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试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主体思想与文化内涵

    时间:2020-09-15 09:27: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试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主体思想与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古典审美精神强调生命个体与宇宙相互交融、不分彼此的整体性;强调对生命的直观感悟;强调建立在现实人生基础上的理想价值,并由此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本文简单分析了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中“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并简要阐述了古典审美精神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审美精神;天人合一;相关性意识;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在中国古典审美精神注重人生体验、注重生命价值等特质的影响下,艺术创作历来追求一种“内在的超越”,即由现实出发又超越现实,在天地人大统的境界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并获得一种形而上的慰藉,由此构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因此,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不仅是一个艺术概念,它更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深藏着丰富的精神观念和人生价值,这也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能够生生不息、生机无限的根源之所在。

      一、古典审美精神的主体思想

      中国古典审美精神正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时间沉积中;在中国多民族、多文化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的影响下;在儒家、道家、佛教等哲学思想的浸染下逐渐形成、发展并构建而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古典审美精神既涉及到中国艺术的内在审美趋向和价值观,同时也联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与审美意识。因此,中国古典审美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它是一个始终充满勃勃生机的有机体,其中,“天人合一”使其主题思想。

      从哲学角度上说,“天人合一”把世界万物看成一个整体,没有现象和本体、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此岸与彼岸的区分,虽有形上与形下、体和用之分,但形上不离形下,本体不离作用,浑然一体,不能区分。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本人在此采用张世英和刘方两位学者对天人合一的阐释。张世英先生从存在论角度阐释了“天人合一”的基本含义,他在对比中西哲学的基础上,根据海德格尔两种意义的“在之中”思想,提出人与世界存在两种基本关系,一种“主客二分”式,一种是“天人合一”式,第一种基本特征是“客体是现成的、外在的被认识者,主体是现成的、内在的认识者,两者彼此外在”;第二种基本特征是“把人与世界看成息息相通、融为一体”。中西哲学史上都兼有“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式的思想,相比较而言,西方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是主客二分式,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式。[1]

      这里的“天”是指世界、自然以及人与万物,简言之,“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世界的合一。张世英先生认为这种“天人合一”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意味,因为它揭示了天与人“一气流通”、交融合一,而“审美意识或意境既非单方面的境,亦非单方面的情或意,而是人与世界,天与人‘一气流通’、交融合一的结果。”[2]在张世英先生看来,“天人合一”是一种主客不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极具有审美精神。刘方在其《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一书中对“天人合一”作了具体阐释,他认为“天人合一”包含三方面的内涵:第一层含义是宇宙论层面上,反映了一种有机连续性整体的宇宙观、自然观。这种连续性的整体宇宙观、自然观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同源,整个宇宙不断地生成变化并维持一种平衡。第二层含义是在宗教信仰、神人关系层面上,反映了一种人与天(神)、人世与神界的相互沟通,相互感应,天界和人界没有截然分开,后世的天人感应思想正来源于这种宗教信仰和原始巫术。第三层含义是哲学――精神境界层面上的。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上,与西方哲学截然区分从而导致外在超越之路不同,中国人不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划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这两个世界是相互交涉的,人与宇宙之间是圆融和谐的,人的小我生命融入宇宙大我之中。因此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没有截然相分,而是连成一片,理想世界不寄托于超验的彼岸世界,而就在这个现实世界得以实现。[3]

      从张世英和刘方两位学者对“天人合一”的解释我们可知,中国“天人合一”思想既具有哲学精神,也具有审美精神。中国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天人合一”精神融入到中国艺术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并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艺术精神能够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如彭锋所言:“一方面,中国哲学具有一种艺术气质和意味;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又有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二、古典审美精神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主体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包括有三方面的内涵:

      (一)强调生命个体与宇宙相互交融、不分彼此的整体性

      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与中国哲学观念相通,将生命精神与庞大的宇宙观共融,其关注的重点不是个体生命,而是万物整体生命中所流淌的生机和平和。因此,中国的艺术创作大都带有形而上的气质,抽象的精神气度代替了具象的个体形式,宏大的宇宙情感消解了个人得失之叹,“物”、“景”、“人”、“情”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物我两忘的意境,其中更永恒流淌着一种强烈的、超越现实的独特意境以及充满哲学精神的人生、宇宙观,“艺术的根本任务主要不在于描写‘一己之情感’,而在于‘人类之情感’”。

      (二)强调对生命的直观感悟

      与西方注重形式逻辑、理性认知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注重的是个人的生命体验,如朱良志所指出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审美型文化,以审美为人生最高境界,以心灵体悟外物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如中国传统审美中追求的“意境”、“境界”、“了悟”等,构建于真实的情感体验之上,带着创作者个人的情绪色彩,是创作者个人生命体验与生活经历的真实感悟。因而,中国古典审美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它或者“物皆我之色”,或者“物我两忘”,而最根本的是其中之“物”非现实之“物”,它是表达创作者个体情感的媒介,即我们常说的“象”。古人以立“象”而尽意,通过对“象”的描述关照本体情感。进而言之,对“象”的重视决定了中国传统美学对生命体验的重视,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三)强调建立在现实人生基础上的理想价值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人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其他一切问题都以人与人生为基础而展开。因此,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将人生寄托于虚无的“上帝”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人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放在现世之中,却又不被现世所限制,在精神上超越现实而达到理想的境界,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超越”。因此,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亦同样追求一种“内在的超越”。

      艺术作品中描绘的万事万物并不是要说明事物的本质形式,艺术家更注重在自身生命经验立场上表达个体特有的价值观。于是,现实事物有了现实之外的意境,宏观宇宙与个体人生有了交汇的点,一切的一切在艺术作品中浑然天成,再也无法分清何处是景、何处是情。现实世界的田野上飞扬着理想境遇中的曲殇,一颗看似简单的青叶上却隐藏着整个宇宙的秘密。这就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中所强调的,建立在现实人生基础上的价值与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主题思想,强调生命个体与宇宙相交融不分彼此的整体性、强调生命的直观感悟、强调建立在现实人生基础上的理想价值为其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和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2]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和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9-202.

      [3]刘方.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蜀书社,2003:109-122.

      [4]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56,198.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