问题需要“立体思维”;立体看问题,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何志攀深入浅出分析疫情中的新闻热点,并告诉同学们,没有理性的认同是盲目的,没有理性的热情是危险的。他希望大家都能秉持公正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云端课堂,让学子们投入到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思考中去。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16)班史镜琪同学向全体实验学子发出倡议:要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危机面前应有恻隐之心和浩然正气;要增强勇担重任的能力,用知识充实自我;应该正直诚实,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体悟人生道理 领会生命价值

     “停课不停学”,既有知识的“学”,更有生命健康的“学”,公共安全的“学”,心理健康的“学”,责任担当的“学”,是情趣爱好、拓展研究、体悟人生等多方面的学习提升。

     非常时期、特殊背景下的“延期开学不停学”,重在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起居方式,掌握勇于探究、深入钻研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经典提升文化素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直面疫情传承民族精神……北京史家学校集团构建了以“博·悟”为定位的课程框架,让学生在博览、博学、博物的过程中悟人生道理、悟生命价值。

     宅在家里,阅读和写作就是最好的学习——诗歌、日记与随笔,记录着学生们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对社会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关注,记录着他们对个人、家庭、国家骨血相连的理解……

     “邻居的平头叔叔离开了,同学的白衣妈妈告别了,给我打过针的大姐姐也走了……都说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我觉得,他们都是春天的使者,要去把春天带回来。”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学生曾子令的诗,让人无限感慨。

     在“网课潮”中,中山大学中文系鼓励本科生、研究生们在家阅读与写作,显得与众不同。

     为不辜负宝贵的学习时光,中山大学中文系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学习建议:将写作类学习计划向前调整,完成“大一作文”“大二书评”“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集中落实“中山大学中文系推荐阅读书目”。

     中大中文系主任彭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开设网课的考虑出于遵循人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这段特别的时光自我阅读、思考,“相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可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理想中的‘停课不停学’,不是对焦虑家长的安慰,不是对特殊空档期的填补,也不是‘课堂内容’向‘网络教学’的简单复制,而是让这场疫情成为学生的大课堂,让一代人在危机现实中学习、反思、铭记。不停学,应该是跟着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些流着泪的人们融合在一起,脉搏一起跳动,思考保持同步,情感保持共鸣。”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曹林在公众号“曹林的时政观察”中这样表达。

     秘笈:掌握五大法宝,激活远程课堂

     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成为必须,教师们表示“我好难”。直播教学的优势固然无法否认,但教师要怎样才能hold住直播课堂?今天,笔者总结了网络直播课堂的五大法宝,帮你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

     法宝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

     ? 直播课堂不是简单的复制面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 直播课堂的开展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并能将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融于网络之中。教学直播实时发送,接收范围广,受众人数多,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直播前的教学设计,熟练教学内容,不断提升网络教学流畅性,授课内容也应不断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动向。

     法宝2:教师幽默诙谐是调节剂

     ? 直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可控性较弱,冷冰的讲解容易让屏幕背后的学生感觉漫长沉闷,随时可能走神或离开。而教师幽默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降低老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成本。

     ? 教师适时抛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生动案例或者幽默语句,或者采用诙谐幽默的授课形式,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常用的幽默技巧有故设悬念、善用修辞、增设疑点等,用来加深记忆,赋予在线课堂更丰富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临场感。

     法宝3:课堂中竞赛答疑是互动宝

     ? 直播课堂中师生可以实时互动,直播平台也支持学生之间互动,增强课堂参与性。但是,如何促进直播课堂中的互动,以提升学习者的参与感呢?答案就是——增加竞猜环节!

     ? 依托设计在线游戏来提出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线竞猜。具备设计在线互动游戏的软件很多,比如Kahoot!实现了师生在家就可以参与多种教学互动过程,包括本教室互动,教室间互动,投票表决互动等。

      什么是 Kahoot!

      Kahoot!是可以让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设计竞赛的在线测试工具。如果您想在教学中做更有创意的活动,或者希望学生通过有趣的方式学习新的东西,那请你不要错过这样一款评估工具。

     ? 只需要简单的点击,上传素材就可以创建包含测试、讨论和调查的游戏模块,轻松搭建学生喜欢的游戏氛围。教师也可以下载学生测试结果,快速观察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 该工具包含丰富的游戏类型和问题模板,适合课堂互动。支持多种形式展示,很适合作为教学时的测试小工具,支持自主或者团队参赛。

     ? Kahoot!设有网页版(网址:https://create.kahoot.it)和手机版两种版本,可以根据问题添加视频、图例。?

