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43例疗效观察] 胆道蛔虫

    时间:2019-01-26 04:45: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028000内蒙古通辽市医院药剂科�   ����   资料与方法�      10年来收治胆道蛔虫病患者43例,其中有便蛔虫史者28例,有吐蛔虫史者16例。男29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07:1。年龄8~61岁,8~15岁13例,16~40岁28例,41~61岁2例,以16~40岁居多(65%)。�
      症状与体征:①疼痛。本组均有剑突下或偏右上腹部的疼痛病史,呈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辗转不宁,呼喊不已,莫可名状,间歇时安静如常。②呕吐。常在疼痛发作时呕吐,吐后痛减,吐出物先为胃内容物,继为胆汁,甚而吐蛔虫。43例中有呕吐者16例,吐蛔虫者12例,食欲不振者16例,饮食如常者27例。③压痛。急性发作期剑突下或稍偏右季肋部有明显压痛者40例,轻压痛者2例,无压痛者1例。间歇期有轻微深压痛者19例,无压痛者24例。④发热:体温正常为27例,升高者16例,其中37.7~38.5℃者15例,38.6℃以上者1例。发热患者,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8天,多为3~5天。早期一般无发热,继发胆道感染或有热源反应时才有体温升高。⑤黄疸:本组仅有1例巩膜中等度黄染,6天后消失,黄疸指数为12个单位。⑥观察下唇黏膜颗粒:本组43例中。阳性者27例,阴性者16例。服药后43例中排出蛔虫者39例。�
      治疗方法:驱蛔汤加减,本组均未用西药驱虫,也未用西药抗炎止痛。驱蛔汤药物组成:乌梅30g,苦楝根皮15g,使君子20g,炒川椒5g,细辛5g,广木香15g,枳壳15g,干姜15g,元明粉5g(冲服)黄连10g,�榔20g。以上为成人用量,儿童可酌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加减原则:体虚者加党参25g,当归15g,恶心呕吐不止,而胃阴伤舌红无苔者加南沙参20g,干石斛15g,寒热往来,可加柴胡15g,黄芩15g;有黄疸者加茵陈30g,龙胆草15g,热重者去干姜。剧痛难忍者加元胡20g,白芍20g,便秘加大黄5g(后下);大便泄泻者可去元明粉。�
      疗效分析:以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本组全部治愈。服药2~6剂。服药2剂治愈者12例,3剂治愈者13例,4剂治愈者15例,5剂治愈者2例,6剂治愈者1例。疼痛1天内消失者8例,2天消失者1例,6天消失者1例。随访观察时间4~18个月,均未复发。例:患者,男,23岁。初诊时间1998年4月6日,自述阵发性上腹部剑突下绞痛已2天,疼痛发作时甚剧,需弯腰匍状,自觉有物向上“钻顶感”。无放散,间歇时无痛苦,伴呕吐及吐出蛔虫数条,无发热恶寒。查体可见腹部柔软,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痛时病人面色青灰,烦闷,四肢冰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诊断为胆道蛔虫症(蛔厥),即用驱蛔汤1剂。视其素体瘦弱,加党参15g。服药后当天疼痛大减,连续大便2次,排出蛔虫10余条,次日疼痛完全消失,至今未复发。�
      
      讨 论�
      
      本方主要是对“蛔厥”而制定,“蛔厥”之症,多见于胆道蛔虫病,亦可见于蛔虫性肠梗阻。由于疼痛而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外围血管收缩,呈现四肢不温,即为“厥”证。治疗从安蛔入手,兼顾祛寒。古人经验认为:“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本方以乌梅之酸安蛔为君,辅以川椒、细辛之辛伏蛔,佐以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杀虫导滞,使以木香行气止痛,元明粉缓泻清热以助驱蛔。干姜暖中而温四肢。�
      服药方法:采用多次频服法,一般为1剂药煎3遍,每剂用水600ml,煎取200ml,每4小时服药1次,以便药效均匀。保持药力不减,尤对呕吐患者更为适宜。�
      虫由湿生,湿由脾胃失运而滞,杀虫之剂必须理气助运,所谓气行则湿化,湿去则虫灭。虽然一方治一病,但也要遵守辨证施治原则,视其虚实寒热,审慎灵活用药,随症加减才能奏全功。�

    相关热词搜索: 胆道 蛔虫 疗效 观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