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用法与用量

    时间:2019-01-17 04:26: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效果显著,脑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69-02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生,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随着对相关病理、生理学的新认识,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超早期治疗理论和诊治措施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只有早期恢复、重建脑血流,才能挽救濒死的脑组织,缩小梗塞面积。我科从2000年开始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显效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3―2008在我院住院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2.5岁。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年龄18~80岁;
      1.2.2 颈内动脉系统发病时间在6h以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在12h以内;
      1.2.3 头CT平扫未见出血或低密度影(非责任病灶的腔隙性脑梗死仍可纳入);
      1.2.4 瘫痪肢体肌力0~3级;
      1.2.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25分;
      1.2.6 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
      1.2.7 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
      1.2.8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有颅内出血史;
      1.3.2 有最近3个月内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
      1.3.3 有出血倾向性疾病;
      1.3.4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病史;
      1.3.5 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6 妊娠。
      1.4 治疗方法
      1.4.1 溶栓治疗前后有关检查: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
      1.4.2 采用广州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50ml,30min~2h内静脉滴注,在溶栓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出现再灌注反应及时处理,严密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和颅脑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功能缺损减少90%~100%为基本治愈;减少46%~89%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为无变化;增加18%以上者为恶化。治疗2周评价疗效。
      2 结果
      治疗2周时评价疗效: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传统应用活血化瘀、脱水、脑保护剂等药物难以消除已形成的梗死灶,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理想治疗方法应该是缺血的脑组织坏死之前使血管再通,恢复供血。脑梗死溶栓治疗自1958年开始应用,由于并发症太多,死亡率显著增加而一度停止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第2代溶栓药物应用,治疗手段的改进,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急性脑梗死系脑血液供应的动脉闭塞,使受供脑组织缺血、缺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使脑细胞变性和坏死,如果及时恢复血供,则恢复脑细胞的生机。实验室证实,缺血的时间超过5小时,受血供的脑组织中心即坏死,其周边的侧支循环供应的脑组织为“饥饿状态-半暗带区”[2]尿激酶治疗对象是半暗带区内存活的脑组织。治疗后则是增加脑血流量,力争梗塞灶不再扩大和半暗带区功能恢复。对“血栓形成”,缺血区灌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血黏度。尿激酶使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消耗,降低了血液黏度,改善了血液区的循环。进展型脑梗死,此时栓子处于形成阶段,易于激化、裂解、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期[3]。
      1997年美国FDA批准把溶栓治疗作为唯一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4],我国已把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作为“九五”攻关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样本研究。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及早地恢复脑血流可改善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缩少梗死面积,挽救未死亡的脑组织及其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5]。
      关于溶栓时间,根据脑血栓形成机制,应该是越早越好。国内外均将溶栓时间窗界定为6h,实验证实缺血时间超过6h,缺血脑组织中心区即坏死,其周边处于“饥饿状态―缺血半暗带”, 由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时间有限,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发病3~6h溶栓是最佳治疗时间窗。持续缺血6h以上,脑肿胀明显,半暗带开始消失和显示不清,缺血脑组织成为不可逆性损害,任何治疗不再有效[6]。本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21例,都是在发病后6h内开始溶栓治疗。治疗2周时评价疗效: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证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发病6h内)效果显著。
      关于给药途径,主要有静脉滴注溶栓和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两种。动脉内溶栓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设备及介入放射技术人员,费时多,拖延溶栓时间,花费昂贵,治疗有创,动脉溶栓在许多基层医院仍受限制,且疗效与静脉溶栓效果相差不大。静脉栓方便快捷,省时省钱,几乎无创,故静脉溶栓简单易行,便于推广。静脉滴注溶栓和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各有其优缺点,国内以静脉溶栓为主。国内外资料显示,尚无明确的结论显示哪种方法更有价值。
      关于副作用,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瘀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有报告脑出血发生率在6%左右[7]。溶栓治疗伴发颅内出血性改变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溶栓时机、溶栓药物的选择及剂量、溶栓时合并用药、病例的选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升高、脑水肿控制不佳等有关。但有报道,与脑卒中后出血性改变的自然发生率比较,似乎溶栓并未明显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本文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各科室通力合作,力争在6h内给药,避免了脑出血的发生,仅3例出现皮肤、黏膜瘀斑。因此,采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在各级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
      [2]吴祖舜,袁佩芸,王小冬,等.尿激酶治疗以偏瘫为主的急性脑梗塞160例疗效观察.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4):27.
      [3] 陈清棠.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15):259.
      [4]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3):189.
      [5] 程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神经系统保护剂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0,6(4):205.
      [6]韦冲.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和进展[J].海南医学,2006,17(2):141.
      [7] 何世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14):48.

    相关热词搜索: 尿激酶 疗效 观察 溶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