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主题演讲 > 正文

    夏至时间

    时间:2021-04-23 08:14: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夏至时间

    【篇一:夏至】

    夏至活动

    活动背景: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活动主题:养生

    活动时间:6月22日

    活动地点:房地产售楼处

    活动分析:

    ?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

    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 现在空气质量每况愈下,雾霾严重,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者都比

    较注重养生与健康生活。

    ? 利用“养生”制造话题,将会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活动目的:

    1. 制造话题,增加群众了解,形成良好的口碑

    2. 拥护老客户,聚拢新客户

    3. 加深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为增强客户粘性奠定基础。

    4. 在行业和社会中间产生巨大影响力,所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销

    售市场份额

    活动方案:

    ? 在正式举办的前三天,在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平台等进行

    宣传。使更多人知道这个活动

    ? 与养生专家合作,可以进行知识讲座。

    ? 进行养生体验,充分让客户了解养生。

    ? 抽奖环节,幸运客户可获得精美养生产品。

    备注:

    如若因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在主场地举办活动,会准备

    临时搭建的备用场地。

    【篇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与立春,夏,秋,冬】

    1

    为什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比立春,夏,秋,冬重要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

    回归线的时间。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

    的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和最南端。也就是说太阳能

    直射到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以内。而赤道正好把它分为两段,一

    段在北半球,一段在南半球。这样,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即夏

    至左右)北半球天气比较热,就是夏,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即冬

    至左右)南半球天气比较冷,就是冬。当太阳直射既没有太靠近北,又没有太接近南时(即春分或秋分左右)就是春或秋。也就是说,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全球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而立春,夏,秋,冬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改变。例如:中国立夏时,澳大

    利亚则立冬。但夏至这一天就是这一天,像1月1日这一天一样,

    全球人都过,不会改变。

    2

    春分,秋分,夏至,东至与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区别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叫节气,分别是一天。具体的说这两分两

    至都有具体时刻,可以具体到这一天的某小时某分某秒钟。不过,

    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们分别是一天。

    春分日一般在3月21日

    秋分日一般在6月22日

    夏至日一般在9月23日

    冬至日一般在12月23日

    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叫季节,分别是三个月约91天。

    春季一般是公历3、4、5月

    秋季一般是公历6、7、8月

    夏季一般是公历9、10、11月

    冬季一般是公历12、1、2月

    两分两至一般都在它们对应的季节的中间一点。

    春分在春季,夏至在夏季,秋分在秋季,冬至在冬季。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

    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

    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

    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

    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

    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东至—(12.22)这些的节气。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

    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

    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

    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

    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而春夏秋冬是季节。

    【篇三: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作者】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作者:杨联陞

    引言

    本文尝试探索中国帝制时代二十一个世纪中的作息(或工作和游憩)

    时间表。这个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官方的办公时间和假日——换句话说,皇帝和官员在一日及一年中的时间表,这个时间

    表影响到所有和官方接触的人。在这一节的结尾,要对学生、僧侣、道士的时间表作些一般性的叙述,因为这些人和官员阶层有密切的

    关联。第二节包括农人、商人、工匠、仆役和奴隶的营业同劳动时

    间,以及他们的假日和节庆。为求简要起见,第一节标题是“官方假

    日和办公时间”,第二节标题是“营业时间和劳动时间”。

    我认为这些事情在社会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一个人的

    工作和游憩时间的比率,是他在社会中所取所予的一个指数——虽

    然并非绝对(这是当然的)。从另外一个观点看,我们可以应用一个名

    为三w的方程式:福利(welfare)等于工资 (wage)除以工作(work)。

    当然,在应用这个简单的公式时,我们必须考虑下述的因素:实际

    的工资和名义的工资,工作者事先的训练,工作的紧张程度,及工

    作的条件等。有时工作和游憩可能不易分别;例如:一个统治者可

    能会完全将他专心定策的时候当作一种享受,而一个艺术家在致力

    于创作时也是一样。不过,从社会的观点看,当一个人执行他的角

    色所要求的职责时,他是在工作。因此,不同社会阶层的工作时间表,可以反映各个团体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模式。

