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0-05-13 09:25: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汉语热”。与此同时,国家汉办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化赛事,为汉语和汉文化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各项活动当中,影响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当属“汉语桥”这一比赛形式。本文将结合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赛题,主要从“汉语桥”大赛对中高级语音教学、词汇教学以及文化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国际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汉语桥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传播

    一、“汉语桥”简介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指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为激发世界各国青年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进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自2002年起开始举办的“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三项赛事,均为每年举办。比赛内容有汉语语言能力(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中国国情知识、文化技能(歌曲、舞蹈、曲艺、杂技、器乐、书法、绘画、剪纸、武术、传统体育等)、综合能力(通过培训,重点考核选手对汉语、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比赛形式可设置笔试、演讲、才艺展示、即兴问答等基础环节。

    二、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综述

    2019年8月22日,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暨闭幕式在长沙举行。参加总决赛的五大洲洲冠军是缅甸的蒋天改、埃及的诗雨、摩尔多瓦的安子轼、美国的罗明彦和澳大利亚的小马。

    总决赛由汪涵、靳梦佳主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主播海霞、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冬梅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易福成担任评委。

    第一轮比赛考核选手对中国当代国情的了解程度。借助大米学长展示的汉语梦想列车,选手轮流观看中国五站体验视频,看后由出题官大米学长出题,选手作答。五个视频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广西苗寨的跳坡节、湖南株洲的地铁建设、浙江义乌的鸡鸣山社区、北京胡同的老传统以及哈尔滨西瓜品种研究。

    第二轮比赛是通过剧情表演的方式考核选手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水平。剧情表演的主要内容是李白诗词赛会和晁衡、鉴真六次东渡的故事。

    第三轮比赛剩下两名选手,埃及的诗雨和缅甸的蒋天改。本轮赛制是一对一竞答,各自90秒的答题时间,轮流答题,计时结束,答对题数多的一方获胜。最终诗雨以十二题的答对题数获胜,成为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全球总冠军。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先后有中英对照的《梨花颂》、柬埔寨的男孩沙利、声入人心男团和德国慕尼黑童声合唱团美轮美奂的展示,舒缓了比赛的紧张,展现了中外交流的成果。第二轮比赛后中外艺术家带来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演绎了中外文化碰撞时产生的美妙火花。

    正如比赛中各位评委说的那样,“汉语桥”是一个独特的平台,能够让人得到自我发挥,它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中外结合的。我们能在“汉语桥”这个舞台上,看到学生知识的进步、自我的成长,同时也能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发光。我们也希望汉语为桥,天下一家,不同的文明之间,都能保持开放的心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对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试题进行研究,教师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不仅可以通过汉语学习者的答题情况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重难点,而且教师自身也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语音教学的启示

    加强汉语拼音教学,注重发音训练。从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的内容来看,这届总决赛不太注重对语音的考查。

    在比赛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的选手声调语调还是受到了母语的影响,甚至会形成语音石化现象。即使是已经在中国待了很多年的大米学长,在第一轮比赛的第一个视频广西苗寨跳坡节中,把“通高铁”的“高”读成了去声调;
    在第二个视频湖南株洲地铁建设中,把“自主”的“主”读成了阳平调;
    第四个视频北京胡同里的老传统中,把“瑞虎大将军”的“军”读成了阴平调;
    在最后一个视频哈尔滨的西瓜品种研究中,把“非洲”的“非”读成了上声调。这绝非偶然,观看之前大米学长参赛的视频时笔者发现,大米也将这些声调的其他字读错,尤其是类似于“通高铁”之类的三字短语。再一个例子是第二个视频中的主人公将“厉害了”的“厉害”都读成了阳平调……我们排除掉受节目紧张气氛的影响,产生这些错误声调的主要原因就是母语的负迁移。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对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掌握透彻,并强调对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后鼻音“ng”及“n、l”等容易出错的音的学习。同时,为了预防语音石化现象,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错误语音进行纠错,但是不能过度纠正,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说汉语的欲望,让学生多说汉语,这样就可以及时纠正。

