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大力发展职教是硬道理

    时间:2020-08-20 08:0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旧世纪之交,全国范围的中等职教事业都在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招生形势急剧恶化,就连中等职教的龙头老大,省、部属普通中专,也已经风光不再,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几乎到了来的都是客的地步;职教、普教在校生比例一年内就退到了55,甚至更低,以致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国教育报》上强烈呼吁职校招生,不可等闲视之。

      面对如此艰难的办学态势,职教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吃透政策,积蓄力量,时时准备再次崛起,重铸辉煌。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职教工作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加快发展的有关论述,正确认识职教形势,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职教事业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职教面临的形势我国的职教事业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

      但是,过去职教的繁荣绝非只靠政府的命令和经费,而是职教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

      在当前职教处于低谷的时期,我们不应该消极悲观,而应该面向实际认真思考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抉择。

      下面简析一下职教面临的外部环境。

      1、从地方经济看市场现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以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市而言,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在我市工业经济中,机械加工、摩托车、家电、制药等产业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

      如果就整个工业体系及为之配套的第三产业来说,其经济总量将占国民生产总值七成以上。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同生共荣的。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一大批即将推出的专业技术岗位急切地需要大量应用型专业人才。

      例如,我国正在推广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加工规格和精度是普通机床无法达到的。

      现代先进工业设备、零部件的制造,必须使用数控机床。

      据报道,现在发达国家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已超过60,而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市,数控机床的占有率不足5。

      如果我们十年内要提高到30—40,仅此一项,劳动力市场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缺额多少,可想而知。

      可是,反映到招生上,我校数控专业招生却不被看好。

      这是因为企业改制,前瞻性的规划、长周期的统筹被削弱了。

      现在很少有企业来和学校联合办学了,也是这个原因;而个人的社会反应则通常是滞后的。

      但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作用,必将导致这些职业岗位升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引俏二产专业再次火一把。

      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宣传对教育消费需求进行引导。

      因此,面对冷落的招生市场,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2、从知识经济看前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必将从初见端倪走向成熟和完善。

      知识经济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支撑。

      其中的技术创新一直是我们民族心理上的一大障碍。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崇尚经书而鄙薄技术,贬其为奇技淫巧。

      直至今天,还有不少人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承受客观规律的惩罚我们发表的论文不可谓不多,理论成果亦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的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化率却很低。

      不突破这一难关,中国的知识经济就不会取得成功。

      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要实现技术创新,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培养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千百万城乡劳动者。

      德国的经验就值得很好借鉴,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容纳着一个宠大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两者相互促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对照别人的成功经验,再次审视我们自己时,共识是明确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仍应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政策。

      我们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大批高新技术人才,而且也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养大批中初等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尽管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但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岗位仍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人称中国的硅谷。

      其从业人员构成中,硕士、博士只占7左右,本科生约占20,大专生占20,中职毕业生占48。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中职毕业生尚能占据半壁江山,那么,在其它正在用新技术进行改造的各传统行业中,中职毕业生必然会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中80以上也要通过职业培训进行就业领域。

      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

      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

      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

      总书记的话既表达了对中等职教事业的殷切希望,又给我们揭示了光明的前景。

      只要我们面向未来市场需求,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走出低谷,前面又是一个美好的天地。

      3、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看走势新世纪初叶,我国城市高等教育大众化将初具雏形。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升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急剧增大。

      《中国共产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渠道,减轻升学压力。

      ……未来的高等教育会怎样扩大自己的规模?一条路是在高等学校原有本、专科专业招生计划上简单地倍加,达到量的扩张,减缓普高毕业生的升学压力。

      这条路有严重的弊病。

      一是进一步刺激普高热,制造一届又一届高考落榜生,推出一批又一批既无技能又无专业知识的待业青年。

      二是不利于高校内部改革。

      多少年来高等学校从办学的评价尺度来说,大家孜孜以求的是发表论文多少?有多少硕士点、博士点?有几个博士后流动站?相对来说,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投入的热情和力气都较欠缺。

      目前,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已经对不少专科生、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眼高手低说不了。

      因此,盲目扩大那些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规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另一条路,也可能是彻底摒弃精英教育双轨制。

      用江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各级政府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机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人才类型、即学科型、技术型、技艺型等类型来规划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计划。

      拿出一批有影响的学校、院、系和专业搞面向职业学校的对口招生,以技术创新为目标,重点从事非学科型的技术高等教育。

      从数量指标来说,要使普中、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大致相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样,就会对普高热起到彻底降温的作用,同时,也从总体上为国家的技术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地方政府都已推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

