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23年党建评论推荐参考多篇

    时间:2023-08-02 14:14: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3年党建评论推荐参考多篇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体现。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2023年党建评论推荐参考多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3年党建评论推荐参考多篇

      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体现。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很好地运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历史伟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面贯彻人民性的本质要求,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理论概括,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都将人民性贯穿其中。我们需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这一主线,系统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理论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和基础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必须首先认识和把握具有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中国特色。推进如此巨大规模的中国人民全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需要始终从国情出发,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还要认识到十四亿多中国人民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一定要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最终奋斗目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汇集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只有坚持从人民性出发,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完成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既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又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关键内容和根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承诺。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现代化,既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厚植人民生活的现代化物质基础,又要持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并重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核心体现。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都是一个追求富裕的发展过程,但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杜绝两极分化的发展过程,这个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彰显了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协调好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要将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核心要求,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对人民高品质生活和优美环境的重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总结,是对现代化理论面临的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容性问题进行科学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认识的理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维护全球和平发展和世界人民福祉的承诺与贡献,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观点立场在全球范围的实践,是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胸怀天下观点立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有机结合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式现代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现代化,又以自身现代化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彻底摒弃西方现代化的“国强必霸”丛林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正是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激扬青春 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今年是五四运动104周年。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青年必须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争做追梦者、奉献者、开拓者、担当者。

      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梦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也需要忧国忧民的情怀。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四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广大青年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挺身而出,在中华大地上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青年只有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在新征程上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奋进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理想在奉献祖国中升华,让信念在奉献人民中闪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争做练就强国本领的奉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对广大青年来说,为国家发展奉献青春,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和人民尽责。奉献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也需要练就过硬本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是青年为强国事业奉献的先决条件。五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舍生忘死的先进青年,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学习先进思想、练就强国本领,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这既为青年绽放青春提供了机会,也对青年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实现人生理想,还是为强国建设奉献青春,青年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掌握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加快知识体系更新,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在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和挑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锤炼自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本领和能力,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体、创新主体和奉献主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争做践行报国之志的开拓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中国要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青年主动挑大梁、当主角,自觉成为科技创新的开拓者。生活从来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来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把更多机会留给那些敢于开拓创新的人。开拓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青年朝气蓬勃的内在动力。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引导着青年发展的方向,是鼓舞和激励新时代青年践行报国之志、勇于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遇到艰难繁重的任务,也必然会遇到更严峻的挑战,更需要广大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新征程上,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勇于开拓创新,胸怀“国之大者”,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争做新时代伟业的坚定开拓者。

      争做接续复兴伟业的担当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需要果敢的引领者,新的使命需要勇毅的担当者。”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接续奋斗,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三个务必”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是我们党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鲜明的斗争品格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到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新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养成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雄壮史诗。

      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是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必然要求。历史告诉我们,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无数次的锤炼中逐渐养成的。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在思想淬炼中夯实斗争的思想根基,在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本领,在实践锻炼中磨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在专业训练中把握斗争的方法规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思想淬炼中夯实斗争的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更是党员干部经受各种风险考验、行稳致远的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学深悟透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在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本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把稳政治方向之“舵”,扎稳政治立场之“根”,严守政治纪律之“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在实践锻炼中磨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增强斗争本领,必须加强磨砺,躬身实践,在真刀真枪的斗争中锻造烈火真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到火热的重大斗争实践中长见识、练胆识,自觉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善于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过程中强体魄、壮筋骨,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切实克服“软骨病”“恐惧症”,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从而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在专业训练中把握斗争的方法规律。提升党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是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坚持勤学苦练,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要坚持实训实干,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抓落实、办实事、求实效上;要坚持守正创新,既坚持斗争原则性又讲究斗争的灵活性,做到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真正时时、事事、处处体现专业化素养和专业化品质。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我们党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党的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党的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靠理论武装。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过程中,锚定目标向前走、团结一致向前走、坚定自信向前走。

      伟大事业从来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科学的理论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长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关键就在于依靠科学理论凝聚力量、引领前行。建党之初,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从此,我们党就有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国人民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思想旗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引了航程。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打牢理论基础,确保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不会偏航。

      理论武装具有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有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作为引领,是党能不能团结统一的首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9600多万党员,这么大一个政党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关键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着力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尤其是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伟大思想的力量给予了我们自信的底气。有了这样的底气,前进的步伐自然更加坚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面临的挑战也极为严峻。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树立理论自信,尤其是牢牢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重要依据,作为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指引,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领悟践行“四个所有”

