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从环北部湾经济圈到泛北部经济圈的经贸合作研究

    时间:2020-11-26 14:05: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李德伟 陈有录 罗秋兰 熊 虎

    [摘要]文章就广西参与构建泛北部湾经贸合作的角色定位、基本思路、产业布局、重点领域、合作方式、对策建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广西区域经济的特点,将泛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并对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动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从广西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泛北部湾经济圈;
    广西参与经贸合作;
    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李德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20;
    陈有录,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副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重庆400030;
    罗秋兰,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广西柳州545006;
    熊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重庆40003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6-0109-07

    一、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泛北部湾背靠中国大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更进一步可以成为中国与这些国家联系的重要通道,中国与这些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具备进一步深化合作与开发的良好基础。实施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开发不仅应该成为中国及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且也应该成为相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所在,对于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培育中国一东盟新增长极都有重大意义。

    二、广西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的意义

    广西在泛北部湾经贸合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广西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出海口。广西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促进中国和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在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根据这一点,多数人将广西在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为发展资源性产业,我们认为这是极其短视的。事实上,如果实行这一战略,实际上是局限于广西本身欠发达的经济水平而脱离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而局限于广西本身的以资源性产业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势必与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东南亚各国处于激烈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以至于使将来该区域潜在的资源归属争执激化上升到政治与民族矛盾。

    应当及早纠正这一错误决策,将广西视为中国整体经济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桥头堡,依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优势,通过梯度推进,从高端参与并带动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得东盟国家不是与中国进行低水平的恶性竞争,而是通过广西获取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新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中国应当作为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的领头羊,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竞争者。

    三、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现状分析

    从世界经济大格局来看,沿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向南看,从俄罗斯到日本、韩国、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新加坡,基本上都是现代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聚集的较发达地区,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过去。由于这个经济带不完善,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汇区域,由于历史上的矛盾冲突较多等原因,经济比较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使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发生了断裂。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关国家与地区都走向对外开放,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恰恰能连接起断裂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从而使该地区经济能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当中。

    因此,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换言之,要把它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泛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中国加强周边国家次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和改革开放战略结合起来。

    四、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动因的经济学分析

    发达国家和区域间如何通过“强-强”合作获得双赢的结果,发达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如何通过“强-弱”或“弱-弱”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可以运用博弈论的合作博弈分析方法等理论进行研究,就泛北部湾经济圈经贸合作的合作竞争正是实例。如,泛北部湾经济圈区域经贸合作不应走单一的自由贸易区的道路,而应该推进全面的经贸合作,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金融科技合作机制的建设,在经济发展政策和运行上进行协商、协调和合作。可以运用博弈论、分层次模型等相关理论,开展区域对称、不对称合作竞争机制分析,寻求合作竞争的“多赢”格局。

    (一)南北关系博弈模型的建立

    南北方国际贸易的过程是一个接近于无限的过程,如果比较南北方双方收益,由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南方国家则向北方国家出口技术落后、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因此,静止地看,或从短时间的有限时间看,南方国家发现自己在与北方的贸易中处于垂直分工的下位,北方则处于上位。因此,在贸易起点,北方由于其先发展优势或技术垄断,是获益的(赢利);
    而南方由于欠发展劣势,技术落后,是亏损的。但在长期贸易过程的终点,由于南方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将不断进步,贸易条件改变,终于趋近于南北方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下面设计模型。

    因此,从每次贸易以及累积收益看,北方是正值,以递减的幅度增加的,北方愿意参与南北贸易。但南方从每次贸易以及累积收益看却是负的,因此,不愿意参与南北贸易,通常有闭关锁国趋向。但如果这样维持不变,南方将永远难以进步,因此,南方从趋势看,从递减的负收益看,又必须参与南北贸易。

    反之,北方国家如果从无限的,事实上是从远期的持续性进行的贸易看,北方的收益是递减的,南方将来会通过与北方的贸易,实现技术进步,逐步接近与北方平等互利的地位,南方的收益是不断减少逆差,达到收支平衡,因此,北方国家又会设置技术壁垒,限制南方的进步,维持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秩序。

    由于上述过程的结果是南方的消失,融入北方,因此,结论仍然是南方永远赶不上北方,而只能无限接近于北方。

    如果南方要想超过北方,唯一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增长点,其国际贸易收益大于0,且是递增的,这

    五、对广西如何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政策建议

    从政策上看,就是应当将“东产西移”的追随论提升到新的高度,而采取“两广一体化”的政策,将经济发达的广东经济模式,迅速直接地扩充到广西。这里的核心就是广西应当作为中国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桥头堡。

    1广西必须以国内的新型工业化政策为背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展开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旅游、海洋资源与

    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以便尽快将广东沿海地区的较发达地区地经济通过向广西扩张,使广西参与到泛北部湾经贸合作

    广西本身虽然具有资源工业的条件,但从长远打算,依托和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重要的是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此引导、带动环北部湾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是满足于低技术水平的竞争。