    除了在第二轮比赛中海霞老师指出了小马、罗明彦和安子轼的声调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错误;
    同时海霞老师也给蒋天改提出了建议:语气的准确。

    这给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语音教学上的一个新的角度:如何教学生在语句表达上把握语气。蒋天改选手说的“唐朝的建筑雄壮伟大”平平淡淡,没有给人如亲眼所见的感觉,而海霞老师的一番展示让人仿佛看到雄伟建筑屹立于人前。笔者的建议就是,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学生多参与活动,在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次,教师可以将不同语气加以对比,结合语境,让学生总结几种语气表达的意思。

    (二)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1.关注网络用词,适当讲授網络用语及其用法

    汉语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语言,它既有带着历史的沧桑古朴气息的古语词,又有体现时代潮流的网络用词。在第一轮比赛第四个视频北京胡同里的老传统中,出现了“打卡”等网络词语,其意义是拍下照片视频等表示自己来过某个地方或做过某件事情。那么,这又体现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另一个问题:网络用语的教学。

    据统计,各个高校和孔子学院的学生,一部分是小学生,这部分大多是在本国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另外有一大部分是年龄在十七八到三四十不等的“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跳脱,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而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国高校留学生学院学习汉语和研修其他专业。我们面对这个群体时,所选取的词汇不能仅限于《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规定词语,而应该结合当下流行趋势选择符合潮流的网络词语开展词汇教学,培养紧追时代的留学生,而不是思维守旧的留学生。

    2.注重方言词、古语词等一般词汇的教学

    在第一轮比赛第四个视频北京胡同里的老传统中,出现了“局气、豆汁、兔儿爷”等方言词,这对选手理解视频产生了一定难度。

    在第二轮比赛剧情考验中,以“李白的朋友圈”为主题的情境比赛展开。马可饰演的李白以及几位选手扮演的西域商人和异国王子等语出古语。如李白云:“今日鄙人略设薄宴……李白不才,愿为拔得头筹的才子赠诗……”,又如安子轼饰演的长安才女所云:“小女子听闻……不请自来,还请见谅。”

    比赛也给我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带来了一个问题:方言词和古语词应不应该教,怎么教?对此问题,笔者的回答是方言词应该教,古语词适当教。方言词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中国本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留学生学习所在地区的方言词不仅能够激发其对所在地区的热爱,而且能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地区文化中,对汉语学习也有所帮助。而古语词应当适当选取,适当教学。对比赛中出现的“薄宴、拔得头筹”等古语词,笔者不建议教学,因为这些词汇只在这样的剧情表演中使用,而日常生活中不常用。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教授的古语词应当是目前还在使用的或者产生了其他词义的古语词。

    3.适当进行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教学

    在第一轮比赛第四个视频北京胡同里的老传统中出现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开门红”“蝎里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二轮比赛剧情表演中出现了“放马过来”“借一步说话”等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选手虽然做出了正确理解,但是这些选手都是从世界各地极其优秀的汉语学习者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的汉语水平已经到了很高的地步。这让我们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如何进行富含文化气息的固定短语的教学。

    笔者的见解是:这类固定短语不适合集中教学,适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教师在讲授这类词语时,可以让学生“说出来”“走出去”。前者意思是教师给出具体语境和大致意思,学生自己揣摩总结该固定短语的文化意味;
    后者意思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日常生活中去。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的,留学生直接沉浸于实际生活语境中,自然而然地对这类固定短语的文化意蕴有所体会。

    4.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

    比赛题目分析:

    李雷:韩梅梅,工作服上除了别工作牌,别别别的。

    韩梅梅:老板,我没别别的。

    李雷:那这是什么?让你别别别的别别别的,你非得别别的,你别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吧。

    请问:韩梅梅的工作服上别了哪些东西?