      2022年《求是》杂志第23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所有”重要要求。反复学习领悟,越来越感到“四个所有”立意高远,指向鲜明,饱含期望,面向未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四个所有”,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国之大者’,永远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员意识,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定维护党的形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永远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勇于迎击任何狂风暴雨、战胜任何惊涛骇浪,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止。”

      以上是“四个所有”重要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中,每一卷都有加强党建的论述,多数内容是针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要求,而“四个所有”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务必在学习“四个所有”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查找问题,明确前进方向,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学习“四个所有”,切实解决个别党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在践行“四个所有”,这是主流。但在个别党员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不足:一是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足;二是带头作用发挥不足,不是走在群众前面,而是落在群众后面;三是斗争精神不足,面对错误的思想和言论,不是挺身而出,旗帜鲜明,而是退避三舍,生怕“沾火星”;四是奉献精神不足,一事当前先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五是学习劲头不足,借口工作忙,逃避学习。处于以上状态的个别党员要切实增强党员意识,按照“四个所有”的要求,“重启”共产党员的精神密码。

      学习“四个所有”,切实解决个别党组织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除了个别党员存在的问题外,我们也有个别党组织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不到位”。一是活动不到位。党组织开展活动,不在于次数、篇数、人数,重要的是所开展的活动真正触及到党员的精神世界没有,党员自身是否从灵魂深处受到了洗礼,这方面还值得深入思考。二是考核不到位。一个党员究竟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没有,是否真正得到了周围群众的敬佩和认可,至少目前对党员的考核没有做到这一步。三是管理不到位。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外的表现,退休党员在所属社区的表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学习、教育和衔接确实存在着不到位。以上问题在切实解决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四个所有”的要求,切实把加强党建,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与每一位党员挂钩,做到“不落一人”。

      学习“四个所有”,应深刻感悟到其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所有”更加具体明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两个先锋队”成员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向着“四个所有”的目标加倍努力。首先,要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始终牢记“四个所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普通党员或不称职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整体,它所承担的使命仅靠“关键少数”是难以完成的,而“四个所有”涵盖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力量,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其次,要把推进“四个所有”当作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大力气常抓不懈。要通过党校培训、党史回顾、英模引路、群众帮助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第三,通过“四个所有”的教育和淬炼,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九千六百多万名共产党员绝大多数活跃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线,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既是党的有生力量,也是党的主体。“四个所有”的深邃和高远也正是提醒全党关注和撬动这个主体,这就为我们党奋进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每一位党员都忠实履行“四个所有”的使命和担当,那么,任何敌对势力妄想图谋不轨,只能是“南柯一梦”。

      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这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担当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是很多的。其中,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高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多次号召党员领导干部注重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练就看家本领。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领导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熟练掌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解决现实问题。

      知识多了,见识广了,信心足了,自然就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于那些有益于掌握工作技巧、有益于提高驾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识和经验,对于那些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有助于把握局势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于那些有利于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能力的知识和经验,都需要注意学习。当前形势下,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部门工作实际,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避免狭隘的、片面的、机械的理解和执行。止步于程序性的、领导交办的事务性工作,固守于旧有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路径,满足于干好手头的、眼前的、具体负责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陈陈相因无法突破、陷入事务主义之中无法自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缺乏信心,难以适应、无所适从,最终落伍于时代。与之相反,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持续学习、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努力成为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有针对性地防止干部“躺平”现象。干部队伍中“躺平”现象一旦有所苗头,对党的事业危害就很大,亟需引起警惕和重视。对此,既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双管齐下,让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不能等环境好了再干事、等能力提高了再干事、等条件成熟了再干事。环境越艰苦、工作越困难、道路越曲折,越要担当作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主动思维、奋斗精神和实干作风,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话: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切实把主题教育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凝心铸魂,筑牢信仰信念信心这个根本

      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之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之本。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了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觉自信。

      锤炼品格,强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诚

      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担当作为里。立足岗位、勇挑重担,经受考验,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体现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上。时刻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经常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实干担当,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深入基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实践导向,提高工作水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同完成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同立足岗位作贡献有机结合起来,将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转化为干事创业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的强大动力。

      突出结果导向,强化答卷意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交出优秀答卷。

      践行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始至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把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主动到群众中找办法,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把为民办实事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廉洁奉公,使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

      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八项规定”等党规党纪,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树立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新风。通过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刚性约束,使铁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主动纠正行为偏差和存在不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守廉洁奉公的价值追求,自觉接受政治体检,经常打扫政治灰尘。通过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切实解决好党性修养、作风不纯,以及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防范和反对“四风”,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和维护者,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让讲政治体现在行动上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但讲政治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绷紧信念弦。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精神“缺钙”的现象不容忽视,有的从“胚子”上就坏了,根子不正就只能长成“歪脖子树”;有的半信半疑、摇摆不定,只能打“顺风仗”,受不了“逆风局”;有的对理想信念有基本认识,对党有朴素感情,但没有达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境界。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有客观标准的,主要看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定力,是否能为理想信念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

