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万事由来:“感恩节的由来”等] 感恩节的由来

    时间:2019-02-09 04:34: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感恩节的由来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那是他们的传统民俗节日感恩节。   感恩节的来历应该是缘起于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基督教的宗派之争。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英国基督教清教徒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但是,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保皇派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联合教会圣公教势力疯狂镇压清教徒,众多清教徒被酷刑和宗教审判夺去了性命,剩下的人不得不逃到荷兰避难。但在荷兰的日子不仅不能摆脱宗教迫害,反而又增加了战争的困扰。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到英国式的教育,为了孩子们能保留住祖国的语言和传统,这些清教徒开始了又一次迁徙。这一次他们把目标定在了哥伦布在一百多年前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他们希望在那片没有国王、没有议会、没有宗教迫害的土地上开辟清教徒们的乐园,希望在那片物产丰富、富饶辽阔的土地上获得轻松自由的新生活。
      满怀着开创新生活的期望,1620年9月的一天,清教徒领袖布雷德福带领102名伙伴儿登上了著名的“五月花”号――一艘长27.5米、重180吨的木帆船,漂洋过海奔赴美洲。虽然对于漫漫航程来说,这艘船未免太小了一点,但是即便是在最不适合旅行的季节出行,那些对新生活的梦想也足以支撑他们勇往直前。万幸的是,66天的航程总算是历尽艰险却又是百折不回地顺利度过。11月21日,他们终于抵达北美大陆上的科德角。然后他们继续向预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前进,但由于逆风和时差的影响,他们最终偏离了目标,在圣诞节后的一天被海风和海浪送上了新英格兰的土地――现今的普利威斯敦港。“五月花”号礼炮声声,欢呼阵阵,欢庆新生活的开始。人们划着小艇按照古老的航海风俗从一块大礁石开始登陆,“普利茅斯石”由此被命名。
      让这些移民庆幸的是,出发时的102人在恶劣的航海行程中只死亡了一人,而这一个空缺又恰好被一个新生的婴儿补了上来,所以抵达北美洲时,“五月花”号的旅客仍然是102人。人们额手称庆,因为都是清教徒,他们都认为这是得到了上帝的庇护,都衷心感谢上帝的垂爱。很快,一个因流行天花而被废弃的印第安人的村庄成了他们的新家园,这个村子被命名为普利茅斯村。北美洲新英格兰地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诞生了。
      但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过去,这些缺少装备、缺乏经验的第一批移民就因劳累、严寒和疾病死去了72人。让他们再次振奋精神的是第二年的春天,“上帝派遣”的一个临近村落的印第安人走进了普利茅斯村并在几天后把自己的酋长马萨索德带到了这个白人的村庄。慷慨热情的印第安人欢迎了这些新伙伴儿并给他们送来了许多生活用品做礼物,还派人指导这些外采的新伙伴儿如何捕鱼、狩猎、饲养火鸡、播种耕作,终于让他们过上了理想中的风调雨顺、安定富裕的好日子。1621年秋天,普利茅斯村的居民终于获得了大丰收。已经成为普利茅斯总督的布雷德福决定举行庆典,感谢上帝对清教徒的眷顾。当然,他们不会忘记那些直接把上帝的恩惠带给他们的印第安兄弟。
      接到参加庆典邀请的印第安人提前送来了他们的礼物――5只鹿。11月底的一天,黎明时分的礼炮刚刚响过,印第安人和普利茅斯村的移民们相聚在一起,列队走进小教堂,向上帝祷告,表达自己的感谢。然后点起篝火,大摆筵席,开始畅饮和狂欢。一连三天,人们白天尽情欢宴,夜晚共同狂欢――跳舞、歌唱、摔跤、射箭,气氛热烈,场面盛大。第一个感恩节的成功举办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典范的庆祝方式,比如感恩祈祷、戏剧表演、化妆游行、体育比赛等,一直保留到今天。
      感恩节作为最重要的北美民俗节日之一被延续下来。初时的感恩节没有固定时间,一般由各州自己确定。后来,被喜欢用星期日作节日的美国人确定为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联邦假日。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相比较而言就像中国人更看重农历春节。
      在长达四天的假期里,美国人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并一起享用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感恩节的晚宴。在感恩节的夜晚,美国人会一反惯常的简单速食的作风,家家户户都会大办筵席,不厌其繁。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两道美食是火鸡和南瓜饼。因此感恩节还另有一个名字――“火鸡节”。当然还有很多人会前往普利茅斯港旅游参观,回味先人艰难的开拓历史。
      
      明信片的由来
      
      作为集邮世界的一个门类,明信片是许多集邮爱好者青睐的藏品。而从便于购买、携带、邮寄,更有纪念意义的角度来说,明信片更是驴友和驴友的朋友们的喜爱和期盼。世界各地的美景在明信片上不仅承载了欣赏美的愉悦,更包含了亲临此地的荣耀与欣喜。更有很多驴友,在分手时常说的一句话不是“再见”,也不是保重,而是伴随着笑颜的“等我的明信片”。
      明信片的发明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说起明信片的由来,史学家都会先给你讲一段明确记载在史料上的小故事:1865年10月,一位德国画家为庆祝朋友结婚,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小画准备寄给朋友作为礼品。但是在邮寄时遇到了难题――邮局出售的信封都太小,不能装下他的作品。大家正为难时,邮局职员建议干脆把收发件人的地址、姓名等资料一起写在画片背面,不用信封直接寄出。结果,这封没有信封的画片邮件也像信函一样如期寄到了画家朋友的手里。这个画家的画作就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张明信片。
      这一年11月底召开的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可以使用不用信封的邮件――明信。但是代表意见不一,这个提议没有获得通过。四年后,1869年10月1日,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一位博士的建议,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了明信片,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因为这种明信片采用印刷品的邮资,降低了费用,加之使用简便,图文并茂,大受欢迎,发行3个月就突破了300万张。德国邮政部门后悔不已,赶紧在1870年7月发行了自己的明信片。很快,明信片就随着英、美、法、瑞士等国家的积极参与而风行世界。中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
      如今,明信片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在像一般信函一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同时,也成为人们旅游纪念、欣赏美景的特殊载体。
      
      国际宽容日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生活中还有一个专门为宽容设立的节日――国际容忍日。虽然它的历史并不漫长,但是能由联合国规定这个专门的节日,足见人类社会对宽容的重视和推广需要。
      早在1945年,联合国刚刚诞生时就在《联合国宪法》的序言中要求各成员国“力行宽容,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1993年,联合国大会根据世界教科文组织大会的倡议,将1995年确定为国际容忍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专门为国际容忍年撰文《宽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指出宽容是一种道德情操、政治义务,是维护人权和民主的责任所在。
      1995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通过《容忍原则宣言》和《容忍年后续行动计划》,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在每年的11月16日举办以教育机关和一般民众为对象的适当活动,宣传、倡导宽容理念,以普遍提高民众对容忍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各种不同文化、文明和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相互容忍、尊重与合作。
      国际宽容日对于宽容的定义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指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国际宽容日”发表讲话,指出宽容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基于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权利而获得的。安南倡议世界各国人民用关心取代冷漠与轻视,用了解取代盲目、无知和歧视。

    相关热词搜索: 由来 感恩节 万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