     ? ? ? 此外,在直播课堂中设计在线答题与统计,教师可以了解每一节课老师学生掌握的情况,短时间得出测验统计结果,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法宝4:变换直播形式是小巧思

     ? 直播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讲授的形式,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开展操作直播模式,利用纸笔手写的方式进行试卷分析等;或组织主题研讨模式,如学术沙龙,名师专访等;或设计自由呼叫模式,为学生一对一答疑解惑。

     ? 直播课的互动性更强,更接近于线下课堂的线上呈现,还可以将板书、随堂练习、连麦、举手提问等功能综合使用,提供给网络学习者一个沉浸式的远程互动直播课堂。

     法宝5:引入课程助教是大保障

     ? 在直播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与学生互动,学生是能感受到教师真实存在的,学习情绪也会被老师调动起来。但教师在网络授课中面对的受众较多且学习者进度难以把控,很难与每一个同学进行交流,因此,引入助教是非常必要的。

     ? 助教可以协助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疑问,然后在教师授课的某一时间集中答疑。比如有的直播课程会开设“开放提问环节”。课后,助教会跟进学习的进度,并提供答疑服务。直播教学不是主讲老师一个人的战斗,每个主讲老师的后面都有一个团队在努力,助教将是主讲教师的得力干将!

     榜样:疫情之下,那些让我们灵魂震撼的语文网课

     1.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创“微写作”系列课程怡雅中学语文老师 谭嘉慧

      大年初七,长沙市发布“停课不停学”的通知,随后,我们开始准备线上的工作。

     讲什么内容对学生们最有效,且能带领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家国情怀,这是我考虑开发什么课程的关键。最后我打算用微写作这种形式,围绕当前疫情铺开了14个微写作专题,如撰写时评、颁奖辞、倡议书、拟写宣传标语并用录播微课的形式,通过自己的公众号推出来。

     图片

     公众号微写作课程——为大自然撰写解说词

     2月2日,我在公众号上推出了第一堂网课——如何为大自然撰写解说词。之前有一部很火的纪录片《大自然在说话》,它告诉人类要倾听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而引发这次疫情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吃野生动物、不尊重大自然,于是我定下这个写作专题。主题定了后,接着便开始了写讲稿、录视频。录视频不是我擅长的事情,这期间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不会添加背景音乐,就用“笨办法”一边录、一边拿着手机放音乐;录制过程中各种嘴滑、卡壳,最后反复录了很多次才成功等到全部事情做完时,已经是凌晨四点。

     我没想到第一堂课推出后,大家的反响很好!我的师父长沙市首席名师邓志刚,在他的公众号转发了这篇课程,阅读量一下达到五千多,吸引了很多一线老师加我微信,都想转发这篇课程。学校的领导和语文组的老师们看了这堂课后,也认为这样的形式很好,组内一起参与进来,所以后期录制的课程,我不是一个人“战斗”。

     图片

     同行对“微写作”网课模式的评价、认可

     目前为止,我在公众号上一共推出了9堂微写作课程,3期由我独自完成。其中,最让我最耗费精力的一堂是《为平凡奉献者写颁奖辞》。

     疫情发生后,我看到很多关于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记者以及默默抗疫的平凡人的报道,内心深受感动。这正是让学生感受、思考当下的好机会。所以我希望这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颁奖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感恩的心。从前期收集资料到写稿,我酝酿了很久,动笔时,也心潮澎湃、情难自已。最后,这篇课程整整花了30个小时才完成,这也是目前为止反响最好的一堂课。

     图片

     对学生在公众号留言板递交的作业进行点评

     随着课程系列的推出,广西省柳州市教育局、《语文报》集团、“全国前沿课堂”纷纷转发我的系列微写作课程,我所撰写的三篇文稿分别被山西的《作文周刊》、北京的《语文导报》和全国著名期刊《中学语文》采用;更让我自豪的是来自各地一线教师用我的课程直接教自己的学生。我的学生会将课堂练笔作业提交到公众号留言板上让我批改,当其他老师拿我的课给他们的学生听后,留言板上多了上百条其他各地学生的作业。

     推送“微写作”系列课程,也得到了我自己的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们跟我反馈“微写作”这种形式很好,课程短、效率高,孩子们随时可以学习,还不用下载大量的文件;有的家长还把课程转给朋友的孩子听。而同学们提交作业也很积极,效果很不错。

