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内关”“神门”“心俞”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实验研究|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时间:2019-01-16 04:43: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探讨作用相似的腧穴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选用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为指标,观察"内关"、"神门"、"心俞"单用及合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有显著疗效,且作用相近,合用后疗效无显著提高或下降。结论:作用相似且作用强度相近的腧穴间不易出现拮抗作用,但也不一定能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主题词]  穴,内关;穴,神门;穴,心俞;针灸效应
      Experimental Study on Synergetic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Acupoints  "Neiguan", "Shenmen" and "Xinshu"
      Li Xuehui1, Gao Xinzhu2, Hu Ling2(1. Laiwu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271100, China; 2. Acupuncture Department, An hui College of TCM)
      [Abstract]  Purpose  To observe synergetic or antagonis tic effects between points of similar effects. Method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rabbit model was induced by inje ction of aconitine, the duration of arrhythmia was adopted as inde x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ingle application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Neiguan" (PC 6), "Shenmen" (HT 7), "Xinshu" (BL 15) w 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ingle acupuncture of "Neiguan" (PC 6), "Shenmen" (HT 7) and "Xinshu" (BL 15) has obvious and similar therapeut ic effect, and combination of the 3 acupoin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onclusion  The acupoints with similar  actions do not have markedly synergetic or antagonistic effects.
      [Key words]  Point PC 6 (Neiguan); Point HT 7 (Shenmen); Point  BL 15 (Xinshu); Acupuncture Effects
      
      协同与拮抗是宇宙间广泛存在的规律,腧穴间是否也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哪些腧穴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本研究从针刺治疗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入手,对具有相似作用的"内关"、"神门"、"心俞"间有无协同或拮抗作用作了初步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成年家兔,体重1.8~2.2 kg,雌雄不拘,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
      乌头碱(Aco, Aconitine,由德国Emeck公司出品,批号10413),弱酸溶解后弱碱中和至pH7.0,浓度为0.002%。
      1.3  方法
      (1)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简称Aco模型)。
      家兔用20%乌拉坦(5 ml/kg)麻醉后,固定于兔实验台上,四肢接皮下电极,记录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连接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心电监测。耳缘静脉缓慢注入0.002%乌头碱(20 μg/kg),给药速度5 ml/min,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
      以心电图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R-R间期不等为室性早搏的诊断依据,注射乌头碱5 min内仅出现心动过缓的个体剔除;以QRS波群形态恢复正常,R-R间期规整,且持续20 min以上者为窦性心律完全恢复正常。记录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心电图出现第1个室性早搏为时间起点,以窦性心律恢复为时间终点,如果出现窦性心律后又出现室性早搏,应减去窦性心律持续时间。
      (2)针刺方法
      用30号毫针,"内关"、"神门"用0.5寸毫针直刺,"心俞"用1寸毫针向脊柱斜刺,双穴组("内关"和"神门","心俞"和"神门")针刺顺序同书写顺序。捻转得气后针体接 PCE-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刺激参数:疏密波,10~13V,8~10 Hz,以肢体有轻微颤动为度,时间为5 min。
      (3)分组
      实验分为主实验和补充实验。
      主实验: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内关"组8只、"神门"组9只、"心俞"组10只、"内关""神门"组9只、"心俞""神门"组10只,模型组仅给予乌头碱,其余各组在注射乌头碱后,若5 min内出现心律失常则立即针刺,记录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补充实验:选取来自同一窝别、同年龄、同性别、体重相近、毛色相近的家兔配成对子,共8对,进行配对实验。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乌头碱。A组针刺"神门",B组针刺"内关"+"神门",给药及针刺方法同前。记录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2  结果
      2.1  针刺对Aco模型的影响
      (1)"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或两两合用,均可缩短Aco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表1)。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内关"、"神门"、"心俞"单用,疗效相近,合用后疗效无显著增强或减弱。
      用q检验作两两比较,"内关"、"神门"、"心俞"单用,疗效相近,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对合用组与 相应单穴组用新复极差法(Ducan‘s New Multiple Range Method)分析,"内关""神门"组与"内关"组、"神门"组对比,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心俞""神门"组与"心俞"组、"神门"组相比,组间疗效也无统计学差异,即合用后疗效无显著增强或减弱。
      2.2  补充实验结果
      将家兔严格配对后重复"内关"组、"内关""神门"组的Aco模型实验,再次证明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824,P>0.05)。
      3  讨论
      3.1  关于腧穴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概念
      针刺疗效受选穴、刺激手法及刺激量等因素影响。其中,选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腧穴的主治功能、作用途径各不相同,多穴组方时针刺不同的腧穴,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机体,产生综合效应。综合的结果之一即为作用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加强或减弱应理解为腧穴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特色,这就要求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来组方配穴。但临床上许多行之有效的验方存在,如公孙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为历代医家认可。神经解剖学方面的工作[2]提示,内关和公孙可能通过脊髓的中间内、外侧核神经元纤维的相互影响,实现特异性的增强效应。因此,当撇开某些具体因素后,有一种更深层的规律在起作用,这就是腧穴自身的和腧穴间的作用规律。
