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浅谈“非遗”保护与福州闽剧

    时间:2021-02-12 06:01: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管日

    【摘 要】闽剧,又称“福州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剧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植根于福州人民的生活中。本文研究了近年来闽剧的“非遗”保护工作,对闽剧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闽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31-02

    一、闽剧的历史与现状

    閩剧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剧种,吸收了诸多外来剧种的养分。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剧种,闽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有许多“非遗”项目,如福州评话、福州伬艺、茶亭十番音乐等,都与闽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发展历史及鲜明特色

    明万历年间,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曹学佺自办家班,时人称之为“儒林班”;明代末年,江西弋阳腔传入福州,与当地的方言小调相融合,形成了“江湖调”。清代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以及以江湖调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清朝末年,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三者合一,形成了“闽班”。民国年间,郑振铎将《紫玉钗》《墦间祭》送商务印书馆出版,以“闽剧”取代“闽班”之称,从此“闽剧”成为福州地方戏的统一名称[1]。

    闽剧的剧目丰富多彩,有歌颂民族大义的《岳飞》;有不惧强权伸张正义的《陈若琳斩皇子》;有真情相爱生死相依的《荔枝换绛桃》;有嘲讽势利刻薄的《贻顺哥烛蒂》;有批判嫌贫爱富的《王莲莲拜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2]。

    (二)时代发展的闽剧困境

    传统戏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老百姓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其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随着电视等的普及,以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的出现,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戏曲讲述的俗套故事已经同现代社会相脱离,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闽剧所使用的福州方言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变得陌生而难于掌握,这些都使得闽剧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二、近年来闽剧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闽剧作为福州本地剧种越来越受到关注,福州市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扶持福州地方戏曲曲艺的政策,建立完善了以“继承、保护、研究、发展”为重点的发展规划,以公益性为主,充分发挥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做好闽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工作。

    (一)抓好传承人队伍的建设,挖掘整理闽剧资源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他们以非凡的才智和灵性,创造着、掌握着、承载着“非遗”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由于戏曲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传承人普遍高龄化,面临徒弟少的尴尬境地,后继乏人。为创造必要的生产空间和传承环境,福州市不断完善闽剧传承人的名录谱系,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名。自2020年起,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在政治上、经济上保护了传统闽剧传承人,让其在社会上有了地位,收入上有了保障,确保传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传统剧目、传统曲牌是戏曲艺术的关键,2016年以来,福州市开展闽剧经典传统剧目的抢救性复排工作,邀请多名传承人整理闽剧传统剧目,并一对一进行剧目传授排练,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闽剧经典传统剧目。先后复排了《碧玉簪》《陈靖姑》《三搜幻化庵》等优秀传统闽剧以及《贻顺哥烛蒂》《丁山哭灵》《招姐做新妇》等传统闽剧折子戏。目前共收集闽剧视频资料102份、传统闽剧音乐曲谱126份、传统闽剧剧本275份、剧照143份。

    (二)着眼闽剧新生力量培养,提供多样传承方式

    新生力量的培养,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关系到闽剧是否能创新进步。2014年至今,组织开展闽剧进校园活动,走进台江区实验小学、仓山麦顶小学、长乐屏山小学等多所学校,并在校内建立闽剧传承示范基地,每周选派优秀的闽剧传承人开展基础教学;2018年以来,开展了“‘传统艺术 民族美德进校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闽剧系列公益演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闽剧进校园活动”“闽剧《银筝断》高校巡演”等一系列闽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闽剧文化,为传承福州闽剧储存后备人才。

    为加大闽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力度,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办了闽剧表演艺术班,推动校团共建实训基地,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逐步构建“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2017年,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培新、郑玉武等为代表,开展名师带徒授艺教学模式,通过老艺人口授身传等方式,将闽剧表演技巧与演出心得传授给年轻演员,高效提升演员的演出技能,为闽剧的传承发展培养传承人。

    为填补闽剧教材的空白,福州闽剧传承发展中心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成立闽剧教材编辑部,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乃春担任主编,编撰了一套闽剧音乐教学教材。这套教材分为十本,对闽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经典剧目等进行了系统总结。

    (三)实施精品工程,提高社会的影响力

    近年来福州“非遗”精品和人才迭出,带动全市国有和民营院团创作了一批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富有闽都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断扩大闽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王茂生进酒》《红裙记》《林则徐复出》《兰花赋》《林则徐与王鼎》等剧目先后参加国家级展演并获奖。闽剧《银筝断》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2017年,福州市闽剧代表性传承人吴则文凭借在原创廉政闽剧《兰花赋》中的精彩演绎,喜获“梅花奖”。2019年10月,福州市还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开展闽剧进景区活动。依托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千年坊巷 百年闽曲”“浓墨重彩 五月流光”等“非遗”系列展演,把闽剧文化融入到福州的旅游文化中,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韵味。

    (四)加大宣传展示,推广福州传统文化

    闽剧在福州有着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影响,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福州打造了一批榕台文化交流品牌,如马尾·马祖元宵节、陈靖姑民俗文化节等。每年元宵节期间,福州市组织文化交流团,赴马祖参加闹元宵活动,通过闽剧展演形式,为台湾同胞展示了同根同源的传统习俗和人文文化。2017年闽剧走进香港,举办了“荃城共赏福州戏”活动,并与香港福建福州闽剧团签定了长期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以常态化的形式共同推进福州闽剧的传播和发展。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战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2015年起,福州开展“福州日”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用闽剧表演及图片展示等形式弘扬福州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福州国际形象,凸显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地位,扩大福州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

    福州闽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本文对近年来闽剧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也欣喜地看到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出新的生命。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福州闽剧,让福州闽剧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让闽剧随着时代的发展,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与守望—老福州的记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

    [2]吴永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以福建闽剧为例[A].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12,308-313.

    相关热词搜索: 闽剧 福州 浅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