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幅精美的织锦靠每一根线头织就”]织围巾线头怎么接一根

    时间:2019-01-04 04:46: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引子:“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20世纪50年代从上海来到昆明的胡炳辉老人终于搬进廉租房了,这套房子是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他奔波协调来的。搬家这天,帮扶中心办公室主任、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何树升和同事带着大伙儿凑钱为老人买的各种用具,来给他贺喜。
      胡炳辉是孤寡老人,而且不是市属企业的职工,但衣食无着,他“赖”上昆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就不撒手,而且经常破口大骂中心工作人员,中心没有把他推出去,而是设法为他解决各种困难,最大的住房难,硬是通过无数次的反映汇报,帮他协调到了一套廉租房,老人这才有了安定的家。
      有一天他又来了,看到一位上访职工在骂中心工作人员,他跳出来指责那位职工不对,说到激动处,老胡撸撸袖子要和人打架,“那位骂人的职工以为老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呢。”何树升笑笑说,“其实,此前,老胡也是这样经常来骂我们的。”
      胡炳辉的例子只是云南各级工会20年来300多万人次帮扶、送温暖例子中的一例。
      对于挣扎在食衣住行窘境中的困难职工而言,1992年开始,由工会在全国推开的“送温暖”活动使得他们对“明天”有了信心和期待,也就是打那时开始,云南的数十万困难职工,“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是梦想。
      
      做好5篇大文章 云南工会大变样
      2011年12月26日下午,云南省总工会在昆明体育馆举行纪念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20周年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10周年纪念大会。
      “从1992年到2011年底,整整20年。”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彭增梅说:
      “从1992年至今,全省各级工会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和政府、社会各界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累计筹集送温暖帮扶金13亿元,先后由党政领导和工会干部组成了3.5万个慰问组,走访慰问了6万户次困难企业,慰问困难职工家庭306万户次,困难农民工30万人次,困难劳模9万人次。”
      搁在20年前或者10年前,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发轫和深化,由于多重原因,不少职工出现了生活困难,甚至是极度困难的状况,具体表现为食衣住行困难重重,就医就业和子女就学无力自拔,而所在企业因为改制或者效益欠佳,已经无法承担这些原本的“企业责任”,而此时,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体制改革等尚不完善,问题多多,不少职工瞬间由“主人翁”被抛入社会的谷底。
      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工作思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明晰,这就是“党政所谋,职工所需,工会所能。”
      正是在这个基本工作原则和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困难职工、困难企业的具体情况,在“送温暖”和“帮扶困难职工”的两项活动中,云南省总先后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具体活动,把这两盘棋下得风生水起,成果丰硕。
      这些活动荦荦大端者计有:
      “双百双万工程”、“212工程”、职工医疗互助、3个藏区县、25个边境县和全省贫困县工会帮扶、全省1376个乡镇工会建设。
      所谓“双百双万工程”是指,在全省树立100名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带头人,100个安置和促进再就业的先进单位;各级工会对口帮扶10000户特困职工,免费培训10000名下岗失业职工,并使其大多数实现再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10月,全省各级工会共结对帮扶困难职工53000多户,已解困7600多户;对54800多人次进行了再就业培训,其中60%找到了工作;通过实施小额借款、组织家政服务、发展工会事业等,扩大了下岗职工的就业门路;工会自办的职业介绍所,为9062名下岗职工牵线搭桥实现了再就业。
      “双百双万工程”的圆满实施不是工会送温暖工作的暂时停顿,恰恰相反,是新的工作起点的开始。
      据统计,到2002年底,云南的下岗职工有36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者尚不到19万人,但一些隐性下岗、隐性失业的职工比较多。为此,云南省总工会从全省工会的实际出发,按照全总3年内工会要转岗培训200万名下岗失业职工,帮助和介绍200万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工作计划,本着“党政所谋、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方针,提出了“212工程”。
      这是云南省各级工会开展的旨在切实帮扶困难职工的一项行动,即在2002―2005年3年间,为全省20000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帮助其中的10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工会组织长期帮扶20000名特困职工,协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据省总工会有关领导介绍,三年中,省总共投入280万元用于“212工程”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同时部分工会还向劳动保障部门申领了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充裕的资金保证了“212工程”的顺利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一年,全省工会实施“212工程”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9209人,帮助实现再就业30573人,常年帮扶了困难职工93712人。2005年继续实施“212工程”,全年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8284人,帮助186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常年帮扶了48024名困难职工,培养扶持了494名创业带头人。