      配穴疗法历史悠久,古代针灸学家提出了原络配穴、俞募配穴等许多行之有效的配穴原则, 至今仍在指导着临床。这些原则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同一病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多种处方,医生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选择,这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另外,针灸医籍中大量的针灸处方虽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即使对同一病证,往往也有多种不同的配穴方案,令人无所适从。要解决这些问题,确定科学的配穴依据,就必须要研究腧穴间的作用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腧穴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由于文献中尚未见到对该课题的系统论述,所以暂定义为:如果两个腧穴合用后作用大于或 等于各自单用,或两个腧穴各自单用时没有显著疗效,合用后疗效显著,则两穴具有协同作用。这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同一指标,两个腧穴合用后作用大于其中任何一个;
      (2)如果两个腧穴分别对两个指标有作用,合用后对两指标的作用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单用。
      反之,拮抗作用则是指两个腧穴合用后作用低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用。也包括两方面内容:
      (1)对同一指标,两穴合用后作用低于其中任何一个穴单用;
      (2)如果两个腧穴分别对两个指标有作用,合用后对某一指标作用降低。
      3.2  实验结果分析
      (1)对Aco模型的分析
      Aco致心律失常机理非常复杂,可直接兴奋心脏,也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影响钠离子内流,诱发异位起搏点,也可以影响钙离子通道而诱发心律失常[1,3]。实验中观察到Aco作用强烈,注射后动物立即出现呼吸抑制,大量流涎,挣扎,ECG则示阵发性室速或多源性室早,极少数个体在该剂量下可能只出现心动过缓(较用药前心率可减速30%以上),部分个体ECG演变为室颤、室扑而死亡。该模型个体差异大,所得数据离散系数较大,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3,4]。死亡个体既提示了不同个体对Aco的不同反应,也提示了不同个体对针刺反应的差异性,死亡个体很可能对针刺不敏感。
      (2)针刺"心俞"、"内关"、"神门"及其组合对Aco模型具有确切疗效。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内通于心包,都是心气输注的重要部位。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于心包络,两条经脉对心脏功能的正常起着重要作用。心俞是心的背俞穴,"迫藏刺背,背俞也",即指背俞接近内脏,对内脏具有直接调整作用,3穴对心脏疾患的治疗作用,早已为临床和实验研究反复证明。
      (3)对实验中未发现"内关"与"神门"及"心俞"与"神门"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分析
      主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因此进行了补充实验来进行验证,严格的配对实验验证了前期结果。
      尽管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现"内关"、"神门"及"心俞"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但仅凭该实验尚不能定论,可能由于实验设计的失误及对协同、拮抗作用的理解欠妥,而未能有所发现。Aco模型个体差异大,数据离散系数大,不利于发现均数间的细微差别;观察指标单一,不能全面反映机体的机能变化,协同作用可能已经发生在其他指标上,但由于实验设计欠佳而未能观察到。目前的工作尚不能保证结论的严谨性。
      尽管如此,仍不能忽视实验中出现的一种倾向:在Aco模型中,至少对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这一指标而言,"内关"、"神门"、"心俞"有着相似的作用趋势,为什么合用后疗效不能再度提高呢?
      实验提示作用相似的腧穴配伍不一定能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但也不易产生拮抗作用。
      "内关"、"神门"、"心俞"对Aco模型有较好的调整作用,3穴疗效接近,"心俞"、" 神门"合用后,虽然均数较神门组小,但与"心俞"组极为接近,根据本文定义的协同标准,显然无协同作用出现。作用相近的腧穴间不易发生拮抗作用,这一点的机制并不明确,却很容易理解。
      作用相似的腧穴可能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协同作用。在Aco模型的修复中,交感神经(实 质上是神经系统)可能不发挥主导作用,而本实验观察的针刺效应为即时效应,这种即时效应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针刺只能通过神经系统的有限作用来调整机体。单穴刺激可能已使这种调整作用达到了极限,所以合用后疗效并不能显著增强。
      针刺的调整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应该是有极限的,当低于某个阈值时,针刺效应可以累加,高于阈值时便不再发生明显叠加。这个阈值应该由针刺的所有效应器官的综合来决定,它表达了机体对针刺所能产生的最大反应强度。3穴均具有较强的作用,作用强度可能都已达到或超过了阈值,这时3穴间的相互作用已不能表现在疗效的增加上,但仅从这个实验指标又不能反映出其他方面的变化。
      3穴是临床常用穴,配伍应用亦属常见。配伍应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疗效,看来尚需进一步探讨。许多人认为,针刺是一种良性调整作用,穴取的多,效果可能更好,至少不会有副作用。现在看来,针刺作用并不是一句"良性调整作用"就能概括得了的。任何一种刺激对机体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分为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针刺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性刺激[5],针刺有没有负面效应呢?"心俞"与"神门"、"内关"与"神门"没有协同作用出现,虽然还不能说明是针刺的负面效应作用的结果,但至少可以提示当有作用较强的主穴选用后,再选用作用强度类似的腧穴不一定能显著增强疗效。
      腧穴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需要科学地定义,直接照搬其他学科的定义可能不合适。作用相似的腧穴配伍应用广泛而悠久,必然有着深厚的临床疗效基础。为什么本实验中不能发现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呢?笔者认为这与实验开始对协同作用的定义有关。协同的意义是广泛的,不应只理解为对最终疗效的增强。对兼症及患者主观感受的改善,都应该认为是实际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难以检测、确认。对主穴的调整作用的过程优化,即协同作用在针刺作用的某些环节上发生,虽然没有表现为最终疗效的显著提高,但使针刺疗效更加确切,也应认为具有协同作用。所以协同作用的定义条件可能需要适当减弱。当然,如果能够发现有的腧穴间确实存在着整体疗效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4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57
      2   林锓武,陈以国,蔡定芳.内关公孙配伍协同作用的神经解剖学研究.中国针灸,2000;20(2):95
      3   陈龙,马骋,蔡宝昌,等.乌头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通道阻滞作用的单通道分析.药学学报,1995;30(3):168
      4   彭景添,吴印生,方廉,等.实验性心律失常与性激素的关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14(5):512
      5   木村通郎.从针体附着组织的超微结构探讨针刺伤害性刺激的机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6):45
      (收稿日期:2002-03-25,成平发稿)
      

    相关热词搜索: 作用 拮抗 协同 实验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