    一、官方假日和办公时间

    这一节主要限于官员阶层的正常时间表,因为每一个官员的工作时

    间表显然不必相同——他的职位可能是忙碌的,也可能是清闲的。

    还有,时间表也可能因为国家是在和平时期或处于危急状况而有所

    改变[1]。夏天的时间表和冬天的时间表也会有季节性的差异。并且,即便正常的时间表也不能永远同样严格忠实地遵守。一个懒惰的统

    治者或官员常常不能按时办公或视朝,而一个勤谨的皇帝会日夜不

    休地工作。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开始描述讨论时间表的正常实

    施情形。

    首先,我们要问,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

    是有的.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

    称为“休沐”[2],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个假日。不过在汉代以后的

    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

    京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3]。自唐至元都奉

    行这一个规定。这些假日称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

    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4]。明、清时代再进一步削减,完全废去这一类假日的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星期天才成为官方假日)。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子见《汉书》卷46,页11下;卷50,页12上;又见《后汉书》卷74,页3下。

    [3] 清代类书《渊鉴类函》卷123,页37下—38上,载梁刘孝绰“旬假”诗;又载隋江总诗,起句是“洗沐惟五日”。江总原仕于陈,

    但这首诗可能在隋代时作。

    [4] 《唐会要》(《丛书集成》本)卷82,页1518—1521;《通制条格》卷22,页4上。

    我们如何解释中国历史上对例假日的不断削减?可以想得到的简易答案有两个:第一,这

    种改变可能反映出需要由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或许是繁文缛节)长

    期的增加;第二,中国历史上可能有这样的一个趋势,皇帝对待他

    的官员越来越像一个严厉的主人.大致说来,这些解释可以用于统

    治权力较前代集中的明、清时期。唐代的事例则有所不同,因为如

    我们将要谈到的,唐代的节庆假日和其他假期相当多。

    要了解从五天之中有一天假期的汉制转变到在比例上只有一半的唐制,我们必须考虑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官员的住所。可以断言的是,汉代官员习惯上住在他们的官署,而不是住在家里[1]。因此在

    理论上,虽然平常他只在清早和傍晚正式办公[2],但是在日夜的任

    何时间他都可以处理公务。由于大部分官员住在他们的官署,休沐

    的假日对于家庭在一定距离内的官员来说,等于是一个回家的休假。根据史籍所载的例子,在这样的一个假日里,一个清廉的官员由于

    无力乘车或乘船,会步行回家。一个喜欢交际的人在回家途中,会

    首先拜访他的亲戚朋友[3]。无疑地,很少官员会不肯休假。下述的

    故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有趣而且发人深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1938),页351—353。

    [2] 《说文》对“申”(下午三时至五时)的定义“吏以铺时听事申旦政也”,也反映了这个事实。参见《说文解字诂林》第十四下,页6643下—6647上。

    [3] 《后汉书》卷106,页12上。

    前汉时期,薛宣守左冯翊(一个邻近首都的郡),在夏至或冬至,所

    有官员都休假,只有贼曹掾张扶不肯休假,照常坐曹治事。因此,

    郡守薛宣下了这样的一个教令给他:“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

    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

    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张扶因此自觉羞愧,而其他的官属则赞美这个教令[1]。

    汉代以后,可能继续有一段时期官员必须住在官署里。这可以用公

    元3世纪曹魏时期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个苛刻的官员不肯给一

    个属僚一天的假期去探望他生病的父亲,而这个属僚的父亲就住在

    官署附近。大司农王思在他年老的时候变得疑心很重,当这个属僚

    因为父亲病笃而要求请假时,王思生气地表示:“世有思妇病母者,

    岂此谓乎?”第二天,这个属僚的父亲死了,王思一点也没有悔恨的

    意思 [2]。

    在南北朝时期,当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值时(这个方法在此后的帝制时代中国一直施行),休假的制度就可能有了改变。从唐代

