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计划 > 正文

    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再议

    时间:2020-08-28 08:47: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再议

     在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巨大遗产中,

     《阿Q正传》无疑是最杰出的作品。它不仅 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和世界水 平,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和研究者,产生了最 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后人留下了说 不完的话题,悟不尽的启示。它象神话中的 宝山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雄伟和 神奇。〈〈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 会现实为背景,从农村乡镇的角度反映了这 场革命的全过程,因此〈〈阿 Q正传》与辛 亥革命历来就是人们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些年 来,有关的一些观点提得颇为尖锐, 促使笔者也有所思考,现不避浅陋,略述一、 二,希望能够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发掘〈〈阿Q 正传》的深意和价值。首先谈谈〈〈阿Q正传》是否直接表现了 辛亥革命的问题,这是诸多有关分歧的起点,〈〈阿Q正传》发表之初,沈雁冰、周作 人等人都强调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从启蒙 主义的角度正确地分析了 〈〈阿Q正传》 和阿Q典型的意义,阿Q被充分地现实化和 生活化,但他们没有深入地探讨小说所揭 示的国民性弱点与中国革命的现实关系。 在以后的岁 月里,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民族斗 争和阶级斗争的激流暴湍中,阶级观点在社 会意识中不 断地被强化。新中国成立后虽 然形势已经改变,但当时的路线和政策仍然 坚持“以阶级 斗争为纲”。在这种背景下, 人们更重视《阿Q正传》所反映的农民问题 和辛亥革命问题,将改造国民性与教育农 民和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I联系起来, 如强调阿Q作为农 民或落后农民的阶级本质, 提出阿Q的革命性和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等问 题。八十年代通 过对文革的反思,反封建 思想革命“研究系统”以批判的姿态出现, 否定了以前的所谓 社会政治革命研究系统, 更强调鲁迅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主题, 认为鲁 迅小说只是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就定 位在反封建思想革命上。但是鲁迅小说包 括《阿Q正传》对于社会政治革命是否真的 没有直接表现,它只是从思想革命的镜子 中“折射”出来的呢?当时对此进行了激烈 的争论,今天回过头来看 ,我觉得这仍然 还是可以讨论的。我认为,鲁迅并没有把政治革命和思想 革命对立起来,鲁迅小说也没有只表现思想 革命不表现政治革命,他所说的“第一要 着” [1]是改变国民的精神也不是把改造国 民性 作为救国救民的唯一道路(王瑶先生 等都对此作过很好的论述, 本文不再重复) 相反,他对社会政治革命有非常敏锐、深 刻和独到的认识,具体到《阿 Q正传》来看 更是如此 。小说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旧中国 的黑暗现实图,揭示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 必然 性和它的巨大历史作用。在未庄社会 中,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组成了一' 个具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标记的统 治集团,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对下层人民实行 专制统治;而阿Q王胡、小D等穷人则过着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连饮食男女等人的 基本权利和本能要求也被剥夺,“不准姓 赵”事件、“恋爱的悲剧” “生计问题”都 十分典型而尖 锐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旧中国人民所受的沉重压迫和剥削。 他们不起来反抗将没有任何出路,辛亥革命正是 在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不可避免地 爆发的。不管鲁迅是 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 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他对生活的描写和 历史规律的揭示是准确 而深刻的。鲁迅在小说中也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 的伟大历史作用,真实地表现了它对几千年 封建 主义统治的巨大冲击。那块供在古庵 里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虽然是被 假洋鬼子赵秀才砸掉的,但他们毕竟是趁 了辛亥革命的浪潮。更具实质意义的是城里 那个百里闻 名的举人老爷的害怕,革命一 起来他就赶紧转移财产,准备逃难。当他的 大乌蓬船偷偷地从黑X U X u @D中划到 未庄赵府上的河埠头时,也立即“将大不安 带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震 动。”作为地方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 钱太爷之流更是一反常态,惊慌失措,惶惶 不可终日。读着“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风的 叫”阿Q为“老Q'的情景,我们不禁有点 象阿Q那样“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如果这场革命 能够继续深入下去,中国的面貌庶几可以改 变,中国革命的进程将会大大缩短。鲁迅在小说中对辛亥革命的这种艺术 表现,是符合他一贯的立场和态度的。早在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中,他就坚决拥护 革命派的主张,并誓做革命之骁将。武昌起 义和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绍兴,广大群众 热烈欢迎,满清地方官吏却纷纷逃窜,而新 政权尚未 建立,政治上出现真空,社会秩 序混乱。在此形势突变时,鲁迅挺身而出, 组织进步师生上街武装巡逻,准备武力对 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C 王金发进踞 绍兴成立了新的军政分府后, 鲁迅出任了山会师范学校校长,参与发起创 办了《越铎日 报》。他在《V越铎〉出世辞》 中赞颂辛亥革命“首举义旗于鄂。诸出响应,

    相关热词搜索: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正传 再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