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

    时间:2020-09-04 16:02: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总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 、知识:初步学会数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  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 情感:( 1 )、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  10 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
     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具准备 :
     主题图、投影仪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 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在我们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你们说的真好,正好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实物投影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能用上数字吗? ( 1 )
    生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 2 )
    指名说。引导学生在序地观察并一一数出来。

    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有序地排列。

    1-10 也可 10-1 。可适当担些小问题:
    ( 1 )最小,哪个数最大。

    ( 2 )双数还有哪些,单数还有哪些? ( 3 )你还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 、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0 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头大象 2 只兔子 3 个蘑菇 4 只松鼠 5 个汉字 6 只小熊 7 朵花 8 棵树 9 只鸟 10 只蝴蝶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 . 知识 :
    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 1 的物体,认识 1~10  各数;
    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 能力 :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 情感 :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 正确数出数量是 1 的物体,理解 1 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
    PPT 1~10 的数学卡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 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1 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 1 表示。

    1 可以表示 1 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 1 ”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 1 ”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 、 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 2 可以表示什么? 3 呢? 4 呢?鼓励学 生多说。

    3 、 看图:
    ( 1 )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 2 )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 3 )与 5 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 4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 、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 、 第 3 页 3 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 1-10 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教学反思:
    玩具 教学目标 :
     进一步正确地数出 5 以内物体的具数;
    识田字格,能按要求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 1~5 各数;
    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数出 5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美观地写出 1~5 各数)
    教学重点 :
    1~5 的书写 教学难点 :
    1~5 的书写格式, 2 和 3 的书写。

    教具准备 :
     各小组准备一些玩具、主题图、 1~5 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名说 2 、每说一种在练习本上用圆圈表示。

    3 、指导写 1-5 各数。

    形象记忆:
    1 象小棒 2 象鸭子 3 象耳朵 4 象小旗 5 象秤钩 要求学生对数 1-5 的书写逐步达到整齐、匀称、熟练。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 写数: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 、练一练第 2 题: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 性。

    3 、第 3 题:数一数,填一填 ( 1 )一共有几节车厢 / ( 2 )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 3 )用数字表示出来。

    ( 4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 1 的后面是几? 5 的前面是几?和 3 相邻的数是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5 各数的写法,请大家要注意认真书写。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5 的认识 1 2 3  4 5 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 知识 :
    认识 0 是怎么产生的;
    理解 0  的含义;
    会读、写 0 。

    2. 能力 :
    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 :
    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
     认识“ 0 ”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
     认识“ 0 ”的其它含义 教具准备 :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 4 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出示小猫钓鱼图:
    ( 1 )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 2 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 4 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 2 )指导写 0 。数字 0 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 0 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  0 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 1 )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 2 )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 0 开始, 0 是起点。它在 1 的前面,比 1 小。

    4 、 0 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 0 都有哪些含义?说明:
    0 表示没有, 0 表示起点, 0 可以表示刻度, 0 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  10 。

    5 、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 0 ,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练一练第 1 题看一看,填一填。

    2 、第 2 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 、一笔画分析题意。

    4 、怎样数得快?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 0 , 0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板书设计:
    0 的认识 0 表示没有, 0 表示起点, 0 表示刻度, 0 表示位置…… 文具 教学目标 1. 知识 :
    认识 6~10 各数,能正确数出  6~10 的物体个数;
    正确读、写 6~10 各数;
    顺数、倒数 0~10 各数。

    2. 能力 :
    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 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
    6~10 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 :
    8 的写法 教具准备 :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文具,你能说一说文具里都放些什么吗? 复习 1-5 各数。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请大家观察一下:图画上画了些什么? 2 、知道怎么做了吗?每一种文具各有多少 / 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连线,指名说。

    3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 6-10 这几个数来表示? 4 、 6-10 的写法。

    形象记忆:
    6 象哨子, 7 象镰刀, 8 象葫芦, 9 象“ q ”。

    重点讲 9 一笔写成, 8 从右上角起笔,上圆稍小,下圆稍大, 10 是由 1 和 0 组成, 0 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回到起笔处。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练一练,第一题:看图画线,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二题,数一数,写出数,再画圈。

    3 、第三题;
    填数,发射火箭倒计时,从 10 写到 0 。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6-10 各数,并会写 6-10 各数。

    板书设计:
    6——10 的认识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
    在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2、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比较数量是 10 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几只小松鼠到森林餐馆吃午餐,好客的服务员为每只小松鼠摆上了精美的餐具。快来帮助服务员数一数还缺哪几种餐具,各缺多少? 二、 说一说 1 、比较松鼠和餐具的数量(同样多)
    说一说:比较松鼠和餐具多少的方法 (1) 先数小松鼠的只数,再数餐具的个数。

    (2) 把小松鼠和餐具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2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 (1) 比较松鼠和汤匙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汤匙的数量多 汤匙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 (2) 比较松鼠和杯子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 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 3 、比较三个事物的多少 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 1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 2 )用数数法比较 体验多和少的相对性 三、练一练 1 、画一画 2 、哪一堆正合适? 3 、比一比,最多的是谁?最少的是谁? 4 、猜一猜,松鼠采了多少个蘑菇?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 、借助“动物乐园”这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认识 < 、 > 、 = 符号,并会读、写、应用。

    教学重点 :
     认识符号,并会读、写、应用。

    教学难点 :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具准备 :
     情境图、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动物乐园里要举行“好朋友”联欢会,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赶来了。都有谁啊?每种动物都来了几只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第种动物各多少只?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认识同样多认识等号  = 小熊有 4 只,小鹿也有 4 只,他们是一只对一只,你发现了什么?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他们的只数相同,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都是 4 只。可以用一个符号。“  = ”把两个连起来, 4=4 读作四等于四,“ = ”叫作等号。

    2 、建立多、少、大、小的概念,认识〈 〉 ( 1 )小兔有 5 只,小猴有 3 只,一只小兔对一只小猴,小猴都对应上了,小兔多出 2 只没有对应上,小兔比小猴多反过来小猴比小兔少。

    ( 2 )小兔 5 只,小猴 3 只, 5 比 3 多, 5 和 3 之间用 〉连起来, 5 〉 3 读作五大于三。

    ( 3 )小猴与小兔比:
    3 小于 3 〈 5 读作三小于五 3 、 = 〈 〉这三个符号我们叫做关系符号,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 、比一比,说一说:
    3  吸只小猴与 2 只小鸟 2 、小熊 4 只,小兔 5 只,小猴 3 只,谁多谁少呢?引导学生用○代表小熊,△代表小兔,□代表小猴。