    开始,官员习惯上是上午或上、下午在官署里,然后回家。当然,

    如果是一个朝会的日子,京城里的官员会先在清早上朝,然后才到

    他们的官署。由于大部分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庭住在一起,因此没有

    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而且,由于官员留在官署的时间减少,削减例假日似乎也是公平的。

    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宋时期,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最长的是新

    年和冬至,各放七天。在唐代,据我统计,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

    庆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

    [3]。宋代有五十四天这样的假日,但只有十八天被指定为“休务”,

    可以推测到其他的假日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要照常办公[4]。宋代不认

    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可能反映佛

    教、道教影响力的衰退。

    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5]。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

    比元代还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汉书》卷83,页4上—5上。

    [2] 《太平御览》卷634,页2下。

    [3] 仁井田陞《唐令拾遗》,页732—735。

    [4] 《宋会要稿》“职官”六十,页4上。

    [5] 《通制条格》卷22,页4上。

    政府法令最初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还有皇帝的

    生辰[1]。实际上,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变得重要了。不过明、清时期

    的主要改变是采用了长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钦天监的官员会

    选择十二月二十日左右的一天,作为全国官员“封印”的日子。大约

    一个月之后,又会宣布另外一天来“开印”[2]。在这一段期间,官员

    仍要不时到他们的官署,但是司法案件完全停止处理。寒假可以看

    作是对例假日和节庆假日损失的补偿。

    当个人为了执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例如,近亲的婚丧),政府的法令也规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类似的假期。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3]:

    一、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

    二、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

    三、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

    四、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

    五、其他的近亲去世,分别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远亲,则分别是五日、三日或一日。

    六、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

    七、个人的忌日,给假一天。

    八、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明会典》(万有文库本)卷43,页1235—1236;《大清会典

    事例》(光绪本)卷92,页1上—6下。

    [2] derk bodde,tr.,annu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 peking as recorded in the

    yen-ching-sui-shi-chi by tun li-chen(1936),p.95.

    [3] 《唐令拾遗》,页736—749。

    除了最后一项,这些规定似乎大部分为宋代所遵循。明、清时期,

    许多这些假日或者完全取消,或者成为特殊的,必须等待皇帝的批

    准[1]。唯一完全严格执行的规定是,父母亲去世之后强迫解官三年[2]。这些改变似乎显示了个人对皇帝及父母亲责任的增加或不断强调,相对的忽视了其他的社会关系——譬如对其他亲戚和老师的责任。这显然是明、清时代道德的一个特色。

    关于每日的工作时间表,令人觉得有趣的是地方政府长官的地位有

    很多地方都像皇帝。这种类似甚至从他们官署建筑构图的相像反映

    出来(当然,在比例上完全不同)[3]。一个地方衙门,就像皇帝的宫殿,在前面有大门和庭院,两侧有警卫和属僚用的小户间,大堂相当于

    皇帝的正殿,主要用来执行仪式和其他正式的事情。二堂相当于皇

    帝的其他殿堂(特别是后殿),主要用来完成每日的职务。在一个小衙

    门里,二堂或二堂的部分常被指定为签押房。这个私人的办公室或

    事务室,官员可以用来阅览公文,也可以和他的亲信幕僚商谈,无

    论是在上午例常的办公时间,或者在下午、晚上其他随意的工作时刻。皇帝也会为了同样的目的,指定一个内殿或事务室,虽然不称

    为签押房。衙门后面的部分,用作长官家庭的住所,相当于皇帝后

    妃的后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明会典》卷5,页115—116;《大清会典事例》卷296,页

