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肠道养护_养护肠道的计谋

    时间:2019-01-16 04:58: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请做一道选择题:人体内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哪个?答案有3个:①心脏;②肝脏;③肠道。    正确答案是③,即肠道,你答对了吗?    有调查资料为证:全国约有3000多万人承受着慢性顽固性肠道疾病的困扰,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之多;其中白领一族的患病率高达24%以上。肠道问题轻者影响工作与生活,重者诱发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甚至癌症等严重疾患,绝对不是盏省油的灯。
       肠道为何如此多灾多难呢?与其承担的生理使命有关。人每天所吃的食物全都要在这里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要从这里排出体外,肠道无异于人体的“加油站”与“下水道”,几乎体内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压在了它的肩头。以一块牛排为例,你在口中咀嚼最多10分钟后吞下,迅疾经食道进入胃中,胃马上动员大约3升的盐酸来“碾磨”,直至成为糊状物,历时约1个半到2小时进入小肠,小肠粘膜立即开始吸收养分,并输入血流,循环到全身组织与器官发挥滋养作用,剩下的废物约10~12个小时后被推入结肠,让大肠粘膜吸收所含的水分,开始形成粪便,粪便以时速10厘米的速度向乙状结肠移动,并暂时储存起来,到达一定储量时便刺激直肠产生便意,人随之如厕而将其排出体外,一般24小时可排出50%,48小时基本完全排出。换言之,食物从你的口腔到最后离开你,整个旅行时间长达两个昼夜之久,其中90%以上时间是待在肠道里的。由此可见肠道的负担有多大,对全身健康有多重要,难怪一些医学专家将其称为人体“健康中心”,一点也不过分。
      
       肠道健康“便”先知
       遗憾的是肠道深藏于肚子里,如何知道它的健康状态呢?看看大便吧。日本一位专门从事大便研究的专家日野贞雄博士归纳出5字诀:量、色、形、味、质,即从大便的数量、形状、颜色、气味与质地(硬度)等指标,来评估肠道的健康状态。
       先看大便的形状与硬度,主要取决于含水量,如水份含量70%~80%为正常便,呈香蕉状;水份含量高于80%为软便,呈半膏状,见于轻泻患者;水份含量低于70%呈圆滚状或坚硬状,见于便秘患者(包括痉挛性便秘与迟缓性便秘);水份含量超过80%(呈泥状)或90%(呈水状),则见于腹泻患者。
       再看大便量,取决于人的进餐量,特别是三餐所摄入膳食纤维的多少。如日本人吃的膳食纤维较多,每天可排出大便150~250克,分量大致相当于1根半到2根半、粗2~3厘米、长约15厘米的香蕉;而欧美人的膳食纤维仅相当于日本人的1/2~1/3,一天仅排出60~90克大便,不到一根香蕉的分量。
       大便颜色呢?正常为黄色,婴幼儿最常见,褐色则是肠道病态的征象。另外,正常大便无异味或只有单纯的臭味,如果散发出刺鼻的酸臭味、焦臭味、腐败味,提示你患上了消化不良,个别出现恶臭者,则要当心是否攀上了癌症。
       明白了吧,如果你每天的排便量在1根半到2根半香蕉之间(约100~300克),色黄无特殊臭味,外观呈香蕉状,排便时无抵抗感或压迫感,恭喜你的大便正常,你的肠道也处于健康最佳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香蕉状是指大便排出时的形状,当排出量较多时,在马桶中可盘卷成一团。至于不太健康的大便,如轻度腹泻时的软便,会以半膏状黏答答的圆锥型呈现在马桶中;便秘的大便由于硬度增加,在马桶中的形状也会像盘绕的蛇一样,与香蕉状相去甚远。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你得当心,是查查肠道的时候了。
       肠健康3大“黄牌”
       黄牌1.肠胀气
       原由:健康人每天的肠道潴留少量气体(约100~150毫升),当你吃了过多的产气食物,如奶制品、葱蒜、薯类、甜食、面食、啤酒、碳酸类饮料、豆类等;或患上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肠燥症、肝胆疾病等疾患时,肠道内气体量明显增多,随之出现胀气感。
       症候:腹胀、腹痛,并频繁地发生嗳气、打嗝或排气(俗称放屁)现象。
       对策:
       *到医院寻找胀气原因,并去除之。如少食或暂时停食胀气食物,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酌用药物,如吗丁啉等促胃肠动力药,培菲康、肠乐、整肠生等益生菌制剂(每次服用10亿以上益生菌即可起到健肠消胀作用),泌特(又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复方消化酶制剂等。
       *吃点顺气食物,如萝卜(以青萝卜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胡萝卜无效)、玫瑰花(沏茶时放几瓣玫瑰花,或单独泡玫瑰花喝)、莲藕(以水煮服或稀饭煮藕效果最好)、茴香(用嫩叶做菜馅或炒菜)、山楂(生吃、熟吃、泡水皆有效)等。
       *细嚼慢咽,一口食物咀嚼20~30次。
       *远离烟酒,避免习惯性吞咽,减少空气的吞入。
       黄牌2.腹泻
       原由:或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细菌或病毒侵犯肠道,引起肠粘膜发炎。
       症候:大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不成形,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对策:
       *找准病因。如为肠道发炎,可酌用黄连素、磺胺、氟哌酸等抗菌药或潘生丁等抗病毒药;若为消化不良,可选用胰酶、淀粉酶或B族维生素促进消化。
       *多喝水,补足流失的水分与钾、钠等矿物质。
       *别滥用抗菌药,以免误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讲究饮食卫生,制作凉拌菜要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
       黄牌3.便秘
       原由:便秘又称排便困难,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两种,前者祸起结肠运动迟缓或痉挛 后者罪在直肠反射迟钝。生活习惯不良(如嗜吃精米白面,久坐少动,频繁熬夜,不按时如厕)、紧张或抑郁以及疾病(如肠燥症、肠癌)等因素难辞其咎。
       症候: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伴有排便困难感。长期便秘使得各种毒素堆积在体内,导致烦躁不宁、面部黄褐斑、皮肤晦黄暗淡等症状。
       对策:
       *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举例:若为乙状结肠冗长所致,可实施手术治疗。
       *抓住“两个反射”如厕:一是清晨,人在起床后会有“起立反射”;二是饭后的“胃肠反射”,也会有便意。
       *增加膳食纤维,每天摄入量约20~30克。以每100克食物计,水果蔬菜中含1.5克纤维素;全麦食品含2.5克;黑木耳及蘑菇等菌类超过10克。另外,笋干(纤维素含量约30%~40%)、辣椒(纤维素含量超过40%)、魔芋、蕨菜、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等也是纤维素的“富矿”,值得推荐。
       *多做三个运动:起床练练蹲步走,在屋里头转上几个来回;闲暇时多多活动髋关节,多做提肛运动;或在俯卧时做抬腿动作以缓解便秘。
      