    ( 1 )小熊和小兔比,小熊和小猴比,你发现了什么? ( 2 )这三种动物中谁最少,谁最多呢? ( 3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鹿和小兔比,谁多谁少? 3 、学生独立在第 13 面填空,集体订正。

    4 、填一填:在圆圈里填上全程的符号。在方框里填上全程的数,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答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认识其他的符号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二单元 比较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大小,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2、 理解物体大小或容器内装液体多少的比较方法。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形状不同的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蛋糕,一家人的杯子里都倒上了饮料,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大西瓜和两瓶饮料,一家人为妈妈过生日,多快乐呀! 二、  新知讲授 问题 1 :把切好的三块蛋糕和三块西瓜分别标上序号。比一比,说一说三块蛋糕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三块西瓜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1 、比较三块蛋糕的大小 2 、比较三块西瓜的大小 问题 2 :哪杯装的最多?哪杯装的最少? 桌上有三杯饮料,想知道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其实就是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多少。

    探究比较方法:
    绿色圃中小学教 1 、 运用观察法进行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却不能由此判断三杯饮料装得同样多,因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杯子底部大小是不同的,那么哪个杯子的底部大,这个杯子装得饮料就多,所以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2 、运用统一标准的方法进行比较:把三杯饮料倒入同一个较大的杯子,记下每次倒入饮料的高度,再根据三次高度判断哪个杯子装得最多,哪个杯子装得最少。

    问题 3 :可乐瓶和果汁瓶谁装得多? 可乐瓶和果汁瓶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都是不规则的瓶子,要比较的是两种饮料瓶谁装得多。

    探究比较方法:
    对于形状不同的两个瓶子,不能仅凭用眼睛观察来判断谁装得多,要实际测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三、  练一练 1 、大的画“√”小的画“⊙” 2 、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3 、哪个装得多?谁喝得多? 4 、想一想,把方糖放进杯子后,哪杯水最甜?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下课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会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2 、使学生初步体验高矮的比较性,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 :
     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1 )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 、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 、活动之二 A :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 、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 、活动之四 1 、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 、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 、活动之五 1 、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 1 )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 2 )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 :第 12 页的第 5 题―――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 自我评价。

    2 、学生互评 3 、全班进行评价 。

    板书设计:
    比高矮 比长短 比长短: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教学反思: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知道两个物体比较有了大小还有轻重之分。

    2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3 、 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
     学会比较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具准备 :主题图、 图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 、 掂一掂 ( 1 )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 2 )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 3 )请 2~3 名同学  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 4 )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 、 称一称 ( 1 )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 2 )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 3 )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 4 )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 5 )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 、 练一练第 1 题 、 第 2 题 、 第 3 题 。

    2 、 第 4 题 。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四、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轻 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应掌握的知识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备注 2 、应发展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动手操作,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3 、应培养的情感 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
     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
     根据加法的意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教具准备 :铅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教师拿出一些铅笔问:孩子们,看看老师手中都拿了些什么?(左手 1 枝,右手 2 枝)
    看到老师手中的铅笔,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注:及时肯定并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孩子们真聪明,那谁来说说,哪只手拿的铅笔更多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少,对不对? 那根据咱们前边所学的知识,你们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找学生上黑板表示,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棒,那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 3 枝铅笔和 2 枝铅笔合在一起是多少枝铅笔呢?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老师巡视,可作一些小提示 刚刚这位同学提出,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那 1 枝铅笔和 2 枝铅笔和在一起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用一个式子将它表示出来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式子,你从这个式子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孩子们真会观察,“ + ”咱们学过没有? 那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这个算式,咱们就称之为加法 咱们再一起来数一数,老师手中是不是有三枝铅笔 有多少枝? 那 1+2 是不是和 3 相等? 所以它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在这个式子中 1 和 2 都是加数, 3 是得数非常棒,那以后咱们再看到合在一起的问题,咱们会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 22 页,看看书中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在上面写出式子吧 注: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谁把你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去 有不同的式子吗? 可以吗?一起读一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 3+2=5 来表示? 对于孩子们所说出的例子一定要给与鼓励 看着书中的摆一摆,第一幅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自己列出式子 用刚刚的方法解决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中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加法 1+2=3  2+3=5 3+2=5 教学反思: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 、 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减 法 2 、 在具体情景活动种体会减法的含义,能说出减法算式,能认识减号 3 、 通过一系列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
     根据实际情景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
     教材相关情境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新知 复习 5 、 4 的组成,如,教师说“我拍 3 ” ,学生接着说“我拍 2 , 3 和 2 组成 5 ” 让学生同桌一起做游戏 二、创设情景,引出减法 出示以下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有 3 个苹果,刺猬驮走了 2 个 花园里有 4 只蝴蝶,飞走了 2 只 小平吹了 3 个泡泡,破了 1 个 三、认识减法,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去掉一部分” 的意思,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有“去掉一部分”的意思吗? 引导:那么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呢?该怎样求剩下部分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大家想指导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减法的认识(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走,我们到小红家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自学提问:树上有几个果子?小红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2 、提问:摘走了 2 个表示什么意思? 3 、讲解:对,像这样,从  5 里面去掉 2 ,我们就用数学符号减号“ - ”表示,就是去掉的意思 板书:
    5-2 引导:数一数,剩下几个果子用数字几表示 ? 这个过程怎么表示? 板书:
    5—2=3 教读算式 6 、发散联想:对于减法算式  5—2=3 ,生活中还有哪些过程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7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  5-2=3 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 鼓励学生多种算法 小结:同学们的算法真多啊!大家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吧! 四、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书中的相应练习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 读作:
    5 减 2 等于 3 教学反思: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猫吃鱼”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 、理解得数 0 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得数 0 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
     理解 相同两个数相减 得数 是 0 的 道理。