    l上—2上。

    [2] 皇帝可以要求官员在丁忧结束以前回复原来的职位,称为夺情

    起复(或简称起复),但只有在军机紧急时才能如此。大致说来,唐、

    宋时期使用这个方法要较后代为多。

    [3] 地方政府衙门的肄筑设计图常见于地方志。

    皇帝的时间表通常从清早的朝会开始。仪式性质的集会通常在节庆

    的日子,或每隔三天(三日、六日、九日)、五天(五日、十日)举行。

    比较不正式的集会则在其他各天甚至每天都可以举行。朝会的时间

    早得惊人,约在早上五点或六点。如果朝会到七八点才举行,就被

    认为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有名的圆明园视朝,许多官员为

    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大致上,清朝的统治者相当忠实地遵

    守这个早朝的时间,这一事实无疑有助于清代成为一个稳定而长久

    的朝代,虽然它是外族 [1]。

    不过,清朝皇帝的榜样并非一定为地方官所仿效,虽然他们在自己

    的官署或者会依据类似的一个时间表。甚至当雍正皇帝对各省长官

    作特别严密的监察时,官员工作仍然十分弛慢。根据雍正朝刊刻的《州县事宜》[2],许多府、县官简直都不在早上开始办公。《州县

    事宜》要求他们改革,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很难说了。

    中央政府通常用鼓或钟宣告办公时间的开始(或结束)。地方政府,

    特别是府、县级,一般使用声音比较不威严的传梆和打点[3]。在笞

    打的处罚下,衙吏和差人不得不准时到衙。在元代,权相桑哥甚至

    在相府严格地使用这个方法对付他的属僚;有名的艺术家兼学者赵

    孟頫就曾因为在晨钟之后才到达而受笞打。在赵孟頫向更高层的机

    关控诉之后,桑哥才把这个处罚限于曹吏以下[4]。

    对于官员的升迁,服务的时间(劳)和服务的表现(功)同样地受到考虑。至少早在汉代,

    就已经如此规定了[5]。不过,从哪一个朝代开始,政府使用签到簿

    让官员签到,则不十分清楚。在元代有一个例子,政府仓库的官员、

    胥吏和警卫必须在所谓“卯酉文历”上签到[6]。明、清时期,在许多

    机关里,使用类似的签到簿似乎已成常例。在唐代,定期值夜的官

    员要在“直簿”上签到,这种直簿大概在较早时期已经存在[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朝会的日子和时间的规定,见各朝的法令,如《唐会要》卷24,页455—458。清代朝会的简略叙述,见震钧《天咫偶闻》(1907)卷1,页2下—4上。

    [2] 宦海指南本,页9下—10上。

    [3] 蔡申之《清代州县故事》,《中和月刊》2卷(1941)10期,页73—74。

    [4] 《元史》卷172,页6上。

    [6] 《通制条格》卷14,页5。

    [7] 《唐全要》卷82,页1516。

    有时候值夜只不过是虚应故事,譬如在北宋时期,四馆的官员常常

    冒称肚子痛来躲避值夜。结果馆阁的值夜签到簿“宿历”得到了“害肚历”的外号[1]。

    当然,一个谨慎的官员不只遵守办公时间,而且还会增加许多额外

    的工作时间。我要引用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内的工作时间表作为例子,当时他正领导平定太平军的战事。曾国藩在同治元年(1862年)

    八月十九日的日记记载[2],他决定他的每日时间表必须包括下列各项:

    上半日见客审貌听言作折核保单

    点名看操写亲笔信

    看书习字

    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改信稿

    核批札稿查记银钱账目

    夜间温诗、古文核批札稿

    查应类事目

    曾国藩又决定在早上特别留意吏事和军事,下午特别留心饷事,晚

    上则专心于文事。大致上,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出来这是他每天工作

    的方式,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些变化。我还要补充一件事,为了

    平衡他的工作,他每天要下一两局的围棋.但是由于他不是一个特

    别高明的弈手,因此他只是偶尔玩玩,可能不花很多时间。很显然,他非常勤劳谨慎地恪尽他的职责,他的榜样影响了很多和他同时的人。

    曾国藩是一个谨慎的家长,他不仅为自己订下了工作时间表,对他的家人也是一样。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