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知道算是谁的错_“上瘾”,谁的错?

    时间:2019-01-20 04:33: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瘾,可能谁都有过体验。节假日,尤其是长假,或许是过瘾的大好良机。说起瘾,人们大都认为是由个人的兴趣、喜爱,慢慢地发展、引申而形成的一种嗜好,再发展就会成癖。上瘾到了极点就会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盗窃等就是这样。另外,还有什么球迷、戏迷、收藏、美容、服药、购物、彩票、冒险、发烧友、网络痴、追星狂、性错位、妄想症等。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只要着了迷,都可以上瘾。而上瘾者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生理学有个说法,“上瘾”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
      2001年,德国不莱梅大学心理学和认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赌博、酗酒和吸毒上瘾,这些事物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和体内一些激素的释放,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上瘾,这是应激反应的表现。随着情绪高涨、激动产生一种欢欣的精神状态,会持续数小时。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会强化和引诱上瘾者再次重复体验这种刺激,而且会长期持续不断。
      2004年初,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斯钦卡同哈里威老兵医院的詹姆士教授,又发现了上瘾的新基因。人体缺少这个基因就不会喝酒,当然更不会上瘾,结论:“上瘾就是疾病”。凡是有上瘾的特性,就必然有上瘾的基因。美国遗传学家、医学家罗伯特・莱弗尔教授认为,喜欢冒险、迷恋购物,偏爱一种食物,无止境地吃,奥秘的关键就是“基因导致人的情绪改变”,治疗方法是去寻找情绪改变的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应是没有伤害或不会上瘾的,让他们从一种事物中离开,然后进入另一种事物中。
      20年前,日本的任天堂、世嘉等电脑游戏刚进入中国家庭,人们只觉得新鲜有趣,如今,竟然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年轻人患上“网络游戏成瘾症”,也就是“电脑游戏瘾”病。它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轻者精神依赖,不上网就焦虑、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重者与毒品成瘾相似,完全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让人变得不可理喻,没有自尊,为上网可以不择手段。由于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常常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衡,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疼等疾患,甚至导致死亡。君不见,许多酷爱玩电子游戏的人,都沉迷于各自钟爱的网络游戏当中,并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但他们绝对不同意别人用“上瘾”来形容他们。其实,来自游戏的刺激与来自酒精和毒品的刺激一样,作用于人脑同一个部位。不同之处,电脑游戏爱好者不受任何外界药物的刺激和驱使,完全是他们的真实意愿。
      说得简单些,“瘾”的本质就是一种“强迫”意识,即是不管想不想要它,也总是难以摆脱它的控制,虽然“瘾”通常都会伴随着生理上的一些症状,但“瘾”终究还是一个心理问题,是人的神经系统中某种特定神经运作模式的反映。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瘾”的,只不过我们把轻的“瘾”叫做“兴趣”,稍重的称为“喜欢、爱好”,再重的是谓“嗜好”,进入到痴迷状态后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甚至健康而难以摆脱,那才到了上“瘾”或为“癖”的地步。“瘾”,开始带给人的是欢乐,而结局却是痛苦。
      英国伦敦有一家名为“小修道院”的精神病诊所,2004年一年诊疗约6000名患有各种瘾的病人,其中70%是所谓的“技术瘾”患者,他们每天花数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使用手机发短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冲浪而无法解脱。诊所医师马克・柯林斯觉得,“行为性上瘾迅速增多”,是当今社会主要的“瘾”病,另外还有赌博、酗酒、吸毒、崇拜、性欲狂、饮食失调等,对他们只能施行心理疏导,但疗效甚慢,且难以巩固。目前,治疗上瘾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约有70%的患者治愈后复发,还有30%的病人死于他们上瘾的东西。因为上瘾包含了心理的、环境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神经生物学的因素。他认为,治疗上瘾症的途径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如果一种方法不行,就试用另一种方法,比如“香熏疗法”、“催眠疗法”、“谈话疗法”以及“按摩疗法”等,力求治愈并巩固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错乱病症,其中主要是“瘾”症。尽管如此,仅有50%的患者承认自己患有心因性的精神障碍病,而且只有1%的人接受治疗。但是,事情有时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一些“瘾”患者,在接受心理咨询治疗以后,很幸运地终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逐渐重获阳光。这时,另一个“症状”又随之出现,便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依赖。由于心理咨询师给予了对自己信任,并从心理咨询师那里得到极大好处。于是,“咨询上瘾征候群”又相伴出现,成为一种无害的“后遗症”。就像电影《无间道》中,满腹恩怨情仇无处诉说的警方卧底陈永仁,只有在心理医生DrLee治疗室的红色沙发上才能安稳地睡去。然后,她成了他唯一可以相信、可以投入的人,而将“瘾”的依赖,全身心地转移到对“心理医生”的依赖,从而让心理医生深感无奈。
      编辑/吕毅

    相关热词搜索: 谁的 上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