    教具准备 :
    5 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和学生互动,做手指游戏:一只手有 5 根手指,老师现在伸出 4 根手指,你能说出减法算式吗?(一次伸出 3 根、 2 根、 1 根)
    2 、伸出拳头,问学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列算式呢?该怎么计算? 提示:一个都没有用什么数字表示? 5 减 5 得几? 二、探索新知 出示主题图, 引导:谁能根据这四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1 、根据第一、二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2 、根据第三、四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引导观察算式:比较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类似的算式,你还能举例说几个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书试一试第 1 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图中看到了什么? 3 、提问:算式  1+3=4 表示什么意思? 4 、如果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做这个而游戏,他们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你会有减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5 、出示试一试第 2 幅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完成每幅图下面的填空 三、练一练 1 、第一题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独立完成 2 、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得出结果后提问:观察等号两边房子中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 、第 3 题 引导理解提意,提问: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你会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和几个减法算式? 四、全课小结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得数是 0 的减法的认识 3-1=2  2-1=1 1-1=0 3-2=1  1-1=0 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 0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2 、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 、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 :
    5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5 以内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
     教具小棒 、 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1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2 、请你用 4 - 2 和 3 + 2 各编一个小故事 1 )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 )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3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 32 页的第 5 题。全班进行评价。

    4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二、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 1 、 2 、 3 、 4 、 5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三、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 100 分。

    1 + 4   2 + 3
    5 - 2
    5 - 3
    5 - 4   3 + 2
       2 - 1
    1 + 1   1 + 3   4 - 2 5 - 1   4-3 2 + 1   3 - 2
    3 - 1
    2 + 2
    3 + 1
    4 - 1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加、减含义。

    2 、学会“ 6 ” 的加减法,能够讲清每道算式含意。

    3 、重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 学会  6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熟练计算 6 的加减法,对 6 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具准备 : 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复习 5 以内的加减法游戏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5 以内的加减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伸手指的游戏好吗? 老师边伸出 4 个手指头边说:“我出 4 ”。

    同桌之间互相做一做这个游戏好吗? 二、探究新知 、  自主学习 掌握得数是 6 的加减法。同学们刚才做得真好,看现在老师右手里有 4 个棋子,左手里有 2 个棋子, 2 个手里一共有几个棋子? 教师板书算式。

    同学们拿出 6 个你们准备好的扣子,像刚才老师这样,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游戏,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后教师说明:刚才咱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是不是有点零乱呢?你能不能整理一下,给它们排队,使它们变得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让学生之间边操作,边按顺序说算式。

    学生反馈,做出手指游戏,检查学生对得数是 6 的加法算式掌握的程度。

    现在老师两个手里一共有 6 个棋子,其中左手里有 2 个,猜一猜,右手里面有几个? 随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6-4=2 像刚才老师这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做猜数游戏,并把你们所猜的算式记下来,准备交流。同学们在写算式的时候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交流整理:指小组说算式,说不会的其它小组补充,然后引导学生有序排列,发现规律,并进行巩固练习。

    三、  进一步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完成练习题 1 、填一填 2 、说一说 3 、画一画、填一填 4 、 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凑 6 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 6 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 6 颗。

    四、总结 教学反思:
    背土豆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加、减含义。

    2 、学会“ 7 ” 的加减法,能够讲清每道算式含意。

    3 、重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
     学会 7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熟练计算 7 的加减法,对 7 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具准备 :
     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电脑动画:老鼠偷土豆 边放动画边配音:(老鼠说)我今天的收获真不小,背回来 7 个土豆。(电脑出示袋子破了,土豆掉了一个,停止放动画)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拉?同学们,袋子里还有几个土豆?你怎么知道的? 二、探究新知 、  自主学习 掌握得数是 7 的加减法。

    土豆只会掉一个吗?接着放动画,又掉一个,停止放。如此下去,老鼠回到家,可能剩几个土豆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写,写的比较全的,在评价表中打“√”,引导学生反馈,订正。

    让学生拿出 7 个准备好的棋子或扣子,在桌子上摆一摆,看一看,都是几加几等于 7 呢?把算式写出来,并进行有序排列,然后交流。

    学生拿出 7 个扣子,在桌上摆一摆,看看,都有 7 减几等于几呢?把算式写出来,并进行有序排列,然后交流。

    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些算式如何整理排列。学生操作,列出算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 、填一填 2 、分一分, 7 根香蕉分给 2 只小猴,可以怎么分? 3 、说一说 4 、画一画,填一填。

    5 、 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凑 7 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 7 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 7 颗。

    三、 总结 教学反思:
    跳绳 教学目标 1 、 学会 8 、 9 的加减法 。

    2 、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

    3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想象力、有序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 。

    教学重点 :
     掌握 8 、 9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熟练计算 8 、 9 的加减法,对 8 、 9 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具准备 :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操场上有几位同学跳得可带劲了,我们一起 去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跳绳图)
    同学们,参加跳绳的都有什么样的同学? 二、探究新知 结合这个情境中的素材,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往书上填一填,填完后小组同学先互相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说明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算式,按一定的顺序写算式。

    同学们真聪明,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画画,看一位大象伯伯正在画画呢,(电脑出示图)它画的是什么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自主探究 学习得数是 9 的加减法 引导学生反馈,并对照现有的图说明如何列式。( 1+8=9 , 8+1=9 , 9-1=8 或 9-8=1 )
    下面请同学们接着大象画的继续画下去,涂一个小正方形,写出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老师适当板书。

    1+8=9 9-1=8 2+7=9 9-2=7 3+6=9 9-3=6 4+5=9 9-4=5 ……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进行小结 四、自主探究 得数是 8 的加法和 8 减几。

    数学游戏:凑成“ 8 ”。并列出算式,进行小组评价,作对的在评价表中打“√”。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情趣,又有利于学生评价。

    五、  巩固练习 、 实践应用 1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2 、完成“练一练”的 1 、 2 题。

    3 、凑成 9 完成 47 页第 3 题。

    4 、讲数学故事:“八戒吃瓜”。让学生看图,先在小组内试讲并把此题完成。

    教学反思:
    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 8 ” 和“ 9 ” 的加减法。

    2 、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能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3 、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图中大括号、问号表示的含义。

    4 、根据图意列算式。

    教学重点 :
     进一步熟练 8 、 9 的加减法,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
     能根据图示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看一看,填一填。

    同学们看,在南极美丽的冰川上,一群可爱的企鹅正在欢快地玩呢,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探究新知 了解图中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得数是 8 、 9 的加减法。