     现在后续的课程还在准备中,推完微写作系列后,我们也在考虑做诗歌和文言文专题的讲解。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和学生也会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春天”。

     2.第一堂网课收获20万个赞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黄诗

      两周前,我们接到学校关于上网课的通知。说实话,当时我内心挺忐忑的。我带了两个高三班,一个应届、一个复读,第一反应认为这样的形式会影响高考,我们没有上网课的经验,更无法估计上课效果;但心里又清楚,就目前疫情发展的情况来说,上网课是最合适的方式。

     图片

     直播画面。为了方便学生观看,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会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出

     正式上网课时间是2月3号,网课的内容每个班根据自己的进度开展。我上的第一堂网课是讲寒假布置的试卷。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获取内容,我把试卷、板书等内容制作成PPT或文档,再利手机钉钉软件直播电脑显示屏。讲课途中有学生在评论区反馈,有些字体的大小或颜色在手机上看不清楚,于是我一边讲课,一边及时调整。

     可能是第一次上网课觉得新鲜,也可能是对我的支持,第一堂网课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每当我有什么问题时,他们都在会评论区积极回复,甚至在直播区为我点赞,两个班点了20万个赞。后来,他们还开玩笑说,黄老师“出道”即巅峰。

     图片

     如何调动学生上网课的积极性?这是我后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上课时我做了一些改变,比如讲文言文时,在重要地方留出空来。每当讲到这里,我会跟某一个同学连麦,或者让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增加跟同学们的互动;也会适当讲讲网络段子活跃气氛。这些方式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观察他们是不是认真在听、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去做笔记。

     图片

     课后收集学生对网课的反馈意见、点评学生作业

     现在我们已经上了两周网课,每天6节,从早上七点二十的晨读开始,接着每个老师按课表轮流上课。每天,我们也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自我“消化”。

     我教的是语文,课程主要围绕诗歌、小说、文言文和语言文字应用,以及总结答题的方式、技巧。作为语文老师,课后我也会经常和同学们聊天,谈时政、疫情我记得李文亮医生去世那天,应届班的同学跟我谈到这个事,我们就“作为普通人应该做什么”进行了观点分享,还有同学说,以后想当医生,像李文亮医生一样。

     图片

     不得不说,上网课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它考验大家的自律性。对老师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也是想办法让同学们找回学习的动力和自律性,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每天跟着老师的节奏上课、学习,同学们的心里也很踏实。只是上了这么久网课,不少同学跟我吐槽,虽然网课效果还不错,但还是想早些回学校。作为老师,我们也很期待回教室的那一天。

     疫情当前,社会就是最好的语文书姑苏徐飞

     今天,我上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在线上课,上一节关乎生命关怀、关乎公民意识的语文课。这本语文书一共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敬畏自然

     第二单元:珍爱生命

     第三单元:直面人性

     第四单元:文化反思

     第五单元:家国情怀

     第六单元:独立思考

     第一单元:敬畏自然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颗粒像一顶帝王皇冠而得名。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团队发文称,在云南发现一群SARS样冠状病毒的中华菊头蝠,通过测序继续比对,发现该SARS样冠状病毒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中国人爱吃野味,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我先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说起,它是口腹之欲和暴利交织的新冠病毒源头。呈现了一幅地图,整理地形资料后让学生明白:虽然武汉周边不是荒无人烟的史前森林,但天然森林面积和人工绿化的合体覆盖已经达到40%之多,加之不像北方地带冰冷、略带南方的温热气息,更让这片天然氧吧成为了野生动物聚集地。

     其实,不管是可怕的病毒,还是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都比人类有着更漫长的历史和更坚韧的生命。在地球上,人类从来不是唯一的王者,只是生命进化链上渺小的一环。我们不能狂妄自大,否则就会得到生命链条上其他物种的报复与惩罚。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其实,我们古人对自然一直心怀敬畏之心,很多民族都将动物当作自己民族的图腾来敬祭。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我告诉孩子们:“敬畏自然”已成为一门伦理学。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须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品格,成为我们民族绝不可遗忘的集体记忆 。

     第二单元:珍爱生命

     我出示了昨晚查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新数据:确诊37290例,疑似28942例,死亡813例,治愈2949例。

     不要只关注数据,更要看到数据背后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我给他们看了王开岭《打捞悲剧中的“个”》的选段:

      打捞悲剧中的“个” 王开岭

     犹太裔汉学家舒衡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一文中认为,今天常说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日本兵在南京杀了三十万人,实际上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他说:“抽象是记忆最疯狂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六百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以理解的。”

      ……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一百年前的“泰坦尼克”海难,在世人眼里之所以触目惊心,是因为《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两部电影让人们触摸到了那些长眠于海底的“个”,从集体遗容中打捞起了一张张鲜活的生命面孔;美国华盛顿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注重了“个”的清晰,费尽心机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让你可以进入到他们的生涯故事中去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

     重视那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引导孩子们思索,如果这些数据中哪怕只有一个数字是与你相关的,或你的亲人或你的好友,那么你再读这个数字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推荐了两部电影《流感》和《传染病》,这两部电影让你对灾难现难有更深切的感受。

     重点讲了四川省和海南省两位“医学博士省长”的科学防护举措和积极成效。

     孩子们,将来或许你也会成为一位官员,当灾难降临时,希望你足够重视,以人民为重,以生命为重!

     第三单元:直面人性

     面对疫情之下医疗用品的短缺,有人高价回收二手口罩,奸商小作坊生产黑心假口罩,有的淘宝商家随便上架个写着“武汉爱心捐款”的商品,一天牟利800多万。

     我们不要指责这些人,看看我们身边。很多人嘴上高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碰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

     但也这样的人:穿着防护服和尿不湿与病魔斗争的一线医生,丢下父母、爱人和孩子悄悄报名驰援武汉的救援队员,把五吨蔬菜免费从河南逆行运到湖北火神山医院工地的退伍军人……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你会看到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爱,也会看到恐惧、忧愁、沮丧、孤独和焦虑。这就是全部的人性。

     请记住:

     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以身许国;

     什么是推波助澜,什么是力挽狂澜;

     什么是见利忘义,什么是公而忘私;

     什么是趁机而逃,什么是逆向而行。

     第四单元:文化反思

     在近期铺天盖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报道中,小强同学被其中几则新闻深深打动了:日本两批捐赠物资上分别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②。古汉语的优美浪漫与不同文化的相互哺养,在今天依旧散发光芒。感动之余,小强不禁翻阅家中的文化典籍,想从那些古人的文字中采撷出一句富含“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的句子,并与他的家人朋友分享。

     小强在搜索关于疫情的报道时发现,总有一些句子,让人过目难忘。正如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媒体纷纷报道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捐赠口罩的市民被问及姓氏时简单一句“免贵,中国人”……请你帮小强再摘录两三句让人感动的句子。

     【注】①出自《绣袈裟衣缘》,不同山川疆域,共享清风明月。唐代中日佛教交往密切,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千件袈裟,在袈裟边缘绣上此诗,鉴真和尚深为感动,东渡弘扬佛法。②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怎能说没有战衣,愿与你共穿战袍。

     我让孩子们比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表达上区别,从而体会一种文化之美,古汉语之美。

     同时,我们应当思索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反哺的现象。

     第五单元:家国情怀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钟南山。

     17年后,担任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忙碌。这一年,他84岁。

     我们记住了他的哽咽、他的眼泪,记住了他的那句:“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有国士,天下无双!

      疫情当前,钟南山成为全民英雄。但我认为,还有一类人也是英雄。他们是恪尽职守、心有大爱的普通人。你我他,都可以成为英雄。

     我让孩子们现场看了白岩松、水均益等人朗诵的《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视频。

     看着看着,我禁不住泪湿眼眶。

     我一度哽咽,我相信电脑前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我的心情。

     是的,我们国家的确有种种不如意,有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有些机构形同虚设,有些制度有待完善。湖北红十字会、武汉红十字会与韩红的团队相比,让人无语;还有一问三不知的唐主任们、被封锁或删帖的信息……但是,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国家,她虽然还不够健康美丽,但作为她的儿女更需用自己的行动让她变得强盛和文明。做一个建设者,远比做一个破坏者来得更难,也更有价值!

     孩子,希望你记住:

     今天社会为你遮风挡雨,明天你为国家撑起蓝天!