    A.别的东西 B.工作牌和别的东西 C.工作牌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几个“别”的意思:这里的“别”的读音都是bie(35),主要意思有:

    (1)分离;

    (2)另外;

    (3)区别,区分;

    (4)差别;

    (5)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

    (6)插住,用东西卡住;

    (7)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这道题和语音相结合,选手错在不理解“别”字的多重意思,本质上看,还是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选手可能明白单个的词汇含义,但是在这样复杂的语境中,选手很难做到精准迅速地选出正确答案。在给出正确答案的选手中,只有几位能正确理解这道题。例如选手金雷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别东西就是戴胸章的意思,我让你别别别的东西,你为什么别别的东西,这可能说明她不仅戴了有自己名字的胸章,还戴了比如说什么花,可以理解成这样的思路。所以她肯定是带了什么东西,老板才会斥责她和责骂她。不然老板不会说她这样的问题。”

    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讲解词汇的过程千篇一律:先领读,再释义,并没有根据词汇的适用语境的不同而采取风格各异的教学方法,这样单调枯燥的教学课堂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这个“材”不仅是学生,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参与者:教材内容。教师可将词汇分为不同类型,采用实物展示、语境释义等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从而提高學生的汉语水平。

    (三)对文化教学的启示

    这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和往届比赛一样,极其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第一轮比赛通过中国风土人情、当代国情的视频展示了包罗万千的中国;
    第二轮比赛通过传统佳节中秋节的引入,展示唐朝长安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中日文化交流的过程;
    第三轮比赛对中国古今文化、文学、文艺都有所涉及。这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1.情境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

    第一轮比赛中五个视频的主题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第一个视频广西苗寨跳坡节中展示跳坡节的过程和苗族传统服饰的蜡染技术,第二个视频湖南株洲地铁建设展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隅,第三个视频浙江义乌鸡鸣山社区展示了社区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第四个视频北京胡同里的老传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另类传承,第五个视频哈尔滨的西瓜品种研究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第二轮比赛展示了唐朝人们诗情画意的生活和晁衡、鉴真等中日交流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过程。这些都指向:中国文化会有更好的传承和中外技术交流的发展前景。同时,比赛的形式给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了好的思路:情境模仿和生活再现。留学生亲身经历饱含文化意味的生活,可以产生文化认同感,增加融合度,也增加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2.倡导文化体验式教学

    (1)在“耄耋”和“古稀”中,哪一个表示的年龄更大?

    答案:耄耋。

    (2)可以形容女生年龄的别称是“豆蔻”还是“末發”?

    答案:豆蔻。

    (3)从波斯传入中国的乐器是唢呐还是胡琴?

    答案:唢呐。

    (4)《甜蜜蜜》的曲谱来自哪个国家的民谣?

    答案:印度尼西亚。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是形容“夫妻关系”还是“战友关系”?

    答案:战友关系。

    (6)“千金”一词最初是形容“杰出的男子”还是“美丽的女子”?

    答案:杰出的男子。

    (7)“说学逗唱”是中国传统相声的基本功,其中的“唱”指的是什么?

    答案:太平歌词。

    (8)“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功,其中的“做”指的是什么?

    答案:形体动作。

    (9)在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电影中,出现的第一张中国面孔是哪个角色?

    答案:花木兰。

    (10)铁臂阿童木的形象灵感来源于中国动画《铁扇公主》中哪个人物形象?

    答案:孙悟空。

    (11)吸收了来自波斯、印度、中国等民间故事的文学名著是哪一部?

    答案:《一千零一夜》。

    (12)著名作家鲁迅受国外文字影响发表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是什么?

    答案:《狂人日记》。

    最后一轮比赛中考察的是对中国古今文学、文艺等的了解程度。从上文挑选出来的典型例题中,我们发现文化教学的特点是多样性与代表性并重,传统性与现代性并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时对文化有所取舍。在许树安主编的《中国文化常识》里,对中国文化做出的取舍不是很明显,深奥的很深奥,浅显的有的甚至一笔带过。所以,教师在面对一本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时,不能盲目跟着课本讲授,要因材施教,讲授和体验相结合,倡导体验式教学。

    四、结语

    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中国文化的推广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事业,更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汉语桥”比赛持续举办,并且试题的命制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赛事的可观赏性越来越强。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及时总结往届比赛的举办经验,深入细致地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阐述,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陈佳贺,女,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责任编辑 蔡慧玥)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 总决赛 中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