    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同学们看一看,这个(指大括号)是大括号,它从冰川的左端一直括到右端,把所有的企鹅都括在里面了,它下面有个问号,这就是问我们所有的企鹅一共有多少只。以后的数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大括号。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度着把式子写在书上。引导学生 反馈,教师进行订正。

    1、 说一说,算一算。

    电脑动画(一些企鹅走到冰川的后面)变为第二幅,再请同学们观察思考:这幅图有几个大托号?每个大托号式表示什么意思?好,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对图意的理解:(重点理解,下面的大托号表示一共有 9 只企鹅,上面标有“?只”的大托号是求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这里要让学生说出露出半个身子的企鹅包括在冰川挡住的范围内。)被冰山挡住的一共有几只企鹅呢?你能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订正。

    三、探究体验、感悟、自主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 8 和 9 的两个表与图有什么关系,怎样填,小组当中会的同学可以给不会的同学讲一讲,如果小组都有困难,可以请教老师。

    教师进行订正。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让学生做的手游戏。

    2 、完成“练一练”的 2 、 3 题 3 、师生做 37 页的“数学游戏” 板书设计:
    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6+3=9 9-3=6 教学反思:
    小鸡吃食 教学目标 1 、 结合小鸡吃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 题意识。

    2 、 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境,初步掌握“ 10 ” 的加减法,体会 10 的不同分法。

    3 、 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 10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10 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用不同的分法解决凑十的问题。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鸡的午餐准备好了,小鸡们都向食盘跑来,盘子的左边跑来了 9 只小鸡,盘子的右边跑来了  1 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 ? 二、解决问题 1 、求一共有几只小鸡 ?  就是把左边跑来的小鸡和右边跑来的小鸡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9+1=10 (只)
    2 、一图两式 有 8 只小鸡在第一个盘子里吃,有 2 只小鸡在第二个盘子里吃。根据不同的理解列式:
    ( 1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列加法算式。

    8+2=10 (只)
    ( 2 )求第二个盘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食,就列减法算式。

     10-8=2 (只)
    3 、探究填空方法 摆学具:摆 8 个圆片代表左边的小鸡,摆  2 个圆片代表右边的小鸡, 8 和 2 凑成 10. 手指凑十法:人的一双手有 10 个手指头,把 10 个手指分开,用 8 个手指代表左边的小鸡,用  2 个手指代表右边的小鸡。

    总结:如果一副图中包括两部分,能够写出两种算式,求总量就写加法算式,求其中的一部分就写减法算式。

    4 、拨一拨,填一填 体会 10 的不同分法。

    三、巩固练习 1 、看图写算式 2 、爬台阶 3 、说一说,做一做 4 、思考题 把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中。

    □ + □  = □ + □ = □ + □ = □ + □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板书设计:
    10 的加减法 9+1=10  10-1=9 1+9=10  10-9=1 8+2=10  10-2=8 2+8=10  10-8=2 教学反思:
    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情境,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含义。

    2 、让学生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体验。

    3 、通过对车上人数变化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
     学具小棒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乘车去郊外玩?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乘车去玩,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他们乘车的情景? 二、探究新知 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合作探究,列出连加和加减混合算式 1 、出示第一幅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 、汇报交流 3 、要求“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怎样列式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4 、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计算顺序的指导。

    5 、出示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6 、那现在车上有几人呢?应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讨论,说明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再动手摆一摆。

    7 、引导反馈,教师小结。

    三、探究计算顺序 出示“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  5+2-3= ?”这个算式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其余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并进行小组评价,对的在评价表中打“√”。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 1 题的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应怎样列式? 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第 2 小题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一做。

    第 3 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做一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  7-3+2=6 7-2-3 =2 教学反思: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各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练习加、减法。

    2 、加强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3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10 以内加减法 教学难点 :
    10 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 :
     数字卡片、计算卡片 P46 , 1 动物找朋友,可在班中进行,以凑成“ 10 ”为标准找朋友。

    分小组,发数字卡片 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数,计算和谁的卡片上的数加在一起是 10 ,因此找到朋友。

    P46 , 2 任选一数,求其余。学生选数计算 P46 , 3 数棋子数,比多少。学生独立完成 P46 , 4 看图列算式。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 P41 , 5 口算。口算接龙 P47 , 6 游戏:过河。分小组,将一组学生没为过河人,一人一张计算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一题一题轮流做,算对即一组人全部过河。

    3+2+5=10 9-2-4=3 做个加法表、减法表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 、对 10 以内加减法进行归纳,找出规律。

    2 、学生提高口头表达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
     进一步加深对 10 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

    将 10 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难点 :
     找出表格中计算规律。

    教具准备 :
    10 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智慧箱,你们猜一猜这里装的是什么?这个箱子里装的是我们学过的 10 以内的加法算式,下面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装的加法算式得数可能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10 以内加法的得数可能是 0-10 的数。

    那么这个智慧箱里装的算式到底都是多少的呢?请同学们看!(教师从智慧箱里拿出标有 0~10 的数的 10 个小箱子)。

    二、探究新知 学生归纳总结 10 以内加减法 同学猜的真对,智慧箱里装的是得数是 0~10 的算式,让我们一起把小箱子排排队吧!你们想怎样排呢? 教师给予肯定:同学们排的都有道理,请同学看得数是 10 的小箱子和得数是 9 的小箱子,想一想装的可能是哪些算式呢?请同学们在表格里写一写,想一想应该怎样写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好!下面哪小组汇报一下,得数是 10 ,得数是 9 的算式有哪些,你是怎样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同顺序的算式的写法,教师要人予肯定,使学生明确,这些算式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比如:得数是 10 的加法,我们可以按  10 加几、 9 加几、 8 加几等顺序写,反之也是正确的,得数是 9 的加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按一定顺序写同学们现在可以调整一下。

    1 、进一步体验感悟总结 10 以内的加法 那么,得数是 8 、 7 、 6 等小箱子里面,可能装的是哪些算式呢?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试着写在表格里。

    教师订正,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加法表的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0 以内的加法数,横着一排一排的仔细观察,竖着一行一行得认真看一看,最后再斜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引导学生汇报:
    横着看加法表找规律提问:
    认真观察第一排,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仔细观察第二排,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观察第三、四、五……十一排。

