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脱贫攻坚 > 正文

    历史教案怎么写

    时间:2020-08-04 08:07: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历史教案怎么写

     篇一:小学历史教案】

     教案模板 4-1

     【篇二: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2 .难点: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教学过程 :

     [ 复习提问 ]

     [导入 新课 ]

     [ 讲授新课 ]

     [ 巩固小结 ]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 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给你一篇 “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 ”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 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 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 陈出新 —— 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 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 于实验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 —— 主要 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 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 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 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 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 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的 理

     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 六认

     真”首先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 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 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 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 三维”目标为一体

     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

     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 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

     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 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 三维

     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 先要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 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教 学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 发点,是评价、检验课堂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之一。确定课堂 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 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 在教学中细化课标。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课程的 三维”目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

     领会课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 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运

     用。在具体课的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 时,要注意这 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 三维”目标统筹考

     虑。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重也是有所区别的。有 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只有把 三维”目标

     融合为一体,才能将 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

     二、 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 模块一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 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 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编写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来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六个 选修模块,共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由于从过去的 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历 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就要求教 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钻研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要揭示历史 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 系,有的内容还要和其他课程结合。

     学习模块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现,对教学和教案设 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必修(i)为例,它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 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的编排先 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这种编排并不是按照事物发生、发 展的自然时序,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这 就给备课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课标的表述是宏观的、高 度概括的,这就尤其需要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细化。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 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 l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课标表 述为:(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 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 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看起来一课课标就有两条要求,然而在 教学中仅就这两条是无法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讲清楚的。有教师 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将上述两条细化为下列 “三维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并简述《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 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 训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共产党宣言》节选资料的探究学习,让学 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领悟 “感知-积累-理解历史和现实 ”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结构表格和对其失败原因、经验教 训的分析与归纳,感知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魅力, 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产阶级等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与马、恩对资本主义发 展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 形成科学的态度。

     .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反复和曲折作铺垫、以社会主义运 动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以 “千年第一思想家 ”的调查结论为点睛,让 学生体会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规律。

     尽管这样的细化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师在学习、研究 课标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将 “三维 ”目标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过程 中,有助于落实 “三维 ”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教科书如何编写,内容如何变化,在确定具体课堂 教学目标时,都应该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当然,也不是简单 地、肤浅地理解课标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学参考书的现成设计。

     而是要根据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因校因生因课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更易操作,同时也是保证 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转变教学方式,双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在此次课改要逐 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就是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 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所转变。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历史教 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 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在传统的 “满堂灌 ”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

     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感到学习是 乏味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在新一轮课改中,能否在教学方式上 来一场 “颠覆性的变化 ”,师生在课堂的角色能否来一个转换,是摆 在从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因 为课程是要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课堂教学最终是由教师 来实施。所以,需要教师在更新课程观念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转 变教学方式。

     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在变 化了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怎样转变呢?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要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 者,要由历史的 “权威转变为历史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还要由管制式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教师的角色要变,学生的角色也 要改变,要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角色变了, 学习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要学会各种形式的主动学习方式。能否真 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实现 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不能再像以往的那样,只有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 教学过程,而是要双向设计。既有教师的活动,同时有学生的活动, 师生互动、师生互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氛围。学 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 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长进。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更是 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说的、学生能做 的,能自己学会的,都可让学生完成。即使有通过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也贵在及时点拨,给以思路,不再包办代替。

     这种双向设计教学活动的教案,在义务教育 7-9 年级的历史新课 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可以说,义务教育的历史新课程为高中 实施新课程做了准备,值得高中教师学习、借鉴。诚然,高、初中 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案设计中,还要更注 重活动目标的设计和目标达成的检验。缺少检验反馈是无法把课堂 中师生的互动落到实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同时考虑。还应该提 倡对教案设计的同行评价和教师教后的自我总结反思,这样有助于 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让历史教师在课改中自身素质得到更好的发 展,与新课程同成长,共进步。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高中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和严峻 的挑战。可以这样说,在先进的课程理念引领下,设计出体现课改 理念、具有新的呈现方式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确保实 施新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易行难,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 中继续努力和探索、改进。

     初一历史课程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学习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 的分封制的简况。

     .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件 的能力。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 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 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分 封制 难点:分封制 三、精讲点拨:

     1、 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 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抓住我国奴隶社 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 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 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 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 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2、 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紧扣教材讲清 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 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 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 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

     四、知识梳理: 西周分封制的等级 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各个朝代的归纳

     四、 夏朝和商朝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 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 1600 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 商朝。约公元前 1300 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 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 (暴君)。

     五、 西周的兴亡

     1 、西周: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 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 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西周结束:公元前 771 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 灭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重点和难点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 地叙述了约公元前 2070 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夏朝建立和夏 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

     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 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 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 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 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 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

     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 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 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出现了 “家天 下”的局面。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武王伐纣 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 巩固。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它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 “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分封 制、井田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 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1 .从约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 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 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 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 “国人暴动 ”是平民反抗奴隶主 的一次武装斗争。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 770 年,为东周所 代替。

     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

     建立:①约公元前 2070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朝建立了。②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 家天下”的局面。王

     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 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

     商汤建国。约在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 .盘庚迁殷。①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

     治动乱,灾害频繁,国势受到影响。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 曾五次迁都。

     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 1300年。

     迁都殷的作用。使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 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商朝的统治区域。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 明确疆域四至,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纣王的暴政。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 “炮烙之 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

     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从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 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 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 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 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 的一次武装斗争。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 770年,为东周所 代替。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

     .建立:①约公元前 2070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朝建立了。②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 家天下”的局面。王

     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 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夏桀的暴政及冏汤火夏。 二、冏朝的兴曩

     1 .商汤建国。约在公元前 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盘庚迁殷。①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 治动乱,灾害频繁,国势受到影响。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 曾五次迁都。

     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 1300年。

     迁都殷的作用。使冏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 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商朝的统治区域。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 明确疆域四至,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纣王的暴政。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 炮烙之 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