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时间:2020-09-14 13:19: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和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和进行科学科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辨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提供一种辨证思维的方法,科学精神的关键在于辩证的批判。要正确地处理好对待学术权威的态度。给予学术权威和自己的学术前辈必要的尊重,可以使自己的研究少走弯路,同时也要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及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理性的、有条理的怀疑,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多向导师请教他们对科研方法的看法以及在运用科研方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写作命题论文,在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科研方法与科研活动的关系。

     结合六个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热力学原理,论述了宇宙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探讨了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1828年《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书中总结了自1824年以来运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巨大成就,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统一,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再次打开了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再添基石;

     (3)地质渐变论:1833年赖尔发表了《地质学原理》,运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山爆发)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力原因)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予沉重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证据;

     (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依据;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的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最沉重的打击,为新的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5)生物细胞学的成就: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先后提出的植物细胞学和运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证明了整个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并在细胞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发展、变化,又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一次沉重打击。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神创论、偶然论的观点,揭示了生物的承序性和变异性,给形而上学又一沉重的打击,给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如此众多的自然科学大发现,恩格斯概括:“新的自然界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循环发展的。”也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必然的了。

     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现代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

     20世纪初三大领域(宇宙世界;微观世界,复杂世界)的科学突破对现代之然观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拉开了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序幕。而相对论、量子论假说则是这场革命到达了高潮,引法了现代物理对经典物理学的第三次反动,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崛起了出现了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自组织理论,突变论,协同学理论)。从此,现代科学得到了全面发展,产生了(天)大宇宙爆炸学说;(地)地质板块学说以及(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正是这场科学革命,为现代自然辩证观的产生打下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什么是科学?它有何特征?科学的划界有何意义?

     答:科学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认识自然的活动和这个活动的结果。

     自然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性。

     具体性:科学是将世界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他们的对象是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相对于无限世界的永恒问题,他们一般只提出和设法解决现实对象的有限问题。

     经验性:科学以经验性为出发点和归宿,起于经验(由观察、试验而来,屹于经验(用实验对所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检验),力求不背离经验。

     精确性:科学要求得到的结论是系统而明晰的,彼此联系、不矛盾,通常都能用公式、数据、图形来表示,其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陈述,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试验的检验。其中可检验性是关键,是具体性,经验性的基础和精确性的证。科学划界: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大问题,自培根、康德以降,划界问题也是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其理论旨趣就是要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

     直觉思维和它的主要特征。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以为直觉思维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直接性直觉思维不依赖于严格的证明过程,是以对问题全局的总体把握为前提,以直接的、跨越的方式直接获取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直觉的形式表现为很快产生假设,迅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猜想和预测,在表现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顿悟”。例如在传授小学《自然》时,对于“一般淡水鱼能否在海洋中生存?”这个问题,小学生往往会表现为快捷的异口同声:“不能”,而如果我们要求小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则是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

     2.视觉性直觉思维者往往以视觉化的方式再现并处理事物,其信息编码方式倾向于图像形式,当然在信息编码加工过程中表现为果敢的甑别和取舍,而这种果敢的甑别和取舍又决定于思维者对问题解决方向和目标的大胆的、直接的预见,这在几何题的证明上表现得尤为典型,例如辅助线的添加和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往往首先依赖于于视觉上的大胆假设。

     3.内隐性直觉思维的智力操作是内隐的,其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思维者不能言表的,而且不能对思维结果作出评论,因为它不依赖于分析技巧而掌握问题的意义和结构组成,是一种对问题的无意识的直接把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把一棵幼苗横放在潮湿土壤上,一段时间后这棵幼苗有何表现?”的问题,初中学生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至于其内在原因学生无法给出,解决这一问题也无需严密的推理过程,因为这是由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所有问题都要问为什么的提法是有偏颇之嫌的。

     论述波普尔模式辨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Popper,1902一)是当代西方一位影响较大的科学哲学家,他一反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的归纳的传统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通过观察和归纳,而是通过猜测和反驳来现实的;作为全称的普遍定律的理论,不能为有限的单称的观察到的事实所证实,但它可以为单称观察到的的事实所证伪。在证伪主义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即:P:(问题),TT(各种互相竞争的理论、猜想和假设)、EE(反驳、证伪、试错和纠错)、P:(新问题),。这就是说,科学的发展开始于问题;研究者为了解决问题,发挥想象的创造力,提出可被证伪的假设、猜想、理论;接着,对这些假设、猜想、理论进行批评和反驳,设法通过检验证明它们为假;当它们一旦被检验证明为假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假设理论,进行新的批评和反驳,如此循环不已。科学认识就在这种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增长。其中,关键的环节是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和反驳,因此,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证伪和批判的过程。

