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汇报 > 正文

    x某县“七五”中期普法工作调研报告材料:七五中期普法思考

    时间:2020-09-27 09:2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XX县“七五”中期普法工作调研报告:七

     五中期普法的思考

     xx县“七五”普法工作在县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始终保持了普法工作的蓬勃生机,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为xx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和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XX县司法局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先进集体,xx县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去年先后接受了省、市对XX县“七五”普法工作的全面检查、验收,受到两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从而圆满完成了第七个五年普法中期工作。

     “七五”普法期间,虽然我们按照上级和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抓住重点、难点、热点,系统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和各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在第七个五年普法当中认真思考、改进、完善和加强。

     -V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七五”普法期间要改变“七五”普法期间“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应

     该提高到制定“七五”普法规划以及组织实施好第六个五年普法工作的重要议程。

     虽然前25年的普法工作,特别是“七五”普法期间,各级都建立了统一的常设领导机构,单独列编,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也列入了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实行县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格局,但实践中只是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传统做法没有改变,有责无权,更无法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资源配置,“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十分明显。为此我们建议“七五”期间,“七五”普法规划必须纳入榆林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畴,纳入优化发展环境指标体系上来,使法治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互为发展;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环节,实行法治建设“一把手”工程,实施德、能、勤、法、廉、绩六位一体述职,增强考核的权威性,形成一级考评一级,使普法工作变成硬指标、硬任务。同时要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抓普法工作的职责,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全面协调发展,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促的“大普法”工作局面。还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以领导干部任职法律资格考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定期开展法治讲座、集中学习培训、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学法登记、学法用法工作检查通报等制度。同时,“七五”普法规划还要提请人大做出决议,实行定期监督。综上所述,通过这些硬措施、硬指标、硬任务、硬考核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改变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小马拉大车”的格局,从而形成组织领导有力、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整体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普法工作领导体制得到落实,让普法机构真正在全民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在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时,要抓准抓实新时期普

     法教育的落脚点。25年来的普法实践告诉我们,普法的真正内容是告诉人民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怎样尊重别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去侵害。这就说明普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法用法、普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呼唤公民的人权意识,转化公民的人权观念,提升公民的人权意识。呼唤人民的人权意识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必须抓实三个转变。

     1、在公民文化意识上,呼唤个人本位观,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转变。在计划经

     济的制度设计中,强调的是国家本位的文化观念。政府的权利无所不在,领导人的意志就是行动指南,公民的利益和意

     志是被统一起来的。这就很少考虑到公民个人的权利和如何用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打破国家本位,把法律的制定转移到以人为本位的基础上来,坚持人人权利平等,扩大人民的自由,发动人民进行政治参与,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成法律精神和法治文化。

     2、在公民的法权观念上,呼唤法律至上观,实现从权

     力至上到法律至上的转变。在我国传统社会里,权力凌驾于法律至上,形成了权力崇拜,政府支配一切,社会生活随领导人的意志和注意力而转移。强大的行政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造成了权力专横。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明确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法律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不仅公民要守法,执法者和领导者更要守法;各级行政执法主体和掌权者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主体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这样的法律才有权威性,才会形成圣神不可侵犯的法治精神。

     3、在公民的权利义务观上,呼唤权利本位观,实现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法律的制定,权利是

     目的,义务是手段。在人治的社会里强调义务本位,突出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轻视公民的独立人格。权利本位就是指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强调要重视人的人格、自由、尊严和利益,并且使人与人的关系走向契约化,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社会条件。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首先强调的是义务,百姓的权利往往不被关注,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强迁强拆还不让上访等,所以在权利与义务观上目前更应当强调公民的权利意识,亦即权利主体意识。大力宣传人权思想,宣传权利本位,权利第一性,义务第二性,转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提升公民的人权意识,实现从传统人治社会法制观向现代法治社会的人权观转变,是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更高层面。

     三、在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时,必须突出依法治理,从而提升普法工作的生命力

     普法是手段,依法治理是目的。单方面搞普法,而没有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就没有实际意义,只有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才能提高法律服务的层次和普法生命力。

     1、坚持将普法工作与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要大力

     宣传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网上监察监控,透明化运作公权力,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基层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评议活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着力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公正司法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深

     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不断促进司法公正。建立和完善符合审判、检察工作规律的各项管理体制,加强办案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管理和法官、检察官业绩考评管理。二是创新工作举措,体现司法为民。做好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三大中心法律服务工作,大力推行审判工作网上立案、巡回办案、预约开庭等服务性举措,方便当事人。三是完善监督制度,推进执法巡查和案件评查活动,加强对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确保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基层依法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坚

     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大力加强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法治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的创建活动,从而推动法治县(区)创建活动。通过建队伍、办培训、抓规范、强考核,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加大职工维权力度,成立劳动仲裁院,实现企业全员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率。

     4、坚持将普法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普

     法工作目的之一是为人民群众解决切身利益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如房屋拆迁、城中村改造、环境污染、农民工合同与工资、土地征用与失

     地保障、财产继承等各种矛盾问题,普法工作要善于抓住这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及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律的框架内妥善解决矛盾纠纷,解决人民群众深层次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普法工作生命力。

     四\加大“七五”普法经费投入,在“七五”普法期间,

     必须创新普法教育手段。25年的实践,特别是“七五”普法实践告诉我们,“七五”普法期间不能简单用过去的印书、发传单、讲座等形式进行普法教育,必须实行拓展法制宣传新阵地、新形式、新空间。

     (一)所谓新阵地:首先要着力打造手机和网络普法新阵地。借助网络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投入较小的优势,积极开展如QQ、博客、电子邮件、学法论坛、开通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等网络普法;发挥手机快捷和便捷优势,开展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彩铃、手机上网等普法教育,建议在“七五”普法初期,建立专门的榆林普法网;其次,积极拓展实体普法新阵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单位普遍开设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室(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一条街、法律门诊等宣传阵地。

     (二》所谓新形式:发挥法治文化普法效用,通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法治征文、法制电影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地受到法律熏陶。积极利用新闻煤体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在当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七五”普法专栏、专版、大讲堂,形成“广播有声音、电视有节目、报纸有文章、网络有内容”的法制宣传大格局。

     (三》所谓新空间:加强完善律师、公证员通过担任政府和部门法律顾问、国有和个体、民营企业律师服务顾问,设立公证服务联络点,代理民事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开展现场监督公证、证明等形式,委重大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融资、社会和谐等方面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平台,同时,整合法律优势资源,进乡村、进社区,选派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助理员,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主动提供优质、便捷、高校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