       养护肠道的计谋
      
       1.筹划好三餐,在保持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性前提下,适度向护肠食物倾斜,力求既要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不要太过增加肠道的负担。营养学家归纳为6个“一”:一定量的主食(男性5两以上,女性4两以上,包括适量糙米、花生),1袋牛奶(250毫升,包括酸奶),1个鸡蛋,1斤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其他有黑木耳、魔芋、牛蒡子等),1两豆类(富含低聚糖,可促进益生菌生长,保持肠道的“年轻态”,被誉为“结肠食物”),1个水果(约300~400克,在两餐之间食用);两个“三”:3两瘦肉和3勺油脂,少吃白糖、精面、油炸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三定: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愉快进餐。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好坏关乎到肠子的安危,诸如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皆可导致肠道生理功能紊乱,引起肠内微生态环境失衡。因此,要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进餐时不看报纸、不看新闻,只谈浪漫、有趣的事,慢慢咀嚼享受美味佳肴。
       3.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俯卧撑、揉腹、瑜伽、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出时腹部恢复正常)等。
       4.严防肠病临身。一年四季特别是夏秋季节,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都会赶来凑热闹。为此,生活务必规律,搞好环境、家居及饮食卫生,多在家进餐。一旦不慎得了肠病,要及时就医,并彻底治愈。
       5.合理用药。不少药物是肠道的冤家对头,如阿司匹林、布罗芬、萘普生等解热镇痛类药,克林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利福平等抗生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利血平、降压灵、胍乙定等降血压药物,甲苯磺丁脲等降血糖药。所以生病吃药要请医生开处方,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选择疗效好而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尽量趋利避害。自己去药店购药要主动接受医生的指导,不要仅凭药品说明书而擅自行事。
       6.经济条件好者可借助于某些保健食品,如食用优格、优酪乳等乳酸饮品,直接将乳酸菌等益生菌送入肠道,是快速的改善肠道功能的办法。另外就是食用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是最无可挑剔的营养肠道的佳品,它不会被消化系统分解吸收,也极少被其他细菌所利用,几乎能全身到达“岗位”――肠道,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生长。
      

    相关热词搜索: 肠道 计谋 养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