     波普尔在这个模式中体现出来的敢于犯错误的精神、敢于批判的精神仍然是积极可取的。创性、启发性的,它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和可取之处。它肯定了科学不断逼近客观真理,肯定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一面,肯定科学发展中证伪的作用,强调科学的批判、革命和探索精神,特别是这一模式突破了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仅作静态的语言的逻辑分析的框框,首次把人们的眼光引到了对科学知识的增长作动态考察的广度及对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作逻辑说明的深度。他强调了理论思维的能动作用,为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探索逻辑,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正如波普尔自己认为的那徉,理论越是独创、新奇,有启发力,则理论的可证伪、可反驳性就越大。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也是如此,问题不少,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只要我们一接触到波普尔对这个模式的种种说明,我们就会发现,波普尔的“逼近真理模式”所包含的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十分片面的,这一模式所包含的合理因素似乎被他的错误或片面的哲学思想所吞没了。(加缺点)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何构建美丽中国

     (1)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但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既要利用好自然,也要保护好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是单纯地顺从自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

     例1:原子论: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马赫-列宁:“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

     例2:物质不灭定律

     1927年阿斯顿发现“质量亏损”现象2质子+2中子--H核4.031882(碳单位)-4.001505=0.030377实物-场

     (2)自然界的系统性

     万物皆系统: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

     性质:

     两个以上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系统具有一定特性、功能,并非总是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

     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具有层次性

     具有动态性

     分类:

     系统-环境关系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人-自然关系,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认识论白系统-灰(色)系统-黑系统(黑箱)

     自然科学发展的模式。

     自然科学个体发展的模式

     “中国套箱”式的积累模式(逻辑实证主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发展模式

     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2)自然科学系统发展的规律

     一、科学技术的不平衡发展规律

     ①科学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汤浅光朝

     ②科学发展在时间上的不平衡带头学科更替现象-凯德洛夫

     二、自然科学加速发展的规律

     ①恩格斯的论断:科学的发展“是与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

     ②E.赖德的研究(1944年):美国主要大学的藏书量,平均每16年翻一番

     ③D.普赖斯的研究:《巴比伦以来的科学》科学发展按指数增长的规律:以科学杂志和学术论文作为知识量的重要指标

     科学方法论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一、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

     1、方法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2、科学方法关于科学研究活动的的手段、途径和方式

     二、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1、各门具体学科的具体方法

     2、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

     3、哲学的普遍方法

     科学方法论:关于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规律性的理论,或者:关于科学研究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学说

     科学方法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方法性的学科

     研究内容:⑴单个的一般科学方法发生、发展、性质、作用等

     ⑵各种一般科学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内在的历史的和逻辑的结构、以及整体上的性质

     ⑶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则

     选题的程序。

     提出问题

     查阅文献初步确定课题

     实验手段和工作方法的选定

     陈述问题

     硕士论文选题建议: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很可能陷入中途做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髦,选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也称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等。

     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如领导工作实践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职业经理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做的事,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叉处着手,或是反向思考问题,从而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沃勒斯四阶段论--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

     准备期。发现问题,提出创造性课题,并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主要是逻辑思维起作用。

     酝酿期。在第一阶段搜集材料、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问题作试探性解决,提出各种试探方案。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明朗期。经过第二阶段的试探,提出新的认识成果,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是创新思维最关键的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思维主体得以摆脱旧经验、旧观念的束缚,新思想脱颖而出,从而产生质的飞跃。主要是非逻辑思维起作用。

     验证期。这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思想进行验证和证明。主要是逻辑思维。

     智力金字塔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知识(指完整的知识系统)。人的智力是在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不通过掌握知识这个环节,就不可能有智力的发展,脱离知识的纯粹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知识是构成智力金字塔的“塔基”,是整个智力结构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由智力诸要素构成的“塔身”,包括观察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创造力,是智力金字塔的“塔顶”。

     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三者之间不是机械的重叠,而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知识不等于智力,不能认为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智力就越高。知识与智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基本形式。

     形象思维概念:形象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具体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特点: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直觉思维含义: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的知觉印象,跳过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也是一种浓缩或省略的思维方法。特征:1、认识发生的突发性

     2、认识过程的突变性

     3、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灵感是指人们在研究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偶然因素的启发而产生“顿悟”,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一种思维现象。产生条件:基础条件激发条件。产生过程:准备阶段沉思阶段爆发阶段。

    相关热词搜索: 自然辩证法 辩证法 知识点 自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