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对照材料 > 正文

    中等职业论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0-08-09 08:07: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等职业论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寻求一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把中职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培养模式;技能型

     一、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自身的职教教学目标。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2010年12月2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正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的科学发展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越来越青睐。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导致中职院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中职院校的规模效益无法得到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如从前几年“爆满”、“超大”的财会班,到这两年“渐小”规模组成的财会班,便是社会需求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如: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和新材料新工艺专业等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引起众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又到职业学校学技能的现象。一些人才供大于求,另一些人才供小于求。这种劳动市场技术结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在经济学中称为“结构性失业”。在各国的失业中,“结构性失业”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技能教学模式单一,技能水平不高

     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影响最大的是中职教学模式单一,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同时由于课程设置,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实训时间越短,不能满足正常实训教学的开展,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上述的这些原因造成中职学生技能水平下降、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不能很好的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如北京演艺职业学校的辱师事件,四川地震中“张雅辱骂灾区”事件,观看《南京!南京!》两名90后学生电影院被逐事件,杭州胡斌飙车撞死人事件。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这些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对尊严的践踏,缺少人性的良知,缺少人文素养。我国中职生大多是15~20岁的青少年,由于许多中职学校急功近利,忽视对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得有些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这是值得每个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由于中职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道德水准、意志品格、价值观念、心理情感等等。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联系到我国中职学校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中职学校不仅要转变人才观念,更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办学理念

     “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因此,中职院校应树立“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办学理念,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必须以能力为本,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院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市场是竞争的,竞争是无情的,能否适应市场,关系到中职院校的生死存亡。

     2.加强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对培养人才类型与规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能否得到满足,能否保持稳定的来源,关键是看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因此,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必须进行社会调查,弄清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当地产业政策,搞清有哪些主要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同时要进行人力资源调查,做好人才预测,弄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与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组织专业设置论证,即对所拟设置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和集中讨论,从而确保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我校就是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专业论证,确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专业设置原则,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开设新专业。如陆续开设了“计算机与外贸单证”、“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动漫设计”、“数控技术应用”等十余个受市场欢迎的新专业,使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2)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特色是生长线,是中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中职院校要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社会需要,实行“托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由中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考核、实习、班级管理等,利用中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教育资源实施人才培养,这样来实行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同时注意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大型企业和社会力量办中职教育的积极性,注重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必须坚持注重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原则,对中职教育既要积极发展,又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应将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规范办学行为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使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做到速度规模与质量特色相统一。

     3.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要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立足于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一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中职院校新开专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教师要从相近专业选派教师送到有关高校进修培养,并加强中职院校间的教育对口合作,定期举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交流活动,交流办学经验,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出教育资源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

     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三是尽快制定中职教师系列职称评聘标准,设立独立的职称评审机构。发挥职称评聘在师资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自觉努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职教育确保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4.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外成长空间,加强素质教育

     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必须严格管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对辅导员和声誉影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树立“学生是学院的生存线”、“学生就是上帝”的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中职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要落实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严格考核。中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学生管理,关心和爱护学生,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许晓峰.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开创新型技能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2]吕宜之.浅析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2006(10).

     [3]郭红等.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09,04.

     [4]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5]刘红英.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