      也就在此时,为推动“212工程”及再就业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要求,省总工会提出了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计划,并把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促进“212工程”及再就业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截止2005年8月,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区已全部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各级工会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要工作平台,开展了符合职工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条龙、全方位的帮扶服务。
      最终,在省总的精心组织下,在全省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到2005年底工程实施完毕,全省各级工会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含隐性下岗失业)122612人次,帮助其中80151人次实现再就业,同时长期帮扶了207772名困难职工;省总共拨付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280万元。“三年的促进再就业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实际完成的工作达到计划数的两倍有余。”
      就在“212工程”方兴未艾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江巴吉才及省总党组把目光投注到了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困难职工群体身上。
      2003年下半年,根据一些职工在医疗保险报销以后自负部分依然过高的情况,省总决定于2004年在全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省总的想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省政府为省总筹集了1000万元的风险金和100万元的启动金。
      2004年7月1日,第一期活动按时开展。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全省共有180多万名职工参加了活动,总收入达到1.4亿多元。到第一期活动结束时止,总共补助了生病职工70980人次,总计支出了4900多万元,患病职工个体最高得到了128020元补助。
      省总副主席彭增梅说:“截至2011年10月,8年来,全省总计有155万职工享受到了共计9.38亿元的医疗互助资金的帮扶,这项活动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会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2008年6月16日,省总在香格里拉县召开了迪庆州工会工作现场办公会。
      会上,江巴吉才宣布了一项决定:“省总决定实施迪庆州工会3年帮扶行动,出台《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加强迪庆州工会工作的意见》,在保证上缴经费回拨补助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对迪庆州工会实行专项补助。”
      同时,省总联动云铜、昆钢、云南冶金3家国有大型企业,分别对口帮扶香格里拉县、维西县和德钦县。
      截至2011年10月,云南铜业帮扶德钦县43万元,云南冶金帮扶维西县20万元,昆钢集团帮扶香格里拉县23万元。
      省总财务部部长黄越红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3年来仅省总就拿出了至少1600万元帮扶迪庆州各级工会。”
      云南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涉及8个州市25个县,分别占全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18%和边境县总数的18%。其中,22个县市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7个为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所涉及的600多万边民中60%是少数民族,全部20多万职工中有困难职工1.8万,这些边境县的共性问题是,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存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
      基于和建设藏区县同样的道理,为配合省委、省政府“兴边富民”政策,2008年8月2日,云南省总启动了“兴边富民工程”工会行动计划。
      这项为期3年的行动计划将使25个边境县工会获得包括资金、人才、技术、项目、信息等在内的各种支持。按计划,从2008年起到2010年,省总每年给予25个边境县市总工会5万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门用于加强边境县市工会工作。
      从2008年到2011年,来自省总财务部的数据显示,25个边境县工会所得到的工作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为1592万元,黄越红告诉记者:“这还不包括28个产业厅局公司工会结对帮扶的数据。”
      云南全省有87个贫困县,这些县的工会工作物质条件十分简陋,有的连正常的工作维持也叫苦不迭,藏区县和边境县工会帮扶以后,省总党组又把关心的目光投注到更为广泛的87个贫困县工会,3年多来,仅省总投入到这87个贫困县的经费、基本建设以及购车等经费就达5573万元,贫困县工会的面貌焕然一新。
      “基层活,全省活。基层强,全省强。”这是省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全省基层工会建设发展时所表达的意思。事实上,几届省总党组领导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自2010年起到2012年,省总将对全省1376个乡镇(街道)工会实行工作经费补助,每个乡镇(街道)工会每年补助1万元,为期3年的补助,将使乡镇(街道)工会获得总计4128万元工作经费。此外,省总还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要保证每年在本级工会留成经费中核拨不低于5%的工作经费,专门用于支持乡镇(街道)工会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