      江苏省明确宣布,明年对口招生计划在今年基础上翻一番。

      今后还要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

      这些,对中等职业教育是极佳的利好信息,大家都应该拿来好好做一篇文章。

      4、从就业市场看方向今后几年,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国有大中型企业将主要承担高科技创新、支撑国家财政、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使命。

      就业渠道主要通向小型企业和三产部门,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会占社会就业的一大块份额。

      人们的就业观念将会向适应市场的方向转变。

      就业观念中的铁饭碗概念一被打破,社会上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和热情就会日渐高涨。

      香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火爆场面在内地再现,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已经有报道说,高学历者充电的多,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就业、转岗和跳槽,只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

      谁都不能安安逸逸混一辈子。

      要想有一份好工作,就得有相应的专业本领。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将会对社会失控的文凭热起到遏制作用,为职业教育开拓新的办学空间。

      职业教育当然应该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二、合理构思职教发展的框架正如很多同志指出的,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对未来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展望,目标就是谋求自身的发展。

      作为城市职教中心,我们尤应珍惜自身优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体现城市职教中心的综合性、示范性、先进性和开放性。

      我们为自己确定的发展策略是提高自己,办出特色,创建名牌。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构思发展框架。

      1、调整目标,创建办学优势我们要立足中等职教,全方位改革,构建人才培养的教育立交桥。

      首先,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切实办好现有的地方大专班和五年一贯制电大班,争取逐步扩大专业门类和办学规模,争取承担此类高职的办学任务。

      继去年与泰州电大联办五年一贯制法律大专班、财会与统计核算大专班后,今年我校又与泰州电大续办了五年一贯制法律大专班。

      同时,与更多的高校合作,拓宽成人高教的通道,为大量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升学创造条件。

      如与南京化工大学联办了计算信息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成人大专班。

      另外,积极调整中职的教学结构,加强主要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

      在试行学分制过程中,开办试点班,通过普通高校对口高考招生,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让学生有选择培养目标的自主权,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

      2、挖掘潜力,营造服务优势如前所展望,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社会性的充电热必将出现。

      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职业教育必须去占领。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常规的招生办学是远远不够的,职业学校办学具有无长不稳,无短不活的特点,即不但要办好长线主专业,还必须开拓进取,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努力争取对外开办各类职后非学历教育的短训班,从而拓宽职教办学的道路,扩大职教对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为此,我校主动争取培训任务,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努力为社会服务。

      从1987年起,我校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先后与众多企事业单位联手,采取职前与职后相结合、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学历与非学历相结

     合、大班与小班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常年不断举办职后教育学历班和各类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

      今年我校要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更好地努力营造并发挥职教办学的优势。

      3、抓住龙头,营造专业优势我们要紧紧抓住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依托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发挥专业优势,把我校的电工电子、会计电算化、餐旅服务等主专业建成系列配套的拳头专业。

      在一流设备的支持下,努力开展产学研活动,为地方经济培养急需人才。

      今年我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报考形势看好。

      我们要利用即将建成的校园网,开设信息网络中心、模拟商务中心、电子阅览室等,让我校的学生会上网,学会从网上获得知识,学会做网页,学会网络应用和管理,使他们能够在校内就涉足最先进的现实社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空间,从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增强竞争优势。

      这样,不仅提高学校的办学优势,也为日后创办网校、开展远程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4、建好中心,营造规模优势创建泰州市职教中心校,这既是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教育发展目标,也是我校全体教职工多年的夙愿。

      职教中心校建成后,不仅自身的办学规模优势明显,而且会得到许多政策上的倾斜,其幅射所及,窗口作用的发挥,必然使我校成为地区性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其竞争力与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创建工作不仅事关泰州职教的形象和全市职教的大局,也是关系到我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近两年来,我们努力营造一切想着创建,一切围绕创建,一切为了创建,一切服从创建的氛围,努力加大创建职教中心的力度,积极而稳妥地做好硬件和软件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终于一次性通2000年省级合格职教中心评估验收,同时通过了国标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的评估验收。

      尽管通过了合格职教中心校的验收,我校还应坚持继续发展不停步。

      与省内外许多兄弟学校相比,我校职教办学尚有差距。

      不进则退,知不足而要锐意进取,奋力拼搏。

      教育部已经出台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的决定,提出了要重点办好300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

      我们将把跻身3000所作为我们努力发展的下一个目标,使我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协调,把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