      树好政绩观。政绩观树得不对,就容易头脑发热、发昏,出错招、乱招。现在,个别领导干部做事动机不纯,有的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只在领导“可视范围”内做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为了给自己留名立碑,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有的为了一点成绩,就伸手向组织要回报,如果三五年没有动静就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为了谁”刻印头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聚焦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去谋划、推进,始终守好“人民的心”。

      坚决防腐拒变。腐败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搞腐败说到底就是政治上变质,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彻底背弃。如果说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而腐败问题就是木桶的“底板”,“底板”出了问题,一滴水都装不住。对党员干部来说,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层层设防、处处设防、时时设防,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以调研思维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时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调查研究的思维和方式,抓好主题教育各项安排部署和具体任务的落地落实。

      以“调研式学习”深思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应当以调研思维抓好理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静下心、沉住气,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全面学、认真学、反复学,做到学深悟透、实干笃行,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调研式剖析”反躬自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面临新时期新挑战,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目光向内、思考向内、刀刃向内,以“解剖麻雀”的细致入微认真检视自身、深刻剖析自身,用“望远镜”看长期问题、用“放大镜”看苗头问题、用“显微镜”看细节问题,以“自我调研”的勇气和决心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做好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政治偏差,不断提高党性觉悟,锤炼过硬政治本色。

      以“调研式实践”磨砺锻炼。“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认识成熟与否,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做好主题教育的学用转化,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实践的本领,在一次次贴近一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实践中,启发思想、增长才干、化解矛盾,在新情况下领悟新规律,在新问题里找到新对策,在新发展中开辟新道路。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解答时代之问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西方社会陷入多重困境;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美欧“民主变革”为地区局势火上浇油;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改革国际体制机制呼声更加强烈;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机制和手段亟待完善。

      历史,再次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不得不回答的时代之问。

      时代之问,中国之答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向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发表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演讲,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讲话,呼吁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必须同舟共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答案,为世界前途命运提出中国主张。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破解治理困境的中国实践

      21世纪刚刚过去的十年,是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的十年。人们对这十年世界的变化仍记忆犹新:欧美债务危机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华盛顿大搞“美国优先”“退群毁约”,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遭受严重挫折;西亚北非局势剧烈动荡;“伊斯兰国”等恐怖势力兴风作浪,网络犯罪、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更加突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威胁全球多年发展成果;乌克兰危机引发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与此同时,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深刻洞察世界变化,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开展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伟力日益得到彰显。

      首先,应对安全挑战,维护世界和平。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十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提出的“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等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6项举措全部兑现;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始终站在公道一边,积极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坚定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会议,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各国实现共同安全擘画了路线图,为世界实现和平安宁指明了前进方向,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倡议迄今已得到70多国赞赏支持,并写入中国与多个国家、地区组织的合作文件。

      其次,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十年来,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世界的主张和行动始终如一。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和实现路径,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已与中国签署了200余份合作文件,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00多个城市,为世界开辟了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宽广大道。

      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出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决定,绘就亚太互联互通新蓝图;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中国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联合国讲坛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国携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截至目前,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支持,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中方推动下,2022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达成一个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标志着全球发展倡议开始落地生根,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再次,倡导包容互鉴,推动文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包容互鉴精神,努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变乱交织,分裂对抗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文明隔阂、文明冲突风险上升。针对这一历史逆流,习近平总书记主席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度,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指出,要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在中国—阿拉伯国家首届峰会上,“文明对话”被列入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在今年3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主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指明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反响。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被写入国际多边机制的宣言和成果文件,写入联合国多项决议,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和总目标。

      十年来,中国与老挝、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古巴、牙买加等友好伙伴构建起命运共同体,大力推动构建周边、亚洲、亚太、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中亚、上合等命运共同体,在网络空间、核安全、卫生健康、海洋、发展、安全等领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使不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正因为如此,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这样说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循大道,至千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携手世界所有进步力量,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于乡村广阔天地闻“香”识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科学合理发现、培育、保障乡村人才,为乡土人才成长赋能、铺路、助力,让乡土人才吃香更留香。

      找准“香源”,让乡土人才“深巷生香”。乡土人才涉及面广量大、种类繁多,能否将他们发掘出来是关键。要树立“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理念,不以学历论英雄、不以资历看能力,做善于发现乡土人才的伯乐。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层层发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对本土“土专家”“田秀才”展开全方位摸排。以举办各类技艺技能大赛为契机,给“专业选手”提供“专业赛道”,让更多乡土人才走向“台前”,全方位把乡土人才“摸”出来。同时,加大乡土人才的回引力度,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吸引一批“手上有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动态管理培养扶持,让更多乡土人才“显山露水”。