    合作探讨加法表排列的规律?两人互相讨论。

    竖着看加法表找规律提问:
    ( 1 )请你找一找,得数是几的算式最多? ( 2 )仔细观察得数是 10 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 3 )得数是 9 的算式有几道?得数最小的算式有几道?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观察找规律提问:
    ( 1 )从上到下斜着看第一斜行加法表什么规律? ( 2 )第二斜行、第三斜行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 3 )在这些算式中,有几道特殊的算式,你能找出来吗? ( 4 )看算式 2+2 上下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

    2 、学生归纳总结 10 以内的减法表 刚才我们整理了 10 以内的加法算式,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好,那么 10 以内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整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 49 页,让我们首先仔细看图,谁能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那么这些减法算式怎样整理呢? 请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完成在书上。教师进行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 我们利用刚才观察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 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 , 看看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 引导学生进行反馈 , 并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复习的都很认真,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 7 枝粉笔,分两只手拿,藏在背后,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几枝和几枝?说出加法算式。

    3. 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各小组组长说算式,学生举 0~10 的数字卡片,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加减法各 5 题)全对的在评价表中“√”。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练习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这几个单元,你们除了掌握以上内容,还学到了什么?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是哪一节,你用数学还解决了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课下你自己或让家长帮助你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 减法表(发现的规律)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数的认识。

    2 、进一步强化学生用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事物,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

    3 、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正确熟练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 正确熟练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含义。

    教具准备 :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我学倒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二、我的成长足迹 三、我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 1 、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 、说一说,填一填 3 、写出不同算式 4 、比一比,重的画“√”,轻的画“○”。

    5 、思考题 把 2 、 3 、 4 、 5 分别填入□。

    □ + □  - □ = □ □ + □  - □ = □ 在每个式子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2 、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初步培养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 :
     教材主题图及 “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媒体演示,谈话: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总结整理方法 谈话: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整理房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手圈画分类(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圈起来,在同一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学生在组内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整理房间的方法,学生汇报时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 、分成三类:把学习用的笔、本、书、文具盒放在一起;
    把上衣和裤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是穿的;
    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2 、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用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3 、分成五类:椅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家里的东西一共同五类。

    4 、有的学生反对这种方法,理由是: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型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没有让我们搬家。

    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适时评价。

    三、观察体验、感悟明确、整理方法 谈话: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房间很乱,他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整理。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小明整理后的房间(课件出示整理好的房间)。看到这个房间,你想说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 1 题,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引导学生看题的要求,电脑出示各类动物,让学生逐个认一认再涂色。

    第 2 题,蔬菜、水果分类。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头饰。

    第 3 题,分一分。

    谈话: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堆物品,你能帮妈妈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2 、实践活动。

    谈话说要求: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书、本、笔、文具盒 服装鞋帽:上衣、裤子 玩 具:小汽车、小熊 体育用品:球 教学反思: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书包”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 、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
     制作多媒体课件;
    红、黄蜡笔和水彩笔 。

    自己的书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 54 页主题图,谈话:放学后,小朋友们都有序地整理好书包离去,只剩下笑笑和淘气面对一桌子的东西发愁。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帮一帮他们呢? 二、学生自主、整理书包 谈话:要想帮助笑笑和淘气,我们首先得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谈话:笑笑和淘气通过动脑,也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了,咱们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整理好的情况。

    三、总结整理、方法 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整理的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再整理一次,你还会有其他方法吗? 四、巩固实践应用 绿色圃中小学教 1 、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 1 题分一分,说一说共有三个小题:
    电脑出示第( 1 )小题: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动手图画。(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分法。)
    第( 2 )、( 3 )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第 2 题,第 3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2 、实践活动。

    谈话讲清要求:放学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整理书包 第一种分法:数学书、语文书、…… 生字本、算术本…… 第二种分法:数学书、算术书…… 语文书、生字本……。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前后 教学目标 1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
     认识 “ 前 、 后 ”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前、后”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
     初步培养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激趣,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 ,  说说 谁在前,谁在后? 引出教学内容 —— 前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百米赛跑 ” 1. 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 预测冠军。

    2. 比赛途中 ,谁在最前面 ? ;
    谁在最后面? 3.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排在第几?它的前面有谁?它的后面有谁? ( 1 )同桌互说。

    ( 2 )反馈。

    4. 比赛继续进行 , 为哪两只小动物加油?用“(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来说一说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

    ( 1 )同桌互说。

    ( 2 )反馈。

    ( 3 )
     师总结 。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 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
    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 、排队买票 淘气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在乐园门口排队买票。你看到他 排在第几位 ,他前面有几个人,他 后面有几个人 ? 一共有几人?用算式来表示。

       淘气想排在笑笑前面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 ? ( 1 )
     如果你是笑笑会怎样做呢  ?  ( 2 )
    如果让淘气站在笑笑的前面,行吗? ( 3 )观察图说一说。

    4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 、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 、指名学生说。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关前后的问题,那你就做个小发明家,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的前后的问题记下来,明天说给大家听 。

    板书设计:
    前 后 ( )排在第( ),它的前面有( ), 它的后面有( )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教学反思:
    上下 教学目标 1、 在 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
     能 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
     用 “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 ?我们 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二、探究新知:
    1 、 说一说 ,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结合“图中那只小动物在最上面?那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1 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 系 2 你能说清楚小松鼠的位置吗 ? 2 、填一填:
    了解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如:“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等。

    三、巩固练习 猜一猜,它是谁? (通过对话的形式,逐步缩小范围,进过两次猜测,最后确定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四、实践应用:
    摆一摆 通过摆学具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和描述中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五、练一练 1 、淘气的书柜 师:淘气家的书房里东西可多了。看他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介绍他家的书柜呢。小朋友们,你们认真观察看看他家的书柜里有哪些物品?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先看图,明确观察对象,再用语言准确表达描述的物品的相对位置。)
    2 、分房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们分房子,再进行交流。

    3 、 寻找宝物 。

    这里有三个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宝物放在其中的一个盒子里面。你们猜猜在那个盒子里面 ? 注意了,这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的,不过呢,机灵狗给了我们两条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给我们的第一条提示是什么 ?( 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


    宝物可能在哪里 ? 师  :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给我们的第二条提示。(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
    宝物在哪里呢 ?( ②号盒。

     )点叫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4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反思:
    左右 教学目标 :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2、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 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 .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 .体验左、右。

    ( 1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 2 )看一看。

    ( 3 )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 4 )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 5 )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 6 )揭示课题。