      到2011年10月,省总已经核拨给全省1376个乡镇工作经费共计2746万元。
      
      “送温暖”和“困难帮扶”:云南工会有一张光彩夺目的“群英谱”
      在纪念云南工会“送温暖”20周年和困难职工帮扶10周年的活动中,云南工会推出了何树升、罗阳等30位活跃在基层一线为困难职工服务的先进人物,这30位凡人中的“俊杰”与千百工会人一起构成了云南工会在这两项活动中的“群英谱”。
      “群英谱”中,不少的人和事,总是令人感动。
      “扑通”一声,张忠惠跪下了。
      这是2003年8月的一天,在云南省总工会女工部时任部长岳琼英的办公室。曾经走投无路的张忠惠,终于又获得生存的希望了,她觉得除了给恩人下跪,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感激之情。岳琼英赶紧把她搀起来,说:“你别这样,帮助你是我们应该做的,你遇到不法侵害,工会是你娘家人,我们有责任帮助你,快起来。”
      年逾不惑的张忠惠是昆明一家冶金企业职工,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被所在企业领导以株连性的“土政策”解除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失去了生存的唯一依靠。山穷水尽之际,她来到云南省总工会,找到女职工工作部。
      昆明市总工会主席杨丽闻讯后亦及时施以援手。杨丽为她起草辩护词,亲自上庭为之打官司。
      在两级工会的帮助下,最终张忠惠赢得了官司,张忠惠又找回了一度被无端剥夺的工作岗位。张忠惠曾流着泪对记者说:“只有工会会帮助我。”
      2002年11月6日,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是云南首家成立的帮扶中心,截至到目前,中心接待了各类求助人员354万人次,动用帮扶金12230万元,帮扶了65.4万人次的困难职工。
      然而这个中心对职工的帮扶还不仅仅止于物质性的帮扶上,在情感和思想上,这个中心甚至成了一些困难职工“发泄”、“哭诉”乃至谩骂的场所,而昆明市总及中心领导并不排斥,而是把这些也当作不亚于物质帮扶的一种特殊帮扶形式。
      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前市总主席杨丽和党组成员,都遇到了一些用谩骂、威胁、自杀等极端方式到中心来寻求援助的困难职工,面对污言秽语,面对吐到脸上的痰,面对寒光闪闪的匕首……杨丽从自己做起,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发扬“五心精神”――真心、爱心、耐心、热心、细心――宁可自己受气挨骂,也要热诚关心他们。
      2005年8月的一天,王姓老大妈来到中心,适值杨丽和彭萍安都在,王大妈拿出了一张泛黄而皱的纸条说,她儿子多年前在所在企业买股票,还有1000元没退,要中心退给她。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不属于我们帮扶的范畴。”大妈说:“我不管,反正都是你们共产党的事,厂里不赔,你们赔。”经电话和该企业联系,确有其事,厂里说,可能是当时退股时,大妈儿子是什么原因没去退股。该厂领导特意嘱咐中心,“不是你们的责任,别理她。”杨丽了解清楚以后就问大妈:“您就是要那1000块钱?”大妈回答很干脆:“对,我就是要钱。” 杨丽觉得,不管,大妈有损失;管吧,又违反中心规定,就决定照往常一样“自费”管这事。她说:“这样就好办了。”回身进了更衣室,从自己刚领的工资中,拿了1000元给大妈。
      彭萍安告诉记者,中心工作人员个个都“自费”救助帮扶过困难职工,捐款不算,仅随机自掏腰包帮扶,“中心成立5年多来,怎么也在一万元以上。”
      原省长徐荣凯视察帮扶中心后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很感谢你们,你们为职工解决困难就是为省委、政府分忧。本来这么多的职工都是要去找我们的。”
      2006年5月,中心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红河州工会工作在时任州委常委、州总主席陈燕华的带领下,体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各项工会工作的创新。
      2004年红河州总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全国首先推出困难职工援助工作五级网络的管理体系,即州援助中心、县市援助分中心、乡镇援助站、社区援助分站、困难企业援助点。各级援助机构之间建立了高速的信息传递渠道和特殊情况预警预报机制,把救助困难职工的职能延伸到全州每个角落,使全州每一位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五级网络帮扶模式的建立,既节省了困难职工寻求救助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又避免了困难职工的群聚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
      江巴吉才等省总领导总是把关怀和荣誉推让给基层工会干部,但轮到自己遇到困难职工所反映的问题时却“勇往直前”并“义无反顾”。
      2006年的元旦对于原昆明冶炼厂的38名退休教师是个大喜的日子:困扰他们多时的退休工资待遇问题在江巴吉才的亲自帮助下解决了。
      2004年9月25日,江巴吉才利用休息日来到省总信访室了解工会信访工作,闻知原昆明冶炼厂有38位退休教师的退休工资没有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落实,致使这些教师的待遇只有地方退休教师的一半左右。
      江巴吉才通过调研发现,这是全省性的一个共性问题,于是提笔给徐荣凯写信,他表示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省长尊重并赞同江巴主席的意见。
      到当年底,省财政厅已审核拨付7户省属国企和9个州市辖区内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497万元,惠及121户企业中小学3318名退休教师。
      工会的积极作为,逐渐在社会上改变了传统“福利工会”的形象,职工对工会逐渐寄予厚望,把它作为自己情感、利益、灵魂的“家”。
      几年前,有关部门曾有过一份对职工的问卷调查,涵盖多个行业和区域,其中一项是:“当你遇到困难或切身利益被侵害,你会向谁求助?”逾八成的职工在第一个答案“亲朋好友”的选项之后,填选了 “工会组织”。
      在一个有着十分深厚的血缘亲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国度,在一个工会组织曾经几十年局限于“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小圈子的历史背景映衬下,职工的这个真诚选择,就是对云南工会人信任并亲近的最大褒奖。

    相关热词搜索: 线头 织锦 一幅 精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