      诚心“炼香”,为乡土人才“增色添香”。发挥乡土人才资源,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要坚持“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适人适岗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外出跟岗、实地研学等方式,选派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农业企业等短期访学研修,走出去学技术、学方法、学思路,帮助乡土人才打开视野、拓宽思维。引导乡土人才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邀请农技专家、产业能手、致富带头人等到田间地头、养殖农场现场授课,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发展路上的“坎坷荆棘”。围绕农技推广、农业经营、文化艺术、建筑园艺等领域开展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评定,支持设立“乡村名匠工作室”,畅通乡土人才交流、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乡土人才专业能力,逐渐培育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乡土人才。

      流远“散香”,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人才具有流动性,难免会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特长和技能,对高学识、懂管理的青年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建立相关“传帮带”机制,帮助其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让乡土人才在政治上有盼头;对于懂技术、懂经商、懂互联网的人员,要充分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找寻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乡土人才在事业上有奔头;按照乡土人才的实际贡献,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切实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乡土人才在待遇上有想头,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

      在凝心铸魂上下真功见实效

      在凝心铸魂上下真功、见实效,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时不我待、箭在弦上的姿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须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凝心铸魂上下真功、见实效,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时不我待、箭在弦上的姿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今天,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方式展开的现实,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刚起步的时候,最紧要的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最怕的是分心走神、斗志涣散。只有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敌人。

      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用气力,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只有把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把握,才能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因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须联系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全面学习领会,全面系统掌握其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须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历程,更好地认识体会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所发挥的巨大威力,从而更加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

      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忧党、护党、为党、兴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用好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切实解决问题。通过检视整改、正本清源,使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包含世界观、历史观,也包含认识论、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未来几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然而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需要把理论学习成果体现到真抓实干上,不耍嘴上功夫,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需要聚焦问题,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找准制约备战打仗的堵点、影响建设质效的难点,对症下药、聚力攻坚,补短板、强弱项、出成效;需要知难而进,困难面前不推诿、挑战面前敢担当,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锤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砺善打大仗、能打硬仗的本领,依靠拼搏奋斗、顽强斗争打开强军事业发展新局面。

      忠乎其心 贯之于行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美德之一。忠诚既是一种操守,也是一种良知。忠,谓之不二;诚,谓之必诺。身正不二,言出必诺,务公之道,须先以忠诚为己倡,而后为天下倡。古人有言:“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倡导忠诚,将忠诚作为处世的准则。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著名作家巴金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采访他的记者很好奇,问是哪八个字,巴金长叹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意思是,为人应该忠诚才能立身处世,木柴应该架空才能烧得炽烈。老周是巴金童年时的轿夫,经常用这句话提醒巴金做人要忠心诚实。在巴金幼小的心灵中,这句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影响着他一生的为人与创作。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新思潮的感染与影响下,巴金进一步觉醒,投身到冲破封建的洪流中。凭着铁肩担道义的无畏精神,巴金写下了多部传世佳作,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他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人民和文学事业,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天下至德至善,唯在忠乎其心,贯之于行。从“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方志敏。这些为人熟知并敬仰的人物,尽管背景不同、秉性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国家、民族怀有无限热爱,对人民饱含赤子之心。有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49年,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员烈士,有名可查的就达370万人,他们用热血谱写了忠诚的壮丽诗篇。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就在于这种赤胆忠诚的品格经历时间沉淀,已融入了民族血脉,让一代代人无畏风雨,前赴后继,接续传承。

      有忠诚之心必有担当之举,有担当之举定要守之有恒。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的原中共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永开,年近七旬仍走进花萼山植林护林,植造千亩“清风林”,建成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身躯虽然老迈,但初心历久弥坚。申纪兰一生扎根土地,用60余年守护一个初心,带领西沟村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贵州“当代愚公”黄大发把修渠引水、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一生信仰,用36载光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赤胆忠心、不忘初心,让他们超越时间的束缚,拓展延伸青春的长度,在平凡的岁月里完成了不平凡的壮举。

      “根植于深,树必繁茂;心有其恒,事必宏远。”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石。对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标准千万条,对党忠诚是第一条,忠诚不是口中和纸上的口号,而是心头的信念、脚下的行动和恒久的坚持。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初心不改勇往直前。只有永葆忠诚之心珍视党的事业,珍重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在岁月历练中守住真我,永远不负对党的庄重誓言和人民的殷殷期盼。

     

    相关热词搜索: 党建 评论 范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