    3 .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
    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生活中 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 .找一找。

    ( 1 )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 2 )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 3 )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 4 )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 5 )全班交流。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 )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猫要到小兔家去做客,可是它找不到去小兔家 的路,请小 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路 。

    ( 2 )学生展开讨论。

    ( 3 )计算机演示结果。

    ( 4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 1 )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 2 )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 3 )汇报: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

    备注: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课时指导练习。

    教学反思:
    教室 教学目标 1、 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 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3、 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

    教学难点 :
     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不同方位。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二、 活动: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1 、看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学是谁?你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模拟活动:面向黑板,和图中同学座位方向一致,扮演图片中的情境人物,根据问题找出这位同学)
    2 、猜一猜,说一说游戏。

    师:我走到第 3 排,向右走,到第 2 个同学那里,他(她)是谁?学生根据叙述找出所描述同学。熟悉后学生发口令找一找游戏。

    三、巩固练习 ,猜一猜,说的什么物品? 1 、结合书中的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运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学生分组活动互猜。如:“它在电视机的下面”,要求学生静静思考把答案藏在心里,继续倾听描述:“在地球仪的左边”,学生会很快判断出是花盆。

    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2 、  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根据教室实际的摆放的摆放情况,组织猜一猜的活动。

    四、练一练。

    ( 1 )到游乐园里去玩,请 学生站在图中小女孩笑笑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右边呢? 如果笑笑面向大楼,她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 2 )教室里同学们玩猜人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 2 题,)结合小朋友排队的情境,根据左右来确定具体每个 小朋友的位置。

    ( 3 )小导游: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问路情境,通过运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路线,体会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描述的时候以观察者为准)如:“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转到达火车站“。还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向右转,下一个路口再向左转。”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在分类、观察、 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 体的名称。

    2、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常见立体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 :
     能准确 的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
     课件 、实物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  导入新课 1 、 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实物拿出来,向你们组的同学介绍一下,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

    2 、 桌面上的这么多实物好像有点杂乱,你们觉得呢? 怎么办? 学生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介绍交流后把小组的实物全部放在一起。

    3 、 那就请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分类呢? 学生:可以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学生:可以按形状、颜色、轻重等分类。

    4 、 摆一摆,分一分。

    请小组同学按形状把桌上的物体分一分,边分边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参与到各组。

    各组讨论操作,对小组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小组同学商量,试着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二、探究新知 1 、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方法 :
    请各组分别说一说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 如:
    组 1 :我们组安形状把形体分为两类:方的一类,不方的一类。

    组 2 :分为三类:方方的一类,球一类,像柱子似的一类。

    组 3 :分为四类:长长的、方方的一类;
    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的一类;
    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圆的一类;
    球一样的一类。

    三、 巩固探究:( 让学生充分感悟按形状分类,每 种 图形的特 点)
    1 、 我们把物体分成了四类,你喜欢和哪一类交朋友,就拿起来摸一摸、看一 看、玩一玩。你能发现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 、学习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名称及图形形状特点。

    四、实践应用 ,  巩固练习 、 1 、 学生指图形说名字 2 、 生活中你见过身边哪些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形的呢? 3 、游戏:“你说我拿” ( 1 )老师说,同学拿 :( 小组同学中一些人蒙上眼睛 , 其他人监督、判断。

    ) 教师 : 请你摸出一个正方体 ( 2 )让小组同学自己做游戏。小小设计师(搭物体)
    教师让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东西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会 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吗?你在身边发现了那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图形的形状一样,说一说 。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
     运用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摆放几何模型 教学难点 :
     经历思考、表达、倾听等学习过程 教具准备 :
     实物图形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活动。

    复习:我说你拿。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回顾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 说一说,摆一摆活动。

    1、 熟悉活动规则。

    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示范,如:师发指令:在桌子上放一个长方 体,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的上面放一个球······学生根据每一个指令摆出图形后看两者是否相同。

    2、 同桌之间仿照教科书中淘气和笑笑合作的步骤进行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搭出一个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同学进行操作。

    3、 操作与发指令的角色进行互换。

    4、 可增加积木的数量,提高游戏的难度。

    三、请拼搭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向大家介绍成功的经验。

    1 、说一说你在拼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为什么圆柱要竖起来搭?圆柱横着放有什么不好? (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四、 游戏活动:摸一摸,摆一摆。

    1 、明白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何体。

    活动前,为了保证学生合作成功,教师可以先和一个学生示范。如:师发口令:“摸出一个圆柱,立在桌子上”“把正方体放在圆柱的上面”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

    2、 评价小组活动表现。

    你鼓励同伴了吗?你怎么夸奖他的?你怎样让他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活动中你有没有遵守秩序?你们说话的声音吵到其他小组了吗?活动完了,那一小组的学具放在规定的位置?你有没有耐心倾听伙伴的发言?等,通过评价,逐步建立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基本课堂秩序。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说一说,摆一摆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古人计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数数 活动中,会认、读、写 11 ~ 20 各数。

    2、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 11 ~ 20 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 11-20 各数,理解 11-20 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 11-20 各数。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
    ( 1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 2 )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 、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 10 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 10 。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 10 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 探究新知:
    (一)、认数、读数。(课件出示 P74 主题图)
    1 、 “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 1 只羊,就在地上摆 1 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 1  根小棒代替 1 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 1 只羊,只能对应摆 1 根小棒。)
    ( 1 )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
    1 根 1 根数;

    2 根 2 根数···数到 10 根。

    ( 2 )
     师:比 10 多 1 的数是几?比 10 多 2 、比 10 多 3 的数是多少? 2 、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 10 根捆成 1 捆,体会 1 捆代表 1 个十, 1 根代表 1 个一。)
    学生自己数出 10 根小棒,并将 10 根捆成一捆,体会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3 、让学生再拿出 1 根小棒. ( 1 )、现在是几根小棒? ( 2 )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 1 个十和 1 个一组成的)
    ( 3 )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 1 个十和 1 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读数。

    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 1 就表示是 10 . 2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  11 .一边拨一边说:
    “ 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 3 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 12 ~ 20 各数. 三、比一比,谁大?谁小? 1 .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 .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 1 )比 15 小比 11 大的数有那些? 17 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总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 、 11 、 19 、 20. 10 读作:十 ;

    11 读作:十一( 10+1=11 )