     第六单元:独立思考

     常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这句话我信。一个人没有信仰,并不是他什么都不相信,而是变得随便什么都相信,并且相信得彻底而固执。

     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有8位武汉市民被称为“造谣者”,被武汉警方约谈调查。而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事情又有了反转:专家发声,说8人是可敬的,可以给他们很高的评价,最高人民法院为武汉8名“造谣者”正名。

     当我们事后在指责武汉警方、指责新闻播报时,有没有想过,当初我们也曾四处播报这样的新闻?集体轻信是长期无脑教育和社会无理性的结果。罗素说:“人是轻信的动物,人必须相信一些什么。在没有好的理由可以相信的时候,人便满足于相信糟糕的理由。”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孩子们,做我的“诤友”,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知己。

     六个单元上完了,我想到的单元主题还有科学精神、公民意识、规则完善……

     我希望你们继续思考:

     在这场战“疫”中,我在哪?

     比如,“戴口罩”“勤洗手”,虽然是细微之事,但祸患起于忽微。护防自己,提醒家人防护,也是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比如,随时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用作品传递爱与勇气。

     比如,……

     可以足不出户,不可闭目塞听。整个世界,都与你息息相关。你的样子,就是世界的样子。

      最后,我留了十分钟给孩子们,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启发。

     欧惠文第一个发言,她说我们应区别“病毒”与“武汉人”,我们要防的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

     更多的同学在讨论区留言,如——

     陈乐兮:有人说,终于到了待在家里就能作贡献的时刻。但事实是,在疫情当头的当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待在家里就能够叫作作出贡献,那只能叫作安守本分。其实,即便是待在家里,也可以通过可靠的渠道,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成为“逆行者”们的坚强后盾。PS:啸天同学,太阳不包括在食物链里。

      魏一诺:敬畏自然必须要成为一种决不可遗忘的社会记忆,自然是会反击的,我们要记住生,记住死,疫情反映出来的是人性的自私与险恶,但仍有正直的力挽狂澜的伟大人格,我们关心疫情,保护自己,就是对社会做贡献

      很多年后,在人类世界进程的史诗中,必然会有今天的一页。

     今天,2月10日,我用一小时和你们读完一本书,有点仓促,只是希望你们记住——

     语文,能让你与整个世界,与一个真实的自我,结结实实地拥抱!

     “拼”师:竭尽志、力、物的恩师们

     2月24日,河北衡水中学举行了

     “隔空相聚,同心抗疫”主题线上升旗仪式

     校领导和年级主任到校参加升旗仪式

     全体师生则各自在家参加

     很多网友在家表示,

     “我们也在线升旗呢”

     这段时间,不少学校开启“云上课”模式

     老师们为了直播上课也是蛮拼的!

     1.高三生物老师把大葱当教具生活处处皆学问

     近日,吉林松原一名高三生物老师

     “硬核直播”讲课走红网络

     因直播上课准备仓促,设备也不齐全

     老师就用厕所门临时当黑板

     厨房找了根大葱当教鞭

     网友看后纷纷表示,

     “老师好硬核!想去看他直播”

     2.自制录网课神器的发明者知也无涯

     “绳子勒着痛得受不了了,

     把儿子的袜子放头上垫着”

     一位老师自制录网课神器

     称这样学生才能看到老师的笔记!

     网友:“老师都很认真,

     手机那头的娃儿们,认真看了吗?

     老师,赶紧买个手机支架吧”

     3.自律成网红鞠躬尽瘁

     “Oh,my God!

     所有同学注意啦

     这个单词肯定会考

     背它,背它,背它!”

     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

     已经把自己逼成网红“李佳琦”啦

     身为患者,心系爱徒崇高于生命的教育担当

     杜荣是一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在武汉方舱医院上了一周英语直播课

     虽然学校希望老师安心养病

     可她心里放不下学生

     目前学校已经减少一个班

     杜老师身体也在康复中

     学生担心老师的身体:

     “请老师多保重

     健康最重要,等你回来”

     5.95岁清华教授直播量子力学这很“清华”

     张礼老师是清华大学教龄最长的老师

     “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这门课

     从1998年开课,张礼讲了22年

     最近,这位95岁高龄的老师

     也加入到网络直播讲课中

     老师还说,“这种上课方式简直太好了

     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随时提问

     老师们及时解答

     还能互相交流,促进大家独立思考”

     6.以石为桌雪山顶端的西藏学霸

     屏幕那头的老师拼了

     屏幕这边的学生也没有辜负

     -3℃西藏昌都,雪山顶上

     斯朗巴珍正在上网课

     家乡四周雪山环绕,网络信号差

     她每天步行30分钟到山顶找网上课

     石头成了她的“课桌椅”,一坐就是4小时

     网友心疼:“女孩子拿个棉垫子

     石头太凉对身体不好

     希望网络能尽快得到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 硬核是什么梗 直播 技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