    广西应当从高点起步,加速与广东和沿海地区在经济上融合,直接移入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广西在经济工作中,应把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因经济短期波动而动摇。

    为了促使转变增长方式取得实效,无论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还是下行阶段,都要始终重视增长方式转变这项长期任务。要把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质量改进、生产安全、技术进步等指标列入宏观经济运行监控体系。同时,要完善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把政府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宏观调控目标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相一致。

    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广西参与泛北部湾经贸合作,建议采取五项行动,与各方一道推动泛北合作的伟大实践。一是成立跨国专家小组,确定合作战略框架。二是建立政府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利益协调。三是推进先导领域合作,实现示范带动效应。四是构建投资融资平台,增强金融支持力度。五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鼓励企业深化合作。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促进生产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新兴金融和信用服务体系,开发商业、旅游等服务业信息资源,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和海洋产业。根据产业特色、科技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等因素,加快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和整体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人才、资金和技术向产业基地集中,形成从研究开发、产业化到规模发展的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培育和壮大一批各具特色、产业集聚度较高、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优势。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程度,重点在于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给定现代服务业在提高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政府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角色是提供基础设施投资;
    维护一个开放、竞争和透明的商务环境;
    进一步放松管制;
    通过更大的促进个人积极性和竞争性市场过程探索经济效率改善的机会。

    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条件及高级专业人才准备。为吸引现代服务企业集聚,要提供发达的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各类档次的商务楼及商务密集区等。另外,要创造条件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

    通过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引进外资,要注重其功能性,而不限于项目及其金额的大小。因此,服务业引进外资的质量标准,一是功能的稀缺性,越是我们缺失的服务功能,越是要引进;
    二是功能的大小,越是服务功能大的项目,越是要引进;
    三是功能的集聚性,越是能带来其他服务集聚的项目,越是要引进。

    4落实科教兴国。以人才战略支持广西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应当大幅度提高科研教育事业投资。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角度看待科教事业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在职教育培训事业,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提倡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进行高新技术的开发,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兴办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便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还要提高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待遇,必须纠正偏重于自然科学人才,忽视社会科学人才的错误倾向,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管理体制和方式的现代化,只有培养大批社会管理人才,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才可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否则,即使有了现代化的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主要是引进技术、外资,广泛开展科研交流,多途径、多渠道地组织出国留学、扩大劳务出口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围绕着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来进行。

    5建立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加强金融机构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提供贷款,给予重点倾斜。政府应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商业银行对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借用国外商业贷款和在香港等境外股票债券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支持保险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财产、产品责任、出口信用等保险服务。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配套规章,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扎实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有利条件,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公司治理,为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结构,增加资本金,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品牌。

    6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可分离的两个趋势。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看,户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教育与就业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改革等都有待进一步推进。

    主要有: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二是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行政限制和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如对外来人口的各项不合理收费,应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三是推进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住房、上学、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取消对外地户口农民工的歧视,使之逐步获得平等的权利。四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

    化进程。还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伟.中国现代经济增长与大国封闭模型[J].管理世界,1999,(2).

    [2]杨海.对西奥多·舒尔茨的回顾及其理论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陈彬.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关系认识的历史回顾[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4).

    [4]麦迪森.世界经济两百年回顾[M].李德伟,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5]姜汝祥.莱宾斯坦的落后经济理论与中国贫困地区发展[J].开发研究,1992,(5).

    [6[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莫日迭.1840~1949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J].财经问题研究,2000,(1).

    [8][美]刘易斯.无限劳动供给的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9]于同申.发展经济学——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石川兹.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1][美]西蒙·库营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2][美]沃尔特·罗斯托.经济增长过程[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3]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14]约瑟夫-库利舍尔.欧洲近代经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5]罗森斯坦-罗丹.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16]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7]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9]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2007,(7).

    [21]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

    [22]马国川.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3]昊敬琏.思考与回应: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上)[J].学术月刊,2005,(12).

    [24]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

    [25]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研究,2007,(6).[26]Prcbisch, 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1950; orig. in Spanish 1949) ;Preblsch, B., Com-mercial Policies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Term of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9,1959, pp. 251-273.

    [27 ] Findlay, R., The Terms of Trade and Equilibrium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 1980, pp. 291 - 299.

    [28]Capital Mobility and Growth in a North- South Model,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 15, 1984, PP. 213237.

    [29] Darlty, W. ,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nts of the Terms of Trade Reconsidered: Long - Run and Long Period Equi-libriu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0, 1990, PP. 816-827.

    [30] Krugman, P. R. , Trade Accumulations and Uneve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 1981,pp. 149 ~ 161.

    [31] Mary O" Mahony and Bart van Ark, EU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2004.

    [32]The Intemafiana] Irmovalion Report, May 2004,IBM.

    [33] ACAL (1994), ISI (1988,1990,1993 ), UNESCO (1993- 1997) ,World Bank (1992 and 1993).

    [34]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夏其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35]朱方明。邢振东,恩佳.新型工业化的趋势性特征探析[J].经济学家,2006,(1).

    责任编辑:舒生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圈 北部湾 经贸合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