    19 读作:十九( 10+9=19 );

    20 读作:二十( 10+10=20 )
    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 认识 11 ~ 20 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

    2 、进一步理解掌握 11  ~ 20 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3 、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

    教学重点 :
     理解 11 ~ 20 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
     进一步通过数的组成等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具准备 :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看谁算的都对。

    1 - 0 = 4 + 0  = 0 +5 = 4 + 1 = 5 - 5 = 0 + 0  = 1 + 2 = 2 + 2 = 2 + 3  = 1 + 1 = 5 - 3 = 5 - 2 = 3 + 2  = 5 + 0 = 4 - 2= 1 + 4 = 5 - 4 = 3 - 3 = 3 + 1  = 4 - 3 = 2 、 1 个 10 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 15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 里面有( )个十。

    13 个一是( ), 10 个一是( )。

    3 、 14 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 )个( )。

    15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 是( )个十。

    1 个十和 7 个一是( ), 4 个一和 1 个十是( )。

     个位上是 9 ,十位上是 1 ,这个数是( )。

     4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5 、 12 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和 11 相邻的数是( )和( )。

      14 后面的 3 个数是( )、( )、( )。

     6 、在 14 、 8 、 0 、 11 、 7 、 1 、 3 、 16 、 17 这些数中,从左数,第 5 个数是( )。从右数第 4 个数是(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大到小排列为 :
    7 、 5 比( )多 2 。

    9 比 19 少( )。

    5 比( )少 2 。

    比 8 多 1 的数( )。

    比 20 少 1 的数是( )。

    8 、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 12 3 7 15 2 ( )<( )<( )<( )<( )<( )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习题。

    五、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搭积木( 20 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教学目标 1、 结合 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理解 2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具准备 :
     课件 、积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漂亮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积木过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

    二、  新知探究 1 、“搭积木” —— 解决加法问题 ( 1 )欣赏  小朋友摆的 积木 形状, 如:
    “ L” 形。

    ( 2 )师:请继续观察画面, 小丽又做了什么?(小丽又加了 2 块红积木)
    ( 3 )、师: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如何列式呢?请边做边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 4 )交流 列式  :
    13+2 ( 5 )全班交流 13+2 的计算方法 ( 6 )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当加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2 、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12+4  15+3 16+2 4+13 5+14 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3 、 搭积木 —— 解决减法问题 ( 1 )
     摆出 18 个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 2 )
     师:
    拿走 2 块后, 还剩多少块积木?如何列式呢? ( 3 )、全班交流算法 ( 4 )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当减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 5 )、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师: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 6 )、师生归纳:先算几减几,再和“ 10 ”拉手 [ 相加 ] 4 、“动动手” —— 解决一图多意问题 ( 1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先表示 1 个十 ( 2 )请你再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 3 )看着实物和图,你能组成一个什么算式呢?看谁组的多?。

    三、整理归类. 1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先算 几 + 几,或几 - 几。再和 10 拉手(相加)
    四、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一练习题。

    五、  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搭积木  (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
    13 + 2  = 15 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 9 加几 。

    教学难点 :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 ,妈妈买回 2 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 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 什么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 能 列一道算式 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 9 加 5 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 10 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 9 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 10 加几来计算。

    二、 做一做,说一说。

    1 、“ 9+3= ”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 书上圈一圈 ,说一说。

    2 、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  6+9 = ?” 观察书上的图, 圈一圈  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 、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 1-2 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  2—5 题。

    ( 1 )
     第 2 题 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 2 )第 3 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 3 )第 4 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 4 )第 5 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 9 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 8 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 8 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8 加几的加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

    9 的好朋友是几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 3 月 12 日 定为植树节,这一 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
    [ 出示课件 ]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 、探索新知 1 、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
    8+6 或 6+8 2 、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 全班交流 8+6 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

    4 、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 、试一试 8+8= 7+8= 8+4= 5+8= 6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 8+ 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 1 、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 10 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 、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 1 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 2 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 3 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 5 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 6 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 加几)
    8 + 6 = 14 8 + 6 = 14 教学反思:
    有几只小鸟 ( 7 、 6 、 5 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 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 7,6,5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
     能正确计算 7 加几、 6 加几、 5 加几、 4 加几、 3 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 )师: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 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  9 只小鸟,瞧!又飞来了 6 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 2 )
     如果树上有 8 只小鸟,又飞来 6 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 3 )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 7 只小鸟,又飞来 6 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 4 )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 7 、 6 、 5 、 4 、 3 加几。(板书课题)
    二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共同学习 7+6. ( 1 )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 2 )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 3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 、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 、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 想一想,填一填。

    ( 意图:( 1 )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  2 )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
     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 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 7 、 6 、 5 、 4 、 3 、 2 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7 、 6 、 5 、 4 、 3 加几)
    7 + 6  = 13 7 + 6 = 13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 正确、熟练计算 9 、 8 、 7 、 6 加几。

    2、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
     提高学生计算 9,8 , 7,6 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计算 9,8 , 7,6 加几 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活动 。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 指导练习。

    1、 练习三第 1 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 20 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 练习三第 2 题。(进一步巩固 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 第 3 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 第 4 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 第 5 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 第 6 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 第 7 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 第 8 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 ,学生找出得数是 13 的算式。

    三、 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 9 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 、 认真看题;

    2 、同桌两人要互相帮助;

    3 、说出完成练习时思考的过程;

    4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 、你还可以怎样想? 6 、谈谈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 20 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
     能熟练计算 20 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具准备 :
     口算卡片、 20 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的所有加法,今 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 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  20 以内的进位 加法算式。

    整理成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你们有信心吗 ?  (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 .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 学过的 20 以内的  进位 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
    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    学生可能会说:
     • 找出得数是 11 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 找出得数是 12 的算式排成一排。

     •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 9 等 。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 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
    学生会发现:
      • 第一行  两个数相加都是 11 。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 算式呢 ?    • 第二行 两个数相加都是 12 。往下写 8+4 、 7+5 ……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
    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 开始  整理,完成课本 P87  的 表格吧 !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 . 再次 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  ( 出示加法表 )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 从中  我们都 发现了 哪些 规律 ?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 归纳、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和梳理能力 。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 20 以内进位 加法算式 ,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备注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数学好玩 淘气的校园 教学目标 1、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能运用 10 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
     学会 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
     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2 、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议一议 ,做一做:
    ( 1 )
     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 ? (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 那让 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师:讨论结束 ,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 7 个小朋友在踢毽 子…… ( 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 师:
     ( 2 )师:
    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 师:
     ( 3 )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师:
     ( 4 )
    大家 的观察都很仔细,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 物体 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 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 、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 、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二、  想一想 ,做一做:
    师:
     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准确! ( 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 三、全课总结 :
    通过了这节课 ,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 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 现很多数学信息,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  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 89 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教学反思:
    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 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 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
     积木、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 、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 10 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 、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 、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 、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 、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 、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 10 大的被淘汰。

    3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4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 、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 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 、出示第 91 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 3  、 5 ,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 1 可以吗?为什么? 5 、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
     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
     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具准备 :
    CAI 课件、模型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 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 的? 倾听西华门的钟声(几时整敲几下,几时半敲一下。)
    三、 说一说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  结合小组讨论。


    四、  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热烈讨论。


    五  、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六、  结合实践。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六、 练一练。

    1、 第 1 、 2 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

    2、 第 3 题:拓展提升。

    观察大树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知道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其他的记时方法。

    八、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时针:又短又粗 分针:较长较粗 整时:分针指向 12 , 半时:分针指着 6 ,时针指着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两个数字的中间。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一课时: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梳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方面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系统地认识,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梳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方面的知识点 教具准备 :小棒、计算器 教学过程:
    1 . 20 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  20 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也可以采取练习二十三第 2 题的对口令形式,同桌同学共同活动。

    2 .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为此,前面出现的两个加法表,在圆形板上做加法,都可以作为复习用的教具。通过加法表,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一些其他规律。复习时,要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出速度的要求,使学生看到式题或听到式题都能比较快地说出得数。但也不要要求过高,无限度地去比赛速度。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3 .开始复习减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减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减法的关系。进行上述复习时,也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复习减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加法相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梳理常见的量和图形与几何两方面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系统地认识,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梳理常见的量和图形与几何两方面的知识点 教具准备 :
    钟表 教学过程 1 .复习“认识图形”时,除了让学生辨认基本的物体和图形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物体和图形的学具进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复习时,还应注意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圆柱的两个平面各什么形状的”等等。

    2 .复习“认识钟表”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互相检查。在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活动后,教师拨出接近整时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是几时。开始,学生由于观察得不够细致,可能会说出整时。这时,教师不必急于说出结论,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手势或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注意到: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要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 5 分以内。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 通过复习 20 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
    20 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卡片准备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战胜老师拿到小红花吗? 二、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 20 以内的数。

    2 .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 ( 学生写 19) 等。

    3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  7 数到 15 。

    4 .两个两个地数,从 2  数到 20 。

    5 .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  1 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 20 以内数的组成 1 .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 第二位是什么位 ? 2 .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 11 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 1 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 为什么 ? 3 .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  13 ’这个数 ?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 13 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 .学生做教材第 118  页的第 2 题。

    5 .师生对口令 (11 一 20 各数的组成 ) 如 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几 ? 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 .出示教材第 96 页的第 2 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2. 独立完成教材第 96 页的第 1 、 3 、 4 题 3 .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 我是 10 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 (2) 我比 9 少 1 ,我是几 ? (3) 我是 12 和 14 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 (4) 我是 19 后 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 (5) 我比 18 少 1 ,我是几 ? (6) 我是由 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 (7) 我是由 2 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 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 20 以内进位加法、 10 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
    0 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卡片准备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战胜老师拿到小红花吗? 二、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 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 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 2 .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 、独立完成第 97 页 6-8 题、第 98 页 13 、 14 题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1 、数学游戏 ( 1 )教师将 1——10 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 2 )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发红花奖励。

    2 、视算 7+5  2+9 5+8 7+4 6+6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总复习的第 1 、 2 题,练习二十三的第 1 、 2 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挑战结束了,你赢了老师了吗?你得到了多少小红花 ? 教学反思:
    第五、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 、指名口算 9-8 7-3 7-2 5-1 6-0 14-10 10-7 5-5 2+13 4+16 6+3 17-7 7+5  0+0 19+4 7-5 5+5 17+9 2 、填未知数 ( 1 )
    9+ ()
    =13 10- ()
    =5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 3 )我们已经学了 9+ 几的加法,今天就来复习用加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用数学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 、师:同学们,这一学年即将结束,你会多大数的加减法呀?把你学到的内容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生:回顾、互相交流 2 、出示书上第 99 页的第 15 题。

    ( 1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 2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3 、书上第 98 页第 10 题。

    问:你们喜欢堆吃糖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 、填空 6+ ()
    =15 7+ ()
    =13 11- ()
    =5 9- ()
    =2 11- ()
    =8 ()
    +9=17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 、书上第 98 页第 11 、 12 题。

    ( 1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 2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 3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 4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 , 互说想法 , 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 、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生:好 师: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题卡,开始吧。(师巡视生做题情况)小黑板出示 【题卡内容】 ( 1 )、 □○□ = □ ( 本 ) ( 2 )、原来有 7 只猴子,又跑来了 6 只,现在有 ( ) 只? □○□ = □ ( 只 ) ( 3 )、小军吃了 5 个苹果 , 还剩下 3 个 , 小军原有多少个苹果?  □○ = □(个)
    口答:小军原有 _____ 个苹果 . ( 4 )、同学们要种 14 棵树 , 已经种了 10 棵 , 还要种多少棵? □○□ = □(棵)
    口答:还要种 _____ 棵. (5) 、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  8 面小旗 , 一共插了多少面?□○=□(面)
    口答:一共插了 ______ 面. 2 、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那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 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本学期我们学了一些图形,认识了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图形与钟表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认识图形 1 、 8 出示第 100 页第 1 、 2 题 (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指出对应的几何图形。老师贴图片 ( 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对比 (1)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 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二)、认识钟表 1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 : 小组合作复习整时与半时时针和分针的正确位置。

    2 、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
    指名拨钟,学生认。

    ( 1 )引导学生观察整时、半时 ( 2 )完成书上第 99 页的第 18 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重点介绍 3 、数字表示法 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现在是晚上 7:30 新闻联播结束了,小明发现他的闹钟不准了,你能帮他调上准确的时间吗 ?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还有什么疑惑不解吗?你对自己满意吗? 教学反思:
    备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